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就有文章說起過,對於旅行而言,我最為樂而不疲的三種地方分別是草原,大海,沙漠。無論是故地重遊還是首次駐足,都會帶給我興奮與久久的回味。而塔克拉瑪幹大沙漠屬於後者,它填補了我旅行足跡的一個空白點。
塔克拉瑪幹這個名字,追溯起來,可能在我初中上地理課時,就有印象了,但數幾十年來,它始終停留在我最初的記憶中,沒有絲毫新的印記補充進來,直到這次新疆之旅,我才終於初見它神秘的面紗,圓了我心念已久的夙願。
塔克拉瑪幹是一句維吾爾語,代表的意思為「進得去,出不來。」以它高居世界第二大流動性沙漠的廣袤地域來說,我絲毫不懷疑這句話的警示作用。而我也僅僅只是嘗試著觸及它的邊緣,對於深處的腹地,留些美好的想像,也許更實際。
這是中國境內最大的沙漠,面積達到30多萬平方公裡,講個更形象的對比數據,也就是等於三個浙江省的大小。因此進入沙漠,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則就是不能擅自行動,不能偏離隊伍的路線,畢竟在沙漠中,方向感會完全迷失,若無經驗豐富的領隊,危險的隱患不堪設想。即便是在當下已經開通了穿越南北的沙漠公路,依然存在相當程度的挑戰。
不過我向來是比較自律的,斷然不可能去做如此冒失的事情。我只是為了詩和遠方前來,而不是探險。
跟隨著隊伍,穿行在高低起伏的沙丘裡,仿佛攀爬在一條條巨型黃龍的脊梁上,又宛如看不到邊際的汪洋之中,遼闊的令人心生敬畏。
明媚的藍天下,向陽處與背光處,勾勒出清晰精緻的明暗層次,畫面唯美的令我無語,隨手便能夠拍出驚豔的風光佳作。
萬涓細沙,終究匯流成海。細柔到極致的沙粒,演繹出更加壯美靜謐的浩瀚場景。
風拂沙動,回首來路的足印,早已了無蹤影。原來在沙漠裡,人會顯得如此渺小而單薄,脆弱到弱不禁風。
但這僅僅是指我們的軀體,內心的思想卻在這蒼涼無垠的大漠中,能夠縱情的飛揚,正如這幅激昂的標語所說:「只有荒涼的沙漠,沒有荒涼的人生。」
沙漠之旅,視野中除了蜿蜒天際的金黃,就是通透空靈的蔚藍。沒有駱駝,也看不到小溪,卻偶遇了一片清新的綠意。這該是有著怎樣頑強的渴望與不屈的毅力,才能在號稱生命禁區的空間裡,綻放出自己最燦爛的身姿呢?
其實人生何嘗不是如此?塔克拉瑪幹,不僅僅只是豐富了我的旅行足跡,更讓我的內心變得強大,頓悟了執著的真正內涵,畢竟人生只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