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兩大江之水 解千萬人之「渴」

2021-01-08 上遊新聞

重慶日報消息,12月23日,總投資143.45億元的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全線開工。

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原理為從長江、嘉陵江取水,通過輸水管線和調蓄水庫調往渝西地區,投用後將惠及近1000萬居民。該工程也是重慶歷史上投資最大、涉及區域最廣、受益人口最多的重大水利項目。

為什麼要調長江、嘉陵江的「遠水」為渝西地區解「近渴」?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448公裡輸水管道如何克服複雜的地形條件「穿山越嶺」?該工程建成後,對於渝西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有怎樣的意義?12月23日,市水利局黨組書記、局長吳盛海接受了重慶日報記者的專訪。

以幹流補支流 調「遠水」解「近渴」

吳盛海介紹,重慶坐擁長江、嘉陵江、烏江三江過境,有大小河流5300餘條,水資源豐富,卻分布不均。其原因在於重慶多為丘陵山區地形,河流匯水急、退水快,過境水量雖大,但水資源利用難度高,工程性缺水制約明顯。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渝西地區生產、生活、生態用水矛盾日益突出,水資源短缺問題已成制約該區域快速發展的「瓶頸」。

「這裡說的渝西地區,主要指重慶長江以北,嘉陵江、渠江以西的區域,包括沙坪垻、九龍坡、北碚、江津、合川、永川、大足、璧山、銅梁、潼南、榮昌11個區和重慶高新區,面積達1.18萬平方公裡。」吳盛海說,渝西地區地形以低山丘陵和平行嶺谷為主,區域面積75%以上是丘陵和平壩,適宜工業化城鎮化發展布局。這裡不但是重慶新增產業和人口的重要聚集區域,也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地理環境制約,渝西地區人均擁有水量僅581立方米,遠低於全市(人均1882立方米)和全國(人均2187立方米)的平均水平。

在渝西喊「渴」的同時,我市長江、嘉陵江卻擁有豐富的過境水資源。吳盛海介紹,為徹底解決渝西地區缺水問題,市水利部門組織相關單位、專家,進行了多次調研和規劃論證,最終確定了從長江、嘉陵江調水補給渝西,通過水量置換實現「以幹流補支流」的方案。

建成一條詮釋生態優先的發展線

事實上,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並不是一條單純的調水線,更是一條詮釋生態優先的發展線。

吳盛海介紹,經過論證,我市最終形成了「南片大集中、北片小組團」的水資源配置方案。「南片」即沙坪垻、九龍坡、江津、璧山、永川、榮昌、大足、銅梁和重慶高新區,以長江和嘉陵江為主水源提水;「北片」的潼南、合川、北碚則分別就近從涪江、渠江、嘉陵江提水。通過新建工程與渝西地區現有的水源工程聯合調度,構建水安全網絡保障體系。

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堅持生態優先原則,在保證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對渝西已建成的18座中型水庫生態流量下洩設施進行了改造,優先下洩生態流量,總計退還水量達4.06億立方米。

吳盛海介紹,過去,受地形、氣候等條件影響,渝西地區原有的水資源通過水利設施建設,被用來滿足當地生活、工業等用水需求,生態環境用水不足。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建成投用後,長江、嘉陵江「調」來的水資源將用來解決渝西地區生活工業用水,當地原有的河流等水資源則優先滿足生態環境用水。這樣不但可以實現長江和嘉陵江兩江水源互聯互通、互補互濟,也為渝西地區構建一張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水安全保障網。

促進解決渝西地區水資源短缺問題

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是重慶歷史上投資規模最大、覆蓋面積最廣、受益群眾最多的重大水利工程項目,也是支撐渝西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性基礎工程。

重慶多山,地形條件複雜。要實現從長江、嘉陵江調水補給渝西,需要新建20座泵站、3座調蓄水庫、448公裡輸水管道(含81公裡隧洞)。其中,448公裡的輸水管道要穿越西部多山地形,管線超長且複雜、輸水管線邊界水位受長江和域內水庫影響大。

我市根據輸水管線地形條件,創新性設置輸水管線首尾端聯動閥門、配置單向調壓塔、雙向調壓塔、防水錘空氣閥門等聯合設施,有效解決項目地形條件複雜、用水需求變化多、超長距離壓力管道與隧洞相結合、有壓流與無壓流相結合等眾多難題,實現複雜地形條件下大範圍超長距離安全輸水,從根本上促進渝西地區水資源短缺問題的解決。

吳盛海介紹,渝西水資源工程建成後,預計年供水量可達10.12億立方米,佔渝西城鎮總供水量的52%。通過與渝西當地水源聯合調度,可保障受水區1000萬居民生活用水、支撐地區生產總值1.4萬億元,工業供水保證率達到95%以上。屆時將退還渝西過去被擠佔的農業用水2.27億立方米,灌區面積將由現在的185萬畝增加到365萬畝;退還過去被擠佔的生態用水6.8億立方米。

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示意圖

西幹線工程

西幹線從聖中水庫取水後,向西自流,通過永安隧洞穿越雲霧山後至永川區臨江加壓站,加壓後經雙竹鎮、黃瓜山隧洞至黃瓜山高位水池,再從黃瓜山高位水池自流經青峰鎮、英山隧洞至雙石加壓站,二次加壓後至秦家灣高位水池,最後自流入玉灘水庫,線路總長262.75公裡。西幹線布置3條分幹線、7條支線和1條連通線,分別輸水至銅梁同心橋水廠、大足清明橋水廠、榮昌區黃金坡水廠。西幹線總投資67億元,總工期為54個月。

金剛沱泵站

金剛沱泵站位於江津區油溪鎮金剛沱社區長江左岸的刁家坪,是工程方案中「南片大集中」的首級水源泵站,工程受水區為重慶市長江以北、嘉陵江渠江以西區域,包括沙坪垻、九龍坡、北碚區中梁山以西,江津區長江以北,永川、大足、璧山、銅梁、潼南、榮昌等區全部。工程總投資15.7億元,總工期為42個月,泵站年平均供水量6.887億立方米,總裝機36兆瓦,是大(一)型泵站。

聖中水庫

聖中水庫位於江津區油溪鎮金剛沱社區聖中村,壩址位於長江左岸支流金剛河右岸獅子溝內。工程總庫容為1737萬立方米,調節庫容280萬立方米,屬於中型水庫。工程總投資為4.8億元,總工期32個月。

臨江加壓站

臨江加壓站位於永川區臨江鎮天星村,西幹線項目自聖中水庫取水後,經永安隧洞自流至臨江加壓站,由臨江加壓站加壓後向永川、銅梁大廟、大足、榮昌供水。是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中裝機容量最大的加壓泵站,也是唯一的一級加壓泵站工程。工程總投資為2.14億元,總工期22個月。

西彭水廠一期擴建工程

西彭水廠位於九龍坡區西彭鎮,服務西彭組團和西永組團。西彭水廠遠期總規模為70萬立方米/天,根據西部片區總的供水現狀,確定一期工程建設規模20萬立方米/天,二期建設規模20萬立方米/天,遠景建設規模30萬立方米/天,共計70萬立方米/天。一期建設項目總投資7.1億元,總工期8個月。

嘉陵江連通管線工程

長江嘉陵江連通線段是長江和嘉陵江的連通工程,建成後與嘉陵江幹線連通,整個水網連成一體,解決高新區科學城和璧山區等供水問題。長江嘉陵江連通線跨越九龍坡區西彭鎮、江津區雙福街道、高新區走馬鎮。工程總投資1.61億元,總工期18個月。

數說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

工程概況

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是重慶歷史上投資規模最大、覆蓋面積最廣、受益群眾最多的重大水利工程項目,總投資143.45億元,投用後可重點解決長江以北地區11個區縣的基本供水問題,惠及1000萬人,新增供水10.12億立方米

輻射區域

包括重慶市長江以北、嘉陵江渠江以西區域,主要覆蓋沙坪垻、九龍坡、北碚、江津、合川、永川、大足、璧山、銅梁、潼南、榮昌11個區和重慶高新區,受益面積達1.18萬平方公裡

工程組成

由水源泵站、輸水管隧、調蓄水庫組成,其中新建泵站20座、輸水管線448.51公裡、調蓄水庫1座

年供水量

建成後年供水量10.12億立方米(佔渝西地區城鎮總供水量52%),其中城鄉生活用水4.67億立方米,工業用水5.45億立方米

工程效益

支撐渝西地區生產總值1.4萬億元,工業供水保證率達到95%以上

退還渝西地區被擠佔的農業用水2.27億立方米,灌溉面積由現在的185萬畝增加到365萬畝

退還渝西地區被擠佔的生態用水6.8億立方米

(資料來源:市水利局)

重慶日報記者 龍丹梅

原標題:重慶歷史上投資最大、涉及區域最廣、受益人口最多的重大水利項目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全線開工——引兩大江之水 解千萬人之「渴」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老嵐水庫樞紐工程昨天正式開工 蓄生命之水解萬民之渴
    老嵐水庫樞紐工程昨天正式開工,水庫建成後年平均可增加供水量4530萬立方米,有力緩解煙臺的「缺水之困」蓄生命之水 解萬民之渴建設老嵐水庫,留住生命之水,可解萬民之渴,可解百世之憂。面向長遠開啟利民工程老嵐村南、外夾河畔,一排彩旗越河而過,延伸至對岸山坡。「這就是大壩的中軸線。」老嵐水庫工作專班副主任郭增軍遙指遠方。就在彩旗終點處,一行大字格外惹眼:「水庫建設 百年大計」。短短8個字,重若千鈞。分量之重,重在人民,重在長遠。
  • 引江精神:一種求真務實的創業精神!
    「引江精神」的實質內涵是:人民至上的擔當精神,求真務實的創業精神,團結奮鬥的拼搏精神,永爭一流的進取精神。為響應區委張彤書記提出「要用好江都『紅色資源』,大力弘揚『引江精神』『東進精神』,強化黨性鍛鍊,永葆政治本色」的要求,FM100.7推出系列報導《「引江精神」立潮頭》。
  • 太湖部分水域出現藍藻聚集 水利部啟動引江濟太調水保障太湖安全度夏
    為保障太湖安全度夏和流域水源地供水安全,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以下簡稱「太湖局」)應地方請求,於5月21日及時啟動引江濟太水資源調度。據太湖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5月11日衛星遙感解譯太湖藍藻水華面積822.6平方公裡,為今年截至當前的最大水華面積。
  • 之江,會是下一個未來科技城?
    1992年,杭州在上泗地區建立了之江國家旅遊度假區,之江才逐漸成為這一帶的指代地名。 作為當時的12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之一,旅遊產業曾是之江地區發展的重中之重,曾經名噪一時的未來世界和如今依然人氣火爆的宋城,都誕生在之江。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之江板塊是一個以居住和文旅功能為主的地區。
  • 郭烈錦:引「超臨界水」 解「燃煤汙染」
    【知識人·強國夢】  引「超臨界水」 解「燃煤汙染」  ——記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郭烈錦  作者:張哲浩 劉昱含  自從煤炭成為能源開始,讓煤在爐膛中高溫氧化燃燒但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郭烈錦不願墨守成規,從高壓水/蒸汽兩相流與傳熱研究開始,到大膽嘗試超臨界水煤氣化制氫,迄今他在多相流熱物理熱化學研究的道路上執著追求了34年。
  • 海水淡化能否解濱海缺水城市之渴
    作為補水之策,近年來山東積極探索將海水淡化作為增量水源,實施了一批海水淡化項目,目前全省海水淡化工程規模37.6萬噸/日,居全國首位,緩解了沿海新城區和工業區用水之急。  以山東為例,目前的海水淡化水僅能彌補大約1/3的用水缺口。向海洋要水,還有巨大的空間。
  • 之江電影集團LOGO首次精彩亮相
    潮起之江,鳳舞其上,在2020橫店影視文化產業博覽會上,之江電影集團全新LOGO首次精彩亮相。   LOGO整體以之江的「之」字為主體造型,同時也隱含「奔流之江」、「展翅鳳凰」的意象。   「奔流之江」的意象,既在形態上描摹之江奔騰之勢,又在意境上寄望集團事業如錢江潮水、勢成汪洋;「展翅鳳凰」的意象,則是通過整體形象宛如一隻御風而行、振翅高飛的鳳凰,象徵集團事業乘著文化產業加快發展的大勢開啟新的徵程。
  • 水之本體論還是人地關係論
    中國古代文學地理批評思想發生於先秦時期,最初或許僅僅體現為一種有關人地關係的人文地理思想,而這正是文學地理批評思想的基礎。本文即以《管子·水地篇》(下文直接稱引篇名)為例,對先秦思想家有關人地關係論述與先秦及秦漢文學地理批評思想發生展開分析。  根據學界已有研究,《水地篇》成文時間大體可以確定在齊國稷下學宮興盛時的戰國中期或稍早。
  • 之江生物核酸檢測提速
    其中,中國企業有4家,分別是之江生物、華大基因、達安基因、卓誠惠生。作為上海企業,之江生物在近年來3次國際傳染病疫情中研發的病毒檢測產品,都得到世衛組織推薦。    雖然產品質量獲國際權威機構認可,但這家企業並沒有停止研髮腳步。「半個多月前,我們開始研究如何加快檢測速度,每天工作14個小時左右,做了大量實驗,爭取在核酸檢測的各個步驟壓縮時間。」之江生物研發總監張捷說。
  • 1.2億多人用上「南水」(深度觀察)
    南水北調東線以此為起點,13級泵站讓長江水攀越十幾層樓的高度,送達山東半島。河南淅川,丹江口水庫雲湧千山。南水北調中線出陶岔、穿黃河、過渡槽,跋涉1200多公裡,一渠清水潤澤京津冀豫。11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揚州考察時指出:「一定要確保一江清水向北流。」「要把實施南水北調工程同北方地區節約用水緊密結合起來,以水定城、以水定業,調水和節水這兩手要同時抓。」
  • 探索新時代電影全產業鏈建設 之江電影集團LOGO首次亮相
    原標題:探索新時代電影全產業鏈建設 之江電影集團LOGO首次亮相
  • 我國的河流為什麼北方多叫「河」,南方多叫「江」?
    ▲歷史上黃河下遊河道變遷圖兩大平原之間的滹沱河《史記·殷本紀》引《湯誥》說:「東為江,北為濟,西為河,南為淮,四瀆已修,萬民乃有居。」引文中的「江」在黃河的東邊,絕不可能指長江。此處「東為江」,是指魯西地區的五大湖泊一線水系。
  • 沙漠的駱駝渴死後,為啥不能讓人碰?看完漲知識了
    沙漠的駱駝渴死後,為啥不能讓人碰?看完漲知識了駱駝又被稱為沙漠之舟,在沙漠中,駱駝十分常見,儘管它們可以在乾旱的沙漠中生存,但仍然有很多駱駝面臨渴死的情況,沙漠的駱駝渴死後,為啥不能讓人碰呢?駱駝將吃下的食物轉化成脂肪,並儲存到駝峰內,在它們的胃裡還生長著30多個水浮,這些水浮能儲存大量水源,成年駱駝一口氣就能喝下57升水,這些水被它們儲存在水浮裡,在乾旱缺水的時候,它們就能夠消化身體裡的熱量和水分,來補充身體所需。
  • 詩境淺說——之七言絕句
    宮花春滿,戰士亦功成解甲,晝錦榮歸。曾幾何時,而霸業煙消。所餘者惟三兩鷓鴣,飛鳴原野,與夕陽相映耳。彼前胥後種,悲其往事,猶怒湧江潮,果何為耶?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舂宵人靜,聞笛韻悠揚,已引人幽緒。及聆其曲調,為陽關折柳,不禁黯然動鄉國之思。營柳依依送客,為唱陽關三疊。翠袖支頤,紅牙按拍,覺怨入落花。當其境者,固輒喚奈何;聞其聲者,亦不勝離思也。釋貫休《聞笛)詩云:霜月夜徘徊,樓中羌笛催。曉風吹不盡,江上落殘梅。同是風前聞笛,太白詩有磊落之氣,貫休詩得蘊藉之神。大家名家之別,正在虛處會之。
  • 「三江之匯、六水之腰」,蘭谿市唯一高等院校介紹
    蘭谿市位於浙江省中西部,地處錢塘江中遊,婺、衢兩江在蘭陰山麓匯成蘭江,北行至梅城匯新安江而稱富春江,繼續北行,至富陽以下,稱錢塘江。蘭溪自古有「三江之匯」,「六水之腰」,「七省通衢」之稱。市境東南鄰金華市金東區、婺城區,西南接龍遊縣,西北毗連建德市,東北與浦江縣、義烏市交界。
  • 年薪50萬的事業編制崗位 之江實驗室喊你來入職
    2018-01-12 14:11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曾楊希之江實驗室最新招聘信息新年之後,之江實驗室又有新動態。近日,自去年9月成立起就備受矚目的之江實驗室開始低調「挖人」,在人力資源平臺「前程無憂」上掛出了招聘啟事。記者盤點了一下,目前,共有16個職位虛位以待。坐落在中國(杭州)人工智慧小鎮,之江實驗室瞄準國家目標和戰略需求,立足浙江省現有優勢,以重大科技任務攻關和大型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線,聚焦網絡信息和人工智慧兩大領域。
  • 浙工大之江學院:學長班主任管理學弟學妹
    浙江在線11月07日訊 從本學期開始,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經貿管理分院試行新的學生管理辦法,選拔53名老生擔任22個大一新生班級的班主任。除了管理日常的班級事務、組織班級活動外,這些學長還組成了5個教研組,每周為學弟學妹們上一次課。
  • 中國高層官員罕見批評調水工程 披露成本
    城市之渴已經十分普遍。  為緩解缺水危機,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耗資巨大的調水工程開始在國內廣泛實施。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目前至少有15項地方性調水工程,耗資逾1300億元,年累計調水約208億立方米,鋪設調水管線總長近4000公裡,比北京到拉薩鐵路全長還多300餘公裡。這還不包括耗資達5000億元的南水北調工程。
  • 蠶工坊:蠶寶寶渴了喝什麼水?
    有天,一個可愛的小寶寶來問俺「寶寶吃飯渴了要喝飲料、喝果汁、喝湯水、吃水果,那麼蠶寶寶渴了,喝什麼水啊?」,這個問題對於有著數十年養蠶經驗的蠶悟達人來說,不是什麼難題。其實蠶寶寶從出生到結繭到產卵,整個過程中都不直接喝水的,家庭侍養玩家大概都如此(當然專業的工廠養殖可能會有所不同)。民間養蠶時有一個講法「桑葉有水汽,蠶寶會拉稀,之後鐵定要歸西」。
  • 一口氣發布6項科技成果 之江實驗室在哪些領域發力了?
    在大健康領域,之江實驗室發布了「超細徑高分辨立體顯微內窺成像系統」「多中心智能醫學信息平臺」等成果。其中,「超細徑高分辨立體顯微內窺成像系統」定位於為消化道癌症的早期診斷和手術治療提供新的技術路徑。項目負責人、之江實驗室超級感知研究中心副主任楊青介紹:「我們建立了基於顯微內鏡的在體組織病理學診斷臨床評價方法,實現了微米量級的成像,目前,內窺鏡樣機已進入產業化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