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冬季服裝熱賣,服裝配飾品類佔整體投放量1/3
隨著冬季寒潮的來臨,消費者對於冬季服裝的需求增長明顯。服裝類商家乘勝追擊,也在不斷加大對於服裝類產品的投放。參考DataEye-EDX Pro後臺數據,近期一類電商中服裝配飾類的活躍素材數達到376,963組,達到近期整個一類電商活躍素材數的1/3。
在近期投放素材量TOP10的品牌中,可以看到恆源祥、南極人、PLAYBOY等服裝類品牌佔據5席。參考DataEye-BDX後臺數據,京東、拼多多等平臺電商近期投放的素材中,服裝類目素材佔據30%-40%。無論從近期投放素材量還是銷量來看,服裝類目都是電商市場上的競爭重點。
02. 服裝類素材以展示為主,穿搭乾貨和劇情類更受消費者喜愛
參考DataEye-EDX Pro後臺數據,服裝配飾類商家的投放素材大致可以分為以下4類:
1. 外觀展示類:基於服裝類的產品特性,服裝類商家的投放素材以外觀展示最為常見,包括圖片拼接,街拍,卡點換裝等。此類素材內容門檻低,製作方便,容易被複製,但內容同質化嚴重,難以出現爆款。
1)圖片拼接:這類素材多利用現有圖片素材拼接,有萬能模板可以套用,批量生產非常方便,製作成本低,但產品特點不夠突出,難以給用戶造成記憶點。
2)卡點換裝:運用平臺熱門BGM,搭配多套服裝出鏡,快節奏換裝配合卡點音樂,給用戶帶來視覺衝擊,造成「爽感」。同個視頻展示多件服裝,降低曝光成本,但換裝速度快,幾秒的畫面很難看清楚單件衣服款式。
3)主題盤點:結合近期熱點話題和目標用戶人群,使用某一主題來搭配服裝,如「158小個子的穿搭」「秋冬穿搭」,熱門話題更容易吸引用戶觀看。
2. 成分講解類:這類素材不再拘泥於單純的商品展示,而是展示配合成分及賣點講解。不同年齡對於服裝類的需求不同:年輕人群更看重服裝的外觀是否時尚好看,而年紀偏大的人群更看重服裝的材質和面料等成分組成,穿著是否舒適。因此這類素材更適合面向於中老人人群的服裝投放。
3. 穿搭乾貨類:內容多以「怎樣搭配」為主題進行乾貨分享,將服裝產品植入乾貨視頻中,因為是知識類內容,容易引發用戶互動和內容收藏。相較於外觀展示類,此類素材的內容創作難度更高,需要創作者對於服飾和色彩搭配等有一定的基礎知識,比較考驗創作質量。穿搭講解類素材一般時長較長,更考驗用戶的耐心,過於枯燥的乾貨內容容易讓用戶感覺疲勞感,需要商家在素材質量和用戶體驗之間做一個平衡。
以DataEye-EDX Pro這條視頻為例,以「高級感穿搭的同色系穿搭法則」為主題,引出多款產品做穿搭講解,用戶在收穫穿搭乾貨的同時,也很容易被示例的產品種草。
4. 劇情類:劇情類是抖音上最受歡迎的內容形式之一,好的劇情內容能夠引發觀眾的討論熱度,互動率高。但視頻互動率高並不等於轉化率好,觀眾可能會因為視頻有趣和點讚互動,但並不一定會因此下單購買,劇情類素材的曝光價值要高於轉化價值,更適合大品牌投放。
以DataEye-EDX Pro後臺的這條視頻為例,前期主角因為「醜小鴨」形象被周圍人排擠,這時出現一個專業的服裝搭配師/設計師來幫助主角完成蛻變,前後對比強調服飾對於整體形象改變,對話中植入唯品會價格和品牌優勢,強化消費者對於唯品會「大牌」「低價」等標籤的認知。
03. 建議商家找準目標賽道,打造引流爆款單品
相較於美妝護膚等產品品牌,消費者對於服裝類品牌知名度要求較低,轉化率更考驗素材的製作質量和投放策略,DataEye電商研究院建議:
1. 找準賽道:根據目標人群精準布局。緊跟市場環境,時刻把握目標人群的喜好變化。在投放前先明確自己的目標用戶群體,選擇目標人群喜愛的內容形式創作素材,更能有效提升轉化,事半功倍。比如中老年女性人群更看重服裝的面料與材質,在素材的創作中需要更強調她們感興趣的面料材質部分,BGM和視頻風格也需要更迎合大齡人群的喜好。
2. 爆品引流:選擇店鋪性價比較高,更具特色的單品進行投放。通過打造「爆款」單品,增加店鋪權重,為店鋪其他商品引流。引流單品可以借鑑同行業短期熱門的產品,單品單價不宜過高,甚至可以壓低售價,引導積累下來的客戶去購買店鋪利潤率更高的產品。另外引流單品需要特點鮮明,能夠給消費者造成記憶點和下單衝動。
3. 注重內容原生性:用戶在使用短視頻平臺時的心理狀態是非常放鬆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消磨時間,利用碎片化的時間獲得快樂與滿足感,突兀的廣告出現會引發用戶的防禦機制,引起用戶的反感,只有把廣告形態向平臺原生內容不斷靠近,才能讓更多用戶接受,在潛移默化中搶佔用戶心智,吸引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