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風聞】
又是一個夜班下班的早上,筆者在下班途中拿出手機時……又雙叒叕出事了!當然這次並沒發生在國內,也沒有空中的犯人,這次是美西南航空WN1380航班發動機空中爆炸了。所幸這只是事故並不是空難,機長將飛機安全的降落在費城機場,最終一人死亡多人受傷。這次事故是美國自2009年以來,第一起商業航班中發生人員死亡的事故。
第一時間國內媒體的報導。麻煩別每次夜班下班都弄得那麼刺激好麼……
事故分析
既然發生了事故,那麼就到了例行的事故分析環節了。WN1380航班事故由於飛機完整降落,事故發動機保留完整,有著足夠目擊者,這使得分析這次事故非常的清晰。先來回顧下事故的發生經過:
WN1380航班(紐約-達拉斯)從紐約起飛後開始爬升,當爬升到約31600英尺時,事故發生,飛機客艙一扇舷窗被擊碎導致發生強烈失壓,一名旅客由於失壓半個身子被吸出飛機外,被客艙內其餘旅客拉住。事故發生後WN1380機組與地面聯繫,在地面指揮下降低到3000英尺高度,緊急備降附近的費城機場,飛機平安落地。
FR24上該航班記錄
葉片掉落區域
結合現場事故飛機的痕跡,我們可以開始分析了。首先,發動機故障的原因是風扇葉片掉落,在飛行中葉片極高的轉速下,脫落的葉片成了一個高速彈片,直接將左側發動機給摧毀了,並且引發了爆炸。
脫落的發動機葉片
幸運的是,在葉片脫落時,該葉片並沒有朝向機身飛去——如果葉片向機身飛去,那麼機身會遭到高速葉片的擊穿,猶如一發大口徑穿甲彈命中機身。如果命中了機身,對飛機造成的結構損傷會遠比現在的大,也會導致更多傷亡。
好脫落的葉片沒有往機身方向飛去
脫落的發動機葉片雖然沒有擊中機身,但是它依然摧毀了左側發動機,並引起了左側發動機爆炸。也許是發動機爆炸後產生的碎片,擊中了發動機後部14A座位邊上的舷窗。被碎片擊中的舷窗由於機艙內外壓力差,最終導致了完全破裂,發生了爆炸性失壓。
被爆炸完全摧毀了的發動機,型號為CFM56-7B
發動機爆炸的二次傷害對機翼以及14A座位的舷窗造成了一定損害
在巨大的內外氣壓差下徹底被摧毀的舷窗
對應座位區域
由於事故發生時飛機在三萬英尺的高度,其外部大氣壓約相當於26千帕,而飛機飛行在30000英尺高度時,其客艙內氣壓約為0.8標準大氣壓,也即80千帕。考慮到飛機剛剛爬升到30000英尺高度,客艙內氣壓變化會有延遲,當時客艙內氣壓會略大於80千帕,內外壓強差約為54千帕。737的舷窗尺寸約為300mm*400mm,也即0.12平方米,結合壓強公式,那麼當時舷窗遭受的內外壓力差為6480牛,相當於661公斤物體的重力。這也是為何舷窗破碎後舷窗邊上的旅客被吸出去了:相當於上千斤的力氣在把她往外扯。當然由於舷窗尺寸狹小,從照片來看遇難者(雖然未公布死亡旅客Jennifer Riordan 是否就是身體一半被吸出去的那名旅客,但按照證明大概率就是她)也不是身材纖細的人,所以會被舷窗卡住,半邊身子在外面。同樣,由於巨大的氣壓差,使得客艙內的旅客想要將她拉回來非常困難——畢竟需要六千多牛也即舉起六百多公斤的力量才能對抗壓力差。考慮到當時處於客艙失壓的緊急情況,且座位空間狹小,無法有很多人幫忙施救。且旅客被吸出窗外時,很大的可能是上半身在飛機外,由於飛機外氣壓極低,加上無法戴上氧氣面罩,極有可能因此導致了死亡。Q.E.D.
神秘的疑點
然而為什麼WN1380航班左側發動機會發生葉片脫落呢?要知道根據現場發動機圖片,WN1380航班發動機看不到葉片斷裂痕跡,更像是整片葉片脫落了。筆者大學時期學習過飛機結構,航空器發動機原理,也摸過作為教具的發動機實物,在實習中也拆裝過發動機零部件,實在無法想像要是按照流程操作的話為何會發動機葉片脫落。
CFM56系列發動機葉片底部鎖定結構,我可是專業解說,這局面還看不明白麼,卡榫結構加上鎖片騎臉,怎麼脫落!
唉唉唉,別這樣啊!你怎麼就脫落了啊!Unbelievable!
當然,事實證明,發動機葉片還就是整個脫落了。正如筆者前面所說,如果按照流程操作,不偷工減料,那麼發動機葉片根本不可能完整的從基座上脫落。這也就帶來一個猜想:上一次發動機檢修是誰做的?NTSB趕緊去查查記錄去。當然由於角度問題,也不能排除葉片並不是從基座脫落,而是從根部斷裂的可能。這一切得等NTSB的報告了,以及ACI關於這起事故的節目。畢竟這是一架機齡17.8年的老舊飛機,發生什麼都不會覺得意外。
英雄機長
本次事故最大的英雄無疑就是女機長Tammie Jo Shults了。在突發的發動機失效,飛機爆炸性失壓下,她依然保持冷靜與塔臺聯繫,將千瘡百孔的飛機平安降落在費城機場,挽救了飛機上上百名旅客的生命。地面人員對她的評價是:神經如鋼鐵般堅強(nerves of steel)。在飛機降落旅客從飛機撤離時,她還來到客艙口,一個個問候旅客。
副駕駛那一臉驚魂未定的表情和Tammie Jo Shults的鎮定形成了鮮明對比
WN1380機長Tammie Jo Shults與地面塔臺的通話記錄,聲音非常冷靜
Tammie Jo Shults本人也極具傳奇色彩,她是美國海軍第一位F18女飛行員,堪稱巾幗不讓鬚眉的代表。
Tammie Jo Shults當年不愛紅裝愛武裝
Tammie Jo Shults與她的丈夫,背後的飛機我想大家都認得出吧?
當然這樣技術嫻熟的英雄機長並不是美國的專利。2014年11月10日,南航CZ3739航班在從珠海飛往北京的途中,發動機機械故障單發失效。事故發生後,賀中平機長在廣播中冷靜的播報:「本人經過嚴格訓練,有能力將大家安全送到陸地。」賀中平機長和Tammie Jo Shults一樣,也是退役的空軍飛行員,駕駛了15年的轟六轟炸機,總飛行年限35年。在飛機成功降落後,賀中平機長神態輕鬆的和旅客打招呼,猶如閒庭信步。確保了所有旅客撤離後才離開了飛機。
「小朋友還好麼?」
神態輕鬆自若,就是那麼自信!
民航飛行安全需要很多環節來保障。然而當飛機在空中遇到故障時,機長就成了全機旅客機組唯一的希望了。技術嫻熟,冷靜處置才能最大可能的化險為夷,保證旅客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