襪子看似平常,但選襪、穿襪卻也是有講究的。一雙好的襪子,能夠吸汗、保暖,緩解腳與鞋的摩擦,有的還有減震、保護關節、抑茵等的作用。現在市面上有各式各樣的襪子,尤其對女性而言,船襪、緊身褲襪等因為更能襯託漂亮的衣服和身材,備受歡迎。可是,從健康的角度看,如果襪子沒選好、沒穿對,也可能為風寒溼邪、細菌打開「方便之門」。到底什麼樣的襪子最好,應該怎麼穿呢?
1、注重材質
許多人選襪子首先考慮的是襪子的外觀是否好看,尤其女性;還有些人因為襪子經常需要更換,所以就根據價格,直接選擇最便宜的。這些想法都是不正確的。襪子看似平常,但卻是和皮膚長時間接觸的生活必需品,其材質、工藝比外觀、價格要更重要。襪子選不對,可能會危及到健康。
從材質上來講,一般應選擇棉纖維為主、加適量彈性纖維的襪子,這樣既能讓人感覺舒適,又有吸汗、透氣、保暖、親膚、抗靜電等優點,是較為理想的材質。
另一方面,雖然有些襪子看起來十分好看,但要注意其工藝。若襪子色彩鮮豔、氣味刺鼻,洗滌時掉色嚴重,就可能是使用了劣質染色劑,染色牢度不合格,易對人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2、襪口應在踝關節以上
踝關節是人體七大關節之一,從生理結構上講,此處皮多肉少、筋多脂少.皮下脂肪和肌肉較為薄弱。因此,踝關節對寒冷的抵抗能力相對偏弱,更容易受寒。
從中醫來講,足踝處恰恰也是最容易受到風、寒、溼邪侵襲的地方之一。所謂「百病從寒起,寒從腳下生」。冬季氣溫低、寒氣重,足踝部自然容易受寒;而夏季氣溫雖高,但為方便散熱,皮膚毛孔打開,又因現代人多處在空調環境中,故而風、寒、溼之邪也十分容易侵襲踝關節。加上足踝部附近還分布著許多重要的穴位,如足內踝與跟腱之間的太溪穴是足太陰腎經的輸穴和原穴,為腎經之經氣匯聚的地方。除了腎經和膀胱經,脾經、膽經等也都從腳踝附近經過。
所以,須注意踝關節處的保暖。襪子作為保護踝關節的一種措施,建議長度應在踝關節以上。即使在炎熱的夏季,襪子的襪口也不應低於踝關節的高度,尤其女性和兒童。因為,一方面夏季許多人喜歡穿裙子或短褲,無法保護踝關節;另一方面許多人喜歡待在空調房裡,寒邪直接侵襲人體。所以,夏季穿襪更應考慮保暖問題。否則,不但可能會引發關節僵硬疼痛,還會影響此處所經過的相應經絡與臟腑的功能,出現痛經、疲倦、畏寒、下肢冰冷、尿頻、遺尿等問題。
3、下肢循環障礙者應健康穿襪
下肢循環障礙或存在下肢循環障礙高風險的人,如患有下肢靜脈曲張、下肢動脈硬化狹窄、血管炎、糖尿病、心腎功能不全、腫瘤,以及長期臥床者、高齡者等,選擇襪子時,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襪口不宜過緊
襪口過緊,會加大下肢血液循環的阻力,加重下肢循環缺血,增加下肢發生血栓的風險。所以,應選擇襪口鬆緊度合適的襪子。對於經常穿的襪口較緊的襪子,可以適當松一下襪口的橡皮筋,或用硬紙卡片將襪口撐起,用蒸汽熨鬥在襪口處輕輕熨一下,以此「放鬆」過緊的襪口。
材質宜吸汗、透氣
如果襪子過厚,或透氣性能差,當大量出汗時,足部容易滋生細菌。存在下肢循環障礙者,由於皮膚和皮下組織供血差,就容易因此發生潰瘍。一旦發生潰瘍,足部細菌就能夠從傷口處進入皮下組織、肌肉,引起皮膚軟組織感染,甚至進入血液而導致敗血症。所以,應選擇厚度適宜、透氣性能好的襪子。
顏色以淺色為佳
對下肢循環障礙者而言,襪子的選擇也要兼顧顏色,儘可能選擇淺色襪子。這是因為,淺色襪子更容易及時發現皮膚是否發生破損,特別是糖尿病患者。因為如果同時合併神經病變,此類人群對痛覺會不敏感,即使有皮膚破損,也不容易發覺。因此,應選擇淺色襪子,以便於觀察襪子上是否有因皮膚破損而沾染的血跡,並注意每天檢查足部皮膚是否完好。
4、不建議長期穿船襪、緊身褲襪
近幾年,穿船襪的人越來越多,因為形如小船而得名,這種露出腳踝的襪子,又被稱為「踝襪」「隱形襪」。因其襪口低,更加涼爽和美觀,受到年輕人的歡迎。但要注意,船襪雖然「關」,從中醫的角度,卻是不建議長期穿的。這是因為,船襪的襪口剛好在踝關節下方,既不能對踝關節進行有效的保護,也不利於在戶外活動時防蚊蟲。
此外,對於女性愛穿的緊身褲襪,也不建議長期穿。這是因為,緊身褲襪不僅保暖性能相對較差,而且不利於下肢血液循環。人體臀部和大腿外側的皮下脂肪較多,局部血液循環本就相對緩慢,再穿上緊身褲襪,局部的血液循環會更差,不利於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