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棋——圍棋
——憶在黑白世界翻騰的那些日子
粹——精華!國粹——國之精華。
傳統文化中,除了中醫、國畫、京劇是普遍認定的國粹外,有人將圍棋也視為國粹。
日前,送小外孫去國學院學圍棋,看到那靜謐雅致的棋室,輕言細語的氛圍,彬彬有禮的師徒,不禁勾起了我倒騰在黑白世界的那一段時光。
那是八十年代後期在縣委爬格子的時候。不知何故,全國一陣子將圍棋般弄得甚囂塵上,廣傳陳毅元帥與來訪的日本圍棋代表團切磋棋藝的驚險故事。是日本圍棋發展迅速,中國居後了嗎?是在印證中國是圍棋的生母,日本是圍棋的養母的傳說嗎?那時沒有網絡和手機,媒體不惜版面地轉載號稱"棋聖"的聶衛平,在與日本擂臺賽上11連勝的場景。遐想之餘,受"觀棋爛柯"故事的影響(講一樵夫觀棋一局而百年已過),我居然想鑽一鑽旁門左道,萌生了學一學圍棋的念想,踐行著"八十歲來學郎中"吧。
當然,自知之明尚有,下圍棋是一個優雅文靜的文體活動,我一個從田坎灣裡上來,褲腿泥水未乾且早過而立之年的門外漢,能與那些城裡出生的,從小耳聞目睹,或在大學校園裡常常遊戲圍棋的少男少女們相題並論嗎?但拗不過好奇,仍想試一試。這一試,便試得我幾年時間裡昏天暗地,差一點走不出這黑白世界。
王洪便、許新春是機關裡德高望重的老科長,懂些圍棋,我便纏著他們,登門求教,居然上手得有點意外。入門嗖嗖的,迅速把握了"金角銀邊草肚皮",於是便天天晚上在那方寸之地搶地盤、做氣眼,常常猛然臺頭,多是時間已過凌晨。
夜深人靜時,偶爾趁他們不注意,或故意引開他們的視線,或叉開話題偷襲落子,也能贏上一盤,那滋味……定是一夜無眠。
一年半載下來,初嘗其中味,便盤算著購買圍棋讀本,訂閱圍棋刋物,意在不知不覺中悄悄提高棋藝,贏下師傅。
入得門來,便感受到圍棋的古樸和韻味,恰如一抹悠悠的清風,從遠古的阡陌之上拂面而來。圍棋幾乎與我們民族的文明史同生息,歷朝歷代上至帝王將相,文人雅士,下至樵夫漁民,市井百姓,都對圍棋十分鐘愛。高手諸葛亮曾作《圍棋歌》"蒼天如圓蓋,陸地似棋盤,世人黑白分,往來爭榮辱"。探淵源,究歷史,看那多少人在圍棋中鑽研治國之策,處世之道,行兵之法,將藝術,易理,謀略,智慧融於一體,意韻深遠,魅力無窮,怪不得人群中始終有那麼多人喜愛圍棋。
老王和老許都近"知天命"年紀,但性格各異,棋風迥然。
王洪便上手就專注如一,非常講究謀篇布局,與他所主持的秘書科長一樣,既有長遠規劃,又有階段目標,巧妙地將知識、智慧、經驗和天分結合在一起。下棋時金邊眼鏡絲文不動,眼珠子卻在後面滴溜溜地轉,判斷不出他是望著棋盤上的哪個方位,幾個小時就這樣一個姿勢地與棋盤對視著。不清盤決不上廁所,就連喝茶也保持不掉視線,唯恐我有小動作,若是請求悔一顆子,除非殺了他。早就聽說有幅野聯:"觀棋不語真君子,舉手不回大丈夫",他講究的就是大丈夫落子無悔,無論走得好糗,都要自己負責,就如人生不能重來一樣。
許興春則剛柔並濟,不悔棋也是特定的,紀委審案科長自有他的處事原則。棋上講究厚實的他,常常贏得高聲笑語,不斷地用雙手向後梳著滾的蝨子下來的頭髮,似乎在說:贏你是小菜。有時他自己不小心落子快了出現差錯,則連連用拳頭擂著腦袋罵自己:"瞎了狗眼!瞎了狗眼"!我偷著樂,忙不迭快快續水。這不正好詮釋了江南四才子之一唐伯虎說的"眼前富貴一枰棋,身後功名半張紙"麼?當所有的酸甜苦辣在棋盤上都嘗遍了,相信生活中的榮辱得失也就看淡了。
畢竟年歲不饒人,慢慢兩位老兄要贏我已是很吃力了,常常深更半夜留下他們落寞的背影。我也不滿足於縣委機關小範圍了,便四處打聽,祈望與眾多圍棋愛好者對弈。
檢察院公訴科長袁大興,我索名而去。他下棋一反工作中的嚴肅刻板,而是如同畫一幅山水畫,講究"意境",追求整幅作品的聯動,不拘泥於細節,特具個性,頗有點"一語一人生,一棋一世界"之味道。我輸多贏少,繼而旗鼓相當,由素不相識,因棋而友;
勞動局副局長高雨良,他聞信找上門來,客套後拂袖、面盤、端坐。待探準了我的虛實,便將棋子的圓和棋盤的方擺弄得異常嫻熟,將攻與守,進與退,棄與舍,用對立統一的辯證思維反覆焠火,往往贏上幾局就適可而止,滿面春風地揚長而去。我敢篤定,當他遇到了什麼煩心事時,必定來我處贏幾局,待氣順了,舒坦了再回家;
對口的上級市委政研室有幾位圍棋愛好者,也時不時找上門去,同那些秀才們死磕,他們也甘於為我這個剽學的山夫野漢打掩護;
與同事易興吾下鄉調研時,手袋裡總揣著那幅沉甸甸的劣質圍棋,見縫插針般地遨遊在黑白兩陣裡,胡投亂殺之間有時也爭得面紅耳赤,每逢此時我便提醒: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嘿嘿,就平手吧。有時也常常相互戲謔:世事如棋,讓一著不為虧我;心細如海,納百川方見容人。也是的,芸芸眾生,能碰在一起共事是緣分,"人生三杯酒,流年一局棋"。
有次聽在鋼木家具廠上班的妹妹說,她那裡分來個中專生喜歡下圍棋,便尋去。
小青年如剛出茅廬的娃,小鮮肉一臉羞澀,開始不知我什麼來頭,特謹慎。主動執黑,小心冀冀地落角佔邊,嚴格遵循先佔角,再佔邊,伺機再佔中腹的原則。十幾手下來大概就摸著我底細了,便放開手腳,無所顧忌,著著戮心,瞬間我大勢已去,中盤認輸了。心想這也許是我過於輕敵,或過於戀子,為了救活而一味地逃跑,導致對方先手攻擊圍了大空。又或許是對對手估計不足,一路猛攻,沒有適度退守,造成孤軍深入,貪圖實利,輕視外勢,遭至對方秋風掃落葉般地殲滅。
再來!
第二盤他便全然不按定勢走了,佔中盤,跟子走,弄得我無所適從,做不成眼,圈不了地,毫無我喘息之機,完全沒有成活的可能。三盤過後,懵了的我似乎不會下棋了,回到了原點。
這號稱棋之鼻祖的圍棋,是怎麼回事呢……
許久以後才想明白,不是他的高深,而是自己的淺薄。那小青年是完全有能力隨心所欲地對付我這個貌似也鑽研過兩年的愛好者的。到此才體會到,看似簡單的黑白兩子,實則如宇宙蒼穹,深奧無比,其中還蘊藏著許多哲學道理,體現了中國人傳統的世界觀,它的真正魅力並不是雙方對決的勝負,而是蘊藏其中的一條條人生哲理。
棋局如戰場,一盤棋,硝煙四起,寸步必爭,其對弈形式同兩軍作戰形似。圍棋角易守難攻,容易做活,對應山巒;中腹難守易攻,不易成活,對應平原;邊,則對應湖澤。史上多少豪傑皆是先盤踞一方,逐漸發展,伺機再逐鹿中原。
品棋品歲月,走棋走人生。
人生中,通過圍棋可觀世風之厚薄,人事之浮沉。對機遇的把握,於品行的得失,甚至和死神或幸運之神擦肩而過,也就在那樣的一瞬間。我有位也是"碼字車間"的同事,才智過人,人緣也好,常見他:論茶道而益智,揮毫墨而怡情。可就在他中年得志,事業輝煌之時,卻因過於前置和張揚,或貪戀眼前利益而不顧後續危機,棋術上叫做"落子蒼錯",終成大錯而身陷囹圄,葬送了一局好棋,真是與其說棋如人生,不如說人生如棋。
其實每個人從一出生就開始了一局漫長的對弈。唯願我小外孫與這具有四千多年歷史的,集科學、藝術、競技於一體的圍棋相識,相知,結伴而行,用一生去完成這一局成敗相間的對弈。
李澎2018.9.於深圳
作者李澎自述:當過知青,做過農民,放過電影。爾後長期在縣委、縣政府工作。縣裡的工作主要是面對農村與農民,因此一生沒離開過他們。所撰寫的小故事都是曾經發生在身邊的人和事。雖文字淺、筆頭拙,但情感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