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2月4日,是一個值得廣大魯能球迷牢記的日子,從這一天開始,濟南泰山將軍隊正式改稱魯能泰山隊,儘管此時聯賽還沒有結束,但是在此之前,山東電力集團以閃電般的效率完成了全部的交接工作,由於電力集團的特殊背景,因此這項工作完成的十分順利,隨後的一個月時間裡,球隊新的訓練基地也基本竣工。球隊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

殷鐵生的請辭,讓球迷關心的話題迅速從魯能接管泰山轉為關於外教的聘請上。97賽季,延邊隊在韓國教授崔殷澤的帶領下進步奇快,從保級球隊一躍變成了聯賽四強,颳起了一股強勁的韓國旋風。於是沒什麼經驗的球迷們(其實也包括俱樂部)評頭論足間私下也都認為韓國人比較適合執教泰山隊,因為延邊隊和當時的泰山隊有太多的相似之處,比如缺少經費,比如風格相近,比如,難兄難弟。97年春節前後,金正男飛抵濟南,泰山隊歷史上第一個外籍教練就這樣來了。那個賽季有很多球隊都聘請了韓國主帥,這不得不說是崔殷澤教授給他祖國的一大貢獻。金正男曾在亞足聯擔任技術官員,對亞洲足球和中國足球十分了解,與中國足協一些官員私交甚好的這一優勢,以及他擅長調教球隊進攻這個特點,因此,雙方是一拍即合。

金正男對泰山隊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造,防守起家的山東足球第一次高舉攻勢足球的大旗,陣型也改成了3-5-2,門將由王軍和張蓬生輪流擔當,後衛從左到右依次是李明宋黎輝和漸漸頂上來的小將舒暢,中場的四員大將是邵延傑邢銳孫曉東鄧樂軍和李小鵬,前面依然一高一快----宿茂臻和唐曉程或宋毓明,賽季初的時候宿茂臻受傷,小將王超也客串過中鋒。這一變陣頗令山東球迷眼前一亮,最根本的原因其實是當時大家覺得殷鐵生的1:0主義和百年不變的保平爭勝讓人感覺有些無趣,吃膩饅頭了,想嘗嘗麵包換換味道。

對於從國安引進的鄧樂軍來說,這是他濃墨重彩的一個賽季,腳法細膩的他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成為山東球迷的新寵,甚至戴上了隊長袖標,這是子弟兵打天下的泰山隊破天荒的第一次。鄧樂軍大大提升了泰山隊中場的技術含量,他那腳任意球更令山東球迷過足了癮。對深圳的一傳一射為魯能取得賽季首勝,後半段對陣太陽神一記任意球打開勝利之門都是他的經典之作。現在回想起來並不是米樂的球技真的鶴立雞群,關鍵是殷鐵生的足球在球迷心中已經根深蒂固,於是泰山隊稍有改變就令人欣喜,更別說確實有兩下的鄧樂軍。

可是,泰山的比賽比以前是好看了,但防守卻丟了,前面進攻犀利,後面漏洞百出,成績並不理想,甚至非常差勁,有降級的危險。為了自救,球隊將外援的引進提上了日程。巴力斯塔----山東歷史上第一位外援也是最成功的外援之一在這時候加盟了。在他的處子秀中,主場一傳一射,3:1拿下延邊敖東(延邊真的是泰山隊的好基友,經常送溫暖,當然我們也送過,這個就不說了),機敏的頭球吊射很輕易的將山東球迷俘虜。這時候人們憧憬較多的是「鄧巴協議」,即鄧樂軍和巴力的中場組合究竟有強大威力。但後來的多輪不勝證明,鄧樂軍和巴力巴力這樣的球員同時出場的話,泰山隊的中場防守就形同虛設了。
同巴力斯塔一起來的還有兩名外援,都是巴西的,一個叫路易斯,一個叫卡洛斯。但這兩位是不折不扣的水貨,後面很快就被辭退,並引進了波赫外援阿米爾登場,此君身材高大,作風勇猛,經典一戰是泰山主場打北京國安,0:2落後時上去救場。好一個阿米爾獨中兩元,助泰山隊3:3戰平北京。賽季結束後阿米爾去了甲B(哪支球隊就記不清了,好像是北京寬利),還拿過最佳射手。

不過來了外援也沒能拯救泰山的頹勢,總的來說,金正男的打法還是一種非常先進的踢法,代表了國際足壇的最新潮流,但是他金正男的美麗攻勢足球對於泰山隊的一幫球員來說是無法承受之重,352這種打法對後衛的要求非常高,而泰山隊幾名後衛的個人能力還達不到要求,加上後腰能力一般,巴力斯塔鄧樂軍等人重攻輕守,進球多失球多也就司空見慣。其實山東隊此時已經有了一個很好的班底,但轉型是痛苦的,山東隊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想飛卻總飛不高,此外,賽季初和賽季中的大面積傷病也是客觀上導致金正男戰績不佳的一個重要原因。終於,隨著客場和深圳戰成3:4,金正男時期的泰山隊畫上一個句號。殷鐵生出任救火教練並率領球隊保級成功,以第九名結束了一個驚險的賽季。
金正男是一個以進攻作為生命線的足球教練,有著韓國人特有的認真和執拗,不過他的先進足球理念對於當時還只會長傳衝吊的泰山隊來說有點「超綱」,雖然也打出了一些漂亮的比賽,但畢竟結果才是最重要的,他的美麗足球夢最終也只能宣告破滅,不過,在他的手下,一批年輕人得到了很好的鍛鍊,挑起了泰山隊的大梁,並成為桑尼和圖巴輝煌的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