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理事會】何文波:未來中國鋼鐵工業科技進步要抓住三個突破點

2020-11-30 中國鋼鐵新聞網

 

  中國冶金報 中國鋼鐵新聞網

  記者 徐可可 報導

  記者 顧學超 攝影  

 

  7月31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六屆二次理事(擴大)會議在江蘇省張家港市召開。此次會議以「堅持科技創新引領 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為主題,在「十三五」和「十四五」交替的重要時間節點上,暢談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聚焦鋼鐵行業面臨的新形勢,定位新的創新發展目標和任務。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書記、執行會長何文波在會上指出了下一步中國鋼鐵工業科技進步的方向。

  

                    (圖為何文波)

  何文波指出,我國鋼鐵工業通過學習、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創新能力持續提升,在標準、專利、產品和技術開發等領域取得一系列顯著成績,但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創新短板依然突出。原創性技術成果不足、基礎理論產業融通技術研究還有待加強、一些前沿技術核心技術關鍵技術缺失、資源能源限制嚴重、智能化仍需深入等問題還存在,一批急需的關鍵高端產品仍需進口。特別是由於長期以來粗放式發展積累下來的深層次矛盾,迫使我國鋼鐵工業在面對國際技術飛速進步和市場環境深刻變化時,需要更加重視科技進步。這些都是我們實現高質量發展、從鋼鐵大國邁向鋼鐵強國必須解決的問題。

  何謂鋼鐵強國,我想就是在數量第一的基礎上,進一步體現我們的大國態度和大國責任,從創新上說就是要有能力引領世界鋼鐵工業科技發展潮流,要有能力研發先進產品保障下遊產業發展需求,要有能力保持鋼鐵工業持續發展能力,要有能力為中國和世界的發展做出不可替代的貢獻。這是我們這代鋼鐵人和科技工作者肩負的歷史使命,需要我們以自主可控為戰略基點,以綠色化和智能化為核心主題,瞄準關鍵短板發力,構建創新生態圈,走好科技創新之路。」他說。

  何文波認為,下一步中國鋼鐵工業科技進步要抓住三個突破點。

  第一,將核心技術攻關作為科技創新的主攻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科技創新的重要性,指出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是最大隱患,核心技術靠化緣是要不來的,必須自立更生。 2019 年,我國進口鋼材 1230 萬噸,佔國內鋼材消費的比例為1.4%,多數為正常貿易行為,遠低於世界鋼材進口佔消費 24%的平均水平。進口鋼材中,仍有約 20%尚未實現自主可控,雖然量只有200多萬噸,但多用於國內重點工程、重大裝備、國防軍工等關鍵領域,極易受制於人。此外,我國在低碳冶金、近終形製造、智能製造等技術方面仍處於跟隨狀態,部分核心檢測和控制裝備仍依賴進口。在可以預見的時間內,鋼鐵仍將為世界發展和人類進步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防腐、耐蝕、成型、焊接等應用技術與鋼鐵材料發展結合不緊密,限制了鋼材應用範圍。

  展望未來,鋼鐵工業要實現從跟跑到領跑世界鋼鐵工業的跨越,要從根本上將科技創新「補短板」「強基礎」「促提升」統籌推進,既要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卡脖子」鋼鐵材料和核心技術,又要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還要通過前瞻性、原創性的創新成果提升產品開發、產業升級的先發優勢和後續勁頭。 下一步,我們要強化戰略導向和目標引導,還要瞄準科技前沿,最終實現核心技術的迭代升級與引領。

  第二,將綠色化和智能化作為科技發展的兩大主題2019年我國粗鋼產量達到歷史最高的9.96億噸,未來一段時間內也將保持較高水平。在高質量發展理念下,如何保持甚至拓展鋼鐵工業未來發展的空間,已經是鋼鐵工業必須面對的問題。在此背景下,綠色化、智能化將是鋼鐵工業創新發展的兩大主題。

  鋼鐵行業是我國排放工業煙氣、消耗資源、產生固廢的主要行業之一。根據生態環境部「關於發布《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的公告」(公告2020年第 33 號)數據顯示:2017年,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 82.31萬噸,氮氧化物排放量 143.42 萬噸,顆粒物排放量 131.12 萬噸,分別佔工業源大氣汙染物排放總量的 15.56%、22.20%、10.32%。目前,我國鋼鐵生產仍以傳統高爐流程為主,電爐短流程比例不足10%。「十四五」期間,我國將全面落實鋼鐵行業超低排放,但是在鋼鐵超低排放改造實施過程中,還存在相關技術儲備不足、現有技術投資運行成本高昂、忽視非常規汙染物等問題。2015 年中美元首氣候變化聯合聲明明確提出,中國到203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 2005 年下降 60%-65%。同時,在全球最嚴格的鋼鐵環境保護標準倒逼下,我國已經掌握了部分世界領先的節能減排技術。

  面對並存的機遇與挑戰,需要鋼鐵工業順勢而為,力爭引領世界鋼鐵工業綠色發展。一方面,鋼鐵企業要圍繞煙氣治理、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節能降耗等重點領域自主 開發新技術新工藝;另一方面,要合理提升電爐短流程比例,研發低碳冶金新技術,拓展節能減排新途徑,實現鋼鐵工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智能製造在全球範圍內快速發展,對產業發展、分工格局和推動形成新的生產方式、產業形態、商業模式帶來重要影響。無論是德國工業 4.0,還是美國再工業化戰略,都將智能製造作為主攻方向,積極培育製造業未來競爭新優勢。但目前我國多數鋼鐵企業還停留在「兩化融合」階段,生產過程中大數據 等智能化技術未能充分應用,存在重智能硬體基礎建設,輕智能系統集成升級,以及企業智能提升動力不足等問題。鋼鐵工業需要充分把握新一代信息技術帶來的產業革命契機,將智能傳感器、第五代移動通信、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數字孿生、大數據與雲計算等智能化技術融入鋼鐵製造和運營決策過程 中,全面培育鋼鐵發展新動能,搶佔未來發展制高點,打造我國鋼鐵行業競爭新優勢。

  第三,將創新生態圈建設作為科技發展的切入點鋼鐵產業經過多年發展,已擁有了不同類別的創新資源,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創新體系也已基本建成。未來,產業創新體系建設的重點應放在整合各類創新資源,以「育主體、建模式、 造環境」為重點,逐步建成各類創新主體協同互動和創新要素高效配置的創新生態圈。

  一是要培育和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目前我國鋼鐵產業集中度不高,創新資源分散,研發整體能力偏弱,需要專業化企業或大型鋼鐵企業在創新中發揮主體作用,加強科技創新投入,加強企業間、上下遊用戶、科研院所的協同創新,形成合力,為產業提供更強大的技術支撐。並通過兼併重組,資本運作等方式提升創新資源集中度,逐步解決創新載體分散,資金、設備、人才等創新資源重複配置問題。

  二是要構建協同創新模式。從創新資源調配角度看,創新生態圈要著力突破單個資源能力限制,推動創新從單打獨鬥向協同作戰轉變。特別是要利用智能製造技術的快速發展,集中創新資源,高效、有序提升重點鋼材產品和產業關鍵技術的供給和支撐能力。

  三是營造寬鬆有序的創新環境。建議政府及企業還需要重點在改善政策、法制環境和創新氛圍上多下夫。在國家重大工程上,優先選用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鋼材產品和技術裝備,加快成果轉化。要加大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防止侵權得利的「劣幣驅逐良幣」亂象。要不斷改革創新人才的培養和考核機制,賦予科技

  人員更大的創新空間和積極性。要強化標準引領,完善標準體系,按照標準先行的理念,堅持科技研發、標準研製和產業發展一體化推進。既要堅持深挖國有企業創新潛力,又要發揮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快靈專」特點;既要發揮政府集中力量幹大事的制度優勢,又要發揮社會資本的市場配置作用;既要保證自主創新, 又要堅持開放合作。

  何文波強調,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將繼續發揮好政府和企業的橋梁紐帶作用,堅持為企業服務、為行業服務的職責定位,要依靠企業,依 靠會員,努力做好工作,為推動鋼鐵工業科技創新、建設創新型鋼鐵作出新貢獻。

  一是要組織產業技術創新戰略和政策研究,形成核心技術清單和具體措施,作為指導我們行業科技工作的根本遵循。二是要組織開展行業共性技術協同創新與研發。針對一些行業普遍關心的關鍵共性技術和重大應用技術基礎,通過國家項目集中行業力量和研發資源,重點攻克行業關鍵共性技術難題,協會也計劃推 進建立行業共性技術研發項目,鼓勵產業間開展原創和跨學科的自主創新研發,探索行業共性技術協同創新機制。三是要加強技術轉移與成果產業化推廣工作,建立行業成果項目庫,搭建技術轉移與孵化平臺,推進技術市場的發展。四是要推進行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強化人才培養和平臺建設。強化行業試點與示範聯 盟培育工作,加強科技創新體系建設;鼓勵科技工作者和優秀團隊持續創新,引導科技工作者發揮「工匠精神」,建立行業科技工作者和優秀團隊表彰制度,在行業內構建積極的創新氛圍。

  回顧中國鋼鐵工業發展,我們當前面臨難得機遇,具備堅實基礎,擁有無比信心。但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創新的道路從來不會是一片坦途,我們必然會面臨各種重大挑戰。希望全行業能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攜起手來,共同努力,為實現中國鋼鐵由大到強轉變,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美好願景而努力奮鬥。」何文波最後表示。

                 

                (圖為會議現場)

  

相關焦點

  • 李新創:中國鋼鐵工業70年發展歷程與展望
    一 70年以來中國鋼鐵工業發展回顧  回顧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鋼鐵工業粗鋼生產的發展,大體經歷了四個過程:一是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伊始到「文化大革命」結束,處於「探索」過程,呈現波動發展態勢;二是從改革開放之初到20世紀末期,處於「起步」過程,呈現穩定發展態勢;三是從21世紀初到2014年,處於「加速」過程,呈現跨越發展態勢
  • 9名院士榮獲「十三五」鋼鐵工業科技成就獎!(附詳細名單)
    7月31日,中國鋼鐵工業「十三五」科技成果展啟動儀式在江蘇舉行。王運敏、毛新平、 劉正東、李衛、張躍、邵安林、嶽清瑞、唐立新、謝建新九位院士榮獲「十三五」鋼鐵工業科技成就獎。鋼鐵材料與冶金工程專家。1990年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機械系金屬壓力加工專業,2001年畢業於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鋼鐵冶金專業並獲博士學位。現任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鋼鐵研究總院特殊鋼研究所副所長、教授級高工。2019年11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張龍強:中國鋼鐵將迎來「三個全面」的關鍵十年
    張龍強:中國鋼鐵將迎來「三個全面」的關鍵十年北極星大氣網訊:剛剛過去的2020年是我國「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儘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經濟表現出強勁的發展韌性,成為世界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2021年是我國「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新發展格局下,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年。
  • 北科大3位院士榮獲「十三五」鋼鐵工業科技成就獎!
    7月31日中國鋼鐵工業「十三五」科技成果展啟動儀式在江蘇舉行我校材料學部三位院士謝建新、毛新平、張躍榮獲「『十三五』鋼鐵工業科技成就獎」「十三五」期間,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一大批鋼鐵科技人才立足崗位、思考實踐,開拓創新,為行業科技進步發揮積極作用
  • 喜報|北科大材料學部3位院士榮獲「十三五」鋼鐵工業科技成就獎
    7月31日中國鋼鐵工業「十三五」科技成果展啟動儀式在江蘇舉行我校材料學部三位院士謝建新、毛新平、張躍榮獲「『十三五』鋼鐵工業科技成就獎」「十三五」期間,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一大批鋼鐵科技人才立足崗位、思考實踐,開拓創新,為行業科技進步發揮積極作用,其中,新晉兩院院士作為行業學科帶頭人
  • 中國宇航學會召開第七屆理事會第四次會議,會議指出 全面構建世界一流宇航科技社團,著力推動航天強國建設
    9月9日,中國宇航學會在京召開第七屆理事會第四次會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吳燕生,黨組成員、副總經理楊保華、張忠陽、李洪;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徐惠彬,中國科學院院士胡海巖;航天兩大集團相關部門負責人,所屬二級、三級單位負責人;部分高校負責人出席會議。會議由楊保華主持。
  • 中國力學學會第十一屆理事會第三次全體常務理事會暨黨委擴大會議...
    7月11日下午,中國力學學會以視頻會議的方式召開了第十一屆理事會第三次全體常務理事會暨黨委擴大會議。
  • 張峰當選中國電子學會新一屆理事會理事長
    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苗圩,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懷進鵬,民政部黨組成員、副部長詹成付,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總工程師張峰以及來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業等單位的代表近300人參加了本次會議。中國電子學會第九屆理事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徐曉蘭主持大會。
  • 美國鋼鐵工業的興衰啟示錄
    1886—1973年,美國鋼鐵產量位居世界第一,先後經歷了平爐煉鋼、轉爐煉鋼和電爐煉鋼佔主導的三個時代,其鋼鐵冶煉技術的變化也代表20世紀世界冶煉技術的改進。  1856年,英國最先發明了酸性底吹轉爐。轉爐煉鋼是以鐵水、廢鋼、鐵合金為主要原料,不藉助外加能源,靠鐵液本身的物理熱和鐵液組分間化學反應產生熱量而在轉爐中完成煉鋼過程。
  • 中國船舶雷凡培:造船與鋼鐵產業聯動融合發展 是國際慣例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書記何文波表示 :船舶是鋼鐵重要的客戶,是鋼鐵重要的下遊用戶行業,也是鋼鐵最有條件開展上下遊合作的一個產業和領域。 對造船的歷史、現狀和未來,以及造船與鋼鐵的關係,雷總介紹得非常清楚。 能聽到這樣的報告,受益匪淺。
  • 中國測繪學會十屆四次全體理事會在四川康定召開
    6月28日至7月1日,中國測繪學會十屆四次全體理事會在四川康定召開,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副局長、學會理事長李維森出席會議並講話。甘孜州、四川測繪地理信息局有關領導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李維森充分肯定了十屆理事會成立以來所開展的各項工作,並對做好下一步工作提出三點要求:一是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積極促進測繪地理信息事業發展;二是強化措施、積極服務,持續推進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三是發揮優勢、加強建設,不斷提升學會服務能力和水平。李維森還對開好本次會議提出了三點要求和希望:一要高度重視本次理事會會議;二要積極支持學會科學發展;三要努力推進現代科技社團建設。
  • 第13屆中國建材家居流通業年會暨六屆二次理事會圓滿落幕
    11月24日-25日,以「轉,向何方」為主題的第13屆中國建材家居流通業年會暨中國建築材料流通協會六屆二次理事會、蘇寧易購智慧零售交流會在江蘇南京蘇寧集團總部圓滿落幕。本次大會由中國建築材料流通協會主辦,蘇寧易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協辦,中國建築材料流通協會家居建材市場委員會承辦。
  • 綠色鋼鐵 未來已來
    二是明確目標,加強管理,完善體系。中國寶武按照「兩於一入」(高於標準、優於城區、融入城市)「三治四化」(治氣、治水、治固,潔化、綠化、美化、文化)總體目標與行動路徑,推進綠色鋼城建設,並持續推進對生態環保管理的創新。首鋼遷鋼構建了完善的環境管理體系。沙鋼建設環保管控中心,實現了能源、環保、生產管控一體化。三是加大投入,科技創新,引領發展。
  • 有色協會再生金屬分會第四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四屆一次理事會在西安...
    再生有色金屬產業作為國家鼓勵發展的循環經濟產業,也需要進一步強化綠色發展理念,切實加強二次汙染的綜合治理,樹立起綠色產業的良好形象;二是要堅持創新發展。創新仍然是我們行業的突出短板,無論是產業技術創新,還是管理創新、模式創新、業態創新,有色金屬再生產業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行業企業必須下大力氣持之以恆;三是要堅持改革發展。
  • 中國旅行社協會五屆五次理事會在敦煌召開
    中國網11月10日訊 2020年11月5日,中國旅行社協會五屆五次理事會暨中國旅行社行業發展論壇在敦煌順利召開,同期與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共同舉辦「豐收了·遊甘肅」冬春文化旅遊惠民活動啟動儀式暨絲綢之路(中國)旅行商大會。
  • 中國康復醫學會召開第六屆理事會第六次會議暨常務理事會第十一次...
    中國康復醫學會召開第六屆理事會第六次會議暨常務理事會第十一次會議 2020-11-27 22: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召開第十屆理事會第四次全體理事會會議
    原標題: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召開第十屆理事會第四次全體理事會會議   8月8日,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第十屆理事會第四次全體理事會議在四川省成都市召開,會議由學會秘書長丁小燕主持,85位代表出席會議。   學會理事長裴鋼致辭。
  • 未來農業科技三個突破點:植物工廠、智慧農業、功能食品
    傳統農業是一種資源密集型、勞動密集型產業,但科技的發展,特別是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物流業的飛速發展,正讓農業擺脫水土等資源和勞動力的束縛。那麼,未來農業什麼樣?一位高一男生曾這樣回答:我希望我在書房裡坐著看書的時候,伸手就能從「植物屏風」裡摘一顆新鮮的小西紅柿放在嘴裡;我還希望在家裡點一點計算機或手機屏幕,就可以給莊稼澆水、施肥,給牛羊牲畜添加飼料;我再打幾個電話,就能把農場裡收穫的糧食、水果分發到各地的超市;還有,種出讓人吃了不長胖的糧食,讓媽媽吃了既健康又苗條,永遠年輕……如果以專業的眼光來分析,他的這段話包含著未來農業的三個突破點
  • 安徽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六屆二次常務理事會在池州召開
    安徽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六屆二次(常務)理事會於12月19日在池州召開。安徽省林業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學院等單位領導及理事會(常務)理事參加會議,市政府相關領導陪同現場考察。會議對今年的工作進行回顧:一是理事會成員主動作為,助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二是積極開展宣傳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