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R專題 | 化學與分子醫學(特邀編輯:譚蔚泓)

2021-03-01 國家科學評論

Special Topic: Chemistry and Molecular Medicine

GUEST EDITORIAL

Molecular science vs. molecular medicine

Weihong Tan, Jianhui Jiang and Chaoyong Yang

Natl Sci Rev 2019, 6(6): 1102

https://doi.org/10.1093/nsr/nwz181

RESEARCH HIGHLIGHT

CHEMISTRY

Exosomal PD-L1: an effective liquid biopsy target to predict immunotherapy response

Yanling Song, Lingling Wu and Chaoyong Yang

Natl Sci Rev 2019, 6(6): 1103-1104

https://doi.org/10.1093/nsr/nwy154

楊朝勇

PERSPECTIVES

CLINICAL MEDICIN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the nanoparticles for nucleic acid therapeutics: the first approval of an RNAi nanoparticle for treatment of a rare disease

Xiawei Wei and Yuquan Wei

Natl Sci Rev 2019, 6(6): 1105-1106

https://doi.org/10.1093/nsr/nwz009

魏霞蔚

CHEMISTRY

Precise design of nanomedicines: perspectives for cancer treatment

Jing Wang, Yiye Li, Guangjun Nie and Yuliang Zhao

Natl Sci Rev 2019, 6(6): 1107-1110

https://doi.org/10.1093/nsr/nwz012

聶廣軍

趙宇亮

REVIEWS

CHEMISTRY

Phenotype and target-based chemical biology investigations in cancers

Guo-Qiang Chen, Ying Xu, Shao-Ming Shen and Jian Zhang

Natl Sci Rev 2019, 6(6): 1111-1127

https://doi.org/10.1093/nsr/nwy124

陳國強

Supramolecular nanoscale drug-delivery system with ordered structure

Xin Jin, Lijuan Zhu, Bai Xue, Xinyuan Zhu and Deyue Yan

Natl Sci Rev 2019, 6(6): 1128-1137

https://doi.org/10.1093/nsr/nwz018

朱新遠

顏德嶽

MOLECULAR BIOLOGY & GENETICS

Influence of the microbiota on epigenetics in colorectal cancer

Danfeng Sun, Yingxuan Chen and Jing-Yuan Fang

Natl Sci Rev 2019, 6(6): 1138-1148

https://doi.org/10.1093/nsr/nwy160

陳縈晅

房靜遠

CHEMISTRY

Sin1-mediated mTOR signaling in cell growth, metabolism and immune response

Chun Ruan, Xinxing Ouyang, Hongzhi Liu, Song Li, Jingsi Jin, Weiyi Tang, Yu Xia and Bing Su

Natl Sci Rev 2019, 6(6): 1149-1162

https://doi.org/10.1093/nsr/nwz171

蘇冰

INTERVIEW

An interview with Feng Shao and Weihong Tan: chemistry intertwines with biology and medicine

Weijie Zhao

Natl Sci Rev 2019, 6(6): 1163-1168

https://doi.org/10.1093/nsr/nwz165

邵峰

譚蔚泓

相關焦點

  • 走近科學家|譚蔚泓:分子抗癌路上的「金剛狼」
    譚蔚泓教授長期致力於生物分析化學,化學生物學和分子醫學的研究,解決了分析化學與生物醫學交叉領域中的一些關鍵科學問題,在國際生物分析化學領域有著重要的影響。他在核酸適體、分子識別、納米生物傳感等領域做了大量系統的原創性工作。
  • 譚蔚泓院士:逐夢「聰明分子」精準抗癌
    研發「納米火車」精準抗癌  1985年,譚蔚泓碩士畢業於著名物理化學催化專家彭少逸門下,科研生涯自此開始。兩年後,他赴美國密西根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我一直以來的夢想就是研究癌症這一世界性難題,我迫切希望學習最前沿的科學技術並致力於分子醫學。」  學習最前沿的技術,最終是為了把這些技術帶回祖國。
  • 專訪譚蔚泓院士:逐夢「聰明分子」精準抗癌
    「我一直以來的夢想就是研究癌症這一世界性難題,我迫切希望學習最前沿的科學技術並致力於分子醫學。」  學習最前沿的技術,最終是為了把這些技術帶回祖國。在譚蔚泓獲得美國密西根大學物理化學博士學位後,一次回國探親期間經朋友介紹,他認識了湖南大學的王柯敏教授。王柯敏教授邀請他回國協助其在湖南大學的研究工作,他毫不猶豫同意了。
  • 中科院院士譚蔚泓:回國發展 夢想之路更順暢
    尋找一種能夠識別病變細胞的「聰明」的分子,來做「探針」,成為譚蔚泓和團隊追尋的目標。  湖南大學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譚蔚泓:只有當識別產生的時候,才能夠做精準治療。要在分子層面上去做,我們化學家是責無旁貸。
  • NSR專題|引力波天文學(特邀編輯:武向平)
    《國家科學評論》2017年第5期出版了「引力波天文學」專題,敬請收閱。知社也特約國內相關領域一線年輕學者撰寫了幾個特別迷人的景點介紹,合成引力波天文學之系列刊發,以饗讀者。秘密公開後,我們又第一時間邀請LVC成員進行了對這一科學問題的詳細解讀。在此一併奉上,帶您了解引力波天文學的前世今生!
  • 築巢引鳳,發展未來 ——譚蔚泓院士到訪時代集團考察交流
    (原標題:築巢引鳳,發展未來 ——譚蔚泓院士到訪時代集團考察交流)
  • 中國科學院院士譚蔚泓:從分子角度看病、治病的時代已經到來
    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基礎醫學與腫瘤研究所所長譚蔚泓發表了以《分子醫學力推健康中國》為主題的演講。譚蔚泓提到,「截至 2019 年,中國大約有 100 萬個醫療機構,但真正的醫院只有 3.4 萬個,其中三甲醫院僅佔 8%。」 由此而來的是,預防醫學也未能得到足夠重視。分子醫學:在分子水平看病和治病譚蔚泓認為,要解決上述問題,分子醫學將發揮很重要的作用。
  • 譚蔚泓受邀成為《美國化學會志》(JACS)副主編
    湖南日報3月24日訊(記者 左丹 通訊員 符婷)今天,記者從湖南大學獲悉,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湖南大學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譚蔚泓受邀成為美國化學會志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副主編。
  • 譚蔚泓教授受邀成為《美國化學會志》(JACS)副主編
    日前,湖南大學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譚蔚泓教授受邀成為美國化學會志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副主編。
  • 上海交大譚蔚泓院士獲頒拉夫·亞當生物分析化學成就獎和匹茲堡...
    近日,在美國費城召開的匹茲堡分析化學和光譜應用會議暨展覽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譚蔚泓教授因核酸適體在生物傳感,光譜分析,化學生物學、納米醫學和分子醫學等方面取得的諸多突破性、原創性成就,同時獲得拉夫·亞當(Ralph N.
  • 譚蔚泓院士:逐夢精準抗癌
    1985年,譚蔚泓碩士畢業於著名物理化學催化專家彭少逸門下,科研生涯自此開始。兩年後,他赴美國密西根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學習最前沿的技術,最終是為了把這些技術帶回祖國。在譚蔚泓獲得美國密西根大學物理化學博士學位後,一次回國探親期間經朋友介紹,他認識了湖南大學的王柯敏教授。王柯敏教授邀請他回國協助其在湖南大學的研究工作,他毫不猶豫同意了。    傳統的化療藥物無法將癌細胞和正常細胞區分開,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會將正常細胞殺死,毒副作用大。為了破解這一難題,譚蔚泓團隊研發出一種能向腫瘤細胞靶向輸送大量抗癌藥物的DNA「納米火車」。
  • 譚蔚泓院士ICG-15重磅報告:Aptamer-Drug Conjugates vs. ADC
    譚蔚泓院士ICG-15重磅報告:Aptamer-Drug Conjugates vs.譚蔚泓院士是著名分析化學和化學生物學專家,長期從事生物分析化學和化學生物學的研究和教學工作,解決了分析化學與生物醫學交叉領域中的一些關鍵科學問題,在國際生物分析化學領域有著重要的影響。他在核酸適體、分子識別、納米生物傳感等領域做了大量系統的原創性工作。
  • 譚蔚泓:「納米火車」精準殺死癌細胞---湖南日報數字報刊
    近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省政協常委、民盟盟員,湖南大學生物學院院長、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譚蔚泓,笑著說起自己的科研心得。    譚蔚泓原是美國佛羅裡達大學的正教授(「正教授」為美國職稱一種),2000年被湖南大學作為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牽頭組建起生物學院。    譚蔚泓團隊長期致力於核酸適配體研究,最近5年開始將其應用於抗癌研究。
  • 人事調整:譚蔚泓院士任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院長
    浙江省衛生健康委黨委書記、主任張平、委黨委副書記夏建成、委辦公室主任傅志敏、中科院院士譚蔚泓教授出席會議。醫院領導班子和全體中層幹部參加會議。會議由於恩彥書記主持。委黨委夏建成副書記宣讀聘任文件,正式宣布譚蔚泓院士為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院長。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院譚蔚泓課題組招聘博士後
    ▎學術經緯/報導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院簡介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院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譚蔚泓教授領銜建立,並依託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實體建設
  • 湖南大學譚蔚泓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紅網長沙11月17日訊(瀟湘晨報記者 範典 通訊員 蔣晶麗)近日,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第27屆院士大會在盧安達首都基加利開幕,大會增選了40名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其中包括12名中國科學家,湖南大學譚蔚泓院士成功當選
  • 譚蔚泓教授課題組在Nature Nanotechnology發表研究成果:開發了...
    日前,湖南大學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化學化工學院和生物學院譚蔚泓教授所領導的"分子科學與生物醫學實驗室Nanotechnology》(影響因子35.267)上發表了研究論文"DNA probes for monitoring dynamic and transientmolecular encounters on live cell membranes",首次報導了可用於研究膜脂分子動態瞬時相互作用的分子步行探測器,--一種基於DNA的新型步行探測探針,標誌著湖南大學MBL實驗室在DNA分子工程和分子醫學方面又有了新的突破
  • 美國化學會頒獎 湖大教授譚蔚泓捧回"光譜化學分析獎"
    美國化學會頒獎 湖大教授譚蔚泓捧回"光譜化學分析獎"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2018-08-22 15:08:21
  • 精密測量物理:精度起決定作用的物理學|NSR專題
    2020年12月,《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出版了「精密測量物理」專題以下為專題特邀編輯詹明生、謝心澄撰寫的特邀編者按(中文翻譯版),及專題文章目錄。 沒有測量就沒有科學。現代科學是在「假設-檢驗-模型-理論」的循環過程中建立和發展起來的。物理和測量密不可分。精密測量是指在現有的物理框架下,利用先進的技術和方法追求高精度。
  • 基因編輯技術助力智能核酸水凝膠 上海交大醫學院最新成果發表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譚蔚泓受邀在世界頂級學術刊物《Science》雜誌(IF=41.037)在線發表題為《CRISPR技術助力智能核酸水凝膠》的評述,介紹了最新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構建智能水凝膠體系的進展,該體系可用作便攜,快速和定量的生物傳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