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鷗」風暴潮為何超66年歷史紀錄?專家解讀

2021-01-15 南海網

  

點擊南海網「深讀海南」欄目 查看更多相關報導>>

  風力不及「威馬遜」,但降雨量、風暴潮水位為何更高?

  相鄰的兩場颱風登陸地點驚人一致,是否純屬偶然?

  「海鷗」:謎一樣的颱風

  -本報記者劉貢

  「海鷗」飛走了,但伴隨著它過境時的種種「怪象」,依然為人們所好奇熱議。

  這隻讓人鬧心的「海鷗」,不僅沒像專家們預測的那樣以強颱風登陸,甚至連登陸的地點也讓人大吃一驚——文昌翁田,這與2個月前的「威馬遜」登陸地點一致。這是否純屬巧合呢?

  意外還不止這些。與17級的超強颱風「威馬遜」相比,13級的「海鷗」雖然顯得有些瘦弱,但它的降雨量卻超過了「威馬遜」,不僅給海口人民留下一片水城蕩漾的深刻景象,還刷新了這裡66年來風暴潮水位的最高紀錄。

  帶著關於「海鷗」的種種疑問,海南日報記者近日走訪了相關氣象、水文專家,從科學的角度來進行答疑解惑。

  9月17日中午12時許,颱風「海鷗」帶來了洶湧奔騰的洪峰正經過南渡江海口龍塘水壩。本報記者蘇曉傑攝

  兩場相鄰颱風

  為何都登陸翁田?

  專家解釋:颱風在大氣運動過程中,受複雜大氣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威馬遜」與「海鷗」都屬於西進型颱風,路徑大體相似

  海口市民溫小蕾9月15日下午下班時,想著明天由於颱風「海鷗」登陸而放假,往家趕的心情還挺愉悅。不料陰沉沉的天開始下雨,並越下越大,車都堵在路上。無聊翻翻微信,溫小蕾看到朋友圈裡有的說颱風已經來了,有的說沒颳風所以沒來,兩種觀點爭論不休。

  剛剛經歷了7月18日的超強颱風「威馬遜」,溫小蕾與廣大海口市民一樣,儲備了水、食品等物質,打算安心待在家中。但16日一早溫小蕾發現,「海鷗」還沒登陸,小區邊上的美舍河水已經溢了出來。

  上午9時30分,溫小蕾微信圈裡的文昌好友發了張照片,「文昌竟然看見太陽了」。正納悶,電視裡開始播出新聞:「海鷗」9時40分在文昌翁田登陸。

  又是文昌翁田!「海鷗」登陸的地點,竟然與兩個月前的「威馬遜」驚人的一致,這是不是偶然呢?

  海口市氣象局局長楊昌賢解釋,影響颱風路徑有多種多樣的原因,主要是颱風在大氣運動過程中,受到複雜大氣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如果說大氣環境是一個大調色盤,剛生成的颱風就像一張畫布,在運動的過程中被大氣塗上不同的色彩,就會產生不同的路徑。

  楊昌賢說,夏季我國颱風多受到副熱帶高壓影響,通常多西北行。「威馬遜」與「海鷗」都屬於西進型颱風路徑,即颱風自菲律賓以東一直向西移動,經過南海最後在中國海南島或越南北部地區登陸。

  今年7月「威馬遜」生成前期,副熱帶高壓位置偏西偏南,西脊點位於東經100度,阻礙了「威馬遜」向北移動,它位於副高的南側,偏東氣流引導它以較穩定的偏西方向移動。登陸菲律賓後,副高東退,17日西脊點退到東經105度附近,「威馬遜」受副高西南側的東南氣流控制,引導其向西北方向移動。因此出現了前期西行,後期西北行的路徑。

  而「海鷗」出現在9月中,此時副高經歷了北進、南退的過程,再次控制華南地區,使得「海鷗」無法北上,「海鷗」一直受副熱帶高壓西南側的東南氣流影響,穩定地向西北方向移動。

  因此,同在菲律賓以東洋面上生成的「威馬遜」和「海鷗」,其路徑均以西北行為主,路徑高度相似。

  「縱觀颱風歷史,路徑多種多樣,還沒出現過路徑相同的颱風。」楊昌賢介紹,「威馬遜」與「海鷗」雖然登陸的海南地點非常接近,但前後路徑還是不相同的。

  不如「威馬遜」猛

  降水量為何更大?

  專家解釋:西南季風給「海鷗」提供了大量水汽

  9月12日14時,「海鷗」在菲律賓以東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24小時後,「海鷗」由中心風力8級的熱帶風暴,飛躍至13級颱風,直到從菲律賓呂宋島登陸,此後就一直保持著這個強度未變。

  路徑上,中央氣象臺圖形上判斷「海鷗」將在湛江市附近登陸,但預報的表達更寬泛,從海南萬寧到廣東電白都有可能。

  在菲律賓過了一夜,「海鷗」飛出來進入南海時,已經是15日早晨。專家們和氣象愛好者們紛紛揣測「海鷗」將會在哪裡登陸。中央氣象臺照當時的情形分析,登陸地點已經明顯南移,由雷州半島到了文昌附近。

  至於「海鷗」的強度,海南、廣東、廣西三地的氣象臺均認為會達到強颱風(14-15級)。

  為什麼預測「海鷗」近海會加強?海南省氣象臺臺長蔡親波解釋,這是因為大氣和海表條件有利於颱風風力加強。「打個比方,『海鷗』飛進了一片溫度較高的地帶,獲得能量後就會加速和加強。」蔡親波介紹。

  然而直至登陸,「海鷗」按照預期快速移動,卻始終沒有加強風力。第二天「海鷗」離開海南後,楊昌賢解釋,從環境場來看,200百帕高空的輻散流出沒有之前預計的好,甚至出現了減速輻合,風切變條件也不是特別有利,海水熱容量偏並不是特別高,難以爆發增長,因此近海雖然有所加強,但加強的幅度較小。

  雖然對「海鷗」登陸級別的判斷有偏差,但氣象專家們還是準確地預言了:「海鷗」降水超過57天前的「威馬遜」,且中西部降水超過登陸點。

  楊昌賢認為,這是因為西南季風給「海鷗」提供了大量水汽,由於季風槽活躍,給熱帶氣旋的生成提供了有力的熱力和動力條件,又有利於熱帶擾動的生成發展。

  海南省氣象臺監測,「海鷗」過境,雨水最多的是儋州洋浦,42小時內降了646毫米,此外澄邁、臨高、昌江、文昌、海口、屯昌和五指山降水都十分豐富。

  颱風到來期間

  為何海口一度天晴?

  專家解釋:「颱風眼」區域內,風力減小,降雨停止

  15日19時,海口一名資深氣象愛好者王子乾從中央氣象臺網站上截了一張颮線圖,並發布在朋友圈中警告大家,「從東邊來,馬上到」。這張圖上,一條黃、橙、紅等色塊構成的醒目線條,正豎著立在海南島、雷州半島東側,刷新圖片,該線條往西移動。

  而此時,「海鷗」中心距離文昌大約還有400多公裡。七級風半徑圈正在一陣一陣地掃著海口。一會兒下一兩個小時的雨,再停上一兩個小時,又來一陣狂風暴雨。伴隨著這樣反覆無常的「迷魂陣」,「海鷗」正慢慢往文昌東北方向逼近。

  第二天,「海鷗」登陸後,文昌與海口的市民們都見到了的「颱風眼」。

  「原來這就叫『颱風眼』呀。」海口市民郭娜娜在「海鷗」過境時,看到天亮了,風停雨住了,還一度以為颱風就此走了,沒想到過了幾個小時後,再次迎來狂風暴雨。

  楊昌賢解釋,颱風眼(eye of storm)即颱風中心,颱風風速從外圍內中心最初逐步增加,然後迅速增加,但到了直徑數十公裡的中心區域內,風力卻迅速減小,降雨停止,出現了白天可看到陽光、夜晚可見到星星的少雲天空,即「晴空區」。

  從衛星雲圖上看,一大片熱帶氣旋中,會有一個空洞。而颱風眼通常位於颱風中心平均直徑約為40公裡的圓面積內。由於颱風眼外圍的空氣旋轉得太厲害,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外面的空氣不易進入到颱風的中心區內,因此颱風眼區就像由雲牆包圍的孤立的管子。它裡面的空氣幾乎是不旋轉的,風很微弱。「難怪樹葉都一動不動,街上漲起來的水本來波浪很高,進入『颱風眼』後,水面也紋絲不動。」郭娜娜說。但她不知道的是,「颱風眼」外側百公裡左右的地區依舊是狂風暴雨區。

  城市大面積嚴重積水

  海水倒灌還是內澇?

  專家解釋:有雨水、海水,以及排水等多方面原因

  17日一早,溫小蕾回到濱海路424醫院的老宿舍時,看到院子裡的20多輛車都被水泡過。

  住在文明西路的王大爺17日一早下樓活動,看到滿街被泡過水的衣服,這些都是從服裝店裡被水衝到街上的,慘不忍睹。

  「『海鷗』與『威馬遜』相比,感覺風小了很多,但雨水、積水怎麼那麼嚴重呢?」溫小蕾納悶。

  楊昌賢介紹,與「威馬遜」相比,「海鷗」雲系範圍小,沒有前者密實,因此相對較弱。「威馬遜」為超強颱風,中心風力達60米/秒,17級;「海鷗」才40米/秒,13級。「威馬遜」給海口帶來了11級以上大風,最大風力達14級(53.5米/秒),影響時間長,全市平均雨量達299.6毫米。雖然「海鷗」給海口帶來的風雨都比不上「威馬遜」,但是恰逢天文大潮,海水倒灌,因此出現了嚴重的城市內澇。

  海口排水所統計,16日「海鷗」颱風致使海口龍昆溝、大同溝、海甸五西路明溝、美舍河等市中心區多條主要排洪溝水位出現頂託倒灌。

  除了海甸島,當天積水較深的路段有濱涯路、義龍路、金龍路,龍華路交匯處、丘海大道海瑞橋交通中斷,龍華路、人民大道、椰樹廣場全線被淹,積水最深處達95釐米。

      9月16日下午,海口市解放東路、解放西路及附近騎樓路段積水嚴重。  本報記者張杰攝

  「海鷗」帶來城市大量積水,究竟是因為「倒灌」還是「內澇」?

  海口市水務局總工劉保認為,有雨水、海水,以及排水等多方面原因。海口是一座濱海城市,設計的排水系統與河道、海水相連,當河水、海水淹沒城市排水系統時,就會造成「雍水」,俗稱「倒灌」。

  而澇有城市暴雨內澇,指由於強降水或連續性降水超過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內產生積水。如溼地、湖泊減少,削弱了城市的調蓄功能,導致積水災害頻繁發生。也有洪峰過境時,洪水流向地勢低洼處引起積水,叫洪澇。一般「澇」指區域內部原因引起;「洪」指區域外部原因造成。

  「海鷗」風暴潮為何

  超66年歷史紀錄?

  專家解釋:16日恰逢海口天文大潮,且與增水疊加推高風暴潮

  9月15日晚上9時許,海南省海洋監測預報中心的各位專家又討論了一番後,中心主任周濤決定最後再發一次風暴潮最高級別(Ⅰ級紅色)預警。

  當天,海南省海洋部門收到了兩張海口及鋪前一帶模擬潮位圖,一張模擬3米,一張模擬4米。在4米圖上,海口海甸島、騎樓老街區、鹽灶至龍昆北,以及江東片區幾乎都被海水淹沒。

  16日「海鷗」果然帶來了風暴潮。海南省水資源勘測局海口潮位站監測的人民橋附近潮位數據顯示,16日9時16分4.16米,超警戒水位1.26米;10時15分4.17米,超1.27米;10時30分3.99米,超1.09米。

  9月16日上午,在文昌市鋪前碼頭,海水正在倒灌,水位不斷上升。

  本報記者陳元才攝

  「長堤路路面高程3.8米,當然海水要漫過長提路。」劉保說。

  數據上被專家言中的,不僅風暴潮漲過了4米,還超過了66年前的歷史紀錄。

  1948年9月27日,海口秀英潮站調查的最高潮水位為4.25米。今年9月16日10時45分,該站監測潮水位達到4.37米,不僅超警戒水位1.47米,還高出了66年前0.12米。

  何為風暴潮?海南省海洋監測預報中心預報辦公室高級工程師朱萬裡解釋,簡單說就是「天文潮」加「增水」。

  颱風形成劇烈的大氣運動,往往導致海水異常升降,這就是「增水」。海南省海洋監測預報中心在15日預計16日中午11時左右會出現2米增水。

  為何能預報出這個「增水」?朱萬裡解釋,根據歷史上路徑相同的幾次颱風數據,以及其他經驗等,得出這個數值。歷史上0312號颱風「科羅旺」與1117號颱風「納沙」,路徑幾乎與「海鷗」相同。

  但16日恰逢海口天文大潮,且為全日潮。全日潮是指一天中只有一次潮起潮落,這樣就比一天兩次漲落潮的波幅要大。

  最終「海鷗」的天文潮與增水疊加,在11時不到時產生了最高4.37米(換算成85高程為3.39米)的風暴潮。「與我們預報的數值與時間非常接近。」周濤說。

  16日16時,海口市三防指揮部專家組專家、黃河勘測設計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陸永學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當降雨減弱,風暴潮位回落,城市排水設施滿負荷運轉,城市積水很快會得到改善。 (本報海口9月17日訊)  

  海南島歷史著名颱風及風暴潮

責任編輯:郭祖瑩

相關焦點

  • 導演徐瑋超:紀錄片是在紀錄歷史丨洞察紀實影像
    編者按1905年,《定軍山》正式在北京前門大觀樓放映。這部拍攝自京劇大師譚鑫培真實表演的紀錄電影,結束了中國沒有國產電影的歷史。中國紀錄片,也就此拉開帷幕。經過100多年的發展與進化,記錄真實生活的紀錄片,已經成為重要的藝術形式。
  • 煙臺遭受38年來最大風暴潮襲擊[組圖]
    據了解,煙臺沿海淺灘較多,歷史上已多次遭到風暴潮嚴重侵襲,尤其是1969年4月23日因寒潮大風引起的風暴潮,在萊州灣羊角溝最大增水達3.55米,居全國第二位,超過警戒水位1.74米,增水3米以上的持續時間長達8小時,海水進入陸地40公裡,其破壞性為歷史罕見,為建國以來渤海沿岸最大的一次潮災。
  • 2014年,我國風暴潮、海岸侵蝕等各類海洋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36...
    「按照這一趨勢,當出現百年一遇的潮位時,2050年我國沿海地區可能淹沒的面積是9.83萬平方公裡,約佔國土總面積的1.02%,約佔沿海地區面積的7.5%。」有關專家表示。 氣候變暖是海平面上升主因 因為我國所處的西太平洋是全球海平面上升較快的地區,所以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是誰在不斷「吞噬」美麗的海岸線?
  • 什麼是風暴潮? - 首頁 -中國天氣網
    如果風暴潮恰好與天文高潮相疊(尤其是與天文大潮期間的高潮相疊),加之風暴潮往往夾狂風惡浪而至,溯江河洪水而上,則常常使其影響所及的濱海區域潮水暴漲,甚者海潮衝毀海堤海塘,吞噬碼頭、工廠、城鎮和村莊,使物資不得轉移,人畜不得逃生,從而釀成巨大災難。有人稱風暴潮為「風暴海嘯」或「氣象海嘯」,在我國歷史文獻中又多稱為「海溢」、「海侵」、「海嘯」及「大海潮」等,把風暴潮災害稱為「潮災」。
  • 【風暴潮燈柱】裡的減災創意
    專家顧問: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員 馮興如採訪人:中國氣象報記者 張瑋鷗  在今年第22號颱風「山竹」登陸前夕,香港氣象專家方志剛在個人Facebook上貼出一張澳門當地「街拍」圖,留言稱該處過去曾因風暴潮發生嚴重海水倒灌。細看燈柱,會發現上面從下到上依次張貼了藍、黃、橙、紅、黑五色標記,垂直範圍依次為高於路面0.5米以下、0.5米至1米、1米至1.5米、1.5米至2.5米和高於路面2.5米以上,代表風暴潮警告的五個級別以及各自的預計浸水高度。目前,澳門已經有90根位於低洼地區的燈柱「兼職」承擔風暴潮預警職責。
  • 沿海地區如何防禦風暴潮災害?
    風暴潮是一種嚴重的海洋災害,對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和海岸帶的經濟開發有很大的影響。為了以較少的經濟投入,獲取最大的社會效益,必須在沿海的經濟開發中充分考慮風暴潮的危害。歷史上的教訓是很深刻的,例如著名的廣東省潮陽縣牛田洋圍墾工程,5米寬、3.5米高、8.5公裡長的圍海大堤,被1969年第3號強颱風洶湧的風暴潮伴著滔滔巨浪衝刷得所剩無幾。
  • 關於風暴潮的那些事 你知道多少?
    由於「韋帕」影響期間正值天文大潮期,國家海洋預報臺於2日8時、16時連續2次拉響風暴潮II級警報(橙色)。這也是國家海洋預報臺今年發布的首個風暴潮橙色警報!今年首個風暴潮橙色警報的拉響,也讓「風暴潮」再一次進入我們的視野。何謂風暴潮,有何危害又如何預防?下面,讓我們跟隨國家海洋預報臺的專家一圖「get」一下:據悉,在各類海洋災害中,風暴潮位居之首。
  • 專家解讀極端天氣為何頻發
    朝鮮近日氣溫比往年同期高7度在朝鮮,大部分地區在入伏前後出現高溫,連日來平均氣溫比往年同期高出7攝氏度左右,為1981年以來最高。朝鮮一些城市的氣溫甚至超過了當地氣溫觀測以來的最高紀錄。22號朝鮮全國平均最高氣溫為34.6度,比往年高出7.2度,為1981年以來最高氣溫。根據朝鮮中央氣象臺的介紹,從23號開始朝鮮的高溫現象開始有所緩解,不過當地氣溫仍然較高。朝鮮氣象部門提醒,在35度以上的高溫持續且溼度較大的情況下,發生中暑、心臟病、腦中風、食物中毒等疾病的機率會增加,民眾應注意防護,在室外工作的人員應著重注意避免中暑。
  • 現代神話學丨契訶夫的《海鷗》可以是一出當代情景喜劇嗎?
    或者說,我們為何要用任何的框架和既定認知去限制《海鷗》呢?——這就是此時我在試圖做的:人物形象應該是可以被隨意生產的,這種生產可以是現代的也可以的後現代的,具體說,是沒有時代的。Elmãrs Senkovs拉脫維亞國家劇院版《海鷗》是年輕導演Elmãrs Senkovs的成名作,這部首演於2012年的經典改編製作,去年於上海靜安現代戲劇谷演出。
  • 66年沒剪的指甲有多長?印度老人申請吉尼斯紀錄,最後用電鋸切斷
    66年沒剪的指甲有多長?印度老人申請吉尼斯紀錄,最後用電鋸切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不管別人眼裡如何看待,自己覺得有價值有意義就行。科學家有的窮極一輩子都在證明一個公式,富家子弟也有人放棄財產出家修行。
  • 風暴潮與海嘯的區別有哪些
    有人稱風暴潮為「風暴海嘯」或「氣象海嘯」,在我國歷史文獻中又多稱為「海溢」、「海侵」、「海嘯」及「大海潮」等,把風暴潮災害稱為「潮災」。
  • 我國主要海洋災害之一——風暴潮
    風暴潮是我國最主要的海洋災害之一,從北向南所有海域都有發生風暴潮的條件,而且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風暴潮發生的空間範圍從幾十千米到上千千米之間,持續時間從幾小時到幾天不等,破壞力較大,是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最大的海洋災害。在我國歷史上,風暴潮曾被稱為海溢」、「海侵」。
  • 珠峰最新"身高"8848.86, 專家解讀為何突然"長高了"
    珠峰為何突然「長高了」據自然資源部專家介紹,經過一系列嚴密計算,科研人員獲得精準的峰頂雪面大地高,並建立起珠峰地區大地水準面模型,得到基於我國國家高程基準的珠峰峰頂雪面海拔高,在此基礎上,中方數據處理專家與尼泊爾專家一起,進行數據聯合處理,經過反覆論證和多輪協商,最終得到基於全球高程基準的珠峰峰頂雪面海拔高。
  • [視頻]山東沿海地區遭受罕見風暴潮襲擊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04日 20:26 來源:CCTV.com 進入[360度]>>
  • 全年票房642.66億元!中國電影為何"風景這邊獨好"
    原標題:2019中國電影為何「風景這邊獨好」?  新華社北京12月31日電(記者餘俊傑、魏婧宇)年終歲末,「全球電影市場增長放緩」「影視投資圈陷入寒冬」之說一度流傳。然而,中國影視業2019年的成績單卻令人振奮——中國電影票房再創新高,比上一年提前22天突破600億元大關,全年票房達到了642.66億元。
  • 榕日降水量超「龍王」破歷史紀錄
    颱風登陸莆田秀嶼前,其外圍環流已給我省造成嚴重的風雨影響,昨日我省中北部地區迎強降水,全省9個縣市降特大暴雨,福州日降水量遠超「龍王」,創下1951年福州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大值。 據福州市氣象局8日晚間通報,前日20時至昨日20時,福州市烏山雨量為244.4毫米,晉安雨量為318.5毫米,均遠超2005年「龍王」颱風創下的單日最大雨量紀錄,也是1951年福州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大值。馬尾、晉安、鼓樓昨遭受200毫米以上特大暴雨的襲擊,市區發生內澇。 據省氣象臺報告,8日20時至9日8時,福州市區還將有200毫米的特大暴雨。
  • 風暴潮
    來源:中國天氣網 字體 大中小 由氣壓、大風等氣象因素急劇變化造成的沿海海平面或河口水位的異常升降現象,稱為風暴潮
  • 蔣介石查禁《射鵰英雄傳》,專家深入解讀,卻揭開了另一歷史真相
    可是,就這麼一本正能量爆棚的金庸名著,卻在上個世紀的一段時間內被列為禁書,禁止出版、禁止傳閱,這又是為何呢?要說清楚來龍去脈的話,得從1945年發生的一件事說起。1945年,抗戰剛勝利,蔣介石為了佔據主動,向延安發出了和談的請帖,邀請毛教員前往當時的陪都重慶舉行和平談判。
  • 三亞從青島引進44隻海鷗亞成鳥
    三亞從青島引進44隻海鷗亞成鳥海鷗生態修復項目力爭在三亞孵化保育3000隻  今年3月,三亞市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啟動海鷗生態修復項目,近日該項目有了新進展——44隻海鷗亞成鳥已從山東省青島市出發,將於下周運抵三亞接受人工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