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日報消息,12月23日,總投資143.45億元的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全線開工。
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原理為從長江、嘉陵江取水,通過輸水管線和調蓄水庫調往渝西地區,投用後將惠及近1000萬居民。該工程也是重慶歷史上投資最大、涉及區域最廣、受益人口最多的重大水利項目。
為什麼要調長江、嘉陵江的「遠水」為渝西地區解「近渴」?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448公裡輸水管道如何克服複雜的地形條件「穿山越嶺」?該工程建成後,對於渝西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有怎樣的意義?12月23日,市水利局黨組書記、局長吳盛海接受了重慶日報記者的專訪。
以幹流補支流 調「遠水」解「近渴」
吳盛海介紹,重慶坐擁長江、嘉陵江、烏江三江過境,有大小河流5300餘條,水資源豐富,卻分布不均。其原因在於重慶多為丘陵山區地形,河流匯水急、退水快,過境水量雖大,但水資源利用難度高,工程性缺水制約明顯。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渝西地區生產、生活、生態用水矛盾日益突出,水資源短缺問題已成制約該區域快速發展的「瓶頸」。
「這裡說的渝西地區,主要指重慶長江以北,嘉陵江、渠江以西的區域,包括沙坪垻、九龍坡、北碚、江津、合川、永川、大足、璧山、銅梁、潼南、榮昌11個區和重慶高新區,面積達1.18萬平方公裡。」吳盛海說,渝西地區地形以低山丘陵和平行嶺谷為主,區域面積75%以上是丘陵和平壩,適宜工業化城鎮化發展布局。這裡不但是重慶新增產業和人口的重要聚集區域,也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地理環境制約,渝西地區人均擁有水量僅581立方米,遠低於全市(人均1882立方米)和全國(人均2187立方米)的平均水平。
在渝西喊「渴」的同時,我市長江、嘉陵江卻擁有豐富的過境水資源。吳盛海介紹,為徹底解決渝西地區缺水問題,市水利部門組織相關單位、專家,進行了多次調研和規劃論證,最終確定了從長江、嘉陵江調水補給渝西,通過水量置換實現「以幹流補支流」的方案。
建成一條詮釋生態優先的發展線
事實上,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並不是一條單純的調水線,更是一條詮釋生態優先的發展線。
吳盛海介紹,經過論證,我市最終形成了「南片大集中、北片小組團」的水資源配置方案。「南片」即沙坪垻、九龍坡、江津、璧山、永川、榮昌、大足、銅梁和重慶高新區,以長江和嘉陵江為主水源提水;「北片」的潼南、合川、北碚則分別就近從涪江、渠江、嘉陵江提水。通過新建工程與渝西地區現有的水源工程聯合調度,構建水安全網絡保障體系。
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堅持生態優先原則,在保證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對渝西已建成的18座中型水庫生態流量下洩設施進行了改造,優先下洩生態流量,總計退還水量達4.06億立方米。
吳盛海介紹,過去,受地形、氣候等條件影響,渝西地區原有的水資源通過水利設施建設,被用來滿足當地生活、工業等用水需求,生態環境用水不足。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建成投用後,長江、嘉陵江「調」來的水資源將用來解決渝西地區生活工業用水,當地原有的河流等水資源則優先滿足生態環境用水。這樣不但可以實現長江和嘉陵江兩江水源互聯互通、互補互濟,也為渝西地區構建一張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水安全保障網。
促進解決渝西地區水資源短缺問題
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是重慶歷史上投資規模最大、覆蓋面積最廣、受益群眾最多的重大水利工程項目,也是支撐渝西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性基礎工程。
重慶多山,地形條件複雜。要實現從長江、嘉陵江調水補給渝西,需要新建20座泵站、3座調蓄水庫、448公裡輸水管道(含81公裡隧洞)。其中,448公裡的輸水管道要穿越西部多山地形,管線超長且複雜、輸水管線邊界水位受長江和域內水庫影響大。
我市根據輸水管線地形條件,創新性設置輸水管線首尾端聯動閥門、配置單向調壓塔、雙向調壓塔、防水錘空氣閥門等聯合設施,有效解決項目地形條件複雜、用水需求變化多、超長距離壓力管道與隧洞相結合、有壓流與無壓流相結合等眾多難題,實現複雜地形條件下大範圍超長距離安全輸水,從根本上促進渝西地區水資源短缺問題的解決。
吳盛海介紹,渝西水資源工程建成後,預計年供水量可達10.12億立方米,佔渝西城鎮總供水量的52%。通過與渝西當地水源聯合調度,可保障受水區1000萬居民生活用水、支撐地區生產總值1.4萬億元,工業供水保證率達到95%以上。屆時將退還渝西過去被擠佔的農業用水2.27億立方米,灌區面積將由現在的185萬畝增加到365萬畝;退還過去被擠佔的生態用水6.8億立方米。
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示意圖
西幹線工程
西幹線從聖中水庫取水後,向西自流,通過永安隧洞穿越雲霧山後至永川區臨江加壓站,加壓後經雙竹鎮、黃瓜山隧洞至黃瓜山高位水池,再從黃瓜山高位水池自流經青峰鎮、英山隧洞至雙石加壓站,二次加壓後至秦家灣高位水池,最後自流入玉灘水庫,線路總長262.75公裡。西幹線布置3條分幹線、7條支線和1條連通線,分別輸水至銅梁同心橋水廠、大足清明橋水廠、榮昌區黃金坡水廠。西幹線總投資67億元,總工期為54個月。
金剛沱泵站
金剛沱泵站位於江津區油溪鎮金剛沱社區長江左岸的刁家坪,是工程方案中「南片大集中」的首級水源泵站,工程受水區為重慶市長江以北、嘉陵江渠江以西區域,包括沙坪垻、九龍坡、北碚區中梁山以西,江津區長江以北,永川、大足、璧山、銅梁、潼南、榮昌等區全部。工程總投資15.7億元,總工期為42個月,泵站年平均供水量6.887億立方米,總裝機36兆瓦,是大(一)型泵站。
聖中水庫
聖中水庫位於江津區油溪鎮金剛沱社區聖中村,壩址位於長江左岸支流金剛河右岸獅子溝內。工程總庫容為1737萬立方米,調節庫容280萬立方米,屬於中型水庫。工程總投資為4.8億元,總工期32個月。
臨江加壓站
臨江加壓站位於永川區臨江鎮天星村,西幹線項目自聖中水庫取水後,經永安隧洞自流至臨江加壓站,由臨江加壓站加壓後向永川、銅梁大廟、大足、榮昌供水。是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中裝機容量最大的加壓泵站,也是唯一的一級加壓泵站工程。工程總投資為2.14億元,總工期22個月。
西彭水廠一期擴建工程
西彭水廠位於九龍坡區西彭鎮,服務西彭組團和西永組團。西彭水廠遠期總規模為70萬立方米/天,根據西部片區總的供水現狀,確定一期工程建設規模20萬立方米/天,二期建設規模20萬立方米/天,遠景建設規模30萬立方米/天,共計70萬立方米/天。一期建設項目總投資7.1億元,總工期8個月。
嘉陵江連通管線工程
長江嘉陵江連通線段是長江和嘉陵江的連通工程,建成後與嘉陵江幹線連通,整個水網連成一體,解決高新區科學城和璧山區等供水問題。長江嘉陵江連通線跨越九龍坡區西彭鎮、江津區雙福街道、高新區走馬鎮。工程總投資1.61億元,總工期18個月。
數說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
工程概況
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是重慶歷史上投資規模最大、覆蓋面積最廣、受益群眾最多的重大水利工程項目,總投資143.45億元,投用後可重點解決長江以北地區11個區縣的基本供水問題,惠及1000萬人,新增供水10.12億立方米
輻射區域
包括重慶市長江以北、嘉陵江渠江以西區域,主要覆蓋沙坪垻、九龍坡、北碚、江津、合川、永川、大足、璧山、銅梁、潼南、榮昌11個區和重慶高新區,受益面積達1.18萬平方公裡
工程組成
由水源泵站、輸水管隧、調蓄水庫組成,其中新建泵站20座、輸水管線448.51公裡、調蓄水庫1座
年供水量
建成後年供水量10.12億立方米(佔渝西地區城鎮總供水量52%),其中城鄉生活用水4.67億立方米,工業用水5.45億立方米
工程效益
支撐渝西地區生產總值1.4萬億元,工業供水保證率達到95%以上
退還渝西地區被擠佔的農業用水2.27億立方米,灌溉面積由現在的185萬畝增加到365萬畝
退還渝西地區被擠佔的生態用水6.8億立方米
(資料來源:市水利局)
重慶日報記者 龍丹梅
原標題:重慶歷史上投資最大、涉及區域最廣、受益人口最多的重大水利項目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全線開工——引兩大江之水 解千萬人之「渴」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