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2019科學之夜上海礦晶化石博物館專場舉行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
新民晚報訊(記者 馬亞寧)你見過上億年前的巴西鯧魚化石嗎?天外隕石裡還帶有宇宙橄欖寶石會多閃耀?上海地下有礦嗎?上海最深的巖石長什麼模樣?化石如何層層揭開地球的奧秘……帶著好奇和驚訝,2019科學之夜上海礦晶化石博物館專場日前在閔行的阿拉城開幕。3天玩轉科學、打卡尋寶、礦石科普課堂等活動相繼展開。
由上海科技節組委會辦公室指導的上海大型公益科普活動科學之夜,本次圍繞「探索地球寶藏」的主題展開,由上海市礦物化石研究會、上海市礦晶化石博物館、上海科技會展有限公司及上海阿拉城商務管理有限公司聯合舉辦。上海最深的巖石,最完整的魚類化石,最大的鸚鵡螺化石,最重的自然金、恐龍的大便化石......礦晶化石博物館「傾囊而出」展示300多件展品,涵蓋化石、隕石、奇石,展現出自然珍寶獨特的美學享受和豐富的科學內涵。
在一樓中庭,本場科學之夜開設玩轉科學互動展區,邀請到科大訊飛、華碩電腦、紡織博物館、智勇教育等13家單位,攜各自特色科技新品、科普動手內容、科學藝術裝置等供觀眾親子互動。學生和孩子可體驗到機器人編程、機器人拳擊,機器人智能指引問詢,能親子動手試飛無人機,從顯微鏡下查看衣物纖維的模樣,編織中國結,體驗木活字印刷等。圍繞地球寶藏的主題,現場還特設「沙中尋寶」展項,讓全家動手模擬自然界中的淘寶過程,並且收穫天然寶石。
針對本場科學之夜的主題,主辦方邀請了各方專家,在科學小舞臺及小課堂上開展科學表演秀、脫口秀、礦石大師課堂等活動。其中既有地質學家,也有珠寶專家,還有中醫藥專家講述礦物作為醫藥的故事,多角度跨界解讀「石頭的故事」。在這裡,觀眾聆聽到上海地質的前世今生,了解了上海城市與地質的關係,公眾第一次體驗到從地下閱讀上海的奇妙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