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買編測 尼康28mm f/1.8G戰28mm f/3.5

2021-01-20 中關村在線

    之前我們的編買編測都是談的蔡司,這一次我們換回原廠,來看一下尼康非常著名的一個焦段:28毫米。尼康的28mm是一個非常富有傳承性的焦段,算得上是N家的標誌性焦段,而且曾經28mm f/1.4D,也就是百變妖讓很多攝影愛好者傾心。這一次我們要拿來對比的是尼康最早和最新的兩顆28mm,分別是尼康全新的小金圈28mm f/1.8G,和尼康Nikkor-H.C Auto 2.8cm 1:3.5。這兩枚鏡頭分別發布於2012年和1973年,而這枚28mm f/3.5的光學結構更是最早使用於1960年,今天我們的內容,就通過這兩枚間隔了半個世紀的鏡頭,看一下光學技術這些年有了怎樣的發展;另外,我們可以從這兩枚鏡頭的實際表現上,來簡單看一看「二手鏡頭是否值得買」這個長久的話題。

·反望遠的興起 尼康28mm的輝煌

    28mm對於尼康有多重要呢?尼康的尼克爾鏡頭官方文獻一千零一夜中,收錄了尼康認為最重要的57顆鏡頭(截止到2016年3月份),其中包含了4顆28mm鏡頭,分別為Auto-H Auto 2.8cm f/3.5(文檔編號12),PC-Nikkor 28mm f/4(文檔編號17),AI AF Nikkor 28mm f/1.4D(百變妖,文檔編號28),和AI Nikkor 28mm f/2.8S(文檔編號57,最新一篇),足以見到28mm對於尼康的重要性。

先來看視頻,新老28mm大碰撞

    對於135mm畫幅的相機來說,小於35mm的視角都可以稱之為廣角鏡頭,因為上世紀中葉之前,最常見的光學結構主要是高斯、雙高斯或者是松納,並沒有適用於廣角的設計結構,直到1953年法國安琴(愛展能)發明了一枚採用反望遠結構的Type R11 28mm/3.5的鏡頭,才將135畫幅的廣角提升至28mm,而這枚鏡頭有著較大的設計缺陷,而尼康將這枚鏡頭進行了改進,在1960年發布了Nikkor-H Auto 2.8cm 1:3.5,這枚鏡頭開啟了尼康研發廣角鏡頭的新世界大門。


尼康最早一代和最新一代28mm鏡頭

    從1960年的第一支28mm鏡頭開始,尼康發布了非常多的28mm鏡頭,除了28mm f/3.5之外,f/2.8,f/2.0,f/1.4都是出名的好鏡頭。在數碼時代,尼康發布了28mm f/1.8G,也就是我們今天的另一個主角,這枚鏡頭髮布於2012年,是尼康最新的一顆28mm定焦頭,而這枚鏡頭上一代,就包括了大名鼎鼎的百變妖,28mm f/1.4D(1991年發布,28mm f/2.8D發布於1994年,屬於同一代),所以這一枚鏡頭一發布就被給予了很高的期望。


尼康新28mm f/1.8G可能大家有所了解,關於這枚老28mm,可以參考尼康官方的文章(點擊前往)

    今天我們的文章,就從兩支鏡頭入手,來看一下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尼康的看家焦段有著怎麼樣的發展與進步,如今的光學鏡頭設計,又有著什麼的發展與時代特點。

    最後我們再來介紹下編買編測,這是我們向大家展示我們真實的器材使用情況的文章,之前兩篇文章我們介紹了蔡司25mm f/2.0和蔡司100mm f/2.0,最近我們將要從老的手動頭聊起,來看一下我們手中的幾枚經典銘鏡與現代鏡頭的對比。下一期我們還是來聊一下尼康的老鏡頭,如果您是手動鏡頭愛好者,千萬不要錯過。

·從鏡頭說起 差異更多體現於功能

    我們先從鏡頭的外觀和功能開始說起,尼康Nikkor-H.C Auto 28mm f/2.8這枚鏡頭生產與1973年,與1960年的那枚28mm f/3.5相比,在光學設計上沒有任何改變,僅僅是換用了當時更加流行的外觀設計,加上加入了多層鍍膜(C標識就是多層鍍膜的意思),所以我們將這枚鏡頭理解為尼康最早的廣角鏡頭光學設計。


尼康老的28mm可以說非常簡單,體積也非常小

    與新的鏡頭不同,這枚老28mm鏡頭沒有浮動鏡片,沒有非球面鏡,甚至最大光圈也只能做到F3.5,而且只有5片光圈葉片。但是在當時這是一個非常大光圈的廣角鏡頭了,而且雖然現在售價只有300-600塊左右,但從用料到做工都屬於當時的高端鏡頭範疇。


當年的28mm,可以說是很高端的鏡頭,就好比現在的超廣角定焦一樣

    由於尼康28mm f/3.5是非常簡單的反望遠結構,並沒有任何用於校正的光學鏡片,因此鏡頭的功能表現從現在看來有些捉急。鏡頭的最近對焦距離僅為0.6m,在如今廣角鏡頭動輒0.3m,甚者0.17m的時代,這樣的最近對焦的確有些不實用。與最近對焦不同的是,這枚鏡頭的景深標尺範圍卻非常長,覆蓋的景深尺從0.6m一直到10m,而且對焦形成長達210度。從這些設計可以看出,這枚鏡頭基本上和掃街或者小景拍攝無緣了,這枚鏡頭是一枚徹底的風光鏡頭。


老鏡頭的對焦範圍為0.6-10-∞


新鏡頭的對焦範圍為0.25-0.7-∞,很容易超焦距,掃街也更容易

    反觀新28mm f/1.8G,這枚鏡頭最大的特點就是更加全能。f/1.8大光圈,0.25m的最近對焦,可以說新一代的尼康F1.8系列是非常全能的系列,從人像到小品,再到風光拍攝,都能夠勝任。從根本而言,現在的28mm已經不再是簡單的反望遠結構,具有了例如非球面鏡、ED鏡、浮動鏡組等技術,這些技術加大了鏡頭的體積,但是也大大拓展了鏡頭的可用範圍。


鏡頭結構在這些年發生了重要的變化,從各方面都能夠體現出來

    可以看到,隨著幾十年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到光學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而光學結構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特殊鏡片的大量使用,一方面改善了畫質,更多的是讓鏡頭有了更好的適應性,可以在大光圈下表現出更好的畫質,也能讓鏡頭適應各類拍攝環境。

·再看成像 經典結構能否保證銳度?

    既然是鏡頭,我們自然還是要看一下鏡頭的素質對比。對於尼康來說,28mm是看家焦段,歷代28mm都是大名鼎鼎,那麼新的28mm f/1.8G作為繼任者,雖然還是反望遠結構,但設計上已經是完全的現代光學設計理念,我們今天就來看一下這次新老對比中,鏡頭基本素質上有多少差別。


新老28mm銳度對比

    從測試可以看到,反望遠作為如今最主要的廣角光學結構,具有非常出色的基礎畫質。雖然這枚老28mm f/3.5設計於上世紀60年代,但是在中心解析度表現上,其實和28mm f/1.8G並沒有拉開差距。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到,由於沒有各種矯正鏡片的幫助,在大光圈下,拍攝近距離的標版時,老28mm在邊緣的表現非常糟糕,而新28mm則沒有什麼問題,這主要得益於校正鏡片的功勞。當然,老28mm極小的後鏡組,也限制了邊角畫質的發揮。

 

兩枚鏡頭邊緣畫質對比(左F3.5,右F1.8)

    下面,就到了我們今天的第一個問題,老鏡頭到底是否值得購買?很多朋友最大的一個擔憂是銳度。其實這個話題無法直接回答,因為不同的老鏡頭在現在的解析度表現是各不相同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例如反望遠、雙高斯、松納這些基礎光學結構來說,基礎的設計就有著非常高的中心銳度,像28mm、50mm、85mm、105mm這些具有典型光學結構的鏡頭來說,其實新老鏡頭結構變化都不大,所以老鏡頭的銳度還是有保證的。但是對於其他焦段,老鏡頭的銳度表現一般就不那麼優秀了。


我們來看一下實拍,從測試中我們可以看到,新老28mm的銳度差距並不大

 

中心成像(點擊可查看大圖)

 

邊緣成像(點擊可查看大圖)

    當然,對於老鏡頭來說,邊緣是另一個硬傷。但是看來老28mm在實拍中可以看到,收縮光圈之後,在大場景拍攝時(無限遠對焦距離下),邊緣表現並沒有什麼大問題。但是對於很多老鏡頭來說,邊緣的畫質下降,特別是大光圈下邊緣畫質下降是不可避免的。不管怎麼說,尼康在28mm上的造詣非常出色,這也證明了反望遠結構作為最經典的廣角設計,有著出色的光學優勢。但是這就可以證明老鏡頭一定值得購買嗎?下面我們就來深入探討一下。


·老鏡通病 老鏡頭到底值不值得買

    之前我們說過,困擾用戶選擇老鏡頭的原因有很多,但是銳度絕對是非常重要的選項。之前我們說過,對於經典結構來說,其實中心銳度還是可以介紹的,那麼其他方面呢,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


雖然鍍膜經歷了多年變化,但是28mm上顏色卻沒有太大變化

    大家關注老鏡頭的第二個方面在於鍍膜,很不幸的是,對於鍍膜來說,不管過去的鍍膜技術再高超,哪怕是曾經的三大鍍膜,在如今的數位相機上都顯得非常的無力。對於鍍膜來說,主要影響兩個因素:眩光和色散。


新老28mm的抗眩光測試


新老28mm的抗眩光測試

    「見光死」,幾乎是每個老鏡頭的通病。老鏡頭的眩光是很嚴重的,我們從新老28mm中更可以看到明顯的差異,新28mm依賴於納米結晶鍍膜,對抗眩光能力已經很不錯了。但是老的這枚28mm f/3.5,不管是光線的直射,還是側逆光下,都能看到光斑,而且會使得畫面發灰嚴重,這也就是老鏡頭最常見的毛病吧。


色散是老毛病,但是其實現代很多鏡頭色散也很嚴重(這裡老28mm色散不嚴重,其實是因為光圈太小)

    另外一個問題,在於色散,大家都會提及老鏡頭色散重,紫邊大,這主要也是由鍍膜決定的。在膠片時代,由於膠捲的成像原理並不會在高光邊緣呈現嚴重的色散,所以老鏡頭根本就沒有這方面的鍍膜 優化,這種優化可能直到近些年才有了很好的緩解。所以對於糾結於色散問題的用戶來說,還是果斷放棄老鏡頭吧。不過,這裡我們可以發現,由於這枚老28mm鏡頭光圈並不大,色散現象反而不嚴重,而且色散跟光學結構有很大關係,所以從本次測試中,新28mm的色散反而更加嚴重,這倒是非常出人意料。

 

至於畸變,可以看到其實28mm下老鏡頭畸變還是不小,但是並不是致命傷

    對於畸變等問題,主要還是看光學設計,所以無論老鏡頭還是新鏡頭都沒有絕對的優勢。所以,綜合各種因素,其實對於老鏡頭來說,光學結構之外最大的硬傷依然是逆光下或者強光下的畫面眩光和起霧問題。當然,這裡所提及的不包括各種發黴脫膜等物理傷害,就鍍膜本身來說,這些年來的進步幅度甚至要遠大於光學結構本身,這也就成為了使用老鏡頭最大的障礙。

·回顧28mm 經典的延續依然繼續

    回到今天的話題,我們今天選擇28mm作為切入點,其實就是為了讓大家明白老鏡頭與新鏡頭,到底有什麼樣的本質區別。對於大部分廠商來說,例如24mm、28mm的反望遠結構、50mm的雙高斯結構、85mm的松納結構,都是具有傳承性的焦段,而28mm則寄託著太多尼康的傳說與故事,讓很多無法忘懷。


尼康的28mm具有很好的傳承性,下面我們就來重新看一下這兩枚鏡頭吧

    從對決中我們可以看到,經典結構在銳度上還是有不錯的保證,這枚28mm f/3.5雖然已經是半個世紀前的光學結構,在D800上仍然能達到3300LW/PH的解析度,但是顯然新鏡頭在銳度上還是有小幅度的優勢。但鏡頭好不好不能只看銳度,從方面來講,新的28mm具有更近的對焦距離,更大的光圈,更好的綜合性能,可以說這兩隻鏡頭全然不是一個時代的產物。


其實,對於筆者來說,28mm就是個風光頭

    從實用性上講,28mm是一個易用度很高的焦段,比35mm更廣,可以用在風光攝影上,但是又不像24mm具有明顯的廣角視角特性,屬於一個溫和的小廣角。所以28mm基本上是進可攻退可守,風光拍攝和人文拍攝都能勝任。對於筆者來說,其實28mm主要是用來彌補廣角上的缺憾,在24、25mm和35mm之間,總希望能再有一個焦段,不過從實用性來說,筆者的這枚28mm f/3.5似乎已經被蔡司25mm和尼康1424給取代了。


對於筆者來說,28mm是一顆不折不扣的風光鏡頭


筆者也曾用這枚28mm拍過人文街景,但是實在不好用(F3與依爾福HP5)

    這一支28mm f/1.8G是筆者同事的,而這枚28mm同樣是作為一支風光小廣角使用。28mm是一個非常經典的焦段,雖然不如24mm廣闊,但是也能夠收納大部分的景物。28mm f/1.8G作為尼康1.8家族中,最便宜的一枚金圈標識,素質表現還是非常優異的。不過,這枚鏡頭的定位已經不想百變妖那麼高端,在鍍膜上、用料上比起F1.4的鏡頭明顯要省了不少,例如色散問題就比一些其他金圈鏡頭要嚴重,但是這不能完全歸結為鍍膜的問題,也與反望遠結構本身有關。


新一代28mm f/1.8G優異的鏡頭解析度表現,使其在風光拍攝中能大展身手

    總的來說,尼康28mm f/1.8G,算得上是現在尼康最便宜的金圈頭,素質上還是完全有保障的,特別是出色的解析力和良好的體積控制。但是,尼康的28mm f/1.8G並沒有繼承百變妖的衣缽,這讓很多尼康粉絲或許有些失望,但是就像58 f/1.2迎來了全新的58mm f/1.4G一樣,我們也更加期待尼康推出全新的28mm f/1.4G鏡頭,筆者詳細作為尼康最自豪的焦段,28mm是擁有抗衡蔡司OTUS 28mm的實力的。

    這一期的編買編測,我們帶來了筆者和同事的兩枚28mm的鏡頭,其實我們手裡還有很多經典的手動鏡頭焦段,在日後的文章中,我們會繼續為大家分享,並且帶來更多新老鏡頭和經典光學結構的大碰撞。

6尼康AF-S 尼克爾 28mm f/1.8G詳細參數

相關焦點

  • 鏡頭一變三 索尼FE 28mm F2鏡頭評測(全文)_索尼 FE 28mm f/2.0...
    索尼在今年3月的發布會上帶來了多款FE卡口的鏡頭新品,而其中最為有趣和便攜的鏡頭,無疑是這枚FE 28mm F2鏡頭。這款來自索尼的新鏡擁有小巧的體積和28mm、F2這樣吸引人的光學參數。除此以外,它還可以通過外接的方式變身為超廣鏡和魚眼鏡頭,是一款非常獨特的鏡頭產品。
  • 徠卡發布首款M卡口28mm F1.4大光圈鏡頭
    近日著名的德系相機生產廠商徠卡發布了最新款的28mm鏡頭,新鏡頭的一大亮點在於其最大光圈值,全新的Summilux-M 28mm f/1.4 ASPH.鏡頭f/1.4大光圈是M卡口鏡頭中首款達到此規格(28mm焦距前提下)的產品。
  • 一周新聞匯總 未來鏡頭與傳感器技術前瞻(全文)_徠卡 M 28mm f/2...
    ·徠卡 M卡口28mm f/1.4發布    近日著名的德系相機生產廠商徠卡發布了最新款的28mm鏡頭,新鏡頭的一大亮點在於其最大光圈值,全新的Summilux-M 28mm f/1.4 ASPH.鏡頭f/1.4大光圈是M卡口鏡頭中首款達到此規格(28mm焦距前提下)的產品。
  • 微單專用微距頭 佳能EF-M 28mm f3.5 IS
    佳能EF-M 28mm f3.5 IS STM佳能 EF-M 28mm f/3.5 IS STM鏡頭畫幅APS畫幅鏡頭鏡頭分類微單鏡頭鏡頭用途微距鏡頭鏡頭類型定焦鏡頭結構10組11片(1片UD鏡片,2片非球面鏡片)鏡頭卡口佳能EF-M卡口變焦方式無變焦濾鏡尺寸43mm驅動馬達STM最大光圈F3.5最小光圈F22光圈葉片數7片焦距範圍28mm等效焦距45mm最大放大倍率普通模式:約1倍超級微距模式:約1.2倍防抖性能光學防抖其它性能內置
  • 廣角定焦大光圈 尼康24mm F1.8G評測首發
    目前,尼康24mm焦段的定焦鏡頭包括:1993年發布的AF 尼克爾 24mm f/2.8D鏡頭、2008年發布的PC-E 尼克爾 24mm f/3.5D ED鏡頭、2010年發布的AF-S 尼克爾 24mm f/1.4G ED鏡頭以及今年8月份發布的AF-S 尼克爾 24mm F1.8G ED鏡頭,一共四款鏡頭。
  • 風光攝影的必備武器 佳能廣角鏡頭的進化史_佳能 RF 15-35mm f/2.8...
    01 上古時代 從28mm到19mm    第一枚佳能鏡頭髮布於1946年,在1951年,佳能就發布了一枚Serenar 28mm f/3.5 I鏡頭。Serenar 28mm f/3.5 I    Serenar 28mm f/3.5 I採用了4組6片的高斯結構
  • 尼康24mm f / 1.8G ED評測:出色的光學配方,產生清晰悅目的圖像
    然而,它的高價位和相對較重的重量使它成為一個相當專業的工具,因此需要更便宜和更輕的f / 1.8版鏡頭來補充20mm f / 1.8G和28mm f / 1.8G鏡頭。尼康在2015年8月用尼克爾24mm f / 1.8G ED填補了這個空白,最終解決了像我這樣的許多攝影師的需求,他們一直想要這樣的鏡頭。
  • 大三元的頭牌 24-70mm f/2.8鏡頭發展史_佳能 RF 28-70mm f/2L USM...
    月發布的R55-135mm f/3.5,變焦鏡頭的誕生,對於攝影師來說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第一枚鏡頭為R55-135mm f/3.5,而後續推出的焦距為FL85-300mm f/5(1965年4月)和FL100-200mm f/5.6(1966年12月)。對於變焦鏡頭而言,長焦鏡頭的設計更加容易一些,但是消費者真正期待的是具有廣角的變焦鏡頭。當時市面上此類鏡頭可以說少之又少,能夠具有廣角,而且畫質不錯的鏡頭則更稀少。
  • 騰龍新28-75mm F/2.8評測:一探鏡頭中的「網紅」
    而更令人震驚的是,這位價格屠夫竟然把大三元鏡頭一下子定在了五千元階段,對於索尼原廠高高在上的GM鏡頭來說,僅三分一的價格不買爆還是人?但買爆除了價格便宜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這隻鏡頭綜合素質相當喜人。到底是不是這樣?我們評測看看就知道了。
  • 最應該買的大三元 尼康Z 24-70mm F2.8S鏡頭
    作為尼康Z大三元的第一支鏡頭,Z 24-70mm f/2.8 S也代表著專業級鏡頭正式來到用戶身邊。與傳統尼康鏡頭不同的是,這支24-70mm產品增加了電子視窗和自定義功能環的設計,這對於實用性的提升是非常明顯的。
  • 佳能16-35mm f/2.8L II/III畫質對比
    f/5.6,III代鏡頭中心畫質開始下降,邊緣有所提升。II代仍然是一個素質堪憂的水準。整體來看II代鏡頭仍然是低像素時代的產物,認為超廣角多用小光圈,最佳光圈設到f/11應該是當時主流的設計思路,包括尼康舊的16-35/2.8D也是類似的特徵。  色散  依然是取全畫面最大的徑向色差記為色散的最終值。不過從這次開始不計入L(明度)通道的值,L通道的值更應該計入像散而不是色散的分數內。因此成績相比來說會出現一些波動。
  • 高性價比廣角鏡頭 尼康24mm/F1.8G評測_-泡泡網
    將尼康24mm F1.8鏡頭與2010年2月份發布的尼康24mm F1.4鏡頭相比,雖然這兩款鏡頭的外觀設計風格相近,但這款鏡頭在重量相當於24mm F1.4的三分之一,同時尼康24mm F1.8鏡頭的直徑以及長度都縮短了5.5mm。尼康24mm F1.8鏡頭成功地滿足了一部分希望獲得緊湊且靈活性強又能提供出色性能的要求的用戶。
  • 長焦利器 尼康200-500mm f/5.6鏡頭評測(全文)_尼康 AF-S尼克爾200...
    在今年尼康的秋季影像新品中,尼康發布了一顆讓人略感驚訝的AF-S 尼克爾 200-500mm f/5.6E ED VR鏡頭。一方面鏡頭焦距相較於80-400mm II鏡頭在焦距方面更長,另一方面,鏡頭則有著f/5.6的恆定光圈和更便宜的價格。
  • 1.2倍超級放大倍率 佳能EF-M 28/3.5 IS STM 微距發布
    1.2倍超級放大倍率 佳能EF-M 28/3.5 IS STM 微距發布發布時間: 2016-05-31 09:25 | 來源: 影像中國 [ 原創 ] | 作者: 楊炤龍 | 責任編輯: 路雪揚 2016年5月11日,佳能EF-M28mm f/3.5 IS STM 微距鏡頭正式發布。
  • 1:1放大倍率 索尼發布FE 90mm F2.8鏡頭
    索尼3月4日發布會:    《專業定焦 索尼正式發布FE 35mm F1.4鏡頭》    《10倍光變! 索尼發布28mm f/2鏡頭》近期熱點新聞:    《增加智能功能 尼康發布D7200單眼相機》    《
  • 沒有金圈的大三元 尼康Z 24-70mm f/2.8評測_尼康 Nikkor Z 24...
    作為尼康Z大三元的第一支鏡頭,Z 24-70mm f/2.8 S也代表著專業級鏡頭正式來到用戶身邊。不知道尼康是否取消了金圈設計,這支大三元鏡頭並沒有搭載金圈。今天,我們就通過測試來看看它和尼康F卡口的24-70mm f/2.8 E相比有什麼差異和提升。
  • 18x光變+28mm廣角 松下推出無敵長焦王FZ18
    果然不出眾人所料,今天松下火山爆發式的發布了一款極具有震撼力的長焦機型FZ18,該機擁有目前最為先進的18倍光學變焦徠卡鏡頭,且鏡頭史無前例的具備28mm廣角。憑此得天獨厚的技術,FZ18稱得上是目前第一款18倍光變+28mm廣角的長焦霸王機。  相比前任機型FZ8,FZ18改進之處主要表現在像素水平、鏡頭以及最高ISO值上,這些「突破」非常具有實質性意義。
  • 尼康Z 14-24mm f/2.8 S評測:輕量、性能優秀
    尼康在十多年前推出過一款鏡頭,是整整十年來都備受青睞的,它就是尼康AF-S 14-24mm f/2.8 G ED。隨著尼康Z系列產品的推出,這款「大燈泡」也終於迎來了升級——於2020年9月,尼康正式推出尼康Z 14-24mm f/2.8 S。尼康總是能給用戶驚喜,這款尼康Z 14-24mm f/2.8 S推出之時就得到了一致的好評。
  • ...帶你了解尼康Z50(全文)_尼康 Z50套機(16-50mm f/3.5-6.3)_數碼...
    尼康Z50是一款APS-C畫幅的微單相機,它在靜態照片和動態視頻拍攝上都有著不錯的表現,同時對焦、連拍以及操控性和手感也都非常優秀。作為尼康首款APS-C畫幅的微單相機,Z50性能均衡沒有明顯的短板,是一款完成度很高的產品,這也是老牌相機廠商尼康實力的一種表現。
  • 實力強大的重武器 佳能RF28-70mm f/2評測(全文)_佳能 RF 28-70mm...
    28-70mm在28mm下虛化能力和焦外對比在中心區域f/2.0的表現要稍遜於f/2.8,但是也沒有出現明顯的銳度驟降,處於可用銳度範圍。作為風光拍攝的常用光圈,f/16的畫質雖然有所下降,但是仍沒有崩壞的跡象,所以這枚鏡頭在廣角端,可用光圈在f/2.0-f/16,絕大多數光圈下都能保證良好的拍攝畫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