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咬文嚼字之九十五:緊繃的世界

2021-01-15 中國物理學會期刊網

作者:曹則賢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

——《孟子·盡心上》

In the beginning, God said that the four dimensional divergence of an antisymmetric second rank tensor equals zero and there was light.

——Michio Kaku1)



上世紀八十年代在中學、大學學物理那會兒,筆者遇到的一個特別有挫折感的問題是滑輪的受力問題。一根繩子搭在滑輪上,繩子一端掛個重物,受重力 F 向下,重物還受上邊繩子給的一個張力 T(很久以後我知道了 T 是 tension 的首字母)。這張力 T可怪異了,在繩子的任一點上都有,還一對一對的方向相反。而且吧,有的書上會讓計算滑輪如果有摩擦時,滑輪兩端張力T1和 T2 (方向都畫的是順著繩子向外)之間的關係,答案是 T2 = T1eμθ ,其中θ是繩子在滑輪上的纏繞角度。2) 我就納悶了,這繩子上的張力是個咋回事呢,它咋一對一對的方向相反跟歪曲版的牛頓第三定律描述的情形似的?人家重力就不這樣!這納悶兒,因為我在我能有的書裡找不到,又因為怕顯得自己蠢也不敢問老師,就一直憋在我心裡。張力,唉,張力。


初等物理裡面有很多令人困惑處。先說壓力,不,壓強,吧。用手按壓一個有些剛性的表面,比如木桌面,能看到按壓的效果,手也會有費力、不能隨心所欲的感覺。壓 力 , 或 者 壓 強 , pressure( 德 語Druck,法語 pression),就是來自動詞 press(drücken,presser)的抽象名詞,英法語的詞源都是拉丁語的premere,to press。壓強的量綱是單位體積的能量,這在熱力學主方程dU=TdS-pdV+…中明顯可見,或單位面積上的受力。壓強的國際單位為 Pascal(漢譯帕斯卡),符號為Pa,源自研究大氣壓的法國哲學家Blaise Pascal。 標 準 大 氣 壓 就 是101325 Pa。物理上的壓力不是力,但我們日常生活中會把壓力、壓強混著說,西語科學文獻也有這種混淆,不足為奇。但今天,尤其是明白了物理學無須力的概念之後,壓力、壓強應該不會再帶給我們困擾了。


初等物理課本裡常會有這樣的描述,對桌面施加一個壓力 F(確實指的是力),受力面積為 S,則壓強為 F/S,好麻利、好簡單的物理,當年我也以為我學得會。我們會看到,事情比這個要複雜。面積是個有方向的量,力也是有方向的量,那除法 F/S 得到的壓強有什麼樣的性質呢?沒有方向?你用手按壓一個光滑的剛性球,或者按壓一塊豆腐,估計會注意到一些讓你深思的現象,下面我們會詳細討論。若是兩手緊握一個物體,那是 compress,to press together,壓縮的意思(動詞精簡,名詞止血繃帶、打包機,都是其引申義)。 一個物體如果被compressed,它的體積會減小,即物質有可壓縮性 (compressibility)。如果處理流體問題時,可不考慮其受力狀態下的體積變化,則稱其為不可壓縮流體,incompressible fluid。衡量物體compressibility的物理量既可以稱為 compressibility,也可以進一步具體一點稱為 the coefficient ofcompressibility(壓縮率)。壓縮率的定義為 β = - 1/V·∂V/∂p 。對於描述物質的抗壓能力,人們還是習慣用壓縮率的倒數,稱為體彈性模量(bulk modulus)。



提到彈性,就會想到彈 簧(spring)3)上掛一質量m的體系。將彈簧拉長一段長度,放鬆,若彈簧能恢復其原狀,它就是彈性的。彈簧振動的物理,從簡單的胡克定律 F=-kx,到簡諧振動及其能量二次型 E = 1/2 mẋ2 + 1/2 kx2 ,到量子化的 諧 振 子 模 型 H = (â+â + 1/2)ℏω ,[â,â+] = 1,再到以其為基礎的量子場論,據說這足已構成物理 75%的內容了。我納悶的是關於彈簧的行為。彈簧就算能回復原狀,它在平衡狀態兩側的行為也不一樣。一根金屬絲,微小拉伸和微小壓縮,就算是彈性近似,應該也是不一樣的。


一個物體被拉、壓、擰,外觀上會變形(deformed),內裡面也會非常擰巴、不自在(strained)。這就引入了兩個非常重要的關於材料的概念, strain 和 stress。 Strain 作為動詞,來自拉丁語動詞 stringere,拉緊、絞擰的意思,比如to strain everynerve(繃緊每一根神經)。Stress作為動 詞 來 自 strictiare, 其 形 容 詞 為strictus, 但 strictus 就 是 來 自 動 詞stringere,也是緊繃的意思。動詞strictiare 應該有施壓的意思,可參校由其而來的名詞 constriction 來理解,見於 a constriction in the chest(胸部壓迫感)。Stress作為一般英文動詞,有加作用力、強調的意思。Stress 和 strain 在材料力學、連續介質力學(continuum mechanics)中分別被譯為應力和應變(形變),形變是無量綱量,應力和壓強的量綱相同,且它們之間有千絲萬縷的關係。考慮一個三維物體,其中的應力是由一個 3×3 的對稱矩陣表示的,被稱為 Cauchy stress tensor(柯西應力張量),

最後一種表述中另引入了字母 τij ,是強調非對角項是剪切應力(shear stress)。在靜水壓情形下, σij = pδij 。應力和壓強的關係由此可見一斑。


一個物體被 strained 了,各處都會錯位,描述這錯位的物理量叫strain。定義如下:考察任一點 x=(x1,x2,x3) ,位移到 x+ u ,則 εij =1/2 (∂ui/∂xj+∂uj/∂xi)即 是 strain tensor,wij =1/2(∂ui/∂xj-∂uj/∂xi)是 rotation tensor。應力張量和應變張量之間的關係由廣義胡克定律給出, σij = -Cijklεkl 或者 εij = -Sijklσkl ,其中 Cijkl 是 elastic constant,elastic stiffness,彈性剛度(勁度), Sijkl 是elastic compliance tensor(柔度、順度)4)。以後我們會看到,剛度張量和順度張量的當前寫法是不太恰當的,它們都是(2,2)-type 的張量。Strain 和 stress 之間的關係,是一個共軛的關係。常見有apply a stress(施加一個應力)的說法,恐不易實現。恰當的說法也許應該是subject to an action or external stimulus(置之於一個作用或者外部刺激)。三維情形下應力—形變關係不好理解,那看一維情形下拉伸一個物體(tensile test)所獲得的普適性的應力—應變關係:開始時應力和應變成正比,將載荷去除後材料會恢復到原來狀態;當形變超過一定程度,材料不再能恢復原狀,這時對 應 的 應 力 為 屈 服 應 力 (yield stress);過了這個點材料進入塑性狀態,應力在隨形變增加而增加到 一 個 最 大 值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極限強度)後會變小;材料形變再繼續增大到某個值時就會發生斷裂,斷裂時材料的應力為 rupture stress(斷裂應力),見圖1。


圖1 延展性材料的普適應變—應力關係


補充一句。Strain 有用盡某種資源的意思,a strain on the imagination,那是耗盡了想像力。此外,strain 可能還可表示緊繃狀態的後果,故 muscle strain 是肌肉緊張,也可譯為肌肉勞損。筋肉勞損加繼發性感染炎症,這大概是網球肘一類疾 病 的 機 理 了 。 Strained state,難免會遭遇放鬆過程。放鬆過程,relaxation process,物理學給譯成了弛豫過程。弛豫過程是動力學的過程,涉及一大類物理現象,對它的研究也是物理學的一個重點。此處不論。一個strained體系,讓其放鬆後,一般不會恢復到整體均勻、平衡狀態。一個經歷過 straining 過程的塑料板,弛豫後也會留下損傷或者不均性,會在某個物理性質上,比如對光的散射,表現出來(圖2)。


圖 2 一塊抻過或者扭過的塑料板表現出光學性質的不均勻



拉伸,英文為 to stretch,從對應的拉丁語動詞 tendere,引申出了一批科學概念,其中一些甚至是數學和物理學靈魂級的概念。法語是拉丁語系的語言,tendere 以動詞tendre 的形式出現,如 tendre un arc(拉一張弓),tendre le esprit(打起精神),等。動詞的過去分詞作形容詞,有style tendue(僵硬、不自然的文筆)的說法。 Tendre un arc,拉弓,那難怪用 tension(英法語,張力)來描述 a tense rope(一條繃緊的繩子)的狀態了(圖3)。


圖 3 張弓


英語中 tense 作動詞和形容詞用,詞組 tense up 有繃緊、警覺的意思。Tense作為形容詞的意思是繃緊的、拉緊的、緊張的。語音學上,發音時要求舌頭和上下顎緊張的元音是 tense vowel,口腔鬆弛的是lax vowel。語法書裡還會出現另一個意思的 tense,漢譯時態。注意,此處的名詞 tense 來自拉丁語 tempus,就是時間的意思,請勿混淆。


英文中詞幹為 tendere的詞彙很多,如 pretend, before + to stretch,假裝,在人前端著;subtend,under+to stretch,撐開,見於 subtends anangle(張開一個角),the space subtended by the eigenfunctions of aself-adjoint operator(自伴隨算符的本徵 函 數 張 成 的 空 間); contend, tostretch together, 競 爭 ; attend, tostretch forward,注意、警覺;extend,to stretch out,延展、擴展;intend,to stretch for,打算、為……做準備,等等。Tendere的其它形容詞形式有tensile(tensible)和tensive,前者見於 tensile test(拉伸試驗)、tensileproperty, 後 者 見 於 tensive rivalry(緊張的競爭),似乎前者更多體現的是其本義。Tensile用於stress,是tensile stress(張應力),老年人表皮比其下的真皮面積大很多,其皮膚上積聚的應力就是張應力。與此相反,嬰幼兒表皮比真皮面積甚至會顯不足,其皮膚上積聚的應力就是compressive stress,壓應力。不管是tensile stress 還 是 compressive stress,stress 太大了就能把體系給stress out,讓體系發生變形甚至斷裂。當然,變形或者斷裂不是無規的。圖 4 是南極的方糖冰山,重力在浮在水面的積雪中造成的應力使得積雪體發生斷裂,斷裂幾乎呈二維正方格子的花樣,俗稱方糖冰山。這說明積雪在與大地垂直的二維平面內是各項同性的。巧妙、仔細地引入恰到好處的應力,可以得到自組織的圖案,這就是所謂的stress engineering(應力工程)。圖 5為通過應力工程在微米大小的核—殼體系上獲得的應力點陣,精確地再現了相應的湯姆森問題的數學解。


圖 4 南極的方糖冰山


圖 5 核—殼體系上的應力點陣與相應的湯姆森問題的數學解(李超榮、曹則賢,2005)


Intend 和 extend 的形容詞分別為 intensive 和 extensive。熱力學把其關切的物理量分成 intensive quantity(強度量)和 extensive quantity(廣延量)。設想有一個處於平衡態的體系,將之數學地分成兩個子體系 1和 2,則滿足關係 Q1+Q2=Q 的量是廣延量,而滿足關係 q1 = q2 = q 的量是強度量。熱力學中的強度量和廣延量是以成對的方式出現的,是共軛的。具體地說,在熱力學主方程dU = TdS - pdV + σdA + μidNi + E∙dP+H:dM + ⋯ 中,熵 S,體積 V,表面積 A,粒子數N,電極矩P和磁矩M 是廣延量,而相應共軛的溫度T,壓強 p,表面能σ,化學勢μ,電場強度 E 和磁場 H 則是強度量。



在描述一個 strained物體時引入了 stress tensor 的概念。Tensor,張量,可以說是物理學的一個靈魂級概念。在普通物理課上,另一個我們熟悉的張量是轉動慣量,momentof inertia,它還有一個名字叫 inertia binor,愚以為可譯成慣性二階矩,這與其字面意義和定義都符合。這個轉動慣量是個二階張量,因為它的任意一個分量都是構建在兩個基矢量上的, I = Iijei⊗ej , Iij = ∫Ωrirjdm 。由於這個張量是對稱的,所以作為其表示的 3×3 矩陣是可對角化的,故有所謂三個慣量主軸和主轉動慣量的說法(就是線性代數語境中的本徵矢量和本徵值的具象)。


張量T關於它的所有元素都是線性的,一個張量就是一個多線性的映射(a tensor is amultilinear map)。表示張量所需的指標的數目稱為張量的階 (degree or rank)5),標量是 0-階張量,矢量是 1-階張量,象前述的轉動慣量是2-階張量。考察一個曲線坐標系,將某點的坐標表示為xμ,臨近的一點為 xμ+dxμ;在另一個曲線坐標系下,這兩點可分別表示為 xμ'和 xμ'+dxμ',則有 dx μ′ = ∂x μ′/∂xvdxv = x μ′,vdxv 。則若一個量在坐標變換時按照如下方式變換,

那就是一個(p,q)-張量,其中 p 是上標數目(指示逆變部分),q是下標數目(協變部分)。對於一個矢量空間 , 兩 個 矢 量 的 內 積 定 義 為<v,w> = gijviwj,其中的 2-階逆變張量 gij 就是著名的度規張量(metric tensor),空間彎曲的性質都著落在它身上了。用張量的好處是,它在不同曲線坐標下形式是一樣的。若一個守恆定律的形式是一個張量表達式等於零,則在坐標變換下其形式不變,仍能被一眼認出來。與張量對應的是 nontensor。Tensor 的形容詞形式是 tensorial,關於 tensor的數學是 tensorial calculus 或者 tensor analysis(張量分析)。


電磁學有張量表示形式。電磁學的協變張量形式,依然是 Euler—Lagrangian 形式。 保持麥克斯韋波動 方 程 形 式 不 變 的 時 空 變 換 為xμ′= Λ μ′v xv,其中 Λαβ 就是洛倫茲變換張量,是個(1,1)-張量。把相對論從電磁學推廣到能包括引力,最後會著落到一個二階協變張量形式的方程上,主角是那個度規張量和(電磁學已有的)能量—動量張量 Tμv上。1915年底,愛因斯坦得到了如下形式的引力場方程

其中, Rμv 是可由度規張量 gμv 導出的裡奇曲率張量,描述空間的彎曲。這個方程告訴我們能量—動量張量決定空間如何彎曲。引力場中的測地線方程為 dvσ/ds + Γσμvvμvv = 0 ,這個方程告訴我們粒子在彎曲的引力場中如何自由下落。有趣的是,這個方程中的量Γσμv,第二類 Christoffel symbol,是個 nontensor。經典電磁學和它的協變形式,才是狹義、廣義相對論的基礎!



仔細地回顧了 stress—strain 關係,tension的概念,以及如何藉助張量的概念從協變的經典電磁學形式走到廣義相對論,似乎正應了筆者的一個觀點,量子力學和相對論之所以難學,那只是因為我們沒學會經典物理的緣故。


1) 加來道雄:「起初,上帝說反對稱二階張量的四維散度為零,於是就有了光。」不明白?學學協變形式的電磁學,一切都會明亮起來的,連廣義相對論也算上。

2) 懂了這一題,那麼只要見到一根樁子,你就能勒住一頭牛。

3) Spring,來自德語動詞spingen,突然冒出來、跳躍。Plants begin to spring from the seeds,植物從種子中萌發,所以在英語中 spring作名詞還是春天的意思。不過,德語的春天是 Frühling,對應中文早春二月的「早」字。

4) 偏偏用S代表compliance,用C代表stiffness,奇了怪了。

5) 關於張量的order or degree or rank or type or valence,西文文獻也是很亂的。


相關焦點

  • 直播預告 | 慶祝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成立70周年——物理學的「咬文嚼字」
    6月13日下午14:00-15:00,中國科訊將在微博直播「科學人講壇」在線科普講座 「科學文化系列圖書分享匯」 第二講:物理學的「咬文嚼字」,直播間屆時開啟並在微博置頂,敬請關注。「物理學」已經很有門檻了,「咬文嚼字」更讓人頭疼。
  • 物理學咬文嚼字之紛亂的交換
    英語這種不太精緻的語言後來成了世界的主導性語言,當然是借著熱力學帶來的船堅炮利,凸顯了粗暴才是硬道理的道理。英語如今是物理學的主要載體,理解、傳播物理時,尤其是如果依據的是英語翻譯成的漢語文本時,注意對一些字詞仔細加以辨析,還是非常必要的。古希臘人早就有了萬物皆流(Πάντα ῥεῖ)的思想,這告訴我們這個宇宙的主題就是變化,因此自然科學的主題也必定是各種變化。
  • 物理學咬文嚼字之九十一:線
    比如拋物線,可以定義為到一定點和到directrix 的距離之比為1:1的點(generatrix,模體)的集合。Parabola,字面意思是說的恰好,指1:1 的距離比,它就沒有拋物的意思,也不含線字。同屬圓錐曲線的雙曲線,hyperbola,意思是說過頭了,字面是既沒有雙字也沒有線字。
  • 物理學咬文嚼字之八十六:導引
    有人把生命過程理解為能量交換的過程甚至熵的交換過程,那估計是因為物理學得太多了。生命得以維持,其必須能動地主導物質的進出過程,即加以導引。我們的祖先早就明白了這個道理。漢張仲景的醫書《金匱要略》中有「導引吐納」的提法,道家還發展出了成套的「導引吐納」功法,其中八卦掌就是將武功與導引吐納融為一體的武術。導引可逐客邪於關節,參詳痛風發生的機理,始知老祖宗的見識果然不凡。
  • 物理學咬文嚼字之:紛繁的運—動—力學
    力學是物理學最早的內容,從力學發展過程中建立起的概念和方法論很大一部分後來被移植到電磁學、熱力學等領域。弄清楚那些我們漢語中用「力學」一概而論的各物理學分支的同異,或有益於對這些學科的學習。Statics,靜力學,力學中研究靜止或者平衡的那部分學問。這個字和state,stand 同源,立著的意思 (do you understand?)
  • 咬文嚼字:2016年十大流行語 網絡語言佔80%
    一個詞,記錄一個時代2016十大流行語出爐語言文字規範類刊物《咬文嚼字》雜誌社今天在滬發布「2016年十大流行語」。洪荒之力、吃瓜群眾、工匠精神、小目標、一言不合就XX、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供給側、葛優躺、套路、藍瘦香菇等流行語入選。「《咬文嚼字》評選流行語的標準始終如一,就是流行、創新、文明。」《咬文嚼字》執行主編黃安靖分析,近年來,年度十大流行語的網絡特色日趨明顯,今年除供給側、工匠精神外,其他8條均來自於網絡或由網絡賦予了新的涵義,成為歷年評選中最多的。
  • 物理學咬文嚼字之七十八:Reciprocity——對稱性之上的對稱性
    (惠勒的理論提議了一種在意識的內在王國(思維)與其對立面,即感覺的外在世界(宇宙),之間的聯繫)」。動詞reciprocate較少見,大意為返還、回報的意思,如「His feeling was never reciprocated.」
  • 物理學咬文嚼字之一百:萬物皆旋(上)
    反過來看,一個人若能學會理解轉動,恐怕物理世界在他眼前會一時清朗起來也未可知。剛剛習慣用轉動的眼光看世界的大腦,如今依然把世界詮釋為旋轉的。人的大腦如果接受了一些衝擊性的信息,也會感到天旋地轉——The world began to spin when he realized……。讓某人轉起來,法語為prendere qlcu in giro,那就是把人弄暈乎了然後騙。安史之亂,唐人當時就怪罪轉動了。
  • 物理學交流的語言
    隨著中國經濟的日益發展,中國科研人員的學術貢獻也會越來越多、越來越重要,再過幾十年,物理學(乃至整個科學)世界的交流語言肯定會發生巨大的變化。我覺得,可能的前景不外乎兩種:要麼是中式英語(Chinglish)佔主流,要麼是中文作主導。將來實現的到底是哪種,取決於大多數從業人員用手和口進行的選擇。
  • 《咬文嚼字》公布2018年十大流行語:「流行語」英文怎麼說?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咬文嚼字》公布2018年十大流行語:「流行語」英文怎麼說?   文學期刊《咬文嚼字》近日公布2018年十大流行語,"錦鯉"一詞入選。
  • 《咬文嚼字》公布今年十大流行語 專家稱評選需考慮格調
    昨天下午,語言文字規範類刊物 《咬文嚼字》雜誌社發布了「2016年十大流行語」。據悉,此次的評選是從100多條流行語中初選出15條,經過專家組和媒體的投票,終選確定10條。它們分別是1,供給側;2,工匠精神;3,洪荒之力;4,吃瓜群眾;5,小目標;6,一言不合就××;7,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8,葛優躺;9,套路;10,藍瘦,香菇 (詳釋見「文匯App」)。
  • 魯迅以語言精準高深為名,咬文嚼字不僅在字,語言精準揭示了智商
    一篇文章——《咬文嚼字》。魯迅先生批判當時的人使用文字,尤其是翻譯人名上面,反應出來的陳腐的觀念和習慣。主張擺脫傳統思想束縛,主張男女平等的人偏偏喜歡用亮豔的字來譯外國人名就比如,翻譯外國姓名加草頭,女旁,絲旁。小編也是發現了,外國名字不是「思黛兒」「阿嬌兒」,就是「雪琳娜」什麼的,太常見了。為擺脫傳統思想介紹世界的文人騷客卻喜歡用中國姓來翻譯外國人名,我們常見的高爾基。
  • 《咬文嚼字》2019年十大流行語
    今天,《咬文嚼字》編輯部發布2019年十大流行語,具體如下:
  • 2018年十大流行語「官宣」 《咬文嚼字》「確認過眼神」
    ·不是「網紅」從來沒有長期展出 憑什麼登上《國家寶藏》·2018年十大流行語「官宣」 《咬文嚼字》「確認過眼神」·第二波強冷空氣緊隨 明天起 成都氣溫最高降
  • 咬文嚼字公布十大流行語 「小夥伴」因不雅落選
    新京報訊 (記者吳亞順)昨日,《咬文嚼字》編輯部發布了2013年度十大流行語,「中國夢」位居榜首,「光碟」「倒逼」「逆襲」「微××」「大V」「女漢子」「土豪」「奇葩」「點讚」等入選,關注度較高的詞語「搶頭條」「小夥伴」「高大上」「霧霾」等未上榜。
  • 妖精在吃唐僧肉問題上的古怪行為之物理學詮釋
    西天取經是個二維曲面上兩點間路徑之艱辛極大化的問題,路途越艱辛就越有教化的價值。參照構建經典力學的作用量原理可以更好地理解這一點。為了增加取經的艱辛程度,二維曲面的度規張量由崇山峻岭、深溝大河所主導,此外更以二維曲面為基流形點綴了一個妖精纖維叢。
  • 《咬文嚼字》2017年十大流行語發布 不忘初心名列榜首
    由《咬文嚼字》編輯部舉辦的「2017年十大流行語」評選昨天下午揭曉,不忘初心、砥礪奮進、共享、有溫度等詞榜上有名。在十大流行語中,源自政治、經濟及社會學領域的詞語佔到近半數,另外,網絡也繼續成為流行語的重要來源,油膩、可能×××假×××等都源自網絡。
  • 魔獸懷舊服:安其拉版「黑灰、緊繃」,最後兩件媲美「大金鍊子」
    大家好,我是小零~在魔獸世界懷舊服裡,「塞納裡奧大戰惡魔之心」,「黑灰加緊繃」,這倆組合堪稱MC與BWL副本的最黑掉落組合,不知道到P4為止已經折磨了多少公會與G團。雖然安其拉的裝備整體上看似比P4階段的要好一些,但安其拉也有「黑灰與緊繃」哦。下面跟著小零一起看一下安其拉版的「黑灰、緊繃」吧。(如果下面這些裝備在一個CD裡全出了,那趁早換公會吧!)1、吞噬者之帽說到安其拉版的緊繃,就肯定不能缺了這件熊T的專屬裝備。這件裝備提供高額的護甲、36點的超高耐力、綠字屬性增加熊T需要的躲閃,還帶有不低的力敏屬性。
  • 【英文科技論文寫作 之 咬文嚼字】奇葩「norm」, 楷模「範」
    【編者按:即日起,中國工程院院刊《信息與電子工程前沿(英文)》官方微信推出「英文科技論文寫作之咬文嚼字
  • 科學網—物理學之美美在哪?
    為什麼楊振寧先生也總結說「物理學存在三種美:現象之美、理論描述之美、理論結構之美」? 也許,上述這些疑問,讀者都可以在《物理學之美》書中找到答案。 緣起 2008年,《科技日報》原副總編王直華與北京大學出版社教育出版中心主任周雁翎,開始策劃《物理學之美》,目的是讓普通讀者,尤其是青少年讀者,認識到物理學這門學科的美好一面,進而熱愛物理學,投身物理學。當年,與此一併啟動的是一整套的「科學之美叢書」,擬包括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生物六門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