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龍腸」:
這名字可不是老傅杜撰的,看產品包裝:
◆ 那麼,「龍腸」到底是什麼?
——其實是「翻車魚」的腸,臺灣稱之為「龍腸」。
這是一副完整的「龍腸」:
龍腸好吃嗎?翻車魚好吃嗎?很稀罕嗎?
別著急。
好吃的海鮮千篇一律,有趣的魚兒萬裡挑一。
翻車魚可不簡單,它有兩項世界之最:
◆ 世界上最大的硬骨魚,體重可達2噸以上(注意:鯊魚是軟骨魚、鯨不是魚);
◆ 世界上單次產卵最多的物種,一次三億顆!
牛逼哦!
剛被捕獲的翻車魚:
資料圖:
翻車魚體型龐大,但動作緩慢,對附著生物來說,這塊會移動的大礁石實在是太棒了!
——所以翻車魚常浮上海面,側翻身體,讓海鳥來啄食清理身上頑固的附著生物,這就是「翻車魚」名稱的由來。
翻車魚的分布很廣,所以名字也多,但往往和它這一行為習慣有關,例如:它的拉丁文名字Mola mola,意思是「石磨」;法國叫它「月亮魚」;美國叫它「太陽魚」;都是形容它側躺在水面的樣子。
日本和臺灣則叫它「曼波魚」,據說它遊動的樣子象在跳曼波舞——不過,舞盲的老傅特意去查看了曼波舞的視頻,婀娜又熱烈,實在沒法和這個又蠢又萌的傢伙聯繫起來。
翻車魚行動緩慢,當遇到海獅這樣兇悍的掠食者,只能乖乖地成為一個大肉餅,用網絡流行語來說,太容易「翻車」了:
所以翻車魚一次產卵三億顆(每顆綠豆大小),即使只有千萬分之一的存活機會,也有30個孩子能長大成年,實在是太強了。
繁殖能力超強的翻車魚,按理數量不會太少;
事實上,也不少.
下圖是臺灣魚市上出售的翻車魚眼睛。你看,一次賣這麼多眼睛,足以說明產量可觀。
上文說過,翻車魚在臺灣叫做「曼波魚」。一個魚眼賣200新臺幣,大約相當於人民幣50元/個。
來,看著我的眼睛,說你愛我
怎麼能不愛呢,一個眼睛可以炒一盤菜了:
然而,在大陸這邊,卻很少見到翻車魚。
少見的原因是——
大陸漁船常把它們丟掉了.
丟掉了?!
戳視頻↓
不能證明這是國內漁船?
那再戳一個↓
為什麼要丟掉呢?原因有二:
◆ 漁民在海上討生活不容易,最忌諱「翻」字,連吃魚都不願翻轉,更何況「翻車」二字。
◆ 相對而言,翻車魚的肉並不好吃,不值錢。
所以大陸的漁民捕到翻車魚往往只取出魚腸自己享用,剩下的丟入大海。
說到這,必須給第二個視頻的船員大哥點讚,不好吃就放生算了,殺這麼大一條魚光為了腸子這算什麼回事呢?
然而更需要點讚的是臺灣花蓮市的政府——每年那麼多翻車魚撞入漁網,非死即殘,放生也不易存活,為什麼不好好利用呢?
首先要改名。2002年,經過大眾投票,選用日本的名字,「翻車魚」改稱「曼波魚」。
果然奏效,「曼波魚」的綜合利用逐漸上來了。
這是剖開的翻車魚:
剛取出的魚腸和魚肝:
◆ 雖然照片拍得有點讓人不適,但最貴的就是這些東西了,大約要人民幣幾百元一斤。
魚腸爽脆彈牙,象是海鮮味的豬肚。
分割好的魚肉:
魚肉是最便宜的,水分大又有點粗,但控制好火候,亦可一啖。清炒魚肉:
切出的魚皮:
清理魚皮的視頻,看著好爽:
魚皮軟糯Q彈,富含膠原蛋白,你有大口吃過這麼厚的膠原蛋白嗎?
涼拌魚皮:
如今的臺灣花蓮也被稱為「曼波魚之鄉」,如果你有機會去旅遊,一定要去嘗嘗「曼波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