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父母丨講給孩子聽,十個古今名人尊師重道小故事

2020-11-22 搜狐網

原標題:高明父母丨講給孩子聽,十個古今名人尊師重道小故事

古語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古人尊師重道的精神,被後世傳為佳話,令人學習和敬仰,使人追求高尚的道德和樹立崇高的信仰。

理學家楊時:程門立雪尊師典範

「程門立雪」這一成語家喻戶曉。它出自北宋著名理學家楊時求學的故事。

楊時,將樂縣人,四歲入村學習,七歲就能寫詩,八歲就能作賦,人稱神童。他十五歲時攻讀經史,熙寧九年登進士榜。有一年,楊時赴瀏陽縣令途中,不辭勞苦,繞道洛陽,拜著名理學家、教育家程頤為師。

時值冬季的一天,楊時因與學友遊酢在對某問題有不同看法,為求正解而一起到老師家請教。他們頂著凜冽寒風來到程頤家時,適逢先生坐在爐旁打坐養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打擾老師,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

過了良久,程頤一覺醒來,從窗口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和遊酢,只見他們通身披雪,腳下的積雪已一尺多厚了,趕忙起身迎他倆進屋。此後,「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為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儒商始祖子貢:尊師至誠孝道楷模

子貢,孔子傑出弟子。後棄官從商,成為孔子弟子中最富有者,商界歷來公認他為「儒商始祖」。

公元前479年,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聖人孔子溘然長逝。孔子死後,眾弟子皆服喪三年,相訣而去,獨有子貢結廬墓旁,守墓六年,足見師徒情深,尊師之誠,實屬中華尊師孝道楷模第一人。後人感念此事,建屋三間,立碑一座,題為「子貢廬墓處」。因子貢為孔墓所植為楷樹,後世便以「楷模」一詞來紀念這位聖徒。

民族英雄嶽飛:尊敬師長終身思慕

嶽飛(諡號:武穆王),中國歷史上著名戰略家、軍事家、南宋抗金名將,其軍事才能被譽為宋、遼、金、西夏時期最為傑出的軍事統帥。

嶽飛的老師名叫周同,據說他的力氣很大,可以拉開三百斤的弓箭。周同去世後,每到初一、十五,嶽飛都一定會到老師的墓前祭拜,並且痛哭一番。在痛哭後,必定會拿起老師所送的三百斤的弓發出三支箭才回去。他這份念念不忘師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後精忠報國的忠心。

漢明帝劉莊:放下九尊之軀尊師

漢明帝劉莊,東漢第二位皇帝。明帝在位期間,吏治非常清明,境內安定團結。

博士桓榮是漢明帝做太子時的老師,而明帝對老師一向非常的尊敬,後來他繼位作了皇帝「猶尊桓榮以師禮」。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裡放了老師的桌椅,就請老師桓榮坐在東邊的方位,又將文武百官都叫來,當場行師生之禮。

桓榮生病,明帝就派人專程慰問,甚至親自登門看望,每次探望老師,明帝都是一進街口便下車步行前往,以表尊敬。桓榮去世時,明帝還換了衣服,親自臨喪送葬,並將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明帝能放下自己九尊之軀的至高身份來恭敬老師,可見他的用心與風範,值得大家學習。

唐太宗李世民:教子尊師傳為佳話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少有的明君,開創了「貞觀之治」唐朝盛世。李世民懂得國家要興望發達,長治久安,搞好子女教育非常重要,認為教誡太子諸王是「當今日之急」。因此,他給幾個兒子選擇老師都是德高望重,學問淵博的人。而且,一再告誡子女一定要尊重老師。

一次,太子的老師李綱因患腳疾,不能行走。怎麼辦呢?在封建社會裡面,後宮森嚴,除了皇帝和他的后妃、子女可以坐轎後,其它官員不要說坐轎,就是出入也是誠惶誠恐的。唐太宗知道後竟特許李綱坐轎進宮講學,並詔令皇太子親自迎老師。

後來,唐太宗又叫禮部尚書王圭當他第四個兒子魏王的老師。有一天,他聽到有人反映魏王對老師不尊敬。唐太宗十分生氣,他當著王圭的面批評兒子說:「以後你每次見到王圭,如同見到我一樣,應當尊敬,不得有半點放鬆。」從此,魏王見到老師王圭,總是好好恭迎,聽課也認真了。

由於唐太宗家教很嚴,他的幾個兒子對老師都很尊敬,從不失禮。唐太宗教子尊師也被後人傳為佳話。

儒家學者魏昭:尊師重道終成大器

東漢末年,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當他還在童年求學的時候,看到郭林宗,心想這是一位難得的好老師,便對人說:「教念經書的老師是很容易請到的,但是要請到一位能教人成為老師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而郭林宗汗牛充棟,熟讀各家典籍,乃是遠近聞名的大儒。

後來,魏昭到京城洛陽任官,毅然決定拜遠在南陽的郭林宗為師,並派奴婢侍奉老師。但是郭林宗體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親自熬藥給他吃。當魏昭端著煮好的藥進來的時候,郭林宗便呵責他熬的藥太燙,而魏昭就再熬一次,送上後郭林宗又說藥太苦。這樣一連三次,到了第四次,當魏昭再端重新熬的藥而又沒有不好的臉色時,郭林宗才笑著說:「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終於看到你的真心啦!」於是大喜,將畢生所學的都全部教給了魏昭,而魏昭也終成大器,成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儒家學者。

軍事家張良:訪賢求師終獲真傳

張良,秦末漢初時期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漢高祖劉邦的謀臣,「漢初三傑「(張良、韓信、蕭何)之一。

張良年輕時,曾計劃要刺殺暴君秦始皇,失敗後,為躲避官府通緝,潛藏在下邳。有一天,張良閒遊到一座橋上,遇見一位穿褐衣的老翁。那老翁見張良走近,便故意將鞋墜落橋下,讓張良下橋去撿。張良很不高興。等張良把鞋撿上來交給老翁時,老翁又讓他幫著把鞋穿上。於是,張良跪著幫老翁穿上了鞋。老翁沒客氣,笑眯眯地離開了。臨走時留下了一句話:「小子可教矣!5天後黎明時分在這裡等我。」

張良按老翁的指示,5天後天剛亮,他就來到橋上,不料老翁早呆在那裡,見了張良便怒斥道:「跟老人約會遲到,豈有此理。過5天再早些見我。」說完就離去了。

又過5天後,雞剛打鳴,張良便匆匆地趕到了橋上,可是不知怎麼的,他還是比老翁來得晚。老翁這回更不高興了,只是重複了一遍上回說的,就拂袖而去了。這下張良可點急了,又過了5天,他索性覺也不睡了,在午夜之前便來到橋上等著。一會兒老翁來了,見著他便點頭稱是。從袖中拿出一本書,很神秘地說:「你讀了這本王者之書,就可以做帝王的先生了。10年之後,兵事將起。再過13年,你到濟北,可以與我重逢,谷城山下的那塊黃石,便是我的化身。」

說完飄揚而去。天一亮,張良打開書一看,原來是太公望兵法書。張良特別高興。後來,張良認真研讀黃石老翁授給的那部兵法書,真的當上了漢高祖劉邦的高級參謀,幫助漢高祖劉邦統一了全中國,開創了歷史上有名的大漢王朝。

文學家魯迅:探望老師傳為美談

魯迅,中國著名文學家、思想家、評論家、革命家,偉人毛澤東稱之為「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

魯迅十二歲時到三味書屋師從壽鏡吾先生讀書。魯迅對壽鏡吾老師一直很尊敬。他18歲到南京讀書,每當放假回紹興時,總要抽空去看望壽老先生,1902年至1909年,魯迅出國留學。這8年間,魯迅經常寫信向壽老師匯報自己在異國的學習情況。1906年6月,魯迅從日本回紹興與朱安女士結婚,在紹興只停留了短短的4天,但他仍專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壽老先生。

數學家華羅庚:修煉成名不忘師恩

華羅庚,世界著名的數學家,中國現代數學之父。在他成名之後,不止一次說過:「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師栽培」。

1949年,華羅庚從國外回來,馬上趕回故鄉江蘇金壇縣,看望發現他數學才能的第一個「伯樂」:王維克老師。他在金壇作數學報告時,特地把王老師請上主席臺就座,進會場時讓老師走在前面,就座時只肯坐在老師的下首。

由於青年時代受到過「伯樂」知遇之恩,華羅庚對於人才的培養格外重視,他發現和培養陳景潤的故事更是數學界的一段佳話。

一代偉人毛澤東:尊師重教光輝榜樣

人民領袖毛澤東, 深受全國各族人民的尊敬和愛戴,而他在尊師方面,也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毛宇居,毛澤東小時的私塾老師。1959年, 已是黨和國家主席的毛澤東重回故鄉韶山,毛澤東親自向毛宇居老師敬酒,毛宇居老人說:「主席敬酒, 豈敢豈敢!」毛澤東卻說:「尊老敬賢, 應該應該! 」楊昌濟, 楊開慧的父親,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範就學時的老師,毛澤東認為:楊先生是一位「有高尚道德性格的人」。他常在星期天和節假日到楊先生的住處登門求教。討論問題,改正筆記,楊先生也特別器重他。而徐特立老人是毛澤東一直非常敬重的另一位老師,1937年徐老60壽辰時。

毛澤東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賀信,信中說:「您是我20年前的老師,您現在仍然是我的老師,將來必定還是我的老師。」1947年徐老70壽辰時,毛澤東又題詞「堅強的老戰士」送給他,表示尊敬和祝賀。

⊙素材整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孩子獨自聽恐龍故事膽子變小,減輕恐懼害怕心理,父母應該看看
    文丨嘻嘻的皇額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評論轉發分享)如果孩子不愛表現,在公共場合露怯會發生什麼:沒人跟孩子講話,孩子沒有朋友不受歡迎……這想必是家長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吧,有些孩子天生特別膽小,對於其他同齡人的孩子
  • 孩子不愛學習?給他講這4個勵志故事,聽完他都不好意思偷懶了
    現在的孩子,不論是生活水平還是學習條件都要比以前要好得多,不論是我們這一代還是老一代人都不能跟現在的孩子比,可他們就是不懂得珍惜。讓他們學習就一百個不情願,怎麼說都不管用,這該怎麼辦?與其跟孩子嘮叨,不如用這4個勵志故事激勵孩子,可能孩子就會有所收穫。
  • 5個有道理的小故事,你一定要講給寶寶聽
    原標題:5個有道理的小故事,你一定要講給寶寶聽 編輯:小菜 「兒子說:我最討厭聽大道理了。我一邊引經據典,口沫橫飛,他自巋然不動。人是杵在那裡,但思緒早已經不知雲遊到何方了,說完該幹嗎幹嗎,一點效果沒有。」
  • 「小蝌蚪找媽媽」講半年娃還要聽,娃都能背了為啥還要反覆聽?
    我幽幽回覆:就跟誰家還沒有這麼個小祖宗似的,我兒子《14隻老鼠》裡的《種南瓜》我已經講了三個多月,還有繼續講下去的趨勢,我經常故意引導他聽其他的故事,但他總是很認真地回答:我要聽《種南瓜》的故事。我兒子是屬於想到什麼就要什麼的性格,沒辦法,只能講吧,可是我講的時候,這熊孩子還打岔,講到小老鼠們好不容易盼到南瓜種子發芽了,他立刻接話道:然後晚上就下雨了,小老鼠把草蓋在小南瓜上,不然大雨就把南瓜寶寶衝走了!我只能附和道:對!然後接著往下講,沒講兩句,他又開始打岔......孩子為什麼要重複聽一個故事?1、建立安全感和成就感。
  • 為何老師說孩子會聽,父母說孩子卻不聽?可能是你忽視了對比效應
    文丨飯飯媽相信在大部分父母的想法中,是有很多的教育方式的,但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免不了會使用「棍棒教育」。畢竟它的及時性,既可以解決父母內心的怒火,又可以讓孩子瞬間變得乖巧起來,可是長時間對孩子進行棍棒教育,很有可能會造成孩子心理創傷嚴重,甚至影響到孩子一輩子的發展。
  • 得語文者得天下,這套名人故事專為中小學生撰寫,提高作文水平
    今天這推薦的《小故事大作文:中華古今名人故事》就是一套特別適合中小學生提升作文水平的名人故事書。這一套書相當於課本學習+課外名人故事延伸,解決孩子經典閱讀及作文素材積累難題。而馮珍今在書寫八位中國文學大家的故事時,每篇名人故事的開篇先從文學時代背景入手講述,並根據每位文學家的地位,普及相關文學知識,讓讀者八個故事通讀下來,能對中國文學史產生一個初步的概念。此外,本書有著精良的印刷品質,圖書內文採用高檔膠版紙四色印刷,結實、美觀。
  • 《遠走高飛》:聽雲舒講故事 動手做個太陽系
    沒過多久,一個帶著行星環的小星球就出現在他的房間裡。但奧森突然意識到,製造行星不難,但照顧它,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日子一天天過去,奧森的行星變得越來越大,於是問題來了…… 點擊音頻, 聽雲舒講故事: 隨著這顆小行星一天天長大
  • 曹衝6歲稱象,古代名人如何培養孩子的?這5種做法值得你借鑑
    好的父母都是以身作則教孩子的。孝敬長輩,尊重對方,對待事情一絲不苟。 優秀的父母都是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教導孩子。古代最有名的就是大詞人蘇軾的父親教育孩子的故事了。從小就教蘇軾,蘇轍聖賢之道,孔孟之書,自己也經常讀書不倦,終教出了兩個有名的孩子。唐宋八大家,父子三人就佔了三席,千古少有!
  • 給大家講個「鬼故事」……
    給大家講個「鬼故事」:2019餘額不足,再過5天,20後即將出生!20後看90後,就像90後看60後一樣……再講一個「鬼故事」: 第一批00後女生即將達到法定婚齡……2020越來越近,90後都到了而立之年。
  • 從小聽讀這類型故事,孩子未來創造性思維更出色,你錯過沒?
    而在第二個故事,69%的中國孩子想到了方法,幼兒說認為,這是跟中國孩子小時候聽過「曹衝稱象」的故事有關。故事裡曹衝通過讓大象站在船上標記水位,然後放上同等重量的石頭,從而知道了大象的重量。說到了「曹衝稱象」,不由得想起了古希臘一個真實發生過的故事。古希臘哲學家阿基米德當時被譽為最聰明的人,國王有一次鑄造皇冠懷疑工匠偷工減料,用銅代替了黃金打造皇冠。
  • 情緒會影響一個人的認知能力,聰明的父母,不會逼孩子學習
    文丨巧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當負面情緒來襲時,人的整個狀體都會變得非常差,很多事情處理起來的時候,都會非常的糟糕。比如父母逼迫著孩子學習,孩子就會更加偏向於系統認知,更加注重細節。可是悲傷的人由於過度的緊張,而且一心只想要擺脫現狀,就會沒辦法把自己抽離出來,用全局的思維來看待問題,容易在一些小問題上猶豫很久,導致一些題目怎麼都沒有辦法做對。
  • 十二生肖的來歷與傳說,這樣講給孩子聽!
    每個孩子從出生就跟生肖緊緊聯繫在一起,生肖是送給孩子的第一份禮物,會陪伴孩子一輩子。在中國,生肖更是人人都有。想知道一個人的年齡,只要問一下屬相便大概知曉了。 但很多小孩子不知道這是怎樣算出來的,今天就分享一篇關於十二生肖的知識,幫孩子收藏吧!
  • 給女兒講藝術家的故事,他卻開始思考別的,沒錢,怎麼養孩子
    最近我在家裡啊看《西方藝術史》,有的時候孩子會好奇,就跑過來問我看的什麼,於是我給他講了倫勃朗的故事,我和家孩子的關係很好,他有什麼事情都會來和我說,比如班級裡誰穿了嗎很貴的衣服,或者是有那個男生喜歡班裡的小女生。我也會耐心的聽他講話,所以有的時候我跟孩子講話的時候,孩子也會認真聽我講話。
  • 清華附小校長推薦讓孩子受益一生的名人故事
    《手繪名人故事:影響世界的他們》的內容都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從孩子感興趣的角度出發,保留了每個人物生平最打動人心的故事,選取他們在歷史上最閃耀的時刻。看到菲爾普斯拔火罐的故事的沒忍住笑出了聲,沒想到,健壯如菲爾普斯也需要偶爾找老中醫拔個火罐。孩子們看到估計也會想起家裡常常做拔罐的爺爺奶奶,或者大姨二舅,把看似高不可攀的世界冠軍一下子拉到現實生活。
  • 「大灰狼」的故事講了二十年了,換個故事講吧
    看完演出,父母們還會帶孩子們來到照相館,「咔嚓」一下記錄可(dou)愛(bi)的童年。可為什麼每次看到這些照片都會有想撕的衝動呢?    當累了一天的孩子們躺在床上,爸爸媽媽們迎來了最後的「挑戰」,給寶貝們講一個溫馨的睡前故事,看著他們沉入夢鄉才安心。
  • 講給你孩子聽的神話故事——盤古開天地
    此後不斷經過歷代演變、添加,不過基本上如下所述,我們可以把幾個版本融合大意講給孩子聽:傳說,在很久以前,那時候還沒有天和地,沒有世間的一切。世界處於一片混沌之中,就像是一個生雞蛋,略有形狀但還是一片黏稠又極脆弱。就在這一片混沌之中孕育出了最原始的生命——盤古。
  • 董卿自爆閱讀習慣,科學家:從小聽睡前故事的孩子,口才好成績棒
    美國兒科學會(AAP)的研究發現:從小聽父母讀書、講故事的孩子,將來的語言能力和學業成就更突出。因此,他們曾發布過一份政策性聲明,建議家長,從孩子出生時開始,就要多給他們讀書,多給孩子講睡前故事。為什麼早期閱讀會影響孩子的口才和入學後的成績呢?腦科學家會告訴你,看看你給寶寶讀書時,小傢伙大腦裡的變化,你就會有答案了。
  • 父愛永不缺席,用恐龍貝克APP聽爸爸聲音講故事
    前段時間有一個小視頻在網絡上廣為流傳,視頻中小女孩在寫作業時遭到父親的質問:「沒少你吃和穿,學習用品樣樣齊全,怎麼學習就比別人差呢?」小女孩哭著回答:「因為我沒一個好爸爸。」隨後是和媽媽的對話,小女孩淚流滿面地說道:「別的小朋友,是有家長的努力和陪伴才有那麼好,不像爸爸,三心二意的。」
  • 幼兒園最有教育意義的53個故事,老師家長可以講給孩子聽!
    原標題:幼兒園最有教育意義的53個故事,老師家長可以講給孩子聽! 幼兒園孩子經常要聽故事,這些有趣又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家長老師都可以收藏了,以後隨時用得著~ 故事教學是幼兒園教育中的一種重要手段,是幼兒園教育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對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豐富擴大幼兒的知識面具有積極的作用。
  • 聽張至順老道長講「四個銀元」的修道故事有感
    除了早晚練習金剛長壽功外,其他時間就是在聽張真人以前給訪道班講解的《炁體源流》經典等相關視頻錄像,張真人也會在晚上時候,給我們講講他的經歷和故事。下面就是我親耳聽到的張真人講精氣神和四個銀元的故事。要知道,我是在當面聽一位104歲高道,修道80多年經驗老者,講述半個多世紀之前的事情。這有點穿越時空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