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簡史》-讀後感

2020-12-05 美麗的新生活

人類簡史是一本講述10萬年前有生命跡象開始到21世紀資本、科技交織的人類發展史。本書主要分為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革命、人類的融合統一四部分來描述。大約在135億年前,經過所謂的「大爆炸」之後,宇宙的物質、能量、時間和空間才成了現在的樣子。在歷史的路上,有三大重要革命:大約7萬年前,認知革命讓歷史正式啟動、大約1.2萬年前農業革命讓歷史加速發展、大約500年前,科學革命讓歷史畫下句號而創造新世界的樣貌。

這本書在剛剛看的時候,真的是比較乏味,而且知識點非常的多,在記錄讀書筆記的時候,也只能根據讀書過程中的理解和書中的介紹來進行記錄。同時這本書在一定的程度中也解答了自己的一些疑問,為什麼澳大利亞的山火越燒越旺?為什麼大部分的人都這麼喜歡高熱量的食品?為什麼是白人奴役黑人而不是黑人奴役白人?

大約200萬年前整個世界存在不同人種,包括東非的魯道夫人、東亞的直立人、歐洲和西亞的尼安特人,但只知道約1萬年前,只剩下智人一種。

01認知革命

大約在100萬年前,智人發生了演化,具備大腦龐大、直立行走、使用工具等特點,並在約7萬年前,形成了不同的語言與文化。在認知革命後,智人得到新的技術、組織能力甚至眼界,能夠走出亞非大陸,前往外面的世界。智人的第一波殖民是動物界的一場生態浩劫,其中最受創的那些大型、毛茸茸的動物,在認知革命發生的時候,地球上大約有200屬體重超過50公斤的大型陸生哺乳動物。其中智人在4.5萬年前殖民到澳大利亞時,就造成了23種大型動物滅絕,在最小的島嶼上,考古學家發現曾有鳥類、昆蟲和蝸牛已經生活了無數世代,但在人類第一次出現後就此消失。

人類在演化的過程中,從食物鏈的中間位置,因為掌握了工具之後,一躍成為了食物鏈頂端的物種,人類的不斷的進步,在不同的時代扮演著其他物種毀天滅地的角色;第一波的滅絕是由於採集者的擴張;第二波的滅絕是由於農民的擴張;第三波的滅絕是由於工業活動造成。人類的歷史從來不是潔白無瑕的,大西洋的奴隸貿易、孟加拉地區大饑荒,隨著現代經濟成長,全球各地還有無數的大小罪惡和災難正在上演。

02農業革命

大約1萬年前,人類開始投入幾乎全部全部的心力操縱者集中動植物的生命。拋下了與自然緊緊相連的共生關係。由於食物的增加,人類的生存危機減弱,人口數激增,同時也產生了養尊處優的精英分子;為了養活更多的人口,人類只能長期停住在一個地方進行養殖活動,因此家和領地的概念產生。同時也學會了思考「未來」,通過看天吃飯和預測未來影響。並產生了文字,人類靠著文字和共同虛構故事迅猛發展,並由此產生了不同的社會群體分類:自由人/奴隸、富人/窮人、白人/黑人

人類一心追求更輕鬆的生活,於是釋放出一股巨大的力量,改變了世界的面貌,但結果並沒有任何人想得到,甚至也不是任何人所樂見的。並沒有人在背後操縱農業革命發生,或者意圖讓人依賴穀類為生,一開始知識各種小事,主要就是希望吃飽一點、生活安定一點,但最後累積引起的效應,就是讓遠古的採集者,原本只需要每三天打獵一次,每次3-6小時就足以養活部落的事情,在農業革命要花上整天的時間,在烈日之下跳水務農。

03科學革命

在認知革命後,人類很希望能了解這個世界。現代科學承認自己無知,以觀察和數學為中心,運用已有能力發展出新的科技。「知識」的價值判斷標準在於實用性,以能否讓人類創造新物質,得到力量或權利為考量。歐洲帝國的遠徵改變了世界進程:民族文化由各自獨立發展系那個逐漸融合為大衣的人類社會轉變。科學家為帝國提供使用知識、思想基礎和科技工具、同時帝國也為科學家提供物質自主、信息保護、並確保研究成果的廣泛傳播。

第一次科技革命: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促進了經濟的迅速發展,機器生產代替了手工勞動

第二次科技革命:進入電氣時代,生產力有了巨大的飛躍,19世紀到29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有了突飛猛進的增長,進入到帝國主義階段

第三次科技革命:基於信息物理融合系統,生產工具更新,自動化、智能化在新的科技革命的推動下,資本主義生產關係進行了局部的調整,以進一步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

工業革命後,動物們面臨生存危機,人類成為全球霸主,並且隔絕了大自然,創造一套標準來生活。工業革命找出新方法來進行能量轉換和商品生產,於是人類丟與周遭生態系統的依賴大減。結果就是人類開始砍伐森林、抽乾沼澤、築壩擋河、再鋪上總長樹萬公裡的鐵路,並建造各種摩天大樓。世界越來越被塑造時候人類需求的樣子,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就遭到破壞,這讓它們滅絕。

04總結

人類增加了糧食產量、建起城市,饑荒、瘟疫和戰爭都減少了,還創造了全球互聯互通的網際網路、貿易網絡,但從宏觀的角度出發,全球的痛苦減少了嗎?雖然整體人類的能力大幅提升,但卻不一定能改善個別人類的福祉、同在地球生活的其他物種呢?這是我們需要反思和警醒的。 2019年伊朗美國事件、土耳其6.8級地震 、澳大利亞的山火、美國的乙型流感、西班牙大暴雪泥石流、東非蝗災、菲律賓火山爆發、第一座冰川融化、中國的新型冠狀病毒;《流浪地球》裡曾經提過,「起初沒有人在意這一場災難,這不過事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

在此也要求自己在後續的生活工作中,能做到愛護環境和動物,從小事從影響身邊的人做起。

05個人疑問的解答

一、為什麼大部分的人都這麼喜歡高熱量的食品?

高熱量食物對人不好,但為什麼老是戒不掉?因為人類有「貪吃基因」,從我們祖先的飲食習慣的是雜食的,且食物來源於採集自然界中的食物,住在草原上或森林裡,高熱量的甜食非常罕見,永遠供不應求,當時想吃甜食只有一種可能來源:熟透的水果。所以如果石器時代的女性碰到一棵長滿甜美水果的樹,最明智的做法是立刻吃到吃不下為止,否則等到附近的狒狒也發現這棵樹,可就一顆都吃不到了。於是這種想大口吃高熱量食物的直覺本能就深植在我們的基因裡。就算我們今天能住在高樓大廈,家家戶戶冰箱都塞滿食物,我們的DNA還記得那些在草原上的日子。

二、為什麼是白人奴役黑人而不是黑人奴役白人?

書中的一個理論是:歐洲人地處環境較為惡劣的地區,智人需要經常思考如何避過寒冷惡劣的環境生存下來,經過演化歐洲的智人更早的使用工具和思考,反正非洲地區由於氣候適宜且物資豐富,當地的智人不需要太努力就能獲得食物和生存的環境,在不同環境的演化過程中,當歐洲智人來到非洲時,二者就產生了差距。

三、為什麼澳大利亞的山火越燒越旺?

山火持續燒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是桉樹。澳洲的森林中數量最多的是桉樹,而桉樹最大的特點就是體內富含油脂,因為有油,所以桉樹也極易燃燒!加之桉樹在澳洲大陸森林面積中佔比超過70%。可以說澳洲的森林就是一個無限量供應的燃料庫。在4.5萬年前,按屬植物在澳大利亞只是少數,但等到智人來到就開創量桉屬植物的黃金時代,智人通過火來擴張領地,驅趕有威脅的動植物,這就使得按屬植物越來越多。

相關焦點

  • 《未來簡史》讀後感
    ## 《未來簡史》讀後感以色列的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寫的《未來簡史》一書,流行的程度可能不亞於某些娛樂明星,你打開任何一個關於讀書的公眾號或APP幾乎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仿佛這本書揭示了某些驚人的東西,讓很多人覺得不閱讀一下就 OUT 了!前一陣,我也成為了「很多人」中的一員;算是較認真地閱讀完了全書,並做了一些筆記。
  • 【院長「薦書」我來讀】對未來的遐想——《未來簡史》讀後感
    【院長「薦書」我來讀】對未來的遐想——《未來簡史》讀後感 2020-05-21 02: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霍金的《時間簡史》讀後感
    霍金的《時間簡史》讀後感我所了解的霍金是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20世紀70年代,他和彭羅斯一道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皆隨著時間的增加,黑洞的面積不減。
  • 《未來簡史》讀後感(三):人工智慧將取代人類?
    然而《未來簡史》卻提出了未來人工智慧可能會取代人類,頓時社會上一片譁然,各位大咖紛紛議論起人工智慧,仿佛人類末日已經來臨一般。本書通過對人類社會的過去和現在,展望未來。前面兩章回顧了人類社會的過去跟現在,這部分在《人類簡史》已經論述過了,重點是第三部分的對未來的展望。作者認為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人類將逐漸退出舞臺。人類並不比其他動物神聖高貴,最終將跟曾經統治過地球一段時間的霸主——恐龍一樣銷聲匿跡。不同的是恐龍的退場是由於氣候環境的突變,最終無法適應氣候條件而滅絕。
  • 一分鐘看懂時間簡史
    即使,多數人並不明白他的理論,也並未閱讀過他的暢銷著作《時間簡史》,就像有評論者說的:滿屏悼念,怎麼不見人寫讀後感?於是,我想寫個《時間簡史》讀後感幫助大家在茶餘飯後多一個談資,裝B的時候也能帶上一絲學術的味道。《時間簡史》是霍金寫得一本超級暢銷的科普書,號稱比夢露談性的書還要暢銷,整個地球上,每750人就擁有一本《時間簡史》。
  • 今日薦書:《未來簡史》
    讓我們大膽想像一下,如果有一天,長期威脅人類生存、發展的瘟疫、饑荒和戰爭都已經被攻克,人類的生活將會如何?今日薦書:《未來簡史》——這部21世紀的腦洞大作,一起來看看!本期讀書《未來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這本書被稱為21世紀的腦洞大作,大致講述的是曾經長期威脅人類生存、發展的瘟疫、饑荒和戰爭已經被攻克。
  • 《三體》讀後感7:如何評價羅輯對人類的貢獻以及民眾對他的態度
    羅輯可以說是《三體》的靈活人物,以一己之力形成對三體星人的威懾,給人類帶來了六十多年的和平時期並間接促進了人類科技的發展,不然以人類當時的技術不可能造出曲率飛船。《三體》改編的話劇其實人類是肯定不感謝羅輯的,因為羅輯利用面壁者的權力掌握了人類的生殺大權,也許有的人並不想和三體人同歸於盡
  • 《未來簡史》預言人工智慧終結人類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高秋  崔曉冬】以色列75後新銳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於2014年撰寫了一部《人類簡史》。這本書一經上市便轟動國際,引發30個國家爭相購買版權,併入選比爾·蓋茨、扎克伯格等諸多名人的年度書單。時隔兩年多,《人類簡史》的姐妹篇《未來簡史》問世,再度引發西方思想界熱議。
  • 人類簡史摘抄及感悟
    經過幾次斷斷續續地閱讀後,終於把《人類簡史》讀完了。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一度覺得自己自己理解力有問題,就是自己智商有問題。真的太難懂了!書裡包含太多學科的知識。翻譯者林俊宏博士談到《人類簡史》的翻譯過程時,說:「現代產業裡的譯者多半不再像是過去苦心孤詣的譯者得獨立面對所有問題,而是有一群夥伴,一起走在偉大的航道上」。一本書的出版背後有一大群人的努力。
  • 《人類簡史》之天馬行空的讀後感
    人類:一種也沒什麼特別的動物。600萬年前,有一隻母猿產了兩個女兒,一個成了黑猩猩的祖先,另一個成了人類的祖奶奶。200萬年的東非,大量的森林在很短的時間變成空曠的草原。但東非的一角,卻有一個寧靜的樹林,有三五群黑猩猩在悠哉地生活著。一隻銀背大猩猩正悠閒地坐著吃香蕉。
  • 你不得不看的一本關於人類的書《人類簡史》
    所以對於人類的起源,我們會有來自本能的好奇,這種好奇心驅使著我們不斷地探索和發現。所以我在人人書上發現這本《人類簡史》的時候,內心是無比激動的,甚至毫不誇張地說,飽含激情。 記得畢淑敏的《非洲三萬裡》這本書裡曾寫到人類的祖先「露西」,露西包括同一個體40%的骨架,是迄今發現的所有距今10萬年以前的人類化石中最完整的一副了,於是,她成了獲得最多肯定的人類祖先。
  • 《未來簡史》:人類步入巨變的前夜?
    □記者張叢博    從古代猿人到現代智人,從小型部落到特大城市,從物物交換到虛擬貨幣,人類和人類社會從沒停止過演進的步伐。如今,一場以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智能革命正在悄然發生。    以色列歷史學家、《未來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認為,人類的發展已經來到了巨變的前夜。
  • 《人類簡史》作者赫拉利開啟抖音直播
    他的《人類簡史》《未來簡史》《今日簡史》為人類歷史與未來建構了一套宏大的敘事,滿足了人們對於宏偉歷史的久違渴望,這也是它們得以成為全球超級暢銷書的原因。近日,赫拉利又一次與中國網友隔著屏幕相見。作為「都來讀書」全民閱讀計劃的領讀人,他通過自己的抖音號@尤瓦爾·赫拉利直播,與網友分享了對未來世界的洞見。
  • 溫暖的旅程② | 《流浪地球》讀後感
    溫暖的旅程② | 《流浪地球》讀後感 2020-06-18 02: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業內人士:你看過的《人類簡史》可能是山寨版
    九州版《人類簡史》圖書策劃人白丁說,自己所做的事情在法律範疇之內,「沒任何問題」。  《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左)和九州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的《人類簡史——我們人類這些年》(右)。  然而,真正讓讀者「大開眼界」的是,這本書山寨了中信出版社出版的、以色列作家尤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  封面上,九州版《人類簡史》與後者版式設計類似,主標題一樣,英文副標題僅一詞之差。在京東、噹噹、亞馬遜線上,它與後者出現在同一頁面或相鄰推薦位置。
  • 豆瓣評分9.1的《人類簡史》,到底揭開了哪些人類秘密?
    有人說這是一本奇書,因為此書不過二十幾萬字的篇幅,就系統地闡述了人類是如何從「白手起家」到如今的「主宰世界」。也有人說這本書流於表面,個人觀點很重,廣而不精。沒辦法,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客觀地解讀一下這本高分書籍。
  • 讀《人類簡史》的一些思考和疑問
    說讀了《人類簡史》這書,其實才讀了幾節,就是有關於智人的發展。對於《人類簡史》這部書的讚美,筆者覺得沒有比較寫那麼多,我想任何人去讀了,都會很快的吸引進去,他就如一個黑洞一樣,是一本奇書,吞噬一切。我就說筆者在讀的過程中的一些疑惑,以及想得到解讀的問題吧。《人類簡史》分析,今天世界上所有的人類,可能都起源於某一個智人。
  • 《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一部人類歷史的說明書
    而人類簡史就用語言和文字描述了這樣宏偉藍圖。人,誠然偉大,人在一萬年前從採集走向農業,掀起了農業革命,這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存狀況,也意味著人類可以不再聽天由命,可以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了。人類的發展越來越快,人類能夠生產越來越多的糧食,養活越來越多的人口。
  • 《一本好書》看人類起源,王自健解讀《人類簡史》
    源於《人類簡史》這本書的特殊性,王自健一個人站在舞臺上,從頭到尾一人解讀,發現很是有趣,也被王自健所折服。王自健已經從農業革命進入到科學革命,而我,還是處於認知革命時期。《人類簡史》講述了人類社會的四個時期:認知革命、農業革命、人類的融合統一以及科學革命。
  • 《大英博物館人類簡史》:站在上帝視角,欣賞人類文明!
    比如咱們很熟悉的《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用100件展現了人類200萬年文明史,濃縮、易讀、深刻。 今天我們推薦大英博物館最新推出的一套藝術作品:《大英博物館人類簡史》《大英博物館動物簡史》。它有很多非常顯著的優點,值得去細細品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