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譚蔚泓院士獲頒拉夫·亞當生物分析化學成就獎和匹茲堡...

2020-11-26 上海交通大學新聞網

近日,在美國費城召開的匹茲堡分析化學和光譜應用會議暨展覽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譚蔚泓教授因核酸適體在生物傳感,光譜分析,化學生物學、納米醫學和分子醫學等方面取得的諸多突破性、原創性成就,同時獲得拉夫·亞當(Ralph N. Adams)生物分析化學成就獎與匹茲堡分析化學成就獎(Pittsburgh Analytical Chemistry)。值得一提的是,這兩項大獎是自2004年譚蔚泓院士首次拿到匹茲堡成就獎(Pittcon Achievement Award)之後再度榮獲大獎,成為匹茲堡會議歷史上第一位在同一年拿到這兩個科學成就大獎的科學家。

參加Ralph N. Adams獎分論壇的專家、學者

匹茲堡分析化學和光譜應用會議暨展覽會(Pittsburgh Conference on Analytical Chemistry and Applied Spectroscopy,PITTCON)是全球最具權威和歷史最悠久的分析化學、譜學科學和生物分析及實驗室儀器等相關領域學術會議及展覽會。拉夫·亞當生物分析化學成就獎旨在表彰個人對生物分析化學領域的重要貢獻。匹茲堡分析化學成就獎是分析化學領域的最高獎項,旨在表彰個人對分析化學領域的巨大貢獻,兩個獎項每年全世界範圍內都只頒發給一位科學家。

核酸適體被稱為化學家「抗體」,是由DNA/RNA單鏈構成的核酸分子,可特異性地識別單個蛋白、小分子和細胞及各種人體樣本。由譚蔚泓院士首創基於以活細胞為篩選靶標的核酸適體細胞篩選新方法(Cell-SELEX),方法簡單、快速、並具有可重複性。通過Cell-SELEX方法,能有效產生大量的高親和力和高選擇性的多種疾病的核酸適體探針,將它們應用於生物醫學的前沿研究和臨床中,將有望在包括癌症的超靈敏檢測、分子成像、藥物的靶向輸送和診療及癌症生物標誌物發現上帶來新的突破。

應邀參加Pittcon會議的分子醫學研究院團隊成員

大會評獎委員會主席阿密特·哥什(Amit Ghosh)博士說:匹茲堡分析化學和光譜應用會全體評獎委員會一致選擇將這兩項大獎同時頒發給譚蔚泓教授的主要原因,正是在於表彰譚教授在生物傳感,光譜分析,化學生物學與納米醫學等方面的卓越貢獻!為祝賀獲獎者,大會特別開設拉夫·亞當獎論壇以及匹茲堡分析化學獎論壇研討相關領域的前緣發展。 大會邀請譚蔚泓院士發布兩個主題報告,成為本次會議的一大亮點。

在拉夫·亞當獎論壇上,大會主席邀請有美國三院院士大衛· 瓦特(David R. Walt)教授、瑞士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雷納德·芝諾比(Renato Zenobi)教授、中國科學院化學所方曉紅教授、美國伊利諾斯大學傑出教授、著名華裔學者聶書明教授和譚蔚泓院士五位教授圍繞生物分析,納米材料和生物醫藥的發展及臨床應用等研究方向做了精彩報告。

應邀參加匹茲堡分析化學獎分論壇的專家、學者

譚蔚泓院士的報告再次闡明了分子醫學的基本概念,明確了從分子的角度研究疾病發生發展過程的重要意義。同時,譚蔚泓院士討論了基於核酸適體的診斷試劑和靶向藥物用於白血病和胰腺癌等惡性腫瘤早期診斷與治療的方法。可喜的是,這些研究成果已經陸續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和其它相關醫院進入臨床前研究。

匹茲堡分析化學獎論壇上,大會主席邀請美國四院院士、西北大學查德·莫金(Chad A. Mirkin)教授,美國伊利諾斯大學、美國分析化學雜誌《Analytical Chemistry》主編喬納森·斯維得(Jonathan V. Sweedler)教授,美國伊利諾斯大學傑出教授、著名華裔學者陸藝教授,美國麻薩諸塞大學遊明旭教授和譚蔚泓院士五位教授圍繞納米製備,DNA納米技術,神經科學分析化學方法,質譜技術,細胞成像等世界前沿研究方向做了精彩報告並展開了激烈討論。

譚蔚泓院士的報告圍繞本研究團隊在使用DNA構造生物分子探針,實現精準生物分析和臨床診斷方面的研究進展。他指出,核酸適體在生物傳感與細胞分析中將發揮更加巨大的作用。通過核酸分子網絡的設計和應用, 可以進一步了解生命過程和疾病的起因與發展, 為人類更好地實現精準醫學提供革命性的分子工具和方法。

相關介紹:

譚蔚泓,美國密西根大學物理化學博士。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現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院院長、 湖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生物學院教授。現任教育部科技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化學部諮詢委員會委員, 科技部納米研究計劃專家委員會委員, 中國化學會副理事長等。現任美國化學會JACS雜誌副主編。連續5年(2014-2018)入選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單。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院建於2017年10月,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譚蔚泓領銜建立,並依託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實體建設。研究院聚焦分子醫學前沿領域,以提高創新藥物研發水平、加強早診確診能力為目標,積極推動基礎研究與臨床技術的緊密結合。目前,設立有以下研究和開發方向:核酸化學、分子自組裝與分子網絡、體外檢測和液體活檢與診斷、核酸適體-藥物偶聯靶向治療, 分子和納米藥物的臨床轉化等。相關成果在Science、Nature和Nature 系列子刊等國際知名雜誌上發表論文350餘篇。截至日前,研究院已組建了一支國內一流、世界領先的多學科交叉團隊,由譚蔚泓院士和上海交通大學顏德嶽院士領銜、科技部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首席科學家及國家傑青樊春海教授等多名特聘教授以及國家優青等10名優秀青年科學家組成,各類研究人員超過80人;近5年團隊成員承擔有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科技部重大專項、科技部重大儀器專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等國家和省部級項目並在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上海市曙光學者計劃、上海市青年科技啟明星計劃等人才項目中屢獲殊榮。

相關焦點

  • 美國化學會頒獎 湖大教授譚蔚泓捧回"光譜化學分析獎"
    美國化學會頒獎 湖大教授譚蔚泓捧回"光譜化學分析獎"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2018-08-22 15:08:21
  • 譚蔚泓院士:逐夢「聰明分子」精準抗癌
    新華社長沙5月25日電題:譚蔚泓院士:逐夢「聰明分子」精準抗癌  新華社記者鄭欣、謝櫻  他擔任美國佛羅裡達大學傑出教授卻毅然選擇回國,他致力於用「聰明」分子來識別癌細胞與正常細胞,他連續3年入選湯森路透全球論文引用率高的研究人員名單……湖南大學譚蔚泓院士歸國
  • 人事調整:譚蔚泓院士任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院長
    浙江省衛生健康委黨委書記、主任張平、委黨委副書記夏建成、委辦公室主任傅志敏、中科院院士譚蔚泓教授出席會議。醫院領導班子和全體中層幹部參加會議。會議由於恩彥書記主持。譚蔚泓個人簡介譚蔚泓,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湖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生物學院教授
  • 專訪譚蔚泓院士:逐夢「聰明分子」精準抗癌
    在譚蔚泓獲得美國密西根大學物理化學博士學位後,一次回國探親期間經朋友介紹,他認識了湖南大學的王柯敏教授。王柯敏教授邀請他回國協助其在湖南大學的研究工作,他毫不猶豫同意了。  傳統的化療藥物無法將癌細胞和正常細胞區分開,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會將正常細胞殺死,毒副作用大。為了破解這一難題,譚蔚泓和他的團隊一直致力於尋找一種「聰明」的分子,既能殺死癌細胞,又不誤傷正常細胞。
  • 譚蔚泓院士ICG-15重磅報告:Aptamer-Drug Conjugates vs. ADC
    譚蔚泓院士ICG-15重磅報告:Aptamer-Drug Conjugates vs.、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譚蔚泓先生出席在武漢開幕的第十五屆國際基因組學大會(ICG-15),並做精彩報告。
  • 譚蔚泓教授受邀成為《美國化學會志》(JACS)副主編
    日前,湖南大學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譚蔚泓教授受邀成為美國化學會志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副主編。
  • 築巢引鳳,發展未來 ——譚蔚泓院士到訪時代集團考察交流
    (原標題:築巢引鳳,發展未來 ——譚蔚泓院士到訪時代集團考察交流)
  • 走近科學家|譚蔚泓:分子抗癌路上的「金剛狼」
    201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16年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譚蔚泓教授長期致力於生物分析化學,化學生物學和分子醫學的研究,解決了分析化學與生物醫學交叉領域中的一些關鍵科學問題,在國際生物分析化學領域有著重要的影響。他在核酸適體、分子識別、納米生物傳感等領域做了大量系統的原創性工作。
  • 譚蔚泓受邀成為《美國化學會志》(JACS)副主編
    湖南日報3月24日訊(記者 左丹 通訊員 符婷)今天,記者從湖南大學獲悉,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湖南大學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譚蔚泓受邀成為美國化學會志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副主編。
  • 中科院院士譚蔚泓:回國發展 夢想之路更順暢
    今天我們來認識中科院院士,湖南大學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譚蔚泓。學化學出身的他,長期致力於從分子領域尋找治療癌症等疾病的良藥和良方,並取得突破性研究進展。他最大的夢想是研製出真正用於癌症靶向治療的新藥,推動人類健康事業的發展,而回國發展,讓他的這條夢想之路,更為順暢。
  • 譚蔚泓院士:逐夢精準抗癌
    1985年,譚蔚泓碩士畢業於著名物理化學催化專家彭少逸門下,科研生涯自此開始。兩年後,他赴美國密西根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學習最前沿的技術,最終是為了把這些技術帶回祖國。在譚蔚泓獲得美國密西根大學物理化學博士學位後,一次回國探親期間經朋友介紹,他認識了湖南大學的王柯敏教授。王柯敏教授邀請他回國協助其在湖南大學的研究工作,他毫不猶豫同意了。    傳統的化療藥物無法將癌細胞和正常細胞區分開,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會將正常細胞殺死,毒副作用大。為了破解這一難題,譚蔚泓團隊研發出一種能向腫瘤細胞靶向輸送大量抗癌藥物的DNA「納米火車」。
  • 湖南大學譚蔚泓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分享—   紅網長沙11月17日訊(瀟湘晨報記者 範典 通訊員 蔣晶麗)近日,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第27屆院士大會在盧安達首都基加利開幕
  • 中國科學院院士譚蔚泓:從分子角度看病、治病的時代已經到來
    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基礎醫學與腫瘤研究所所長譚蔚泓發表了以《分子醫學力推健康中國》為主題的演講。譚蔚泓提到,「截至 2019 年,中國大約有 100 萬個醫療機構,但真正的醫院只有 3.4 萬個,其中三甲醫院僅佔 8%。」 由此而來的是,預防醫學也未能得到足夠重視。分子醫學:在分子水平看病和治病譚蔚泓認為,要解決上述問題,分子醫學將發揮很重要的作用。
  • 湖南大學專家餐會:本科生與院士餐桌談心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湖南大學副校長譚蔚泓參與湖南大學化工院「C-LAB」活動,與學校9名本科生相約餐桌前近距離交流,這一新穎的交流形式引發了不少在校學生的關注和好評。譚蔚泓,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湖南大學副校長、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湖南大學)主任,湖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生物學院教授,曾獲匹茲堡分析化學獎和Ralph N. Adams 獎兩大獎項。
  • 譚蔚泓院士Angew. Chem. Int. Ed.:核酸適體/納米金生物傳感器用於...
    外泌體用於腫瘤診斷常需要分析其表面蛋白類型,但由於缺乏準確可行且易操作的分析方法,使得目前在分析不同外泌體表面蛋白質的微小差別上仍面臨挑戰。現有的質譜、免疫分析法、納米等離子體傳感等蛋白分析方法在快速篩選外泌體蛋白上都受到各方面的制約,因而發展簡單可靠的外泌體表面蛋白的分析方法對腫瘤早期診斷非常重要。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院譚蔚泓課題組招聘博士後
    ▎學術經緯/報導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院簡介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院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譚蔚泓教授領銜建立,並依託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實體建設
  • 南京大學陳洪淵院士榮膺「中國化學會電分析化學終身成就獎」
    "電分析化學終身成就獎"由中國化學會分析化學委員會設立,旨在表彰為中國電分析化學的科技創新和學科發展做出傑出貢獻的電分析化學工作者。由本領域專家提名,不定期評選,在每三年一次的全國電分析化學學術會議上公布和表彰。
  • 譚蔚泓:「納米火車」精準殺死癌細胞---湖南日報數字報刊
    近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省政協常委、民盟盟員,湖南大學生物學院院長、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譚蔚泓,笑著說起自己的科研心得。    譚蔚泓原是美國佛羅裡達大學的正教授(「正教授」為美國職稱一種),2000年被湖南大學作為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牽頭組建起生物學院。    譚蔚泓團隊長期致力於核酸適配體研究,最近5年開始將其應用於抗癌研究。
  • 李蘭娟、吳朝暉、譚蔚泓諸院士專家...
    圍繞這個中心,浙江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吳朝暉,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譚蔚泓,國家衛生健康委醫院管理研究所所長葉全富,國家衛生健康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傅衛,浙江省醫院協會會長馬偉杭分別就智慧醫院改變未來醫療、疫情之下AI推動醫療健康新變革、創新臨床研究推動健康中國、醫療服務能力建設、在整合型服務體系框架下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
  • 譚蔚泓教授課題組在Nature Nanotechnology發表研究成果:開發了...
    日前,湖南大學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化學化工學院和生物學院譚蔚泓教授所領導的"分子科學與生物醫學實驗室譚蔚泓教授團隊開發的基於DNA的新型分子步行探測器,表現出了捕捉活細胞膜脂分子相互作用的潛力。他們的策略簡單來說就是將每一次膜脂分子的瞬時相互作用轉化為可以累加的螢光信號。隨著越來越多的膜脂分子相互作用的發生,累加的螢光信號逐漸達到一個可以被檢測的量級。本文的第一作者授尤明旭博士解釋說,"受自然界馬達蛋白的啟發,我們最初給這類探針定名為DNA步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