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嘻嘻的皇額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評論轉發分享)
如果孩子不愛表現,在公共場合露怯會發生什麼:沒人跟孩子講話,孩子沒有朋友不受歡迎……這想必是家長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吧,有些孩子天生特別膽小,對於其他同齡人的孩子,覺得無所謂的事情,害怕得要命,比如怕見到陌生人,怕當眾講話,怕和別人打招呼……
不少家長認為這是孩子的天性,可以順其自然,孩子長大了就會好的,而且即使孩子長大了,然而心理學家經過研究發現,在童年時期的社交恐懼,若沒得到很好的解決,在成年以後就可能會形成嚴重的社交心理問題,尤其是孩子的恐懼畏縮,受到外界刺激的情況,更容易形成很不正常的心理,由此看來孩子的膽小露怯,這個是需要家長引起關注,並及時給予必要恰當的糾正。
趁著五一放假,好久沒見的朋友建議下我們帶著孩子,約著一起出來玩,可能是很長時間沒見了,發現孩子見面的時候都會有一點生疏。特別是小麗的孩子樂樂,最近比以前變化好大,以前是個很性格開朗,見人就打招呼的孩子,可是今天看的時候,感覺有一點點的露怯,跟孩子之間也有點疏遠,小麗解釋到:可能是因為最近在家宅的時間太長了。
沒有想到回家後,女兒跟我講:「媽媽,你知道樂樂為什麼膽子變小了嗎?」原來宅在家的時候,樂樂一直在聽「霸王龍」的故事,樂樂媽媽在做飯的時候,樂樂就一個人在客廳裡面聽這個故事,裡面有很多有恐怖的場景和音樂,並且樂樂總是在腦海裡面反覆的想像那些場景,自認為的比較恐怖的畫面,所以膽子也是越來越小了,總覺得周圍有「恐龍」跟著他。我這才明白了,孩子變得有點拘謹是有原因的。
對於幼兒和稍大的兒童來說,在生長發育的某些階段,有一種大多數童年共同的懼怕對象,可能某一個場景的瞬間,所以對孩子的恐懼心理應當適當的方法與疏導。那麼家長應該怎麼來減輕孩子的恐懼心理,讓他們正確地面對恐懼呢?
01不要否認孩子的恐懼情緒
不管孩子的恐懼原因在大人看來多麼幼稚,爸爸媽媽都不要若無其事地一笑置之,這個時候孩子最需要的是爸爸媽媽的情感支持,共鳴孩子的恐懼感受,告訴孩子,無論遇到多麼可怕的事情,爸爸媽媽都會陪在身邊,就會讓孩子意識到自己並不孤單,從而增強對抗恐懼的信心和力量。
02不要嘲笑或斥責孩子膽小
有些孩子見到陌生人,不敢在人前講話,父母就會當眾指責孩子膽小懦弱;有些孩子害怕一些莫名其妙的東西,父母說孩子膽小,這樣做的結果,只會使孩子在恐懼中越陷越深,正確的做法是,承認孩子害怕的現象確實存在,這樣孩子知道父母了解孩子的恐懼,也會相信父母的勸慰、解釋、才能夠解除恐懼心理。
03引導孩子將恐懼表達出來
有的時候父母會問孩子怕什麼,孩子往往會倔強地說不怕,其實孩子是在掩飾內心的恐懼,這時爸爸媽媽應該用聊天的方式誘導孩子,說出恐懼的具體內容,並逐漸克服恐懼心理。比如鼓勵孩子在用講故事,繪畫等活動講出,或者描述出自己害怕的東西,表達出來宣洩出去,從而消除恐懼。
04幫助孩子用愉悅情感克服恐懼心理
在平日節假日裡,爸爸媽媽應該經常讓孩子,參加遊戲活動或帶孩子去遊樂場公園等地玩耍,讓孩子產生愉悅情感來克服恐懼心理,這種方法尤其對克服人際恐懼心理頗有效果,家長需要認識到孩子產生恐懼情緒是正常的。
如果常常莫名的害怕,害怕的東西太多以至於影響生活,或是持續時間很長,就會對孩子的自信心,競爭力,社交能力造成一定的影響,家長應該在理解和信任的角度上去了解,最讓孩子感到害怕的事情是什麼,然後和孩子一起去認識這件事情的本質是什麼?到底是什麼?到底是怎麼發生的?
「恐懼來源於未知」這句話讓孩子現在無法理解,但我們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去親身體驗,如上網查,帶孩子去看圖片,一起去找相關書籍,做實驗一起感受,體驗這種事情會不會傷害我們,父母的支持會讓我們的孩子更有勇氣去面對自己的害怕。
居裡夫人說過:「這個世界上沒有可怕的東西,只有缺乏認知的東西。」換言之,人的恐懼是因為認知的不足或偏差,成人兒童皆是如此,從這個意義上講,孩子對每一種恐懼的克服都是一次重要的成長。
本文由【嘻嘻皇額娘】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圖片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