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滅活新冠病毒催化材料走進民用生活市場

2020-12-10 領導者說欄目

據了解,今年3月底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DICP)成功研發的可吸附滅活新型冠狀病毒的催化材料現已正式進入民用市場,為我國居民日常生活中滅活新冠病毒提供助力。

據悉,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DICP)於今年3月份在官網發布消息稱,已成功研發可吸附滅活新型冠狀病毒的催化材料AB-24。消息指出,病毒種類繁多,結構和組成特徵相似且相對明確,但從化學的觀點看,新冠病毒所包含的蛋白質、核糖核酸、脂肪膜等生物大分子沒有一般的有機物小分子穩定,易於水解或氧化失活。因此,基於固體材料的吸附性能、酸鹼性、氧化還原性等化學特性,實現對病毒的吸附和滅活在理論上是可行的。


在此設計理念指導下,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DICP)成功研發出可吸附滅活新型冠狀病毒的新型納米催化材料AB-24。且據安徽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ACDC)進行的病毒滅活實驗結果表明,該材料具有直接吸附滅活新型冠狀病毒的作用。在安徽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ACDC)實驗環境中,新型冠狀病毒的濃度為5微克/毫升,遠高於實際生活場景中的病毒致病濃度。此類固體催化材料無毒,且不溶於水及有機溶劑,可以製成顆粒或擔載於各種載體之上,有望廣泛應用於抗疫產品及日常空氣及水淨化用品上,實現對病毒的吸附滅活,提高防護水平。

基於以上科研材料,浙江某民用公司——浙江茉普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DICP)迅速達成合作,並結合材料及民用空氣淨化技術進行進一步深化研發,並於9月正式推出既能有效滅活新冠病毒、SARS冠狀病毒、副流感病毒,又具備優於市場統計空氣淨化設備水平的空氣淨化殺毒機。


進入10、11月以來,國外新冠病毒疫情開始了又一輪的高速蔓延,國內也陸續出現多例新冠疫情的報導。在相關報導中,專家也曾指出,不排除在冬季出現新冠疫情第二波的可能性。這一具有滅活新冠病毒功能的空氣淨化產品落地並推向市場,為我國全民抗疫提供了新的對抗疫情的「武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新冠病毒對居民日常生活的威脅,目前此產品已於11月10日上線蘇寧眾籌。

據悉,該公司目前的主要核心系列產品是空氣淨化家族,而上線蘇寧眾籌的此款桌面式「茉普智能MINI空氣淨化殺毒機」是其滅活新冠空淨家族系列產品。


新冠疫情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我們期待各科研單位能夠不斷推出更多有效對抗新冠病毒的「利器」並投向民用市場,為社會抗疫助力,從而挽救更多的生命,減少悲劇的發生。

相關焦點

  • 新冠病毒有了「剋星口罩」
    本報訊(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鄭鴻)昨天(7月31日),大連計量檢測中心在成果發布會上透露,一種能夠吸附滅活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納米功能材料熔噴布及口罩研發成功,並已實現量產。該口罩熔噴布上的納米功能材料(ASC-28-6)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發,大連世慕化學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合作將該納米功能材料成功應用於生產新型熔噴布上。經多家科研機構檢測,該口罩熔噴布上的納米功能材料及以該材料生產的熔噴布口罩,能有效防止新冠病毒(SARS-CoV-2)、SARS等病毒的傳播,對人體無毒無害不刺激不過敏。
  • 新冠病毒「剋星」口罩!大連研發上市
    大連計量檢測中心新材料研發主管 孫毅:這種材料可以吸附並且滅活新冠病毒,應用到口罩上之後,我們的口罩也具備這樣的性能。這種材料由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與大連計量檢測中心聯合研發,今年3月19日獲得檢測機構出具的「 冠狀病毒的藥效學試驗報告」以及對人體無毒、無過敏檢測報告,目前該產品已投入批量生產。
  • 新冠病毒有了「剋星口罩」納米功能材料熔噴布及口罩在連研發成功並量產
    本報訊(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鄭鴻)昨天(7月31日),大連計量檢測中心在成果發布會上透露,一種能夠吸附滅活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納米功能材料熔噴布及口罩研發成功,並已實現量產。該口罩熔噴布上的納米功能材料(ASC-28-6)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發,大連世慕化學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合作將該納米功能材料成功應用於生產新型熔噴布上。
  •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2016年招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簡章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創建於1949年3月,是一個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並重、應用研究和技術轉化相結合,以任務帶學科為主要特色的綜合性研究所。
  •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生物無機催化研究組招收「申請-考核」制博士生
    招生專業: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理論化學,分子物理等相關化學和物理專業2)   光譜學,光譜的測試與解析
  • 重磅突破:口罩滅活病毒面料「黑科技」問世
    「溯源病毒」「跟蹤變異」「研發疫苗」...抗疫路上,科學防治貫穿始終,科技成果接連取得突破性進展。2020年3月,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成功研發出可吸附滅活新型冠狀病毒的無紡布,該無紡布固載了ASC-28-6納米功能材料。
  • 2020年,中科院這些科研成果令人矚目,有液態陽光、新冠疫苗等
    千噸級「液態陽光」合成項目完成單位: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該項目發展了兩項催化技術,電解水制氫和二氧化碳催化合成綠色甲醇,集成創新了液態太陽燃料合成全流程工藝裝置,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整體技術處於國際領先。該項目將二氧化碳作為碳資源進行轉化,首次將太陽能規模轉化為液體燃料,提供了高壓輸電之外的太陽能利用新途徑,為我國實現碳中和目標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全新技術。
  •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高薪誠聘海內外優秀博士後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大連化物所1985年國務院首批設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的單位之一,現有化學和化學工程與技術兩個全國優秀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以上內容最終解釋權歸中科院大連化物所人事處所有,歡迎來電諮詢)生活保障■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為博士後提供了設施完備的
  • 新冠病毒滅活疫苗Ⅰ期試驗在焦作啟動 志願者招募以本地人為主
    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之際,疫苗研發的過程也受到不少關注。據科技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科研攻關組目前布局了五條疫苗技術路線。4月12日,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和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申報的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獲批臨床試驗,當天該疫苗Ⅰ期臨床試驗第一階段入組在焦作啟動,經多項檢測,32名志願者最終入組第一階段臨床試驗。
  • 抗疫期間,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都做了什麼?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科研人員一直奮戰在抗疫一線,承擔了不少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任務。但網絡流傳的「新冠病毒源於人工合成」「病毒是從實驗室洩漏的」等謠言,也引發了社會各界的持續關注。  為全面呈現武漢病毒所科研人員所做的疫情防控科技攻關工作,講述他們在疫情防控科研攻關一線的故事,科技日報獨家專訪了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院長、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主任袁志明和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副所長關武祥。
  • 中科院聯合研發新冠病毒滅活疫苗進入臨床三期試驗丨轉化亮點
    今日推薦候選條目《中科院聯合研發新冠病毒滅活疫苗進入臨床三期試驗》,投票請點「閱讀原文」。完成單位: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等為有效預防和控制新冠病毒的進一步擴散和流行,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快速響應,立即啟動疫苗研究工作,依託生物安全平臺優勢,與國藥集團中生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合作開展滅活疫苗研發。
  • 專訪:抗疫期間,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做了什麼---中國科學院
    為全面呈現武漢病毒所科研人員所做的疫情防控科技攻關工作,講述他們在疫情防控科研攻關一線的故事,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院長、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主任袁志明和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副所長關武祥接受了科技日報獨家專訪。
  • 科學家使用等離子體30秒滅活新冠病毒
    據外媒報導,當我們咳嗽、打噴嚏、說話和唱歌時我們從嘴裡噴出的看不見的飛沫可能會含有各種病原體,包括現在還在全球肆虐的新冠病毒。當重力把較大的飛沫拉到地面時,它們會以彈道模式移動一段有限的距離。然而更小的飛沫則是最危險的。
  • 北裡大學驗證並公開各種消毒劑對新冠病毒的滅活效果
    ,對市場上銷售的準藥品和雜貨以及醫療現場使用的消毒劑實施了新冠病毒滅活驗證試驗,調查並發布了滅活效果。市售酒精類消毒劑中,酒精濃度為50%以上的產品,可以徹底消滅30,000個新冠病毒。另外發現,洗手液類、廚房洗滌劑類、清潔及擦拭類產品如果嚴格按照產品使用說明使用,也可以徹底消滅新冠病毒。另一方面,二氧化氯類和次氯酸水類產品在確認產品沒有變質後實施的實驗顯示,無法徹底消滅30,000個新冠病毒。
  • 2020中科院大連研究所二維材料與能源小分子轉化組(05T6組)博士後...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二維材料與能源小分子轉化研究組(05T6組)因工作需要,擬招聘博士後3名,具體信息如下:課題組主頁:http://deng.dicp.ac.cn/目前研究興趣包括:(1)二維材料及其雜化材料的可控制備:重點研究石墨烯、硫化鉬、層狀金屬及其氧化物等的可控制備;(2)二維材料及其雜化材料的表界面調控研究
  • 大連化物所發表二維材料限域催化進展報告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鄧德會和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團隊在《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發表題為「二維材料限域催化用於能源轉化」(Confinement Catalysis with 2D Materials for Energy Conversion)的進展報告。
  • 大連化物所納米限域催化理論研究取得新進展
    大連化物所納米限域催化理論研究取得新進展 2015-02-03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中 小】 語音播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肖建平
  • 大連化物所實現電催化高效分解硫化氫制氫
    大連化物所實現電催化高效分解硫化氫制氫 2020-01-14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 中 小】 語音播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鄧德會團隊成功實現電催化高效分解硫化氫製備高純氫氣
  •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製出高比能全固態鈉電池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二維材料與能源器件研究組(DNL21T3)吳忠帥研究員團隊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餘彥教授團隊以及中科院寧波材料所姚霞銀研究員團隊合作,構築了聚合物固態電解質和正極材料的一體化集成系統,有效降低了固固界面阻抗,顯著提高了電子
  • 憶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四位師長—新聞—科學網
    誨人不倦 甘為人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