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時間簡史到新冠病毒

2020-09-14 新疆工程機械

最近居家隔離重讀一遍時間簡史,感受頗深,人類的渺小和宇宙的廣闊形成鮮明對比,已知的匱乏和未知世界的細思極恐產生強烈衝突。

作者是大家孰知的英國科學家霍金先生。不禁讓我聯想起另外一名最近比較活躍的英國科學家——派屈克•瓦蘭斯。

就是他在今年年初提出群體免疫的辦法針對新冠疫情,當然被主流科學家和媒體所嗤之以鼻。

根據美國疾控中心(CDC)給出的定義,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即在某種情況下,有足夠比例的人群對傳染病具有免疫力(通過接種疫苗或先前患有該病),從而令這種傳染病不能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雖然大家都反對,但「群體免疫」確確實實地發生在了諸如美國等國家——現在他們還在上街遊行。每天美國的新增病例再增加,但致死率卻在下降。

我們不禁在想群體免疫是否還有一個狡猾的邏輯,就是讓病毒在人類中適應,病毒為了實現共存提高傳染率,需要不斷變異以適應人體,這樣一來毒性大大降低了。

現今新冠病例已超越中國的哈薩克斯坦國家,官方公布的致死率僅有千分之五,大致相當於普通流感病毒在無疫苗幹預下的致死率。

做一個不成熟的假設,若干年後新冠病毒淪為一種普通的流感病毒,並在各國開發的疫苗下苦苦掙扎淪為一個時間簡史的過客。

我們這一代人即是不幸也是幸運地見證了歷史也參與了歷史。

相關焦點

  • 《人類簡史》作者:國際合作是全球戰勝新冠疫情的關鍵
    來源:新華網原標題:專訪:國際合作是全球戰勝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訪《人類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新華社耶路撒冷3月24日電 專訪:國際合作是全球戰勝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訪《人類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新華社記者陳文仙 尚昊以色列歷史學家
  • 新冠病毒「可由物傳人」,病毒在物體表面存活多久?
    會上,青島市副市長欒新介紹,青島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在世界上首次找到了充分的證據鏈,表明新冠病毒可由物傳人。 除了人傳人之外,接觸傳播也是在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之一,病毒沉積在物品表面,接觸汙染手後,再接觸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導致感染。
  • ...重磅論文:新冠病毒或由穿山甲冠狀病毒與蝙蝠冠狀病毒重組產生
    新冠病毒的「罪魁禍首」到底是誰?蝙蝠?穿山甲?從新冠疫情爆發之初,到如今全球累計確診病例數逾 383 萬,這個問題仍然沒有確切的答案。近日,我國研究人員給出了最新的答案:新冠病毒可能是由穿山甲冠狀病毒與蝙蝠冠狀病毒重組產生!
  • 新冠病毒由多種冠狀病毒自然結合形成,感染性千倍於蝙蝠原生病毒
    據最新一期《自然·結構和分子生物學》刊發的論文,英國倫敦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院的科學家採用低溫電子顯微鏡技術,獲得新冠病毒表面刺突迄今最高清圖像,從而揭示新冠病毒由多種冠狀病毒自然結合而成,其感染性比蝙蝠原生冠狀病毒強1000倍。
  • 新冠病毒被證實"可由物傳人"!那麼病毒在物體表面可存活多久?
    會上,青島市副市長欒新介紹,青島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在世界上首次找到了充分的證據鏈,表明新冠病毒可由物傳人。除了人傳人之外,接觸傳播也是在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之一,病毒沉積在物品表面,接觸汙染手後,再接觸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導致感染。那麼病毒在不同的物體表面可以存活多久?
  • 新冠病毒的來源:由蝙蝠和穿山甲的病毒重組而來
    文章指出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是穿山甲可能性較大。文章的團隊是之前介紹過的華南農業大學的沈永義團隊,他們曾經開發布會指出新冠病毒可能來自穿山甲,並發表了相關論文如何評價鍾南山稱「疫情首先出現在中國,不一定發源在中國」?​
  • 新冠病毒最早出現在何時?疫情時間點或再提前!
    (健康時報記者任璇 整理)隨著全球對新冠肺炎疫情研究的不斷深入,多個國家的疫情發展時間線被改寫,出現確診病例或疫情本地傳播的時間點或被大幅前推。新冠病毒最早能出現在何時?巴西:去年11月測出新冠病毒,比首例確診病例早3個月7月2日,巴西聖卡塔琳娜聯邦大學的專家組宣布,他們在對巴西聖卡塔琳娜州首府弗洛裡亞諾波利斯市去年10月到今年3月期間的下水道水樣分析中發現,去年11月份的下水道水樣中存在新冠肺炎病毒。這項研究結果目前已提交同行評審。
  • ...新冠病毒感染以後從轉歸來看,病毒存在時間初步看好像時間比較...
    文 / 冷靜2020-03-24 15:18:36來源:FX168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王貴強:新冠病毒傳染性比SARS強】新冠病毒的特點和流感、和非典比較也有一些特點,比如它的傳染性相對強,比SARS強很多;從致病性來看,相對比流感重
  • 新冠病毒可由物傳人!冷凍海鮮還能吃嗎?紹興新冠疫苗怎麼接種?
    新冠病毒可由物傳人!冷凍海鮮還能吃嗎?紹興新冠疫苗怎麼接種?漢鼎好醫友市場信息網   2020-10-21 10:47:47   來源:    評論:   昨天上午,青島市召開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介紹:青島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在世界上首次找到了充分的證據鏈,表明新冠病毒可由物傳人、冷凍條件可長期存活。
  • 金斯瑞科普|新冠病毒「可由物傳人」,病毒在物體表面存活多久?
    會上,青島市副市長欒新介紹,青島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在世界上首次找到了充分的證據鏈,表明新冠病毒可由物傳人。除了人傳人之外,接觸傳播也是在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之一,病毒沉積在物品表面,接觸汙染手後,再接觸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導致感染。那麼病毒在不同的物體表面到底可以存活多久呢?
  • 新冠的最早發現是何時?答案來了,多國的新冠病毒發現時間提前
    但是病毒並不是起源中國,也並不是中國最早出現新冠病毒。今天有報導稱新冠病毒在別的國家或更早出現。但是美國總統川普卻在之前聯合其他國家向中國就新冠病毒索賠。請問,川普你是不是欠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一個解釋?自己國家的疫情不好好的反思怎麼去更小的減少損失,卻在這大言不慚,還要求索賠。
  • 奈及利亞或檢測到新冠病毒新變種
    來源:央視網12月24日,非洲疾控中心主任約翰·肯格松稱,奈及利亞或已檢測到一種新型冠狀病毒的新變種,但需要進行進一步驗證。如果得到證實,它將是繼英國和南非發現新冠變異病毒後最新發現的變種。有研究論文顯示,在今年8月3日和10月9日奈及利亞奧孫州採集的兩份新冠患者樣本中發現了這種病毒變種。肯格松表示,有關這種明顯的病毒新變種的警報是基於兩三個基因序列,與在英國和南非發現的變異病毒是不同的譜系。
  • 法國巴黎廢水中檢測出新冠病毒 多國新冠疫情首次出現時間點或大幅...
    當前,新冠病毒的陰影不僅沒有散去,反而正在全球範圍內加速蔓延。隨著全球對新冠肺炎疫情研究的不斷深入,多個國家的疫情發展時間線被改寫,出現確診病例或疫情本地傳播的時間點或被大幅提前。據央視新聞消息,法國《世界報》8日報導稱,近日,研究人員對巴黎廢水樣本的檢測結果顯示,新冠病毒有重來跡象。
  • 變異新冠病毒或已在美傳播 變異新冠病毒是原始病毒的「升級版」嗎?
    不過與流感病毒等其他RNA病毒相比,新冠病毒穩定性更高。按照世界衛生組織首席科學家蘇米婭·斯瓦米納坦的說法,新冠病毒的變異速度比流感病毒慢得多。有關新冠病毒變異的報告早已有之。在疫情早期,全球最主要的新冠病毒毒株被稱為「D株」。然而,病毒很快就發生了變異——其刺突蛋白上的第614位胺基酸由天冬氨酸(D)變成了甘氨酸(G)。有研究發現,發生這種被稱為D614G突變的病毒擁有更強的適應性。該變異病毒早在今年2月就已被鑑定,當時主要在歐洲和美洲傳播。
  • 新冠病毒的真面目
    肆虐的新冠病毒究竟長什麼樣?一組彩照揭開它的「真面目」。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落基山實驗室(NIAID-RML)於當地時間13日宣布,其位於蒙大拿州的洛磯山實驗室,11日在掃描和透射電子顯微鏡上拍攝了新冠病毒(SARS-CoV-2)的圖像,清晰顯示出新冠病毒用來入侵宿主細胞的棘突蛋白。
  • 從「五個家族」到「兩個亞型」 新冠病毒變了嗎?
    (抗擊新冠肺炎)從「五個家族」到「兩個亞型」  新冠病毒變了嗎?  中新社北京3月4日電 題:從「五個家族」到「兩個亞型」 新冠病毒變了嗎?  中新社記者 張素  從被比喻為「五個家族」,到被分析出「兩個亞型」,連日來圍繞新冠病毒的諸多研究背後是一個核心問題:新型冠狀病毒變了嗎?
  • 新冠病毒滲透到大腦的機制被揭示
    德國科學家進行的一項研究證明,新冠病毒通過嗅黏膜中的神經細胞進入大腦。科學文章發表在《自然神經科學》雜誌上。現在已經認識到,COVID-19不是純粹的呼吸系統疾病。除了能造成肺部損傷外,新冠病毒還可以影響心血管系統、胃腸道和中樞神經系統。
  • 新冠病毒如何由水貂向人傳播?中國科學家揭謎
    據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網站消息,哈爾濱獸醫所步志高團隊近日聯合廈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及國家獸用藥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揭示了新冠病毒由水貂向人傳播的機理,為水貂新冠病毒防控提供了重要指導。研究證明有希望通過疫苗免疫阻斷新冠病毒在水貂的流行傳播,為新冠病毒感染和致病機制研究、疫苗和藥物研發提供更加理想的新型動物感染模型。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據步志高介紹,新冠肺炎在全球持續流行,不斷危害人類生命健康。水貂作為經濟動物在全球廣泛飼養。
  • 新冠病毒已變種,但沒有證據表明新冠病毒源於武漢
    近日美國科學院院報發表了英國與德國科學家共同的撰寫的有關新冠病毒肺炎變種的報告,該研究採用一種數學網絡算法,通過錄入2019年12月24日至2020年3月4日所有新冠病毒基因測序,分析出三種新冠病毒毒株,根據其構成胺基酸不同主要分為A、B、C組。
  • 《時間簡史》:從「難產」到風靡全球
    說來湊巧,我很早就見到了英文原版的《時間簡史》。20世紀70年代末,霍金取得的研究成果已在各國的理論物理學家、應用數學家、天文學家和宇宙學家中廣為流傳。那時,我在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從事天體物理學研究,也需及時了解霍金的這些新成就。 1988年3月,我到英國的愛丁堡皇家天文臺做訪問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