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國雷射加工產業有了可喜的轉變:經濟回暖,訂單增多,企業重組,產業細分,向高精專方向發展。未來,雷射產業將何去何從?下面有9位業內專業人士,談談行業、企業的發展現狀和未來之路。
中國光學學會雷射加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鄧鴻林先生:
作為我國工業雷射風向標的大功率雷射切割裝備,其市場令人振奮。2010年11月上海國際工業博覽會上,國內外20家廠商展出了30臺大功率數控雷射切割機,是歷年國內各種展會上展商與展品最多的一年。展品的亮點是:國產三維雷射切割機、國產光纖雷射切割機及進口雷射與衝裁複合機。會上有6臺(4臺平面機,2臺機器人)國產光纖雷射切割機展示6mm以下金屬板的切割。
雷射功率已不足以描述切割能力的大小,亮度(Brightness)才是。亮度的定義是「單位面積單位立體角的雷射功率」。對比CO2雷射器、碟片雷射器和光纖雷射器,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直到5千瓦,以光纖雷射的亮度最大,切割金屬板最快最厚的當屬光纖雷射。
但實際上切割厚板尚不如CO2雷射,儘管碳鋼對近紅外的1.07摻鐿光纖雷射的吸收率數倍於中紅外10.6的CO2雷射,但10倍於光纖雷射波長的CO2雷射之切縫比光纖的寬得多(一般2mm),氧氣易於吹入。 這就是CO2雷射46年來一直獨佔固體雷射之鰲頭的緣由。
第一,國產雷射切割機的量產與自主開發力度的加大,外國一線公司在華本土化的生產,縮小了二者的產品差距與價格差距。用戶對國產機的認同度不斷提高,其在2010年國內市場的佔比高達80%。
第二,2010年我國千瓦以上大功率CO2雷射切割機銷量達1000臺,佔全球市場的20%-25%。上海團結普瑞瑪、大族雷射、武漢法利萊、奔騰楚天等一線廠商都有大幅的增長。最多一家竟佔了國內市場的30%。
市場興旺得力於擴大內需,但主要是這種加工手段的魅力,特別在鐵路鋼鐵、工程機械、汽車造船、航空航天和軍工等高端市場的旺盛需求。
明年市場難料,但可深信一點,今年大起,明年絕不會大落,作為製造大國的中國,保有量不會低於10000臺。須知2000年前的10年我國的總量才280臺。
第三,我國大功率雷射切割裝備的產業鏈遠未形成,尚無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型大功率雷射器,無論雷射器還是切割機的關鍵元部件都得依賴進口。價昂的電容切割頭及作為耗材的光學鏡片等的研發生產,迄今都無人問津。成不了國內配套,進軍海外市場不過是夢想。唯有待到國產整機批量出口之日,才是我國這一產業的形成之時。
第四,光纖雷射是當前的熱門話題。ROFIN與TRUMPF分別收購NUFERN與SPI公司發展光纖雷射已三年,今春上海慕尼黑雷射展上,ROFIN展出了2KW光纖雷射器,但全球高功率光纖雷射器市場依然是IPG一統天下。繼上年SALVAGNINI與LASER PHOTONICS等公司展出用其的光纖雷射器之切割機後,2010年11月在亞特蘭大的FABTECH 與漢諾瓦的EUROBLECH 展會上又推出愈來愈多的光纖雷射切割機。
欣喜的是一批海歸博士矢志回國創業,創建了武漢銳科光纖雷射、西安炬光等公司,研發生產高功率光纖雷射器與二極體雷射泵源,相信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4KW連續波光纖雷射器不久將會呈現在國人面前。
IPG(北京)光纖雷射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顧波博士:
今年的中國雷射市場可謂是光纖雷射全面鋪開的一年,從銷售方面來講,功率大於1000W的高功率光纖雷射器年銷售額已超過百臺,中低功率的光纖雷射器已達數千臺,IPG目前在中國市場引進的最大功率光纖雷射器是15000W。這樣強勁的市場需求一方面說明光纖雷射器成為主流工業雷射器已得到市場的認可,另一方面也歸功於諸多國內集成商的支持和努力。這一點也可以從幾乎所有的世界頂級雷射公司加緊研發和推出光纖雷射器得到佐證。
從市場的反饋來看,2011年光纖雷射器將繼續在中國和世界擴大市場,IPG將一如既往的繼續與每個OEM和系統集成商通力合作,同心同德,以滿足終端用戶的需求為目標,繼續擴大和提升IPG在中國的售後服務、維修和技術支持,為我們的客戶提供及時的、全方位的服務和支持,使他們放心和安心。
正如我一年前所說,IPG要在中國取得成功,取決於IPG與國內集成商的成功合作,以及在中國的本土化,過去一年所發生的更增強了我對此的看法。
我相信,在2011年IPG在中國的本土化和與國內集成商的緊密合作將有一個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