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龍昆南大道上,車輛排隊行駛,而市民在過紅綠燈時沒有遵守交通規則,造成了交通擁堵。南國都市報記者劉孫謀攝
22日,迎賓大道大堵車,隨意調頭等違法駕駛也是一方面原因。南國都市報記者汪承賢攝
海水倒灌也是造成龍昆北路堵車的原因。南國都市報記者陳衛東攝
9月21日,一場暴雨突襲海口,導致海口市區多個路段積水,多條路段車輛無法通行,南大橋、世紀大橋、濱海大道等甚至出現變成「停車場」的壯觀場面;
9月14至17日,受颱風「環高」影響,海口城區連降大雨,城區多條道路同樣多次出現擁堵……
為何每每遇到大雨天,海口城區就容易出現大堵車?儘管「逢雨就堵」已經成為許多城市建設進程中共同面臨的頑疾,那對於海口而言,這當中癥結到底在哪裡?記者為此採訪了交警、排水等部門以及交通專家,希望能梳理出一些共性的原因,為尋求對策找到方向。
□南國都市報記者胡誠勇 紀燕玲 田春宇
積水
暴雨積水導致通行受阻
首先,暴雨過後,路面積水點增多,車輛通行緩慢,甚至無法通行。
據了解,強降雨持續時間長、雨量大。其中9月14~17日「環高」颱風期間,海口市區累計降雨量達334mm,平均降雨量達到暴雨等級(24小時內降雨量50~99.9mm),21日下午4:00~6:00期間2個小時降雨量為:市區46.9mm,瓊山區96.1mm,均超過大暴雨等級,超出海口市城市道路排水設計一年一遇(即35.5毫米/小時)的排水標準,所以造成海口多條路段出現積水。
據海口公安交警支隊有關負責人初步介紹,21日海口城區突降暴雨後,該支隊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支隊領導及路面大隊全部上崗執勤,但因暴雨過後引發積水等一系列連鎖反應,是造成道路擁堵的重要原因。
21日大暴雨後,根據交警部門不完全統計,主城區道路上有16段道路屬於深水點,最深的達到了1.1米,車輛無法通行;其餘積水點,車輛需要緩慢通行,引發車流不暢。一些路段因為有積水,很多車不敢往前走,但其實上還是可以通行,比如21日當晚龍昆北路,為了疏導交通,交警部門不得不駕車在前面開路。
海水倒灌積水致通行受阻
還有一個比較關注的問題,海口是一個濱海城市,海拔又低,每當雨天遇上天文潮,像海甸島、龍昆北路等路段,不僅路面的積水排不出去,海水還會倒灌到城市中來,造成路面積水更加嚴重。那有沒有辦法破解這個難題呢?
「解決海水倒灌問題比較有效的措施就是建設排澇泵站。」海口市排水管道養護所有關負責人稱,排澇泵站的原理是,在潮位高時,將海水攔在外面,再用泵機將城區的積水抽排出去。可目前海口的現實是,除了濱江路已經建成一些排澇泵站,還有海甸五西路正在建一個排澇泵站之外,市區目前沒有一個排澇泵站。在龍昆溝等海口主要排洪溝有的只是閘口,如果遇到天文潮,把閘口一下,海水是進不來了,但城區裡面的積水也同樣排不出去,最後只能等到潮位退了之後,才能進行排水。據他了解,海口有規劃要建設大約20餘個排澇泵站,但可能由於建設成本等問題,目前都還沒有開始建設。「如果以後這些排澇泵站真的建起來了,那海水倒灌的問題應該能得到解決。」該負責人表示。
施工
快速路施工引發連鎖反應
就21日暴雨引發交通擁堵的問題,海口交通專家、海南華盛工程設計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慄生分析認為,按照交通出行規律,每逢下雨,市民選用汽車需求增加,尖峰時段車流量較往常會有所增加。9月21日,海口的交通遇到了這種情況,同時,道路因積水而通行能力下降,形成了基本矛盾,再加之海秀快速路施工的這個主要原因,從而導致海口近期出現下雨容易堵車的問題。
慄生分析介紹,海口海秀快速路施工進入二期,目前海秀路施工路段僅靠通行能力有限的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通行,因為這些道路設計標準無法承擔機動車出行的負荷,導致海秀路無法及時疏導周邊正常道路湧來的車流,首先引發了交通中樞南大橋的癱瘓,進而連鎖反應影響到南北主幹道龍昆路,東西主幹道海秀東路、國興大道等,此時道路上的車輛會採取繞行平行道路和支路的方式,又加大了這些道路的交通壓力,導致海口一度整體交通不暢,甚至擁堵。
海口交警部門也同意這一觀點,據海口交警有關負責人表示,正在修建的海秀快速路部分路段一個方向只有一個車道,且因使用道路為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路面坑窪,通行能力差,因雨天路況更差,嚴重影響車輛通行,導致東西走向車輛必然「湧向」濱海大道、南海大道、椰海大道等東西走向主幹道,加重這些道路的「壓力」引發擁堵。
事故
雨天交通事故頻發影響通行
「雨天交通事故多,這種天氣處理起來很麻煩。」據海口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有關負責人介紹,下雨天容易發生的交通事故,雖然不嚴重,但車主都會把車停下找保險公司,雨天交警到場處理起來也慢,這又加重堵車。比如9月21日當天從17點到20點3個小時時間內,海口城區一共發生了88起交通事故。由於,這在一定原因上也對道路通行造成了一定影響。
此外,9月份的交通還因為新生上學第一個月,道路交通流有所變化,加上中秋臨近,外出聚會應酬等因素導致交通車流變動。
管理
道路規劃交通設施有待完善
海南政法職業學院交通管理專業副教授許春善認為,近期海口逢雨積水堵車,表面現象是下雨造成積水,好多路段交通被阻斷,加之道路施工等其他因素,這反映出海口的城市管理存在問題,而不能一味推給「交通不合理」。他覺得,海口的潮汐車流比較嚴重,是容易引發擁堵的最根本原因,海口可以借著這次事件總結和分析目前交通管理尚不完善的地方。
許春善從交通秩序、交通設施、交通組織及交通規劃等多方面總結分析了此次擁堵。首先,海口的電動車、非機動車道和行人,三者的關係協調的不夠契合,非機動車與行人成為矛盾體,比如橫穿馬路,幹擾機動車通行,容易造成事故,引發擁堵,以及損失交通時間。「如果能夠再次優化三者關係,緩解交通擁堵的作用不可小覷。」許春善認為。
另外,海口的交通設施運行效率還可再提高,比如交通尖峰時段的紅綠燈周期配時和相位還有優化空間,交通流與紅綠燈放行周期應成正比。他以椰海大道與丘海大道的交叉口為舉例說明,尖峰時段紅綠燈配時綠燈時間有損失,相位設置不夠合理,目前採取雙直雙左的放行方式,他認為這种放行方式,在該路口平峰時段使用可以,但尖峰時段應採取具體措施,建議直左放行,可加快消化積壓車流,排除直行和左轉互相干擾的問題。
此外,海口的支路少,道路微循環不健全,不能很快疏導主幹道交通流,但海口目前不少支路採取了安裝道路護欄的做法,他認為從交通安全角度出發可行,但從交通暢通角度出發,許春善認為「結合海口道路及交通具體情況,這種做法有待商榷」。他分析道,海口的支路多集中在生活區,有疏散交通和停車的作用,一般海口支路為雙向四車道,加裝護欄後,一側車道被公交車停車佔用後剩一個車道,且掉頭地方集中起來,增加路段上的某各地方交通擁堵,道路通行能力被削弱。
許春善還談到,在交通組織方面,海口的交通渠化還可以進一步合理化。比如濱海大道是一條重交通流道路,但禁左後,加大了有左轉路口的壓力,容易形成很長排隊,通行效率下降。許春善認為,濱海大道的交通組織還應以分流形式為主,可提高道路運行效率,出入道路自由,可以容納更多車流,「否則容易出現車輛出不去而硬著頭皮長時間佔用道路資源,從而形成『出不去,進不來』的問題。」許春善說。
但有些交通問題,並非交通組織改善能做到的,比如濱海立交東西方向車道,如西邊設置有支路(具體指明珠路、玉沙路),可以提前疏散交通流,分流前往龍昆南方向的車流,「但這個是交通規劃的路網建設上就已存在問題,導致支路無法吸引這些車輛前往」。
在交通規劃方面,許春善認為,海口缺失通行能力很強的南北橫幹道。「海口東西長南北窄,橫幹道的需求更多,疏散交通能力上橫幹道建設不足。」許春善認為,海甸島的田字型路網比較利於交通流疏散。
「節假日的商場促銷也是引起日常擁堵的原因,比如友誼商場,去年交通連續堵了幾天,重交流需求的單位,搞促銷的日期也應該向報備交警。」許春善建議說。
責任編輯:甘晨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