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妨礙了搜救馬航370?

2020-11-29 騰訊網

紐約時報對「中國妨礙搜救」的批評並不公允

「公布疑似殘骸衛星照片」不止中國一家,就此進行批評也沒有道理

紐約時報的這篇報導,最具爭議的部分是對中國在失聯早期公布疑似殘骸衛星照片的批評。報導稱:「在搜索的第一周,中國公布了一些據稱顯示了南海殘骸的衛星照片。然而,事實證明那些物體是一些無關的碎片。此次聲明最終促使馬來西亞交通部長出言指責,稱中國浪費了其他國家搜尋失聯波音777-200飛機的時間。」

這是明顯不公平的批評,在整個對MH370的搜尋工作中,有大量令人洩氣的不實線索。美聯社日前就總結了不實線索的清單:包括3月8日馬航失聯的當天,有搜索飛機在南海發現不明油汙帶;越南飛機9日在南海發現可疑物體;3月12日中國衛星機構發布圖片顯示三個白色物體漂浮物;3月19日澳大利亞總理稱衛星圖像顯示南印度洋上遊兩個大型的漂浮物; 3月23日一個法國衛星發現了122個漂浮物體;3月27日一顆泰國衛星在印度洋上發現了300多個漂浮物,等等。所有這些「發現」都無法證實與MH370有關,甚至實地就根本找不到。

這些「發現」當然有可能「好心幹了壞事」,阻礙了搜尋工作,但這是無可奈何的結果。馬來西亞交通部長的確曾稱中國公布照片浪費了時間,但這更像是面對中國媒體咄咄逼人「問真相」時說的氣話。事實上,出現這種情況的主因是失聯早期搜救力量未形成統一而權威的機構,用統一的規範來接收、研判和發布信息,這是應該吸取的教訓,但紐約時報不應單獨就此針對中國進行批評。

海巡號發現的信號在當時是「令人鼓舞的線索」,不應在事後苛刻評價

紐約時報重點報導的「對搜救行動的傷害」,是指4月5日中國海巡01號發現疑似黑匣子信號,並公布了這一消息。這個信號目前被聯合搜救中心判定為「不可信的信號」。紐約時報記者認為,這一在當天就被CNN幾位專家質疑的「信號」,讓配有先進設備的英國船艦「回聲號」白費了驗證的時間,使得被派去協助「海盾號」的時間延遲,搜尋人員可能失去了記錄更多信號並縮小水下搜索範圍的機會。

海巡01在探測黑匣子信號

這屬於事後的苛刻評價。海巡01發現疑似黑匣子信號時,整個搜尋工作並無太多可靠進展,600公裡以外的澳大利亞「海盾號」還沒有發現另外的信號。這時儘管海巡01的設備精度也許令人懷疑,但畢竟是唯一的線索。用聯合搜救中心的總協調人休斯頓的話來說,「這是一個重要且令人鼓舞的線索」,休斯頓強調會認真對待「搜尋行動中的任何新線索」。因此,派出「回聲號」去進行核實驗證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即便最終證明這跟MH370無關,也不應稱之為「傷害」。

紐約時報的這種批評本身可能構成對搜救工作的妨礙

許多紐約時報的美國讀者也不同意這篇報導的看法。說到底,目前飛機並沒有找到,這時候就對中國表現進行批評很難讓人信服。一位讀者留言稱「找到飛機,再來評判(Find the plane, then judge)」,得到了許多人的支持。還有很多讀者也認為,許多國家的做法都有誤導成分,單獨挑中國來說並不公平。

CNN也就紐約時報的報導採訪了美國前國務次卿、哈佛大學教授尼古拉斯伯恩斯(Nicholas Burns),他認為紐約時報的指責不當:「我覺得這(文章)格調不太高。我記得不久前,中國還被批評參與搜救的積極程度不夠,我們不能橫豎都是理……目前的失望情緒已經夠多了,因為沒有任何人成功地定位到了飛機。」

也許紐約時報自己也覺得並不合適——這篇報導最初題目要更為激烈,《中國在馬航客機搜救中的行動被認為傷害比幫助多(China’s Efforts in Hunt for Plane Are Seen as Hurting More Than Helping)》,後來才改為「傷害與幫助一樣多」。

事實上,相比起中國在搜尋工作中的做法,「紐約時報批評中國搜救工作」本身可能構成對搜救工作的妨礙,因為這有可能會影響各國之間的合作。而聯合搜救中心的總協調人休斯頓,則一貫強調搜尋工作要各國團結。他不僅多次表達對中國搜救隊伍積極參與合作的讚賞,還希望媒體「專注這些(指多國合作),不要扯東扯西(意指製造矛盾)」。

美媒批評不恰當,但中國在搜救上存在的一些問題確實需要重視

儘管可以說,在態度方面紐約時報的這篇報導非常值得商榷,但不代表這篇報導沒有價值,不代表報導的陳述是胡編亂造。多國搜救的行動的確要講究團結,但並非所有問題都應該掩蓋。在紐約時報之後,華爾街日報、洛杉磯時報都相繼刊文報導了中國搜救工作所存在的問題,這些意見無疑有些是非常正確,也非常值得重視,並應該加以改進的。

海巡01號探測黑匣子的努力很可貴,但方式的確有疑問

海巡01號在4月5日率先發現黑匣子「疑似信號」,這的確非常振奮國人。在CNN的美國專家表達對海巡01號所發現信號的懷疑後,中國海事專家還特意進行了回擊,稱海巡01號用的就是引進的美國設備,而且「不存在200米設備探測4000米海深的怪事。」中國海事專家還認為,雖然發現疑似信號有很大幸運成分,但這是中國人的努力所致——「幸運女神眷顧的,永遠都是認真、敬業的態度,和永不放棄的精神。」「在每一片水域,他們(海測隊員)都不放過來自水底的任何線索,探測每一個疑似物,不管水深水淺,風大浪高。」「海測隊員們戴上耳機,打開探測儀,將頻率調至37.5kHz,心裡默默祈禱,能有聲音傳來」

這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路子,然而在看了央視畫面的美國人眼裡,卻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紐約時報一位對民用和軍用海事設備非常熟悉的讀者留言表示,當他看到畫面上中國人拿著手持型水中聽音器去專心致志「聽」黑匣子信號時,他不知道是該笑還是該哭,因為這種探測信號的辦法是完全不適用於當前的場景的。按美國生產商的說法,這種價值1.6萬美元的民用手持型水中聽音器的確可能從海中探測到信號,但這種設備只適合在淺水中使用,而馬航失聯航班的搜尋水域海水很深。期待用這種方法找到黑匣子信號完全不現實。

澳大利亞「海盾號」搜救船

甚至有專家認為,中國海巡01輪在南印度洋偵聽到的疑似來自馬航失聯航班黑匣子的信號,可能只不過是這艘船自己發出的。有報導稱,從一段有關中國海巡01輪搜尋工作情況的視頻可以看出,這艘船上還額外配有一臺聲波發射器。報導援引聲波發射器生產商Dukane Seacom 的總裁Anish Patel的話說,那臺聲波發射器只需弄溼就能開始發射聲波,僅需很少的水分,該聲波發生器遇水才能激活的開關就能自動打開,它發出的聲音有可能被海巡01輪上的搜尋人員誤當做了馬航失聯飛機發出的信號。

按聯合搜救中心目前的說法,海巡01的信號已經是不可信的,中國搜救人員也不再關心。目前只有澳大利亞「海盾號」所監聽到4段黑匣子信號是可信的,儘管沒有最終確認,但搜救中心已經根據這些信號縮小了黑匣子的定位範圍。而「海盾號」用的是什麼設備呢,是美國海軍提供的TPL-25型拖曳聲波定位儀,與配套的「藍鰭金槍魚」自主水下航行器,合計成本360萬美元,在2009法航空難搜索黑匣子時起到了關鍵作用。

僅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在黑匣子信號探測方面,中國搜救隊員在設備、觀念上與先進國家還差得遠。

美國產TPL-25拖曳聲波定位儀,與「藍鰭金槍魚」合計造價360萬美元

承載國人期望的「蛟龍號」未能參與搜救,也存在不少遺憾

2012年「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曾在馬裡亞納海溝大顯身手,這使得許多國人期待「蛟龍號」也能在MH370搜救上出一把力,但直到現在,「蛟龍號」也未曾出動。有專家辯護稱,「蛟龍號」的長處在於定點作業,而不是大範圍搜尋;而且由於航程限制,載人深潛器無法像無人深潛器那樣在深海長時間作業。但據洛杉磯時報,「蛟龍號」5000米海試現場海試副總指揮、三位試航員之一崔維成對此次「蛟龍號」未能出動頗為沮喪。崔維成認為,是由於搭載蛟龍號的「向陽紅09」船引擎有問題造成的。崔維成稱,2013年6月到9月的航行中,1978年產的「向陽紅09」船多次熄火不能行進。

同樣未能符合人們期待的還有「潛龍一號」,這是我國首個實用性6000米水下無人無纜潛水器,2013年曾在5000多米深的我國多金屬結核詳細勘探區近海底潛行作業將近30小時,與美國「藍鰭金槍魚」是對應的產品。然而相關人員承認,在搜索MH370這樣的任務上,「潛龍」仍遠未到實用的階段。

在飛機搜救問題上,中國需要深度參與國際協作

在MH370目前的搜救工作中,中方人員目前所做的,主要是依靠船艦和飛機在海面上進行目視搜尋。多國空中搜尋任務的協調人克萊格·希普表示,從3月24日開始,中國空軍執行了澳方統一安排的每一次搜尋任務,聯合指揮中心和中國空軍的合作非常愉快,協調沒有任何問題,中國空軍表現出了非常高的專業素質。

然而這種程度的參與還不能讓人滿意,MH370上有最多的中國人,中國也投入了最多的資源參與搜救,希望並也理應深度參與救援工作,但為何起主導核心作用的還是澳、美、英等國呢?

技術、設備上的差距還只是一方面,不習慣參與國際合作機制更是需要反思的一方面。華爾街日報指出,今年1月份亞洲民航專家曾聚在一起研究飛機在海上失事時如何協調搜救行動,當時中國政府表示缺乏應對方案,但是並沒有派任何人參加這個會議,這已經是中國連續兩年缺席此類活動。再加上,中國本來就少參與美國幾十年來建立的深厚政治和軍事聯盟的合作活動,就更對這方面的國際合作感到陌生,更難以融進去。據一位熟悉搜索行動的西方軍方官員說,在中國「海巡01」船攜帶的探測器探測到信號後,中國調查人員將這個消息報告給了數千公裡之外的北京,而不是通知已經在南印度洋上的附近船隻和飛機。當外國記者就中國發現信號的消息詢問澳大利亞和馬來西亞負責搜索行動的官員時,他們的回答顯示,他們所掌握的情況也就是新華社那三句話的報導。

這種狀況,無疑對中國現在乃至今後參與空難、海難事故調查帶來了障礙。

結語

長遠來看,中國要提高遠洋搜救能力,廣泛參與國際合作,還有許多工作需要踏實去做。

相關焦點

  • 馬航370到底去了哪?看完收穫很大!
    如果問21世紀又有哪些新增的世界未解之謎,那馬航370絕對算一個。2014年3月8日的凌晨,載有227名乘客,12名機組人員的MH370在印度洋上方失聯,至今未有具體下落。
  • 馬航搜救,中國實打實
    在繼中國總理李克強3月8日與馬總理納吉布通電話敦促馬方迅速有力開展馬航失聯搜救工作後,3月12日逕直與前方中國搜救船長通話了解搜救最新進展情況,於3月17日再次與馬總理納吉通電話,再次強調只要有一線希望就應繼續盡最大努力援救。幾天來中國援救的情況告訴人們:中國參與搜救的衛星由原來的9顆增至21顆;中國援搜救軍艦、軍機數量也顯著增加,還增加了一大批商船。
  • 6年前,馬航370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何離奇失蹤?
    馬航370事件至今已經6年,當時飛機確認失聯後,總共超過25個國家參與了搜救行動,搜索麵積更是達到了12萬平方公裡,但是仍是沒有找到飛機殘骸。那麼馬航MH370當年為什麼會突然消失?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下面我們回到2014年3月8日。
  • 北鬥導航全球組網成功,再出現類似馬航370事件,北鬥能夠發現嗎
    如今北鬥導航系統全球組網,再出現類似馬航370事件,北鬥能夠發現嗎馬航370事件失事的原因是什麼?在2014年3月8日,馬來西亞MH370航班從吉隆坡起飛前往北京,在飛機上有239人,大部分是中國公民,起飛後不足一小時便失去聯繫。我們一直在尋找馬航370失事的原因,但是依然沒有一個完整的定論。其實,導航系統確實是飛機中不可或缺的內容。一般來說,如果飛機離開了海岸線160~240公裡),雷達的作用幾乎為0了。
  • 馬來西亞不可能讓真相浮出水面,馬航370客機成民航界最大懸案
    今年3月8日是馬航MH370客機失事的五周年,而舉行的馬航MH370客機失蹤5周年的紀念日活動上,馬來西亞官員表示,如果有任何組織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建議或者線索,那麼馬來西亞政府將考慮重啟對失聯的MH-370號班機的搜索工作。
  • 馬航370為何一直都沒找到?幾大疑點重新被提及,有人不想公開
    雖說馬航370事件已經過去很多年了,可人們對於這件事情一直都十分的關注,畢竟這麼大的飛機,飛機上還有227名乘客和12名機組人員就這麼消失,真實讓人難以置信,雖說之後有很多國家都進行了搜救,但最終找到的只有很小一部扥的殘骸,所以馬航370失蹤也就成為了當今世界上的未解之謎。
  • 馬航370為什麼找不著?真相被揭開,讓人不敢相信!
    一方面,馬航370究竟是先在空中解體(爆炸)後墜海,還是因燃油耗盡而墜海,截至目前依然沒有結論。如果是前者,那麼以MH370的飛行高度,其碎片和殘骸的散布面積將非常之大。搜尋很難。
  • 為何馬航370一直找不到?幾大疑點重新被提及,有人不想公開
    馬航370是馬來西亞航空公司的航班,由吉隆坡飛往我國北京,當時航班上承載了227名乘客和12名機組人員,在飛行過程中,因為燃油耗盡,墜入印度洋,不少國家派出搜救團隊,但很長時間內都一籌莫展,只是找到了部分殘骸,所以這件事情成為了未解之謎,爭議也不曾停止過。那麼為何馬航370一直找不到呢?
  • 馬航370到底去了哪?
    毫無疑問,馬航MH370是第一個推出的航空公司。自2014年3月8日凌晨起,擁有227名乘客和12名機組人員的MH370從馬來西亞起飛後不久就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之外。至今還不到6年。 ,至於馬航MH370去哪了?總是存在分歧,包括陰謀論,崩潰,劫機等!
  • 馬航370為什麼找不著?
    一方面,馬航370究竟是先在空中解體(爆炸)後墜海,還是因燃油耗盡而墜海,截止目前依然沒有結論。如果是前者,那麼以MH370的飛行高度,其碎片和殘骸的散布面積將非常之大。搜尋很難。根據這份報告,迄今只有3片殘骸是官方「確認」屬於馬航370航班客機的。馬來西亞交通部長陸兆福當天發表聲明說:「我們不放棄找到馬航370航班客機的願望。我們仍然希望,當有新的可信證據出現時,可以找到謎題的答案。」2014年3月8日,從馬來西亞吉隆坡飛往中國北京的馬航370航班客機失聯,機上載有239人。2015年1月29日,馬來西亞民航局宣布該航班客機失事,並推定機上所有人員遇難。
  • 永遠的懷念——馬航370失聯6年祭
    它正在執飛由吉隆坡到北京的航線,航班號MH-370。這或許是馬來西亞航空MH370最後的遭遇了。我們無法準確地說馬航370究竟遭遇了什麼,也並沒有辦法說馬航的墜毀就是某個原因而導致的。按照規定,馬航370很快就要被移交到越南空管手中。
  • 模里西斯發現一片殘骸 確認來自馬航370客機
    (原標題:模里西斯發現一片殘骸 確認來自馬航370客機)
  • 2014年馬航MH370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太多可疑點的背後,真相是什麼
    這架飛機有著讓人無法忘記的名字:馬航MH370。至今MH370還未找到這很讓世人無法理解,無法解釋。2014年3月8日凌晨由吉隆坡飛往北京的航班MH370登機完畢,原計劃凌晨00:42分在吉隆坡起飛,歷經5個半小時,將在6:30分降落在北京機場。機上共有227名乘客,其中中國乘客154名,機組人員12名。
  • 中國劃定2250平方海裡馬航MH370客機海上搜救範圍
    【我國劃定海上搜救範圍】繼綿陽艦和中國海警3411後,南海救115預計下午4時到達失聯海域。我國已劃定長90海裡寬25海裡總面積約2250平方海裡的長方形區域為12日前的海上搜救範圍。截至中午12時,多個國家共出動34架飛機40架船艦,仍未有所發現。
  • 馬航事件的背後:中國很多核心技術仍受制於人
    文章稱,雖然已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仍有很多核心技術受制於人,馬航370事件再次凸顯這個尷尬事實。  中國媒體情報能力有待改進  文章指出,近日,在網絡上流傳著一篇名為《無法到達的新聞現場》的分析文章中稱,「幾乎所有的乾貨都是《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路透社、BBC等英美媒體挖出來的,它們的報導真正對馬來西亞形成了壓力。」
  • 馬航MH370失蹤全程詳解之謎
    馬航370究竟發生了什麼?是天災還是人禍?  吉隆坡空管在凌晨1:19完成了與馬航370的最後一次通訊,這段對話也沒有發現任何異常。按照規定,大約一分鐘後,機組人員就應該聯繫越南空管。而過去了19分鐘,越南空管並沒有收到馬航370的任何消息,馬來西亞方面也開始急切地聯繫馬航370,但也是一無所獲。
  • 雪龍號船長的奇幻漂流:「魔鬼西風帶」搜救馬航
    2014年,中國第30次南極科學考察4月中旬結束,「雪龍」號極地考察船回到上海吳淞口的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基地碼頭。這一次南極之旅,「雪龍」號又一次立下赫赫戰功,不僅圓滿完成了科考任務,還承擔了救援俄羅斯遇險科考船、搜尋馬航MH370失聯客機等艱巨任務。8月6日,現代快報記者與「雪龍」號船長王建忠、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綜合處處長夏立民面對面,聽他們講述自己在南北極的「奇幻漂流」。
  • 馬航370神秘失蹤5年多,專家算出新結論,靠高科技推測在這三個墜毀...
    馬航MH370事件是人類航空史上最大的謎團之一--2014年3月8日,原定從吉隆坡飛往北京的MH370航班神秘失蹤。雖然經過長時間的搜索,但是飛機殘骸主體仍未找到。時間不知不覺已經過去了6年多,這一神秘事件正在逐漸淡出人們的記憶。然而不久之前,幾位美國科學家,Dr. Victor Iannello, Dr.
  • 成民航界最大懸案,馬來西亞不會讓馬航MH370失蹤真相浮出水面
    今年3月8日是馬航MH370客機失事的五周年,而幾天前舉行的馬航MH370客機失蹤5周年的紀念日活動上,馬來西亞官員表示,如果有任何組織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建議或者線索,那麼馬來西亞政府將考慮重啟對失聯的MH-370號班機的搜索工作。
  • MH370失聯六周年:馬航轉場大興,願故人歸來還能找到回家的路
    馬航MH370號班機(與中國南方航空CZ748代碼共享)從吉隆坡國際機場起飛,機上共載有239人。該班機原定計劃於北京時間(UTC+08:00)6:30抵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但起飛後不足一小時便在馬來西亞與越南海域的交界處失去聯繫。在事件發生後, 27個國家和地區,超過30架飛機與直升機以及60艘艦船陸續參與聯合搜救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