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認識中科院院士,湖南大學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譚蔚泓。學化學出身的他,長期致力於從分子領域尋找治療癌症等疾病的良藥和良方,並取得突破性研究進展。他最大的夢想是研製出真正用於癌症靶向治療的新藥,推動人類健康事業的發展,而回國發展,讓他的這條夢想之路,更為順暢。
今年以來,譚蔚泓帶領科研團隊在《自然·納米技術》、《自然·通訊》等世界著名學術期刊上接連發表了20多篇論文。其中,發現跟蹤癌細胞表面疾病標誌物快速運動的新療法,在全世界都還是首次。
湖南大學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譚蔚泓:相當於給了這個疾病的標誌物一個標籤。跟蹤運動規律,可以使我們對於癌症的發生、發展的機制、擴散運動規律和怎麼樣去跟蹤治療的效果提供非常有效的信息。
長期以來,化療是治療癌症的主要方式。然而,傳統的化療藥物無法將癌細胞和正常細胞區分開,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會將正常細胞殺死,毒副作用大。尋找一種能夠識別病變細胞的「聰明」的分子,來做「探針」,成為譚蔚泓和團隊追尋的目標。
湖南大學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譚蔚泓:只有當識別產生的時候,才能夠做精準治療。要在分子層面上去做,我們化學家是責無旁貸。
當生物醫學學科逐漸走入「分子時代」,學化學出身的譚蔚泓敏銳的意識到,和醫學碰撞將產生的作用,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時,他就在世界著名學術期刊《科學》上發表文章,開始了化學和生物醫學的跨界研究。他解決了分析化學與生物醫學交叉領域中的一些關鍵科學問題,在國際上有著重要的影響。
得知國家實施「千人計劃」,號召海外知識分子回國報效,2009年,在美國工作生活了20多年的譚蔚泓回到了湖南大學。
湖南大學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譚蔚泓:每一個人把自己的事業發展和國家的需求緊密地聯繫起來,這樣的決定是一個最好的決定。我們國家科研隊伍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科研的支持也是非常可觀的,科研能力有很大的提升,給我們科學家提供很多的條件,可以大幹一番事業,為自己國家做建設。
回國後,他在湖南大學成立了生物學院,並成為首任院長,填補了學校在這一學科上的空白。他擔任湖南大學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領銜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基於核酸適體的蛋白質研究新技術和新方法」。他組建了多學科交叉的課題組,在國際上率先提出了利用核酸適體研究癌症等疾病發生、發展的分子基礎的新概念。在建實驗室同時,他還開創了湘雅合作研究室。
湖南大學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譚蔚泓:這個研究室對湘雅的醫生全部開放,我們的成果能夠第一時間讓醫生知道,然後在臨床上進行實驗。大家知道,基礎研究的成果與臨床之間有很大的鴻溝,這個鴻溝一定要靠基礎科學家和臨床醫生來共同努力來把它填起來。
回國7年間,譚蔚泓全身心的投入科研和團隊培養。獨立思考和創新思維,是他對學生的基本要求。
團隊成員 譚蔚泓的學生:譚老師對我最大的影響是他對科學的熾熱追求。他強調,我們做科研一定要清楚認識自己的課題是對社會、對人類有什麼價值,而不是為了為了追求熱門話題、追求發文章,追求一個短平快的效應。
在譚蔚泓營造的良好氛圍裡,僅7年時間,團隊就迎來了收穫的季節。目前,他和團隊已經尋找到針對白血病、肺癌、胰腺癌等10多種癌症細胞的300多個探針,研發出了一種能向腫瘤細胞靶向輸送抗癌藥物的DNA納米火車。
湖南大學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譚蔚泓:火車頭就是由我們分子探針擔任的,它能夠指引方向,到哪種細胞裡面去;火車的概念是指分子後面可以掛一節車廂及一百多節車廂。每個車廂裡面放的是要運送的藥物分子,一個指南分子帶上一百個藥物分子形成強大的殺傷力,但不會對周圍的正常細胞產生任何的影響。
在微信上,譚蔚泓建了一個群,取名「科學與夢想 永恆的追求」。他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實現研製出真正靶向治療癌症新藥的目標。今年,他們還成立了分子醫學研究院,近期將會有幾種藥物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湖南大學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譚蔚泓:過去6、7年我在國內所能做的科研,好多項目在美國都很難這麼快完成的。我覺得我們國家已經到了這麼一個時期,不僅僅有國力,我們也有人才,為世界的醫療水平的提高,為人類健康事業,在新藥創治,還有癌症診斷的新方法、新材料、新的手段方面做貢獻,推動偉大事業的發展我們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