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冰鑑》:漫談骨相學與顱相

2021-01-09 江南易林聊情感

江南易林以前提到過,曾國藩的《冰鑑》開篇寫到:山騫不崩,惟石為鎮,骨之謂也。意思是說,山之所以能不崩壞,全靠石頭在裡面支撐著。人身上的骨頭也是如此,骨頭之於人體,好比鋼筋混凝土之於房子,作用至關重要。

當說到面相,相信很多人都能隨口說出一堆術語,比如天庭飽滿、地閣方圓、 鼻如懸膽、唇似丹朱、伏犀貫頂、骨骼清奇等等,這些詞語在相聲、評書、小說或電視中經常出現。

比如上面說的骨骼清奇,其實一個比較抽象的詞語,是對人體骨骼間架的一種整體評價,大概是說某人的骨骼間架長得比較奇特。很多時候,它甚至僅僅是一個與面相無關的形容詞。

大家都記得吧,周星馳的電影《功夫》中的有一個經典橋段,一個滿頭亂髮、神秘兮兮的老乞丐對著路過的那些天真爛漫的小孩一本正經地說:「少年,我看你骨骼清奇,是萬中無一的武學奇才,維護世界和平就靠你了,我這有本《如來神掌》秘籍,見與你有緣,就十塊賣給你了。」

骨相看起來其實難度很大,尤其是頭頂的那些奇骨異相。在古代的書籍記載中,某人如果被認為骨骼有異象,往往有非凡的功名。按照中國的相書,人的額頭、頭頂以及兩側等地方頗有一些奇骨,其實就是一些特殊的骨骼隆起。現代看相,頭蓋骨頂部的那些骨骼並不是看相的重點,除非真的有很明顯的過人之處。再說了,你幫你女性看相,總不至於掀起她們厚厚的頭髮專門看來骨相吧。

不過面部的骨骼,比如額頭、顴骨、鼻梁等,作用非常大,江南易林以後會逐步講到。

江南易林先來扒一扒顱相學的歷史,很多中國人可能對顱相學不太了解。

顱相學其實就是腦功能定位學說,由19世紀初法國解剖學家加爾和施普茨海姆共同創立。這個學說的要點很簡單:顱相學認為人的各種性情、各種能力——比如音樂、繪畫能力——對應到大腦的不同部位,而顱骨即頭骨也與大腦的不同區域有密切關係。

不用多說,大家看看見下面的圖就知道了,顱相學把人的頭顱劃分成很多不同的小區域,最開始是35區,後來多達42區。不同區域對應不同的個性和能力,比如某個區域對應「多情」、「野心「、」細心」等。他們根據這些區域的隆起或凹陷程度、特徵來分析得出各種結論。顱相學最看重的就是某個區域是否隆起來,認為隆起是好的,所以顱相學被人稱為「讀隆起術」。

在19世紀的法國、英國和美國,顱相學曾經非常流行,有各種顱相學相關的學會、學院、雜誌,直到20世紀初它們才逐漸絕跡。

當時歐美有些人對顱相學迷戀到什麼程度呢?有公司甚至專門生產出符合顱相學理論的最優頭顱的頭罩,頭罩裡面分為各種區域,這些區域都是隆起的,讓出生不久的小孩戴著這個頭罩,讓稚嫩的頭骨按照頭罩的形狀去生長,以為這樣就能獲得各種優勢的個性、能力。那個年代,不知道有多少無辜的小孩被這種頭罩害得苦不堪言。

當然,現代人稍微有一點常識,就能反駁這種理論。頭蓋骨,說穿了就是人體自帶的骨頭做的頭盔啊,它主要對大腦起保護作用。又不是像大腦那樣高度精密的器官,怎麼可能不同區域對應不同功能?

說到顱相學的頭罩,江南易林倒是有一點要提醒大家。有些家長,尤其農村地區的家長,小孩出生之後睡那種很硬的木板床,又不知道給小孩用柔軟的枕頭,結果時間長了,孩子後腦勺非常的平,如同刀削,很陡峭的感覺。

這種形狀,且不說骨相上的吉兇,僅僅從形狀來看就不太好看,硬生生的把本該渾圓的後腦勺壓平,這一點是廣大家長應該注意的。

總之一句話,西方的那種顱相學沒有什麼科學道理,早就被醫學和心理學理論和研究否定。

不過大家要明白,頭顱雖然沒有顱相學的那麼多區域劃分,但頭顱的整體形狀在面相上還是有作用的。中國的相術大概而言,崇尚豐隆、圓、渾厚等,不喜歡凹陷、尖、瘦削等。

一個頭顱渾圓、額頭和後腦勺豐滿的小孩,和一個頭顱扁平、瘦削或凹陷的孩子,個性和命運的區別是巨大的。

大家想想看,大自然裡,石頭到最後都是什麼形狀?另外,自然界裡天然生成的東西——尤其是無生命的——很少有方的,大多是圓形或橢圓形的,這可能是中國古人崇尚圓的樸素原因吧。

相關焦點

  • 曾國藩《冰鑑》:從目光看一個人的內心,一看一個準!
    曾國藩《冰鑑》中講:靜若螢光,動若流水,尖巧而喜淫;靜若半睡,動若鹿駭,別才而深思。一為敗器,一為隱流,均之託跡於清,不可不辨。
  • 《冰鑑》:如何從眼睛判斷一個人
    曾國藩的《冰鑑》也特別重視「清」與「濁」。中國古代哲學觀有「天人合一」的說法,即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思想,相學的「清濁」就相當於從「人合於自然」的方式來判斷人的行為舉止,區分人的智愚賢不肖,測知人的命運。由於「正」和「邪」都混跡在「清」之中,很難分辨開來。想要準確的分辨它們是很困難的,也是比較棘手的。既然「邪」「正」難辨,因而《冰鑑》說:「均託跡於清,不可不辨。」
  • 曾國藩:與人交往必先學會識人,掌握三條黃金法則,遠離奸詐小人
    曾國藩:與人交往必先學會識人,掌握三條黃金法則,遠離奸詐小人曾國藩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以及文學家。曾國藩一生奉獻與大清,被稱為晚晴四大名臣之一,在世時曾經身居高官要位,一生功不可沒,是晚晴肱骨之臣,在歷史上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曾國藩生前曾經著有《冰鑑》一書,此本書主要闡述了識人、相人並且以總結自身的曠世奇書,今天就來學習一下這本國學經典,感受曾國藩的獨特魅力與用人策略。與人交往必先學會識人,掌握三條黃金法則,遠離奸詐小人。
  • 揭秘《延禧攻略》中的冰鑑,帶你解讀古代藏冰「黑科技」
    《延禧攻略》裡有一集說到,皇后畏熱,瓔珞便在長春宮裡放了一臺冰鑑,用來冰鎮果子、冷飲,以備隨時取用,夏天裡很是受用。冰鑑,可以將其看作古代的「小冰箱」,是熱暑時節用來盛冰,並置食物於其中的容器。冰鑑箱體兩側設提環,頂上有蓋板,上開雙錢孔,既是摳手,又是冷氣散發口,為使冰箱處於一定高度便於取放冰塊和食物,配有箱座。此等巧妙構思,充分體現出了古代匠人的智慧。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就有了儲藏食品的「冰鑑」了。《周禮》中曾記錄:「祭祀供冰鑑。」《詩經》中也有冬季鑿冰儲藏,供夏季食用的記載。
  • 冰鑑科技顧凌雲:技術不僅僅指算法,還包括對於業務的理解
    」冰鑑科技CEO兼創始人顧凌雲說道。創業契機:萬事俱備,恰遇幾重風口2015年,顧凌雲放棄了IDG投資人這一「舒適」的角色,選擇艱辛創業,並在上海創辦了上海冰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冰鑑科技」)。在很多人看來,這真的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畢竟創業有風險。
  • 曾國藩重刑名學治世 老莊思想解除清廷疑忌
    主講人:朱東安(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地點:中國現代文學館   曾國藩治學雖然受唐鑑影響很大,但並不像唐鑑那樣獨宗程朱,而是學習周敦頤、張載、歐陽修,韓愈乃至司馬遷,並尊奉孔、孟、周、張為儒學正統,將程朱理學和許鄭漢學一概歸之於不無偏頗的支流旁系。  漢學導致太平天國爆發?
  • 曾國藩一生信奉的10大人生處世哲學
    曾國藩出兵徵討太平軍前,有人贈予曾國藩一口家傳古劍,他的嶽父歐陽老人說:「滌生(曾國藩字)今日喜得寶劍,老夫也高興。老夫十分喜愛舊日讀過的一首古劍銘,現把這首古劍銘送給你,輕用其芒,動即有傷,是為兇器;深藏若拙,臨機取決,是為利器。」
  • 曾國藩:讀書要做到有志、有識、有恆
    讀《曾國藩家書》,其中有一篇《致諸弟·讀書要有志有識有恆》,這是曾國藩教弟弟們讀書的一封信件。作為一代鴻儒,曾國藩自己十分熱愛讀書,同時也不遺餘力地教導諸弟和子侄們讀書學習。在這封信中,他闡述了自己關於讀書治學的思想,其中最核心的思想就是讀書要有志、有識、有恆。
  • 讀懂曾國藩,就讀懂了人生
    湖南湘鄉,曾國藩故居。在中國歷史上,晚清重臣曾國藩稱得上是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曾國藩的一生起沉伏跌宕,曲折坎坷;但他卻屢敗屢戰,屢僕屢起,成就非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最終成為一代聖人。偉大領袖毛澤東的「獨服曾文正」一語就是強有力的註解。曾國藩的智慧和思想,深深地影響了幾代中國人。
  • 曾國藩:面臨再大事,只要做到一點,必將百戰百勝,所向披靡!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修身要做到「靜」,學習要做到「靜」!諸葛亮用這樣的話來教育兒子,就是希望他能真正靜下心來,領悟修身養性和研究學問的道理。靜氣,是我們中華民族千年來領悟的智慧和經驗。靜,是一種修養,一種氣質,是一種人生境界,想成大事者必須有靜氣。
  • 聖人兩個半,為什麼曾國藩只能算半個?
    曾國藩是近代神一樣存在的人物,後人對他的評價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他資質平庸卻實現人生逆襲;他創建湘軍打敗太平天國,挽救大清於將傾,立下不朽功勳;他桃李滿天下,留下太多名言金句,堪稱人生導師。近100年來,有無數崇拜曾國藩的人,甚至蔣介石和毛澤東都對他有很高的評價。
  • 「聖人」曾國藩為何推親女兒入「火坑」?專家:日記早已給出答案
    曾國藩知道這件事後,也是十分氣憤,但是礙於兩家已經結親,不想別人說閒話,仍然堅持把女兒嫁入袁家。婚後,袁榆生仍胡作非為,花天酒地,這讓曾紀靜十分難堪。曾國藩有意引導一下這位不成器的女婿,但結果卻大失所望,最終曾國藩宣布與這位女婿斷絕了關係。
  • 歷史「猛人」的神話:曾國藩是巨蟒所變?
    歷史「猛人」的神話:曾國藩是巨蟒所變? 來源:生物谷 2006-09-24 01:12 魯迅先生對歷史上有權勢的名人,有一種特殊的稱謂,據說是跟廣東人學來的,名之為「猛人」。但凡一個人成了猛人,就難免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總斷不了有某種不尋常的傳說故事相伴,傳著傳著,神話就出來了。 關於曾國藩,有這樣一個傳說。
  • 曾國藩:成大器者,必要具備這三點,你有嗎?
    晚清的重臣曾國藩曾告誡他的弟子:一個人想要成功,要成大器,必須具備這三個特點!第一,就是要有志向。曾國藩說如果一個人有志向他絕對不會甘心就此沉淪消極。想想確實如此,志向就是一個人想做什麼也就是他的目標。
  • 《曾國藩》:子孫皆成才,家庭教育成功的秘訣在哪裡?
    曾國藩是非常注重家庭教育的,要求後代一生銘記16個字——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曾國藩認為孩子如果在驕奢淫逸的環境下成長,長大是不可能有出息的,所以他首先教育孩子如何懂得勤儉生活。曾國藩嚴格要求自己,他在朝做官幾十年,飲食起居,從不放縱,堅守著樸素的家風。
  • 曾國藩試製「防彈衣」
    曾國藩近讀《曾國藩日記》,看到一段曾國藩試製防彈衣的記載:「國藩初辦水師時,嘗博求御炮子之法。清朝鹹豐、同治年間,曾國藩領導的湘軍,特別是水師,在河道中無遮蔽,船與人的防禦就成為一個很大的問題。看以上所引日記,可以知道曾國藩也很注重試驗,只是受科學和新材料所限,試來試去,竟沒有找到一種合適的防彈材料。
  • 曾國藩:體孔孟思想,用禹墨精神,操儒學辦實事
    在這些亂世中,最可惜或最可笑的就是曾國藩的成就了。我們中國自古有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說,有內聖外王的儒家標杆,真正能夠實現者卻寥若晨星,曾國藩算是其中之一。「從政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自近代以來,曾國藩就被政界人物奉為「官場楷模」。他升官最快,三十七歲即官至二品;做官有道,政聲卓著,治民有言;保官最穩,歷盡宦海風波而安然無恙,榮寵不衰。
  • 曾國藩人生的重要轉折-精神升華
    曾國藩精神升華這個轉折點出現其父去世,曾國藩在家丁憂守制的一年多時間,而令曾國藩開悟的著作就是道家經典《道德經》和《南華經》,這也是曾國藩人生走向高潮的一個重要原因。之前的曾國藩至純至剛,完全都是採取儒家直接、法家強權的方式,之後的曾國藩內聖外王,大柔非柔,至剛無剛,人生境界完全上升了一個高度,比如以下幾個細節:一,丁憂守制的曾國藩在接到皇上二次出山的命令後,不再像之前滿腹牢騷,他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想法,僅四天時間就整裝出發。
  • 老莊思想對曾國藩的影響
    曾國藩的名言是:「治心治身在於守約」。一個人在不同的環境和位置上,對人生往往有不同的理解,出於善收晚場和功名太甚的考慮,晚年的曾國藩對老、莊的處世哲學如醉如痴。曾國藩一生十分喜歡《莊子》,他受老子、莊子的影響,主要是靜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