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士譚蔚泓:從分子角度看病、治病的時代已經到來

2020-12-16 DeepTech深科技

12 月 10 日 - 11 日,由浙江省委人才辦、紹興市委市政府、《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主辦的全球青年科技領袖峰會暨《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 「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 頒獎典禮在紹興上虞舉行,「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 2020 年中國榜單正式發布。

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基礎醫學與腫瘤研究所所長譚蔚泓發表了以《分子醫學力推健康中國》為主題的演講。

譚蔚泓在演講中說,「新冠的發生我覺得更加表明了『健康中國』的重要性和艱難性。」據了解,截至 12 月 10 日中午,全球已經有 6950 萬人感染新冠病毒,158 萬人死亡,死亡人數遠遠超過二戰後所有戰爭死亡人數的總和。

雖然目前中國的新冠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譚蔚泓表示,中國的醫療和衛生方面仍然存在很多問題,狀況不容樂觀。

他舉例稱,首先 「中國大部分都是仿製藥」, 而且醫療器械如 CT、 PET 大部分也都是進口的。

另外,中國優質醫療資源相當稀缺。譚蔚泓提到,「截至 2019 年,中國大約有 100 萬個醫療機構,但真正的醫院只有 3.4 萬個,其中三甲醫院僅佔 8%。」 由此而來的是,預防醫學也未能得到足夠重視。

分子醫學:在分子水平看病和治病

譚蔚泓認為,要解決上述問題,分子醫學將發揮很重要的作用。他表示:「所謂分子醫學就是在分子水平上了解疾病發生、發展的過程和機理,在分子水平上早期和精準診斷疾病、有效治療疾病,並且還要在分子水平上預防疾病。」

當下,分子醫學在醫院已經有了很多應用,如基因測序、分子診斷等。譚蔚泓認為,「目前分子醫學最大的可行性在於基因測序,這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進展,可以通過基因測序找到相關問題、並對問題進行修補,大大降低了遺傳病的發生。」

對於分子醫學的應用,譚蔚泓也介紹了他所在的中國科學院基礎醫學與腫瘤研究所的一些成果。

其中,在他看來做得最成功的是放射治療,該研究所把核素與核酸適體連接起來形成靶向核素,這一靶向核素既可以做分子影像也能做治療。值得一提的是,該放射治療方案已獲得醫院批准並在上海交通大學仁濟醫院進行了首例臨床試驗,受試者一切良好。

他進一步表示,「我們要在今年年底以前做完一百例,然後把這個方法做成在任何一個有資質的核醫學科都可以用的方法,來做靶向成像和靶向放射治療。「

另外,在今年新冠病毒肆虐的 1 月,中國科學院基礎醫學與腫瘤研究所和杭州優思達公司使用快速診斷技術開發了一款即時檢驗(point-of-care testing,POCT)產品,並成為中國第一個能夠在 40 分鐘內把新冠病毒檢測出來的產品。

與此同時,譚蔚泓實驗室還做了分子靶向,與常規做法中將特異性抗體和癌症治療藥物做連接不同,他們用核酸適體替代抗體,同樣也實現了識別靶標只作用於相關癌細胞的效果。譚蔚泓提到,他們將核酸適體與雷公藤甲素連接做成了三陰性乳腺癌的靶向治療,也把治療急直腸癌的康普瑞汀藥物與能夠識別急直腸癌核酸適體相結合,做成了急直腸癌的靶向藥物。

談及分子醫學的未來,譚蔚泓舉例說:「我經常跟我們醫院的外科醫生開玩笑說,最多 20 年之後,外科醫生單純開刀肯定是不行的。將來一定是把分子圖譜做出來,把它放到達文西機器裡面,機器能夠做更精準地開刀。那個時候我們所需要的外科醫生是能夠設計方案,而不是親手操作手術刀的外科醫生。」 因為他認為,未來科學家的使命是通過精準分子合成再加上智能分子網絡設計,來實現對任何一種生物的操作。

相關焦點

  • 築巢引鳳,發展未來 ——譚蔚泓院士到訪時代集團考察交流
    (原標題:築巢引鳳,發展未來 ——譚蔚泓院士到訪時代集團考察交流)
  • 人事調整:譚蔚泓院士任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院長
    點擊查看 6月13日中午,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召開幹部大會,宣布新院長任命決定。浙江省衛生健康委黨委書記、主任張平、委黨委副書記夏建成、委辦公室主任傅志敏、中科院院士譚蔚泓教授出席會議。醫院領導班子和全體中層幹部參加會議。會議由於恩彥書記主持。
  • 譚蔚泓院士:逐夢「聰明分子」精準抗癌
    新華社長沙5月25日電題:譚蔚泓院士:逐夢「聰明分子」精準抗癌  新華社記者鄭欣、謝櫻  他擔任美國佛羅裡達大學傑出教授卻毅然選擇回國,他致力於用「聰明」分子來識別癌細胞與正常細胞,他連續3年入選湯森路透全球論文引用率高的研究人員名單……湖南大學譚蔚泓院士歸國
  • 專訪譚蔚泓院士:逐夢「聰明分子」精準抗癌
    他擔任美國佛羅裡達大學傑出教授卻毅然選擇回國,他致力於用「聰明」分子來識別癌細胞與正常細胞,他連續3年入選湯森路透全球論文引用率高的研究人員名單̷̷湖南大學譚蔚泓院士歸國7年裡,國內科研的「黃金時代」讓他成果豐碩,一大批海外學者被他影響投身國內科研,而最讓他高興的是「遍布各地的學生們」。
  • 上海交大譚蔚泓院士獲頒拉夫·亞當生物分析化學成就獎和匹茲堡...
    近日,在美國費城召開的匹茲堡分析化學和光譜應用會議暨展覽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譚蔚泓教授因核酸適體在生物傳感,光譜分析,化學生物學、納米醫學和分子醫學等方面取得的諸多突破性、原創性成就,同時獲得拉夫·亞當(Ralph N.
  • 走近科學家|譚蔚泓:分子抗癌路上的「金剛狼」
    201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16年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譚蔚泓教授長期致力於生物分析化學,化學生物學和分子醫學的研究,解決了分析化學與生物醫學交叉領域中的一些關鍵科學問題,在國際生物分析化學領域有著重要的影響。他在核酸適體、分子識別、納米生物傳感等領域做了大量系統的原創性工作。
  • 譚蔚泓院士ICG-15重磅報告:Aptamer-Drug Conjugates vs. ADC
    譚蔚泓院士ICG-15重磅報告:Aptamer-Drug Conjugates vs.、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譚蔚泓先生出席在武漢開幕的第十五屆國際基因組學大會(ICG-15),並做精彩報告。
  • 中科院院士譚蔚泓:回國發展 夢想之路更順暢
    今天我們來認識中科院院士,湖南大學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譚蔚泓。學化學出身的他,長期致力於從分子領域尋找治療癌症等疾病的良藥和良方,並取得突破性研究進展。他最大的夢想是研製出真正用於癌症靶向治療的新藥,推動人類健康事業的發展,而回國發展,讓他的這條夢想之路,更為順暢。
  • 譚蔚泓院士:逐夢精準抗癌
    1985年,譚蔚泓碩士畢業於著名物理化學催化專家彭少逸門下,科研生涯自此開始。兩年後,他赴美國密西根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學習最前沿的技術,最終是為了把這些技術帶回祖國。在譚蔚泓獲得美國密西根大學物理化學博士學位後,一次回國探親期間經朋友介紹,他認識了湖南大學的王柯敏教授。王柯敏教授邀請他回國協助其在湖南大學的研究工作,他毫不猶豫同意了。    傳統的化療藥物無法將癌細胞和正常細胞區分開,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會將正常細胞殺死,毒副作用大。為了破解這一難題,譚蔚泓團隊研發出一種能向腫瘤細胞靶向輸送大量抗癌藥物的DNA「納米火車」。
  • 譚蔚泓教授受邀成為《美國化學會志》(JACS)副主編
    日前,湖南大學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譚蔚泓教授受邀成為美國化學會志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副主編。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院譚蔚泓課題組招聘博士後
    ▎學術經緯/報導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院簡介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院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譚蔚泓教授領銜建立,並依託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實體建設
  • 美國化學會頒獎 湖大教授譚蔚泓捧回"光譜化學分析獎"
    美國化學會頒獎 湖大教授譚蔚泓捧回"光譜化學分析獎"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2018-08-22 15:08:21
  • 譚蔚泓受邀成為《美國化學會志》(JACS)副主編
    湖南日報3月24日訊(記者 左丹 通訊員 符婷)今天,記者從湖南大學獲悉,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湖南大學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譚蔚泓受邀成為美國化學會志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副主編。
  • 湖南大學譚蔚泓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分享—   紅網長沙11月17日訊(瀟湘晨報記者 範典 通訊員 蔣晶麗)近日,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第27屆院士大會在盧安達首都基加利開幕
  • 李蘭娟、吳朝暉、譚蔚泓諸院士專家...
    圍繞這個中心,浙江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吳朝暉,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譚蔚泓,國家衛生健康委醫院管理研究所所長葉全富,國家衛生健康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傅衛,浙江省醫院協會會長馬偉杭分別就智慧醫院改變未來醫療、疫情之下AI推動醫療健康新變革、創新臨床研究推動健康中國、醫療服務能力建設、在整合型服務體系框架下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
  • 譚蔚泓:「納米火車」精準殺死癌細胞---湖南日報數字報刊
    近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省政協常委、民盟盟員,湖南大學生物學院院長、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譚蔚泓,笑著說起自己的科研心得。    譚蔚泓原是美國佛羅裡達大學的正教授(「正教授」為美國職稱一種),2000年被湖南大學作為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牽頭組建起生物學院。    譚蔚泓團隊長期致力於核酸適配體研究,最近5年開始將其應用於抗癌研究。
  • 譚蔚泓教授課題組在Nature Nanotechnology發表研究成果:開發了...
    日前,湖南大學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化學化工學院和生物學院譚蔚泓教授所領導的"分子科學與生物醫學實驗室MBL實驗室在DNA分子工程和分子醫學方面又有了新的突破。但是由於膜脂分子相互作用的速度太快,一般的顯微探針無法對其進行檢測,因此,對活細胞研究領域而言,亟需一種有效的研究方法來捕捉這種短暫的相互作用。譚蔚泓教授團隊開發的基於DNA的新型分子步行探測器,表現出了捕捉活細胞膜脂分子相互作用的潛力。他們的策略簡單來說就是將每一次膜脂分子的瞬時相互作用轉化為可以累加的螢光信號。
  • 譚蔚泓院士Angew. Chem. Int. Ed.:核酸適體/納米金生物傳感器用於...
    近日,湖南大學譚蔚泓院士(通訊作者)課題組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發表了題為「Aptamer/AuNP Biosensor for Colorimetric Profiling of Exosomal Proteins」的研究論文。
  • 上海交大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院韓達研究員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上海交通大學分子醫學研究院院長譚蔚泓院士(右)受大會邀請為自己的學生韓達研究員頒獎這份世界權威榜單旨在尋找從事創新科技研發、科技應用以及商業發展的青年人才,發掘最具科技創新能力的新時代中堅力量。自2017年落地中國以來,這一權威榜單評選得到了國內外眾多專業領域權威人士的支持,組成了中國區榜單評審委員會,包括清華大學校長邱勇、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十一、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鮑哲南、中國工程院院士戴瓊海、英偉達機器學習研究總監Animashree Anandkumar、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系主任陳剛、加州伯克利大學楊培東教授以及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博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