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陰陽的對立和消長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陰陽者,一分為二也。」
——《類經-陰陽類》
「萬物負陰而抱陽。」
——《老子》
岐伯曰:「陰者藏精而起亟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
「陰陽者,有名而無形」
——《靈樞·陰陽系日月》
「明於陰陽,如惑之解,如醉之醒」
——《靈樞·病傳》
「設能明徹陰陽,則醫理雖玄,思過半矣」
——《景嶽全書·傳忠錄·陰陽篇》
一、 陰陽的含義
陰陽有四對關係:陰陽互體,陰陽化育,陰陽對立,陰陽同根。
陰陽最初的含義是很樸素的,僅指日光的向背,即向日者為「陽」,背日者為「陰」,後來引申為氣候的冷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內外、運動狀態的躁動與寧靜等。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現象都存在正反兩個方面。古代思想家引用「陰陽」概念來概括自然界相互關聯而性質相反的事物、現象或事物內部存在的正反兩個方面。古人認為,正如所說:同時,認為陰陽的對立和消長是自然界事物生成、發展、變化和消亡的基本規律。陽組織應以陽的方式鍛鍊,陰組織應以陰的方式鍛鍊。肌肉是陽,而骨骼和結締組織是陰。要有節奏且重複地鍛鍊陽肌。結締組織或骨骼應在長時間的靜止中鍛鍊。陰陽學說。是研究陰陽的內涵及其運動規律,並用以闡釋宇宙萬事萬物的發展和變化的一種古代哲學理論。它是古人探索宇宙本質和解釋宇宙的一種世界觀和方法論,屬於中國古代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範疇。
陰與陽並非一個固定不變化的,它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水相對於火而言,就是陰;相對於冰而言就是陽。陰與陽相互混合後,形成陰生陽降的的模式,這陰陽混合體就是中醫所講的氣。當這氣的力量往上升的時候,稱它為木,當升到頂點的時候,稱它為火;當往下降的時候,稱它為金;當降到最低點的時候,稱它為水。看不見的是陰,衛外而堅固的那個叫陽,這是個代號。陽是發散的,明亮的。我們身體上這個陰,是含精在內的,千萬注意,不是男女性行為出的那個精!我們本身所有的細胞活動的能量,都是精。這個觀念要搞清楚。
「天地合一,陰陽相調」,陰瑜伽顧名思義旨在陰字,它旨在與我們平時所接觸的大部分是以進行力量和柔韌為主的陽瑜伽不同,陰瑜伽是一種培養覺知力 ,將冥想和體式相結合的一種練習方法 ,也是一種在安靜的狀態下瑜伽鍛鍊的方式。世界上沒有絕對的陰和陽,陰陽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在印度,哈他瑜伽Hatha中Ha代表著太陽,tha代表著月亮,Hatha是把兩種完全相反的精神連接,彼此互補,實現統一與平衡。在陰瑜伽的練習中,吸氣為陽,呼氣為陰;動為陽,靜為陰;伸展為陽,收攏為陰;緊張為陽,放鬆為陰;肌肉為陽,結締組織為陰;關節為陽,骨骼為陰……當身體進入某個體式的時候,身體的活力被提高。經過練習呼吸和體式中的冥想,才使我們變得更能在自然的狀態中休息。通過體式的保持以及流暢的體式轉變,我們可以探索到主動練習和被動練習的奧妙。最終可以達到冥想至靜的狀態。
陽的身體運動很容易定義和區別,這種類型的動我們都非常熟悉。但是和這個相比較,陰的練習就有點和名字對不上號了。難道這麼舒緩和靜止的活動也稱得上是練習嗎?但是為了讓身體可以更平衡,更打開,我們就要拓展我們對瑜伽和運動健身的想像空間,認識到陽的練習不是唯一形式的練習。
陰的練習是靜態的或者是在一個較長的時間內維持靜止的。陰的練習實際上也是有一定的節奏,但是這種節奏屬於一種拉得很長很長的節奏。對於陰瑜伽的一個誤解就是這種靜止是「被動的」,或者說是「非主動的」;但是陰的練習對於身體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對結締組織。陰的練習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人們越來越認為肌肉不是唯一重要的人體組織,人身體的健康和表現的優越不單單是肌肉的質量,結締組織和骨骼的質量和健康也很重要, 而陰的組織不能很好地得益於陽的練習,所以很自然,陰的練習的價值就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知和認可。
陰陽不是單純的具體的一種實體概念,而是抽象的屬性概念,也是一對關係範疇,表示各種物質特性之間的對立統一關係。陰陽源自於中國古代先民的自然觀。我們的先人通過長期觀察和總結,對自然界中對立但是又相互關聯的各種大自然現象,比如天地、日月、晝夜、寒暑、男女、上下等,加以哲學的思想方式,從而歸納出「陰陽」的概念。陰陽學說屬於中國古代唯物論和辯證法範疇,體現出中國先民辯證思維的特殊精神。陰陽看似簡單,看似人人皆可懂,可人人又不通,陰陰學說哲理玄奧,反映著宇宙的圖式。陰陽學說影響深遠,且威力巨大,早已成為古今中國人行為義理的準則。《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兵家理論和實戰經驗的總結,在世界上享有盛譽,此書將陰陽義理在軍事行為中的運用登峰造極,已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令人叫絕。
二、 陰陽在八卦中的應用
八卦中具有的陰陽關係有這樣幾組,乾坤之陰陽,艮兌之陰陽,震巽之陰陽,坎離之陰陽。這些雖同屬陰陽關係,但又有所區別,不可一概而論。具體說來,有以下幾個部分:
(1)乾坤之陰陽互體關係,這裡的互體是指:雙方因為對方的存在而存在。通俗地講就是有了地的概念才相對有了地之上的天的概念。反過來,天是指地上的天,沒有了這個天也就沒有了與之對應的地。天是因為地的存在而存在,地是因為天的存在而存在。
(2)艮兌之陰陽是化育關係,這裡的化育是指:產生、孕育、創造新事物的能力。艮兌兩卦之相互作用就會產生孕育創造出新事物。從伏羲易理論的角度來看,大家對照《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中圓圖方位,兌宮在東南,艮宮在西北,此方位正與中國這塊土地的地理環境相符。從中原的角度來看,東南為大海、西北為高原,東南為兌宮方位,西北為艮宮方位,正好符合《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所揭示的規律,這就是為什麼在中華大地上孕育出的人群有無比的創造力,有克服一切困難的勇氣與智慧,這樣才有了中華民族至少六千年的生生不息。也正是由於艮兌的陰陽作用,使得中華大地上不斷有新的發現、新的發明、新的創造,能永世存在和發展,不斷適應時代的變遷,勇站潮頭。這些都是化育功能的表現。「人」傑「地」靈不是虛妄之辭,它蘊含著豐富的內涵,人與地是會相互感應的。
(3)震巽之陰陽同根關係,這裡的同根是指:同一起源,就是震巽兩卦都起源于震卦的意思。
(4)坎離之陰陽對立關係,這裡的對立是指:完全相反的兩種作用。這兩種相反的作用在外部對對方產生影響與進入到對方內部所產生的影響,在表現上完全不同。
由此可見,八卦中的陰陽性質並不完全相同。不能一講到陰陽,就只有陰陽對立的片面觀念,還要注意區別對待,遵從共性,明辨差異。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三、 陰陽的歷史淵源
陰陽也是中國文化的根源之圖——河圖、洛書、《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的理論基礎。簡單說來,從起源上講,中華文明就是從陰陽這一基本要素出發並逐步建立和發展的,經過長期對陰陽的不斷深入認識,形成了中國古代哲學的陰陽論,並從應用的角度出發,引申出一系列涵蓋諸領域的陰陽知識,包括哲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生命科學、精神科學等各種範疇。物物皆有陰陽,不可割裂,陰陽必相互依存,萬事萬物中都包含陰陽的特性。
我們現代人還不能完全理解陰陽以及五行的本質,但我們的確能根據這種陰陽五行調和的理論給人類帶來了健康,減少了疾病。有醫學家主張拋棄中醫,就像我們以前拋棄《易經》和古老的中國文化一樣。我但願這種愚蠢的思想不會變成現實,因為中醫理論是所有醫學中最好的理論,它研究的內容已經滲透到人體的本源,而西方醫學是僅僅從解剖學的角度通過我們眼睛看到的事物和現象總結出來的規律和理論。這個理論是不能與中醫同日而語的。我們有些醫學專家太浮躁,自己不能理解這種高級的知識和理論就認為是垃圾、應該拋棄。我個人認為如果我們現代易學研究者真正務實地進行易學探索(而不是靠著易學大樹,冒名易學大師去算命騙錢),中國醫學(包括針灸和筋絡學)必將領導世界醫學的潮流。
太極生兩儀,即是陰陽,陰陽變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64卦。這裡的每一步生化都是太極生兩儀的進一步表現。太極之初是混沌之時,陰陽不分,陰陽兩儀的出現,是事物變化的第一步,陰陽再次組合而生四象是變化的第二步,然後是八卦、64卦乃至無窮。所以陰陽是易學預測的根本,是學易得根本。如果我們要想真正掌握易學預測就必須首先了解陰陽,掌握陰陽的本質,否則就不能理解易學的真諦。陰陽是矛盾的對立統一體,一般理解陰陽具有四大要素---陰陽對立、陰陽轉化、陰陽消長、陰陽互根。
陰陽互根:陽在陰不息,陰在陽不離;孤陰不生,獨陽不長;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故天地配之以陰陽。所以說陰陽互根。只有陰陽調和方能萬物而生。金、木、水、火的長生點都是在上一五行的起點,寅、申、巳、亥為四長生之月,一種五行的值令實際預示著下一五行的進氣。春夏秋冬四季往復循環,任何時候都不會單獨存在,寒極暖之機,暖極寒之兆也,所謂陰極則陽生,陽極則陰生,此乃天地自然之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