馬來西亞宣告馬航失聯客機MH370墜落於印度洋後,為了搜索黑匣子,美國已派出聲波定位儀和水下航行器。但27日有國外航空專家說,即使尋獲失聯客機MH370的黑匣子,飛機失聯那一關鍵時刻駕駛艙內的錄音記錄也很可能已被新增數據覆蓋而沒有保留。
《航空知識》副主編王亞男27日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電話採訪時,證實了這一說法:「黑匣子只保留兩個小時的艙內錄音。在兩小時容量用完後會從頭開始覆蓋,所以記錄的永遠是最後兩小時的錄音。」因此,除非黑匣子在失聯時刻喪失電力,不然關鍵錄音肯定會丟失。據了解,錄音的重要性在於,它不僅能記錄機組人員之間的對話以及他們與塔臺的對話,還記錄可向調查人員提供關鍵線索的背景噪音。
王亞男說,黑匣子之所以不採用全程錄音,因為航空事故調查一般只需要最後半小時,甚至幾分鐘的錄音。此次馬航事件是個例外。
另一方面,據介紹,黑匣子由兩個設備構成:飛行數據記錄儀(FDR)和艙聲錄音器(CVR)。除兩小時錄音外,它還可以記錄下至少20個小時的3000個以上的飛行數據,包括飛機的姿態、速度、俯仰、偏航等等傳感器數據。也就是說,打撈上來黑匣子,有望還原失聯客機的全部飛行軌跡,但是飛機為什麼會關閉應答機、為什麼會折返,關鍵時刻駕駛艙內究竟發生了什麼,相關語音信息恐難還原。
黑匣子沉入海底後,信號發射裝置自動啟動,能夠發出超聲波,供聲吶搜索。但有專家分析,馬航的黑匣子可能很難找到。
2009年法航客機落入大西洋,黑匣子就沒能及時找到,而是幾年後跟殘骸一起被發現。有幾位英美專家就馬航事件發表評論,認為黑匣子設計太舊,應該引入數據實時傳送,或者黑匣子彈出等技術。
王亞男也認為:「目前黑匣子是按照傳統空難調查模式設計的,它的找尋碰上了新問題。一方面,在茫茫大海裡尋找信號,效率很低。儘管黑匣子功率不大,信號可以支撐30天,但它的信號傳輸範圍也就是一千米到幾千米,而海深就有幾千米。」
「另一方面,以往空難的地點,基本都是失去聯繫的地點。知道了失事地方,聲吶開過去,馬上就接觸到信號了。」王亞男說,「而馬航失聯客機MH370很特殊,它離開失聯位置有七個小時、六千公裡,搜索麵積又這麼大,這就沒法找了。」
王亞男說,目前全球各家民航的黑匣子差別很小,大都是美國的霍尼韋爾公司生產。軍用飛機有類似模塊,但沒有黑匣子技術複雜,因為一架民航客機涉及幾百個人生死,調查更複雜。而黑匣子技術也一直在改進,未來考慮到MH370這樣的人為強烈幹預情況,可能會在便於找尋方面有所改變。(原標題:黑匣子:找不到失望,找到了也許還是失望)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