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宇宙的錯配:天文學家發現圍繞小恆星運行的巨大系外行星
加泰隆尼亞空間研究所(IEEC)的一組天文學家罕見地發現了一顆圍繞主恆星運轉的大型類木行星,其主恆星的體積看起來比其他恆星要小。這就是距離地球約30光年的紅矮星GJ3512,它的體積略大於太陽體積的十分之一。另一方面,它的系外行星質量幾乎是木星質量的一半,且每204天繞這顆紅矮星公轉一周。
-
那些極端的系外行星
PSR B1257+12「三兄弟」 PSR B1257+12 b、PSR B1257+12 c以及PSR B1257+12 d是最先發現的系外行星之一,同時也是系外行星家族最為怪異的成員。整個系統就像是一個墓地,但在所繞恆星因超新星大爆炸土崩瓦解前,PSR B1257+12「三兄弟」這些殘餘也曾構成一個正常的恆星系統。
-
天文學家直接拍攝到兩顆系外行星,繞類太陽恆星運行
太陽系含有包括地球在內的八大行星,還有從太陽系的形成方式上來看,天文學家很清楚宇宙中的行星數量必然是要遠多於恆星的。1995年天文學家發現第一顆系外行星飛馬座51b(51 Pegasi b,又稱柏勒洛豐),這顆行星位於飛馬座,距離地球50光年。
-
神奇——看得見的系外行星
在當時,宇宙中最大的謎團之一就是在太陽系之外是否有行星繞著其他恆星運行。當時所有人都傾向於有可能,只是我們還沒有看到。在接下來的幾年裡,一切發生了戲劇化的改變,就在幾天前,美國宇航局通過宣布了一次性發現1200多顆系外行星,使已知數量超過了4000顆而創造了歷史,他們現在相信在我們的宇宙中大部分的恆星極有可能至少擁有一顆行星。除此之外,這些新發現的世界中有幾十個已知的類地行星。
-
2019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一顆圍繞類日恆星運行的系外行星的發現
歷史:1995年,Mayor和Queloz發現了一顆圍繞類日恆星51帕伽西(51 Pegasi)運行的行星,該恆星位於飛馬座,距地球50光年。他們利用分光鏡來探測主恆星發出的光中的微小擺動。結果發現這些變化是由690萬公裡外一顆巨大、熾熱的氣態系外行星的引力效應引起的。這顆後來被命名為51帕伽西b的系外行星,在此發現一周後被加利福尼亞的利克天文臺的另一個團隊證實。
-
系外行星的發現模糊了大行星和小恆星之間的界線
發現另一個系外行星已不再是新聞。自從1995年發現第一顆恆星以來,現在已經發現了圍繞其他恆星的4000多個行星。天文學家早就懷疑或至少希望,恆星系統中的行星似乎無處不在,而且在我們的恆星中,行星可能比恆星更多星系。
-
22光年外的奇特系外行星:圍繞多達三顆恆星運行
這顆系外行星同樣位於一個三恆星系統中,距離地球大約22光年系外行星LTT 1445Ab是一顆巖石行星,比地球稍大一些,它位於一個三恆星系統之中,圍繞其中質量最大的一顆恆星運行,距離地球大約22.5光年,每一次它從這顆恆星前方經過時,就會導致從地球上看去,這顆恆星的亮度出現輕微的下降,從而產生所謂「凌星」現象。
-
這顆系外行星環繞雙恆星運行,運行軌道「錯位」
多星系統普遍存在太陽,即恆星,如果在一個恆星系中出現多個恆星,意味著會存在多個太陽。耶拿大學天體物理研究所和大學天文臺的研究表明,在我們銀河系內,存在很多個多星系統,目前我們已經發現距離我們大約1600光年的範圍內,存在200多個多星系統。如果站在這些系外行星上,我們將會看到2個或者更多的「太陽」。
-
天文科普:什麼是系外行星?
隨著時間的推移,探測這些「太陽系外行星」的方法逐漸得到了改進,被證實存在的行星也相應增加了(接近2000個!)系外行星的定義:太陽系外行星,又稱系外行星,是圍繞一顆恆星(即太陽系的一部分)運行的行星,而這顆恆星並不是太陽。
-
科學家發現一顆新「超級地球」:為離太陽第二近的系外行星
據外媒報導,天文學家近期發現了一個「超級地球」,它距離我們的星球只有6光年遠,其繞著一顆離太陽最近的孤星運行。為了弄清楚這顆恆星是否擁有一顆在其軌道上運行的系外行星,科學家們梳理了大量的數據以尋找這顆恆星發出的光譜或光的細微變化。據了解,波長的變化可能能夠證明恆星軌道的擺動來源於一個大型巖石行星的引力。而這些微小的擾動可以被非常精確地測量出來,這要得益於ESO的HARPS光譜儀--用來觀察巴納德星的儀器之一--其收集的數據能夠追蹤到低至3.5公裡/時的速度變化。
-
天文學家首確定一系外行星真實顏色 呈蔚藍色
據美國《大眾科學》網站7月11日報導,一隊歐洲和美國的天文學家首次將一顆系外行星的真實顏色予以確定,其被命名為HD 189773b,是一顆擁有大氣層的系外行星。從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和歐洲空間局(ESA)公布的圖片中看,這顆行星正泛著熟悉的蔚藍色,就像我們的地球家園一樣。
-
新的研究表明潛在適居系外行星非常普遍
這些發現包括一顆圍繞著最近的恆星運行的巖石行星的發現(比鄰星b)和一個只有40光年遠的七行星系統(trappist - 1)。在過去的幾年裡,天文學家還發現了圍繞著Gliese 581、Innes Star、克卜勒42、Gliese 832、Gliese 667、Gliese 3293和其他恆星運行的候選行星。對一種系外行星繞著低質量的紅矮星運行的藝術印象圖。
-
系外行星的發現
2019年10月,科學家們利用一個計算機模型類似發現的系外行星海王星明星不受重力影響,繞著一個巨大的黑洞,這些行星可能存在於消費光在黑洞的邊緣,大約10到30光年的黑洞,它的能量線有一個結構凍塵埃組成的尾巴。
-
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在巨蟹座又發現新的系外行星
克卜勒計劃於2009年3月發射,其目的是專門尋找系外行星——在遙遠星系中圍繞恆星運行的行星,其中一些可能孕育著生命。科學家們梳理了觀測數據,尋找可能表明行星存在的遙遠恆星周圍的異常現象。Daniel Fabrycky教授是一位奇特系外行星的獵人,他對包含五到七顆行星的複雜系統中的行星進行了稱重,並梳理出四顆行星之間的軌道相互作用。
-
研究:可能有一顆隱藏的行星繞著附近恆星比鄰星運行
據外媒BGR報導,除太陽外,離地球最近的恆星比鄰星( Proxima Centauri)是一個巨大的「燃燒球」。目前至少有一顆行星繞著這顆恆星運行,天文學家將其命名為比鄰星 b(Proxima Centauri b)。 但一項新研究表明,繞這顆恆星周圍運行的系外行星可能不止一顆。
-
首次發現"超熱海王星"圍繞太陽一樣恆星運行
一個新的系外行星發現尚屬首次,它位於一個奇怪的「縫隙」中,離它的恆星非常近,它是一個海王星大小的天體,每19小時繞其恆星一圈。通常,離恆星如此近的系外行星要麼是被稱為超熱木星的氣體巨星,要麼是被稱為超短周期行星的較小的巖石行星,如地球、水星、火星和金星。由這個唯一成員代表的新類行星被稱為「超熱海王星」。奇怪的是,它的性質表明系外行星的密度與海王星相似,大氣層至少佔行星質量的9%。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即大氣層如何在其恆星的灼熱中不蒸發?
-
《天文學雜誌》:發現「圓周率行星」K2-315b 每隔3.14天就繞著恆星運行一次
《天文學雜誌》:發現「圓周率行星」K2-315b 每隔3.14天就繞著恆星運行一次(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CNET報導,近日研究人員發現了一顆 「圓周率行星」。由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團隊發現了一顆遙遠的行星,它每隔3.14天就繞著恆星運行一次,這與著名的圓周率的前三位數相映成趣。麻省理工學院在周一的一份聲明中,將這顆地球大小的巖石行星K2-315b描述為「炙熱 」和 「可能不適合居住」。麻省理工學院研究生Prajwal Niraula說:「這顆行星就像鐘錶一樣移動。」
-
天文學家是如何發現系外行星的?
什麼是系外行星?系外行星,就是太陽系之外的行星。太陽是恆星,太陽系是一個恆星系統,主要由太陽以及八大行星和其它小天體構成。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是比鄰星,光從比鄰星到達地球需要4.2年。人類從夜空中只能用肉眼看到6000多顆恆星,由於距離遙遠,看到的都是一個閃閃發光的點。行星本身並不會發光,行星雖然會反射恆星的光芒,但是由於恆星之間的距離太遙遠,從地球上很難通過天文望遠鏡直接發現系外行星的存在,那科學家又是通過什麼方法發現的呢?系外行星是如何被發現的?
-
120光年外兩顆新系外行星 超級地球繞紅矮星19天
120光年外兩顆新系外行星 超級地球繞紅矮星19天伯爾尼大學的天文學家利用位於墨西哥的SAINT-EX天文臺公開數據分析,發現了另外兩個行星繞著紅矮星TOI-1266旋轉,並且其中一顆是距離地球120光年外的超級地球,另外一個是次海王星。
-
離太陽最近的系外行星,身為超級地球的候選人竟然是一個大冰球
作為我們太陽系之外已知第二近的系外行星。被稱為「超地球」的行星被認為至少是地球質量的3.3倍,並且每233天繞恆星運行一次。在進一步觀測的過程我們發現,巴納德星是質量很低的暗紅色矮星,僅產生我們太陽產生的輻射功率的0.4%,這意味著它的「 可居住區 」非常緊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