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冰鑑》中講:
靜若螢光,動若流水,尖巧而喜淫;靜若半睡,動若鹿駭,別才而深思。一為敗器,一為隱流,均之託跡於清,不可不辨。
「靜若螢光」,螢火蟲的光在夏夜中比較微弱,而且閃爍不定,一明一滅,這就像人有性而無定力一樣。如果一個人眼中閃爍著這樣的目光,往往是別有心思。
「動若流水」,流水的特性就是漂流不定,在人的目光中,就是忽東忽西、閃閃爍爍。這種人很聰明,但就是不能守恆,這種目光反映出來的內心世界,就是在不停地尋找目標、窺探目標。
因此,兩眼「靜若螢光,動若流水」的人,必定是善於虛偽裝飾,屬於小智小奸之輩,奸心內萌,沒有定性,漂流不定,無跡可尋。
「靜若半睡」,即似醒非醒,似睡非睡,兩眼半開半閉。開能看見外面之物,閉可以靜心深思,似乎一舉兩得,既可以窺視周圍的動靜,又可以靜心墨守。對這種人可就要當心了,因為他們有野心,什麼事情都想抓在手中,不能專一。
「動若駭鹿」,向驚鹿那樣惶惶不安,本來半睡半醒,似乎是在養神,卻又怕外面有什麼好東西會錯過,因而一有風吹草動就想睜開眼睛看個究竟。其狀就像一邊吃草一邊又警惕著野獸的小鹿一樣,因而稱他們為別才,即雖有才智,卻不能始終如一,堅守正道,容易見異思遷。
容易見異思遷的人,品格低下,深懷邪念,隨便放棄自己的道德情操,自私自利,為達到目的不惜一切手段。這種人屬於大智大奸之人,平常善於掩飾自己,往往準備充分,不到時機成熟是不會發難的,不打無準備之仗,平時顯得端莊、厚重,一身正氣,有很大的欺騙性,比如歷史上的王莽。
王莽這個人在歷史上的名聲並不太好,但是在當時,以他個人的才能和膽識,也算得上是一個非常難得的人才了。如果他不篡取王位,顯露本性,仍像未奪得朝政大權那樣忠心耿耿地工作,勤勞儉樸地生活,寬厚熱情地待人,它就會像歷史中的名臣賢相一樣流芳百世。
有一次,王莽的叔叔王鳳生了病,他朝夕不離床頭,噓寒問暖,熱心伺候,連湯藥都是自己先嘗,以防有人下毒。就這樣,幾個月以後,王鳳的病好了,王莽卻是蓬頭垢面,滿臉憔悴,虛弱不堪,感動得王鳳唏噓而嘆:「自己的親生兒子還不如王莽孝順呢。」
有一次,王莽的母親生了病,朝中大臣們便讓自己的夫人去探望。那些夫人們以前都聽說過王莽家居生活比較簡樸,還不以為然。
當這些尊貴的夫人們來到王莽家時,有一個穿著打扮像似僕人的婦人出門迎接他們,當這個婦人自稱是王莽的妻子時,眾夫人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一個個都驚得目瞪口呆。
後人讀歷史時都知道,這是王莽隱瞞自己真實目的的舉動,但當時大多數人都被王莽的這些表面作為給迷惑住了,一個個都深信不疑,認為王莽是一個勤儉節約、忠信耿直的人,讚譽之詞鋪天蓋地,如花似海。
新升任司空的彭宣看到王莽之後,悄悄對大兒子說:「王莽神清而朗,氣很足,但是神中帶有邪狹的味道,專權後可能要幹壞事,我又不肯依附他,這官還是不做了吧,省得最後落得個罷官丟命的下場。」
事實證明,王莽果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