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中國鋼鐵工業「十三五」科技成果展啟動儀式在江蘇舉行。王運敏、毛新平、 劉正東、李衛、張躍、邵安林、嶽清瑞、唐立新、謝建新九位院士榮獲「十三五」鋼鐵工業科技成就獎。
何文波、幹勇、沈文榮、戴志浩、侯軍、李新創、張少明為院士頒獎
王運敏,1955年10月18日出生於安徽省碭山縣,非煤礦山採礦工程專家,中鋼集團馬鞍山礦山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導師 。
王運敏於1982年從江西冶金學院採礦專業畢業後進入馬鞍山礦山研究院工作,先後擔任技術員、助工、工程師,露採室支部書記,科管處長助理、高級工程師,院院長助理、黨委委員、科管處長,院副院長、黨委委員;2001年擔任馬鞍山礦山研究院院長;2005年擔任馬鞍山礦山研究院院長兼黨委書記;201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運敏長期致力於金屬礦山的安全高效綠色開採技術研究。
毛新平,男,漢族,1965年6月1日出生於湖北鄂州,湖南省常德市人,中國共產黨黨員,壓力加工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寶鋼股份中央研究院副院長,湖北省科協副主席。
1982年—1989年,毛新平在武漢鋼鐵學院學習,先後獲得學士學位、碩士學位;1989年—1999年,在冶金工業部武漢鋼鐵設計研究總院工作;1999年—2001年,擔任冶金工業部武漢鋼鐵設計研究總院副總工程師;2001年—2002年,擔任中國冶金建設集團武漢鋼鐵設計研究總院副總工程師;2002年—2007年,擔任廣州珠江鋼鐵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2002年—2006年,在北京科技大學鋼鐵冶金專業學習,畢業後獲得博士學位;2003年—2013年,在廣鋼集團CSP應用技術研究所擔任所長;2007年—2013年,在廣州珠江鋼鐵有限責任公司擔任副總經理;2013年—2014年,在武漢鋼鐵(集團)公司研究院擔任常務副院長;2014年—2019年,在武漢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武漢鋼鐵(集團)公司研究院擔任常務副院長;201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19年,被聘為北京科技大學終身教授、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副院長。
毛新平長期從事先進鋼鐵製造流程和高性能鋼鐵材料研究。
劉正東,1966年10月生,內蒙突泉人。鋼鐵材料與冶金工程專家。1990年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機械系金屬壓力加工專業,2001年畢業於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鋼鐵冶金專業並獲博士學位。現任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鋼鐵研究總院特殊鋼研究所副所長、教授級高工。
2019年11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衛,1957年12月出生於北京,原籍河南省洛陽市,磁學與磁性材料專家,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全國政協常委 ,201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1982年畢業於山東大學物理系磁學專業。現任鋼鐵研究總院副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導師,稀土永磁材料研究室主任,國家科技重點專項(稀土材料專項)專家組專家, 兼任IEEE及國際稀土永磁及應用委員會委員,亞洲磁學聯盟委員會委員, 中國稀土學會理事,全國磁性材料與器件行業協會副理事長。
李衛長期從事高性能稀土永磁新材料、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發和創新工作。
張躍,男,漢族,中共黨員,1958年出生於湖南郴州。1978年2月-1982年2月,在武漢水利電力大學(現武漢大學)學習,獲理學學士學位。1982年2月-1987年9月,為武漢科技大學助教。1987年9月-1993年10月,為北京科技大學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獲工學博士學位。1993年10月-1995年10月,為武漢工業大學(現武漢理工大學)博士後、副教授。1995年10月至今,為北京科技大學教授(1995年)、博士生導師(1998年)。2000年10月-2000年12月,由Anthony Mason Fellowship資助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合作研究,2001年1月-2002年2月由JSPS資助在日本東北大學、東京大學、東京工業大學、大阪大學、京都大學合作研究和學術訪問,2002年10月-2003年4月,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納米材料技術中心訪問教授。
2019年11月22日,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邵安林,中共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鞍鋼集團黨委常委、副總經理,鞍鋼礦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中國鐵礦業中長期發展規劃領導小組組長,中國礦業聯合會主席團主席,中國冶金礦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全國直接還原鐵和鐵礦石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會長。
1985年 鞍鋼東鞍山鐵礦 技術員、採掘計劃員。
1993年 東鞍山鐵礦 採掘計劃科副科長,工程師。
1995年 東鞍山鐵礦 規劃設計工程師、計劃科長、工程科長 。
1998年 東鞍山鐵礦 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
2000年 鞍鋼眼前山鐵礦 代礦長、礦長,教授級高工。
2002年 弓長嶺礦業公司經理助理 總工程師。
2006年 鞍鋼集團礦業公司經理,教授級高工。
2012年 鞍山鋼鐵集團公司總經理助理、副總經理兼鞍鋼集團礦業公司總經理,遼寧科技大學礦業工程學院院長。
2015年「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獲得者。
2015年12月7日,當選中國工程院工程管理學部院士。
2017年5月,任鞍鋼集團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
嶽清瑞,中冶建研院董事長 。男,1962年1月生,中共黨員,結構工程專業與工商管理專業雙碩士,教授級高工。 [2] 2015年8月31日,嶽清瑞受聘為中南大學兼職教授。嶽清瑞是2015年中國工程院並在6月12日進入第二輪評選 。2017年11月27日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先後主持並完成了16項國家重點科研項目,其中863課題6項,科技支撐與攻關課題4項,國家專項及部委科技課題6項,在國內率先系統開展了以冶金工業建構築物為代表的工業建築可靠性檢測鑑定與加固改造技術研發與推廣工作,是我國工業建築診治技術領域的學科帶頭人之一;
在國內率先開展了碳纖維複合材料在土木工程中應用的技術研究與示範推廣工作,開闢了我國高性能纖維增強複合材料在土木工程應用新的技術領域與方向,是我國該技術領域的學科帶頭人與奠基者;
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特等獎3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主持完成我國第一部碳纖維在土木工程中應用的行業標準與國家標準,共主編完成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7項,主持並參編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10項;出版專著4部,發表論文149篇,SCI/EI收錄27篇,培養博士與碩士12人。
唐立新,男,1966年8月,控制科學與工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負責人,高等學校「智能工業數據解析與優化」學科引智基地(111計劃)負責人。現任東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智能工業數據解析與優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工業與系統工程研究所所長。中國運籌學會智能工業數據解析與優化專業委員會第一屆理事長。2019年11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謝建新 ,男,漢族,1958年6月14日出生於湖南雙峰,材料加工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日本東北大學工學博士,北京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1977年—1978年,謝建新擔任湖南省雙峰縣荷葉鎮豪勝小學民辦教師;1985年,在中南大學畢業獲得碩士學位;1985年—1987年,擔任中南工業大學(現中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師;1987年—1991年,在日本東北大學材料加工學專業學習,畢業後獲得博士學位;1991年,在日本東北大學獲得工學博士學位;1991年—1995年,擔任日本東北大學工學院材料加工學系助教、副教授;1995年—1996年,擔任北京科技大學教授;1996年—2000年,擔任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2000年—2004年,擔任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2004年—2014年,擔任北京科技大學副校長;2008年,擔任材料先進位備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北京科技大學)主任;201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謝建新主要從事金屬凝固、加工和熱處理及其關鍵裝備的研究。
版權說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