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西方的神話系統中,蛇也許是最混亂的一個群體,最常見的就是蛇和龍的混淆。英格蘭史詩《貝奧武甫》稱毒龍為蛇;晉代的葛洪認為有一種蛇能夠變化為龍;雙目失明的詩人彌爾頓分不清龍和蛇之間的區別也是情有可原,他認為撒旦是龍和蛇的混合體:「但他仍然是群蛇中最大的,/然後長大成了龍,比太陽/在神谷用黏土造的巨龍要大。」(《失樂園》 第十卷) 但他沒有說明,撒旦是如何像醜小鴨那樣從一條其貌不揚的蛇蛻變為至高無上的龍的。
在印度神話中,愛羅婆多既是蛇王,也是龍王;而佛經中金翅鳥與毒龍之間不共戴天的仇敵關係更多地和《摩訶婆羅多》中的鳥蛇之爭有關。不排除是翻譯的原因,多羅那他在《印度佛教史》中也是龍蛇不分:說提婆波羅王的兒子是龍子,可是又說這個小孩「敬天的時候,翹然顯出蛇頭」,晚上又有「五蛇頭龍王」出來跟他說:我是你的父親;說富樓那跋陀那地方的婆羅門有兄弟七人。他修大自在天用明咒試圖收伏該地的一條龍,但未能馴伏,結果婆羅門夫婦以及弟兄七人都被毒蛇所齧而命終。既然是去收伏龍,幹毒蛇何事?莫非蛇鼠一窩的俗語,還可以改成「蛇龍一窩」不成? 商俱婆羅門就是七位遭遇滅門慘禍的婆羅門兄弟之子,所以他從小就對龍/蛇之類有著刻骨的仇恨。「他在家中地下室中養了很多貓鼬,家外繫著一些名叫悉羅的殺蛇動物,屋頂放置很多孔雀以防蛇,然後努力尋求降龍的真言與物料。」然而,這些準備工作證明都是無效的。一天,天界諸龍突然駕到,它們發出的聲音像狂風呼號,孔雀和悉羅都聞風而逃,這時一條細小的蛇———看來它們還真是一夥的———就爬進屋內,將商俱給咬死了。習慣了冗長的肥皂劇的觀眾都會知道,在主角完成他的使命之前的任何危險都只能有驚而無險。有人救了商俱婆羅門,他發誓要報仇雪恨,荼枳尼天女空行母教授他能夠降服蛇類的明咒。她念誦真言令商俱喝下純黑母狗乳熬成的八捧乳粥,連喝六捧,喝到最後一碗的時候他實在是喝不下去了。荼枳尼天女空行母就說:「開頭我沒說過嗎,你不是器材。現在你能夠制伏七種龍族,能隨意支使。但婆蘇吉族不在其內,有一天你將被婆蘇吉族咬死。」
最離譜的是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 《世界民間故事大全》(亞洲輯·朝鮮篇)最後一則故事《孝女和癩蛤蟆》,配插圖的這位仁兄所畫的龍神,既無爪又無角,怎麼看都是條巨蟒。
也許在古人眼中,龍這種虛幻的動物終究沒有蛇來得實在。這種實在性是很可觀的,在《新科學》中,維柯認為,蛇和獅子一樣構成了土地強有力的觀念,所以殺死一條蛇是非凡之舉。漢高祖劉邦澤中芒碭山斬蛇起義;而在日本最重要的古典典籍《古事記》中,太陽神和月神的第三個孩子風神取名「須佐之男尊」,桀驁不馴,被天神派去管理黑夜。
由於他覺得天神分配不公,所以整夜哭鬧不止,還在神殿隨地大小便,結果被天神放逐到陰間,卻讓他得到機會斬殺八條巨蟒而一舉成名。
清代陳尚古在《簪雲樓雜說·五裡蛇》中寫到過一種超級巨蟒:明朝萬曆年間,有位姓沈的大臣出任滇南巡撫,剛到任上,他就注意到手下一位長相怪異的安參將。此人是個禿頂,臉上除了兩個眼睛炯炯有神之外,眉毛、鼻子、耳朵全都不翼而飛,這讓巡撫大人著實嚇了一跳。會議結束之後,巡撫把參將留下來單獨訓話。參將也不隱瞞,就把自己的經歷娓娓道來。原來在滇南山中有一條奇大無比的蟒蛇。它身上的鱗片比竹笠還要大。丈量一下有五裡長,堪稱如假包換的山中之王。它經常在夜晚出動,什麼豺狼虎豹碰到這條巨蟒,必定成為它的腹中佳餚。那一天,夜黑風高之時,他卻硬是在這山嶺上趕路。突然一陣腥風撲面,還沒等他緩過神來,他整個人就被吸進巨蟒黑漆漆的肚子裡了。安參將馬上意識到發生了什麼。這時,無計可施的他只能壓住恐懼,拔出腰刀,拼命地砍向蟒蛇的肚皮。這條巨蟒肚皮的肉有半尺多厚,想要剖開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疼痛難忍的巨蟒開始滿地翻滾,安參將在它的肚子裡站立不穩,刀子都拿不住。沒過多少時間,他的頭皮就已被胃液所消化,臉也開始變形,但他知道,他一放棄就是死路一條,於是他拼盡全力狠劈猛砍,跟隨巨蟒長途奔跑三十餘裡,最後終於要了這條巨蟒的命。當他從蟒蛇的肚子裡鑽出來的時候渾身是血,已經完全沒有人樣了。第二天一大早,一位山裡人發現了死去的巨蟒,就割下它的幾十斤肉,回去當油燈點。鄉親們聞風而動,
都來割肉。割來割去,翻過山頭,就發現安參將倒在血泊之中。一個老頭活了這麼大的歲數,還是第一次看到有人能憑藉一己之力殺死一條巨蟒,於是大發感慨:「這真是人間的奇蹟啊!」
在希臘神話中,殺蛇也是標榜英雄的確有真才實學的好機會。宙斯和阿爾克墨涅之子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就靠殺蛇證明了自己非同凡響。他剛出生的時候力大無窮,赫拉派了兩條巨蛇,想吃掉襁袍中的嬰兒,結果卻被他掐死。他長大後終於立下十二大功績:他殺死涅墨亞的猛獅;斬殺了
勒耳那水蛇;活捉了侵害阿耳卡狄亞的厄律曼託斯山的野豬;捕獲了刻律涅亞山的赤牝鹿;殺死斯廷法利斯湖怪鳥;為歐律斯透斯的女兒阿德墨忒取來阿馬宗人女王希波呂忒的腰帶;清掃了太陽神之子奧革阿斯的馬廄;馴服克裡特公牛;戰勝狄俄墨得斯的神馬;捉走三頭巨人革律翁的牛群,並建兩座石柱;取得赫斯珀裡得斯姊妹的金蘋果;制服哈得斯的看門狗刻耳柏洛斯……幹下許多驚天動地的大事業,兩條巨蛇看來只不過是他初出茅廬小試牛刀的「開胃小菜」而已。
儘管如此,蛇仍然讓人恐懼。多羅那他寫到過一種大蛇:智藏阿闍梨「到迦摩縷波去,他的弟子們走到阿闍伽羅毒蛇 (能吞羊的大蟒) 的洞穴上,蛇當時熟睡未醒。在路旁住宿時,毒蛇醒來,循著人味,前來吞下幾個優婆塞,用牙咬了好多人,用口中毒氣使逃走的人昏倒」。在古希臘的神譜中,擁有一百個頭的勒耳他水蛇海德拉令人不寒而慄,這些蛇頭被砍之後就會迅速復原,一個西緒福斯似的砍頭工必定要接受徒勞的命運。幸好,赫拉克勒斯是個懂行者,他明白其中的奧妙,所以就用點著火的木頭來燒灼蛇頭的脖頸,終於將其殺死。拜倫在《唐璜》 第八歌中雖然對這種怪蛇持一種否定的態度,但對這種頭顱掉了碗大個疤的本領還是讚賞有加———雖然這種妖怪到了馬雅可夫斯基的眼中就成了資產階級反動派的最佳畫像。拜倫寫道:
像百頭的怪蛇,地獄的妖精團隊沿著河岸匍匐前進。英雄們即使身首異處,頸項也會長出新的頭顱。
事實上,赫拉克勒斯就是一個腳踏兩條蛇,身上披著獅子皮的怪人。在英文中,Python(意為巨蟒)這個詞來源於古希臘神話:皮同特爾斐保護神喻祭禮的蟒蛇,被阿波羅殺死並剝奪了權力。在這個故事中,權力是由蟒蛇來傳遞的。研究《西遊記》的日本漢學家中野美代子則發現,在《西遊記》中,孫悟空正是通過對龍的權力的剝奪來獲得自己的超能力。與此同時,Python還有一個含義就是能夠預言將來的巫師。考慮到龍和蛇的親緣關係,我們不妨認定,孫悟空和阿波羅一樣也是一位「巫師」,他們本身令人目眩神迷的能量也許只是一種幻象,它們的源頭來自於另一種動物———龍或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