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獨自聽恐龍故事膽子變小,減輕恐懼害怕心理,父母應該看看

2020-12-05 嘻嘻的皇額娘

文丨嘻嘻的皇額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評論轉發分享)

如果孩子不愛表現,在公共場合露怯會發生什麼:沒人跟孩子講話,孩子沒有朋友不受歡迎……這想必是家長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吧,有些孩子天生特別膽小,對於其他同齡人的孩子,覺得無所謂的事情,害怕得要命,比如怕見到陌生人,怕當眾講話,怕和別人打招呼……

不少家長認為這是孩子的天性,可以順其自然,孩子長大了就會好的,而且即使孩子長大了,然而心理學家經過研究發現,在童年時期的社交恐懼,若沒得到很好的解決,在成年以後就可能會形成嚴重的社交心理問題,尤其是孩子的恐懼畏縮,受到外界刺激的情況,更容易形成很不正常的心理,由此看來孩子的膽小露怯,這個是需要家長引起關注,並及時給予必要恰當的糾正。

趁著五一放假,好久沒見的朋友建議下我們帶著孩子,約著一起出來玩,可能是很長時間沒見了,發現孩子見面的時候都會有一點生疏。特別是小麗的孩子樂樂,最近比以前變化好大,以前是個很性格開朗,見人就打招呼的孩子,可是今天看的時候,感覺有一點點的露怯,跟孩子之間也有點疏遠,小麗解釋到:可能是因為最近在家宅的時間太長了。

沒有想到回家後,女兒跟我講:「媽媽,你知道樂樂為什麼膽子變小了嗎?」原來宅在家的時候,樂樂一直在聽「霸王龍」的故事,樂樂媽媽在做飯的時候,樂樂就一個人在客廳裡面聽這個故事,裡面有很多有恐怖的場景和音樂,並且樂樂總是在腦海裡面反覆的想像那些場景,自認為的比較恐怖的畫面,所以膽子也是越來越小了,總覺得周圍有「恐龍」跟著他。我這才明白了,孩子變得有點拘謹是有原因的。

對於幼兒和稍大的兒童來說,在生長發育的某些階段,有一種大多數童年共同的懼怕對象,可能某一個場景的瞬間,所以對孩子的恐懼心理應當適當的方法與疏導。那麼家長應該怎麼來減輕孩子的恐懼心理,讓他們正確地面對恐懼呢?

01不要否認孩子的恐懼情緒

不管孩子的恐懼原因在大人看來多麼幼稚,爸爸媽媽都不要若無其事地一笑置之,這個時候孩子最需要的是爸爸媽媽的情感支持,共鳴孩子的恐懼感受,告訴孩子,無論遇到多麼可怕的事情,爸爸媽媽都會陪在身邊,就會讓孩子意識到自己並不孤單,從而增強對抗恐懼的信心和力量。

02不要嘲笑或斥責孩子膽小

有些孩子見到陌生人,不敢在人前講話,父母就會當眾指責孩子膽小懦弱;有些孩子害怕一些莫名其妙的東西,父母說孩子膽小,這樣做的結果,只會使孩子在恐懼中越陷越深,正確的做法是,承認孩子害怕的現象確實存在,這樣孩子知道父母了解孩子的恐懼,也會相信父母的勸慰、解釋、才能夠解除恐懼心理。

03引導孩子將恐懼表達出來

有的時候父母會問孩子怕什麼,孩子往往會倔強地說不怕,其實孩子是在掩飾內心的恐懼,這時爸爸媽媽應該用聊天的方式誘導孩子,說出恐懼的具體內容,並逐漸克服恐懼心理。比如鼓勵孩子在用講故事,繪畫等活動講出,或者描述出自己害怕的東西,表達出來宣洩出去,從而消除恐懼。

04幫助孩子用愉悅情感克服恐懼心理

在平日節假日裡,爸爸媽媽應該經常讓孩子,參加遊戲活動或帶孩子去遊樂場公園等地玩耍,讓孩子產生愉悅情感來克服恐懼心理,這種方法尤其對克服人際恐懼心理頗有效果,家長需要認識到孩子產生恐懼情緒是正常的。

如果常常莫名的害怕,害怕的東西太多以至於影響生活,或是持續時間很長,就會對孩子的自信心,競爭力,社交能力造成一定的影響,家長應該在理解和信任的角度上去了解,最讓孩子感到害怕的事情是什麼,然後和孩子一起去認識這件事情的本質是什麼?到底是什麼?到底是怎麼發生的?

「恐懼來源於未知」這句話讓孩子現在無法理解,但我們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去親身體驗,如上網查,帶孩子去看圖片,一起去找相關書籍,做實驗一起感受,體驗這種事情會不會傷害我們,父母的支持會讓我們的孩子更有勇氣去面對自己的害怕。

居裡夫人說過:「這個世界上沒有可怕的東西,只有缺乏認知的東西。」換言之,人的恐懼是因為認知的不足或偏差,成人兒童皆是如此,從這個意義上講,孩子對每一種恐懼的克服都是一次重要的成長。

本文由【嘻嘻皇額娘】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圖片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遲疑不前時,父母運用心理臨界點,可幫助孩子打破恐懼變勇敢
    實際上,這一刻就是孩子的「心理臨界點」。每個家長都應該試著去理解「心理臨界點」這個概念,因為孩子在這一刻的表現是尤為重要的。孩子的表現決定了他們能否克服恐懼和困難。孩子處於"心理臨界點"有哪些表現?科恩博士Lawrence J. Cohen PHD 是一位心理學家,心理治療師。
  • 「媽媽,我害怕!」當孩子表現出膽怯,做父母的應該怎麼做?
    聽到媽媽的嚴厲呵斥,總有點心疼她的女兒,孩子說不會玩,不敢玩,也讓許多家長若有所思。很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出現這種對事物害怕又膽怯的心理。孩子表現出這種心理的原因是,源自於自身對這種事物的害怕,這種心理只有從根本消除才能真正解決孩子的害怕心理。
  • 下雨天打雷閃電孩子嚇到哭鬧,父母科學引導幫孩子克服心理恐懼
    1)孩子年紀小,閱歷淺,總會害怕一些自己未知的事情。並且孩子對未知事物,總是充滿各種天馬行空的想像,總能跟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現象相結合,通常情況下就是這樣自己嚇自己。2)有些孩子害怕雷雨閃電,可能是因為父母或家人傳遞了一些不安信息,比如,打雷閃電時,父母也表現出緊張和害怕,渲染了緊張氣氛,孩子當然也會跟著害怕。3)有的家長過度渲染雷雨閃電的危害,讓孩子從心底產生恐懼。
  • 孩子從小恐懼「某樣事物」?生物學實驗告訴你,這其實是條件反射
    其實與遺傳也有一定的關係,就比如如果父母膽子非常小,或者是特別恐懼某一類事物,那麼孩子也可能會被遺傳該種恐懼感,這類孩子一般容易擔驚受怕,不敢見陌生人。 也有醫學上的一些解釋:孩子如果在媽媽子宮內發生過相對比較嚴重的臍帶繞頸,在出生後也比未發生臍帶繞頸的孩子膽子小。
  • 孩子恐懼黑暗不敢一個人睡,家長應該如何正確引導?
    今天和家長們聊一聊,孩子為何會恐懼黑暗,不敢獨自一個人睡。也許家長們會說,孩子還小這很正常啊,長大了自然就會好。有這樣想法的父母,估計不在少數。也正是因為如此,很多孩子上了小學還在和媽媽一起睡。由於孩子年齡尚小,心智還不健全,加之他們的想像力遠比成人豐富的多。所以面對未知事物。他們的小腦袋瓜子裡,就會浮現很多奇思妙想。這種對未知事物的想像,就是恐黑心理的雛形。所以便會越想越恐怖、越想越害怕。
  • 孩子膽小懦弱?心理學:父母無限共情是孩子勇敢的力量
    從孩子出生時起,就要面對完全陌生的世界。他們需要貼心的照顧,這是最基本的安全感需求。長大的過程中,孩子要面對各種各樣可怕的事情:突如其來的巨大噪聲;像蜘蛛這樣可怕的蟲子;黑暗中獨自入睡;可怕的童話故事;上學時面對陌生的環境和嚴厲的老師;和小朋友之間的衝突……這些都會讓孩子感到恐慌不安,加上無法用語言清楚地表達內心的感受,還常常被誤解,讓恐懼的情緒無法得到疏通。
  • 當孩子說「媽媽,我怕黑」,你的第一句話很重要
    那一次,我深切地感受到接受孩子的恐懼情緒是多麼重要。孩子的恐懼不會因為父母的看不見就不存在,更不會因為父母告訴他們「別怕」就消失。告訴一個狂喊害怕的人別怕,就跟對一個在你面前疼得滿地打滾的人說「你不疼」一樣,特別殘忍。
  • 孩子在學校裡不敢表現?其實是出現了「焦點效應」,父母要引導
    趙先生聽後,語重心長地對孩子說:「兒子,你不要擔心這個,別人才不會一直盯著你看呢,好好做你自己就行。」小趙也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家長應該都遇到過趙先生這樣的情況,孩子在學校裡不敢表現自己,不敢進行社交活動。許多家長都擔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社交恐懼症,又或者是遇到其他問題了?孩子在學校裡不敢表現?
  • 《黑夜裡的怪物》:通過繪本故事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
    這些小動物的內心世界和我們家裡的小孩子的內心非常相似,他們害怕自己被人看不起,害怕有人嘲笑他們,喜歡掩飾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殊不知,這點小心思已經被父母看的一點不剩。二、繪本故事帶給我們的教育意義黑夜裡的怪物。這本書主要是跟我們講述的小動物在黑夜裡怕黑,不敢睡覺的故事。
  • 孩子聽不進家長的話?想要跟孩子有效溝通,父母應該注意這3點
    許多家長都會發現,隨著孩子年紀的增長,會有一段時間表現得好像沒有耳朵一樣。總是聽不進家長的話,一件小小的事情也需要家長三番四次的催促。可孩子依舊仿佛聽不見一樣的無動於衷,讓家長非常苦惱。5歲的小明正處於這樣一個時期,總是把父母的話當成耳旁風。
  • 為何老師說孩子會聽,父母說孩子卻不聽?可能是你忽視了對比效應
    到底在怎樣的情況之下,我做出什麼樣的表現,父母才不會生氣呢?我如果給媽媽表現出來漫不經心的狀態,他是否會更為憤怒呢?說幾句話之後媽媽才會原諒我吧!這其實就是孩子對於父母教育狀態的一種分析。02為何老師說話孩子喜歡聽,父母教育半天說不動?
  • 洪恩故事|《怕黑的小北極熊》幫助孩子克服恐懼
    洪恩故事|《怕黑的小北極熊》幫助孩子克服恐懼 怕黑的小北極熊 小北極熊好怕黑啊!
  • 孩子怕打雷怎麼辦
    夏季到了,雷雨天氣也漸漸多起來了,一聲聲悶雷轟隆隆,一道道閃電劃長空,看起來很壯觀,可對孩子來說就是驚嚇了,孩子聽到雷聲,看到閃電就害怕,該怎麼辦呢?1、不要責怪:夏天雷雨天氣比較多,孩子聽得打雷的聲音就嚇哭了,家長不要責怪孩子,孩子小,不懂,這是很正常的,家長要多安慰孩子,要是責怪他膽小的話,會讓孩子更怕,心裡不知道該怎麼辦的。2、不單獨:在打雷的時候,家長多陪伴孩子,不要讓孩子一個人在家,孩子知道爸爸媽媽在家,膽子就會大起來了,內心孤獨的孩子都是比較膽小的,慢慢長大了,知道了這是自然現象自然就不會怕了。
  • 「陰陽臉恐龍」:孩子眼中的父母是什麼顏色?有可能是紫黑色!
    導語:孩子眼中的你是什麼顏色呢?你可能覺得是五顏六色的,但是事實卻出乎意料,這是為什麼呢?【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在網上看到有人舉辦了一次活動,給恐龍塗顏色,代表父母在孩子眼中的顏色。孩子和家長各塗半邊恐龍身體,而且雙方看不到。
  • 父母吵架,是孩子看過的最可怕的恐怖片
    作者:與非(富書專欄作者)最近,泰國的一個動畫短片《吵架的父母》又一次扎了不少人的心。故事的開始是媽媽在給女兒講故事,女兒被故事裡的情節嚇得縮到媽媽懷裡,媽媽輕聲安慰著她不要怕。晚上十二點,爸爸回家了,媽媽便讓孩子一個人先躺著睡覺,自己就先下樓看看。
  • 為什麼說《恐龍王》是值得父母帶著孩子觀看的電影?
    導讀:大家好,我是小編啦,很高興和大家相聚在這裡,下面給大家來聊聊影視劇中的那些事吧,下面給大家來說一部適合父母帶孩子觀看的電影了,這部電影不是熊出沒大電影而是《恐龍王》,這部電影雖然是講的恐龍故事,但是影片沒有血腥的地方,還是很適合小朋友看的
  • 孩子膽子小,應該帶他培養什麼興趣愛好?優秀的孩子都是這樣做的
    孩子膽子小,帶他培養什麼興趣好呢?優秀的孩子都是這樣做的。大家好,怎麼讓孩子表現自己呢?這是父母必須切實解決的問題,孩子大膽,應該帶他培養什麼興趣愛好?優秀的孩子都是這樣做的。我建議孩子先練習口才,如果不知道孩子怎麼表達,可以訓練口才來鍛鍊自己,可以提高孩子的表現能力,這很重要,然後,作為父母理解孩子,不要把自己喜歡的東西強加給孩子,讓孩子學習討厭的東西。
  • 孩子「說不得」的背後,或是聚光燈效應在起作用,家長試試這樣做
    孩子過度在乎別人的看法,有點小自戀當孩子有自戀心理的時候,他們就會過度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時時刻刻都想要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給別人看,總想著能夠在別人心裡是一個十全十美的存在。但是,事實並不是如此,每個人身上都有小瑕疵,當別人說他的時候,他就會感覺很沒面子,反應就會很激烈。
  • 幫助孩子克服恐懼的「黑色」繪本
    原創 王繼堃 故事媽媽王繼堃博士孩子們有的時候會害怕想像出來的「怪物」,如果用顏色來形容的話,黑色代表了害怕或者恐懼。有一些和黑色有關的繪本,可以讓家長陪伴孩子面對並接納害怕。讓我們跟隨「黑色」的繪本,陪孩子開啟一場成長之旅吧。
  • 孩子總粘著父母?不想孩子患「彼得潘症候群」,得給孩子「設限」
    孩子總是粘著父母,做什麼事情都一定要父母陪伴在自己的身邊。比如學習的時候,孩子希望父母能夠陪著自己寫作業。吃飯的時候,一定要和父母一起吃,出去玩的時候,也不喜歡獨自一個人行動。對於父母來說,孩子的這些表現還算是正常的。有時候,孩子也會表現得比較懶惰和沒有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