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本病毒學期刊2020年影響因子預測
撰文:南京大學 大石頭 轉載留言即可每年6月份,科睿唯安都會公布SCIE收錄期刊前一年的影響因子。為什麼是6月公布呢?這主要由於web of science資料庫收錄緩慢,2019年的引用基本要到2020年的4或5月份才能收錄完整。
-
武漢病毒所開創棉鈴蟲病毒殺蟲劑研究新局面
近30年來,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以下簡稱「武漢病毒所」) 針對農藥帶來的負面效應,深入研究,持續攻關,致力於國內高效無公害的新型棉鈴蟲病毒殺蟲劑等生物農藥的研發。經過多年努力,該所研製的新型農藥具有殺蟲率高、作用專一、藥效持久、不產生抗藥性等優點,並獲得廣泛使用。
-
sci期刊如何判斷級別高低
sci期刊相比較其他期刊來說,已經處於頂尖的地位。但sci收錄的期刊不止一本,在sci期刊這一圈子內也難免互相比較高低。那麼,sci期刊如何判斷級別高低?分區或影響因子。首先,sci期刊分區判斷級別高低sci期刊分為了四個區,採用的分區標準有兩種。
-
《摩擦》期刊被國際著名檢索系統SCI收錄
《摩擦》期刊被國際著名檢索系統SCI收錄清華新聞網10月12日電 在創刊三年半之後,清華大學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辦的英文科技期刊《摩擦》(Friction)於近日成功被國際著名檢索系統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科學引文索引)收錄。
-
sci收錄什麼時候開檢索證明
作者發表的sci論文要被本單位認可,通常少不了要提供檢索證明這一材料。但開檢索證明是有前提的,並不是想要什麼時候開就開得出來。那麼,sci收錄什麼時候開檢索證明?開檢索證明,要建立在sci論文能檢索的基礎之上。
-
國際SCI期刊《天然氣科學與工程》高級編輯潘哲君等到武漢巖土所交流
國際SCI期刊《天然氣科學與工程》高級編輯潘哲君等到武漢巖土所交流 2017-06-21 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 ,國際SCI期刊Journal of Natural Ga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天然氣科學與工程)高級編輯潘哲君和主編助理張智恩到武漢巖土所訪問並作學術交流。
-
武漢病毒所揭示宿主細胞未摺疊蛋白質反應
3月6日,國際學術期刊Journal of Virology(《病毒學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胡志紅、肖庚富團隊合作研究的最新成果,論文題為Quantitative proteomic analysis reveals 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 involved in severe
-
零的突破,武漢大學英文學術期刊GSIS被SCIE資料庫收錄!
據科睿唯安官網發布,武漢大學主辦的英文學術期刊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GSIS,地球空間信息科學學報)於2020年9月23日被SCIE資料庫正式收錄,實現了武漢大學英文期刊被
-
sci期刊發表影響因子的計算公式
科學影響力因子是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編制的《期刊引證報告》(JCR)中的數據.也就是說,在報告年度中,前兩年期刊發表的論文被引用總數除以兩年期刊發表的論文總數.-2是該期刊的被引數k年日記.
-
疫情下武漢病毒所做了啥, 是否預警?原病毒所科研人員回應
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以官方身份正式將新型冠狀病毒定名為SARS-CoV-2。這一命名引發了較大爭議,中國病毒學家先後2次在國際有影響力的科學期刊上發表文章建議更名。為避免引起更多爭議和不必要的誤會,在此我按照WHO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疾病命名,稱之為COVID-19病毒。)1. 疫情期間,武漢病毒所到底做了什麼?
-
國產期刊遇冷:SCI 新收錄中國學術期刊僅9本,銳減 6 成
根據知名期刊評論人寧筆的最新統計,今年 SCI 新收錄的國產期刊僅為 9 本,較之去年的 27 本,18 年的 15 本,出現了顯著的降低。SCI 新收錄的國產期刊如下。去年收錄的 27 本期刊中,有接近一半為生命科學與醫學類期刊。
-
李德仁院士主編期刊《地球空間信息科學學報》被SCI-E收錄
李德仁院士主編期刊《地球空間信息科學學報》被SCI-E收錄 2020-09-24 16: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sci一區期刊投稿最難發表嗎
首先,sci一區期刊投稿難發表,主要是以下兩個方面原因:(1)sci期刊本身就屬於金字塔尖的期刊,而sci一區期刊,又是sci期刊中頂尖的期刊,足見,sci一區期刊的地位。一本期刊有這麼高的地位,本身就非常不容易,若發表的論文質量不夠高,沒有影響力,不被引用,是不可能取得這樣成績的。
-
上交大國際數學雜誌CPAA成為SCI收錄期刊
目前CPAA編輯部接到通知,自2009年起,CPAA將成為SCI收錄期刊。 CPAA於2002年創刊,該雜誌主要刊登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和非線性分析等學科中理論研究和應用技術方面的高質量學術論文,每年出版一卷,每卷4期,自2008年起,增加為每卷6期。
-
目標SCI期刊的選擇
收錄範圍是當年國際上的重要期刊,其引文索引表現出獨特的科學參考價值,能反映自然科學研究的學術水平,在學術界佔有重要地位。因此,我們通常所說的SCI論文,便是指發表在被SCI收錄的期刊上的論文。關於SCI我們最關心的莫過於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 IF)。IF是代表期刊影響大小的一項定量指標。具體來說IF是Thomson Reuters出品的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的一項數據。
-
這本國產期刊2018年才被SCI收錄,短短兩年影響因子即突破5分
TLCR期刊於 2012 年 3 月創刊,是一本國際性的,經過同行評審的開放獲取期刊,並於2018年被SCI收錄,2019年影響因子為5.132。,及早發現,診斷和治療的實用最新信息,關注的特定領域包括但不限於多模式療法,標誌物,成像,腫瘤生物學,病理學,化學預防以及與肺癌和相關胸腔疾病有關的技術進步。
-
西南醫院主辦英文期刊被SCI資料庫收錄
華龍網2月28日11時訊(記者 黃宇 通訊員 何雷 黎寧)今(28)日,記者從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獲悉,該院燒傷研究所主辦的英文期刊《Burns & Trauma》被美國《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收錄,成為亞洲燒傷領域第一本被SCI收錄的全英文期刊,也是重慶市醫療領域第一本被
-
栽贓武漢病毒研究所是無稽之談
——多國專家駁斥「新冠病毒起源於實驗室」近來,一些美國官員又開始散布「新冠病毒起源於武漢實驗室」的謠言,為自身抗疫不力「甩鍋」,多國專家駁斥了這一說法。美國《科學》周刊網站日前刊登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石正麗專訪文章,題為《處於新冠肺炎起源論核心的中國科學家說,川普「欠我們一個道歉」》。
-
武漢科技大學柴利教授團隊發表的論文被國際頂級期刊收錄
武科大柴利教授帶領團隊發表的論文被國際頂級期刊收錄成為武科大在該期刊發表的第一篇科技論文 近日,人工智慧領域的國際頂級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錄用發表了武科大信息學院柴利教授團隊撰寫的論文
-
造謠「武漢病毒所研究員實名舉報」帳號,來自境外!
繼闢謠畢業生黃燕玲是所謂「零號病人」之後,中科院武漢病毒所官網再登聲明稱,陳全姣研究員從未發布任何舉報信息。我們注意到,該造謠帳號近期登陸地為境外,請大家嚴防相關陰謀和破壞活動。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成立於1956年,是專業從事病毒學基礎研究及相關技術創新的綜合性研究機構,現任所長為王延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