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物理學之美美在哪?

2021-01-08 科學網

《物理學之美》(插圖珍藏版),楊建鄴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9年1月出版

 

陳靜

今年4月11日,科學家從「事件視界望遠鏡」拍到黑洞的第一張照片,證實了數十年前愛因斯坦依據廣義相對論的預言。

為什麼在沒有看到真實照片之前,很多科學家就已經確信黑洞的真實存在?縱觀科學史,類似這樣的「無中生有」並非個案,比如麥克斯韋在沒有具體實驗的情況下,僅憑抽象的「審美判斷」提出了電磁波假說;在吳健雄的實驗驗證之前,楊振寧和李政道就提出了宇稱不守恆規律……

是什麼指引著科學家做出這樣的科學預言?又是什麼讓科學家堅信自己的預言?

難道真如諾獎得主狄拉克所言:「學物理的人用不著對物理方程的意義操心,只要關心物理方程的美就夠了」?為什麼楊振寧先生也總結說「物理學存在三種美:現象之美、理論描述之美、理論結構之美」?

也許,上述這些疑問,讀者都可以在《物理學之美》書中找到答案。

緣起

2008年,《科技日報》原副總編王直華與北京大學出版社教育出版中心主任周雁翎,開始策劃《物理學之美》,目的是讓普通讀者,尤其是青少年讀者,認識到物理學這門學科的美好一面,進而熱愛物理學,投身物理學。當年,與此一併啟動的是一整套的「科學之美叢書」,擬包括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生物六門學科。

《物理學之美》幸運地邀請到科普作家、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楊建鄴來創作。幾次溝通之後,作者很快就精選了九個專題,以時間軸為隱線,從克卜勒的和諧宇宙到楊振寧—米爾斯的規範場的故事。每個專題重點講幾位密切相關的大師的故事及其理論,各個專題看似跳躍,內在又具有一脈相承的關係,也是九堂簡短有趣的通識課。通過物理學思想史上這幾個重要的節點,既將該學科的大框架搭建起來了,又順便帶領讀者重訪了物理學史上那些美麗的瞬間。

《物理學之美》的選題立意和創作內容都得到了楊振寧先生的稱讚,也獲得了北京市科協專家的認可,獲得科普專項資金資助。經過三年的努力,《物理學之美》首版於2011年8月,獲得了2012年全國優秀科普作品、北京市優秀科普作品獎和吳大猷科普著作獎。這本書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019年1月,我們推出了顏值更高的插圖珍藏版。

回憶20多年前,我的中學時代,那時候總覺得物理方程式很難,課本很枯燥,即使當時成績很好,但對物理從來也提不起興趣。在我全程參與《物理學之美》的編輯出版過程中,十多年裡十幾次反覆閱讀書稿,經常感覺那些曾經掛在中學教室牆上的科學大師的畫像,如今躍然紙上,萬分親切。如果我在中學時代有機會閱讀這麼優秀的科普圖書,我對物理學科的態度一定會更積極。

角度

正如本書作者在「前言」中所說,《物理學之美》強調的不是現象之美,而是物理學理論之美,尤其是理論中的結構之美。因此,作者從理論的發現過程著手,雖然同時描寫大師的生活經歷、性格喜好等,但最主要的是結合當時的科學文化背景,再現大師如何在研究中感受到模糊的美感,又如何建立審美判斷,最終引起物理學思想的革命。

可貴的是,《物理學之美》並沒有無限誇大每一個審美判斷的功能,而是正視每一個物理學家因為不適當地利用這些判據而遭遇的失敗。

比如,愛因斯坦獲得諾貝爾獎的曲折的過程,是科學史上很有趣的一段故事。1921年,當普朗克等著名物理學家提名愛因斯坦為諾貝爾獎候選人時,瑞典醫學教授古爾斯·特蘭德曾極力反對,並曾私下表示說「絕對不能讓愛因斯坦獲獎,哪怕全世界支持他」!

對於這種分歧,本書作者將之歸結為一種審美判斷的衝突,他認為「19~20世紀之交的科學革命過程中,科學的審美判斷發生了巨大的、革命性的變革,科學家之間發生的爭議差不多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老一派的科學家(以古爾斯·特蘭德為例)抓住「實驗是檢驗一切理論的根本標準」,不容動搖;而新成長起來一派年輕理論物理學家(以普朗克為例)已經發現,「判斷真理的標準發生了變化,有了新的標準,不能死死抓住實驗標準而斷然否定物理學理論中的美學標準」。

本書策劃周雁翎在媒體上發表書評文章《傾聽科學與詩的對話》,從另一個特別的角度總結了《物理學之美》一書的閃光點。當談到麥克斯韋等偉大科學家的大膽想像時,周雁翎感嘆道:「這是科學與詩的對話,是情與理的對話,是不同知識體系的對話,是異質思維方式的對話,也是兩種文化的對話。這種對話,在人類思想史上永遠閃耀著智慧之美的熊熊火光。」

心思

《物理學之美》的編輯過程確實花費了比其他圖書更多的時間和心思。翻開書我們可以看到豐富的知識連結和圖片,涉及書中人物的回憶錄和書信,科學家自己創作的詩句,他們的工作環境和生活狀態,他們的學術圈和理論示意圖……這些附加資料可以調節讀者的閱讀節奏、可以傳遞更多的知識和信息,可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文意,但同時,也對編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獲得這些圖片資料?又如何使用這些資料?怎樣編寫圖說才能讓圖文結合得更自然?至今回憶起來,這個過程仍然令我印象深刻且受益匪淺。

2009~2010年期間,我頻繁地進出北京大學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和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同時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訪問世界各大紀念網站,最終收集到數千張相關的科學史圖片。又經過反覆篩選,選中500多幅圖用到《物理學之美》中,並和作者一起反覆打磨圖說文字。

另一點有意思的是新舊兩版在裝幀設計方面的變化。2011年做第一版時,為四色印刷,內文用70克輕型紙;封面也是面向初中生的、明亮的色調和手繪風格,典型的那時青少年讀物的標配。當我們準備做珍藏版時,周雁翎決定將全書改為黑白單色印刷。沒想到出版後的整體效果竟意外的好。書中500多幅照片,黑白的呈現方式顯得更有質感,也充滿了無限的歷史感和空間感;同時,珍藏版的封面也採用雅黑的背景,主體用一張帶聚光效果的「伽利略審判」場景圖片,既有故事性,也給空間以想像力,仿佛在太空般的深邃裡看到無限的希望。而因彩色印刷改為黑白印刷節約下來的成本,用在提升紙張質量上,圖片的最終呈現效果反而更有層次了。加上硬殼精裝、護封等各方面的升級之後,珍藏版整體上更具高級感,真正體現了歷史與現代的完美結合,也體現了科學與藝術的有機融合。

作者系北京大學出版社編輯

《中國科學報》 (2019-07-12 第6版 讀書)

相關焦點

  • 科學網—詭異的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本期博客版特別摘取科學網博主一些精彩觀點,以饗讀者。 ■郭曉強 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3位研究浩瀚宇宙的物理學家。其中,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詹姆斯·皮布爾斯的理論發現有助於我們理解大爆炸之後的宇宙演化,瑞士日內瓦大學的米歇爾·麥耶和迪迪埃·奎洛茲則是在宇宙中找到了未知行星。
  • 科學網—物理學之美在於簡單
    無論是從事研究或教學工作的物理學工作者,還是在各個階段物理學得好的學生,都能自然而然地享受到這些光芒,從而被自然而然地歸為聰明人。 在過去的十幾年中,筆者作為物理學工作者,都不可避免地受到這種光輝的照耀。在它的影響下,我們各自有那麼一段時間變得忘乎所以,肆無忌憚地用看似高深的理論和晦澀難懂的學術名詞來談論物理,似乎只有這樣才能彰顯自己的與眾不同。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新聞—科學網
    諾貝爾物理學獎近5年獲獎者 2018年,美國科學家阿瑟·阿什金、法國科學家熱拉爾·穆魯和加拿大科學家唐娜·斯特裡克蘭獲獎,理由是「在雷射物理學領域所作出的開創性發明」。 2017年,3位美國科學家雷納·韋斯、基普·索恩和巴裡·巴裡什獲獎,理由是「在LIGO探測器和引力波觀測方面的決定性貢獻」。
  • 聚焦中微子-新聞專題-科學網
    此次發現加速了中微子物理理論研究的進展,成為了中國物理學史上新的裡程碑式發現,可以說為中微子研究開啟了新的時代。在上述關於中微子實驗相關新聞的科普傳播基礎上,科學網於2012年10月24日匯集並編輯整理了中微子相關的新聞事件、科學網上大批優秀的中微子科普博文,隆重推出專題《聚焦中微子》。
  • 「開心網」之爭懸而未決 「科學網」糾紛又起
    據了解,對於科學時報旗下科學網(sciencenet.cn)在其編輯部博客上,以《謹防冒牌「科學網」》為題發布的關於科學網(kexue.com)的文章,6月29日和6月30日,科學網(kexue.com)在其首頁顯要位置分別發表兩篇聲明予以了回應。
  • 中國科學家解讀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新聞—科學網
    打開未知世界的大門中國科學家解讀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北京時間10月4日下午5點45分,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三位英美科學家大衛·索利斯、鄧肯·霍爾丹、麥可·科斯特利茨獲獎。 「果不其然,這次獲獎的是拓撲相變和拓撲相物質的研究。」施鬱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說,「拓撲本是數學分支,但今年獲獎的研究是某種物理性質。」 拓撲描述的是當一個物體在未被撕裂的條件下,被拉伸、扭曲或變形時保持不變的特性。拓撲學的目標是通過一些基本特徵如坑洞的數量,來描述形狀和結構。
  • 科學網—《科學》:發現新中微子振蕩標誌中國科研崛起
    他們於3月8日向世界宣布了該項成果(科學網直播實錄)。 大亞灣研究團隊擊敗了日本、美國、法國和韓國的四個團隊,第一個精確測量到第三種中微子振蕩機率。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大亞灣實驗發言人之一王貽芳表示,這不是偶然的,而是我們使用了更多質量更大的探測器,使得我們記錄中微子速度更快。
  • 李小文院士之科學網博客
    李小文院士科學網博客【點擊進入】 李小文院士最後一篇博文: 【地圖之問】答田青博主不過對您陷入與蔡小寧博主關於挺轉和反轉之爭有些遺憾 - 那問題容易「站隊」(或被視作站隊),一旦如此,就很難扯清了。
  • 科學網—《天體物理學雜誌》:計算機模擬技術再現黃道光之初
    黃道光塵埃來自短周期彗星《天體物理學雜誌》:計算機模擬技術再現黃道光之初 最終,模型給出了答案:超過85%的塵埃都來自短周期的「木星族彗星」,來自奧爾特雲的彗星貢獻甚少,來自小行星帶的也不超過10%,在小行星整個壽命期內,所聚集的塵埃都不足以達到目前所觀測到的厚度。而且,「木星族彗星」們並不是「輕描淡寫」地灑落塵埃,而是在做重複性「分崩離析」動作,不斷崩潰射出碎片。
  • 物理學定律趨向宇宙真諦?或許能破除物理學兩朵烏雲,解宇宙之謎
    物理學家對於宇宙的起源和人類的起源同樣也有自己的看法,實際上如果能夠解釋宇宙起源之謎,那麼人類的起源之謎就能夠輕而易舉的被解開一直以來我們在探索自然規律方面都會追溯到某一物質的本源,一直到了17世紀,突然出現了牛頓這樣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他可以說是近代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他把很多的自然規律通過物理學來進行解釋,可以說牛頓是一位非常成功的物理學家,因為至今為止已經過去了數百年的時間,他所提出的很多物理學定律都是當今人類依然無法去脫離的,最簡單的蘋果從樹上掉下來,乃至當今航天事業的發展,人類把火箭送上太空,這一切的一切都離不開牛頓物理學的基本框架
  •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物理學尤甚
    我的回答是,這要看你對哪一個領域裡的美和妙有更高的判斷能力和更大的喜愛。愛因斯坦在1949年談到他為什麼選擇物理學,他說:「在數學領域裡,我的直覺不夠,不能辨認哪些是真正重要的研究,哪些只是不重要的題目。而在物理學裡,我很快學到怎樣找到基本問題來下工夫。」因此,對年輕朋友來說,要對自己的喜好與判斷能力(也就是科學鑑賞力),有正確的自我估價。
  • 多名科學家寄語中國科學報和科學網—新聞—科學網
    一串網址,點擊,探索學術爭鳴,交匯知識之光,碰撞思想火花,分享全球華人科學家前進的點點滴滴。 讓科學家發聲,為科教事業服務,《中國科學報》憑著這份堅守走過了一甲子。回首來時路,我們奮力架起一座橋,讓不同學科、不同年齡、不同地區的科學家在這裡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展望夢歸處,我們願盡全力點亮一盞燈,為天南海北、世界各地關心中國科教事業發展的人們送去微光。
  • 張火丁京劇《霸王別姬》:美梅派之美,實現美美與共
    她做到了各美其美,並且以敬畏的心態美梅派之美,實現了美美與共。」「張火丁的《霸王別姬》是建立在守正創新、培根鑄魂基礎上的,她的成功或許可以為中國京劇藝術的流派表現打開一個新天地。」中國東方演藝集團董事長宋官林說。5月25日,飾演虞姬的張火丁(左)和飾演項羽的高牧坤在京劇《霸王別姬》中表演。
  • 第十三屆北京市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舉行—新聞—科學網
    競賽宗旨在於激發大學生對物理學的興趣與潛能,培養、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團隊協作意識,促進物理實驗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在本次比賽中,選手們通過PPT匯報與物理實驗儀器裝置展示,介紹了參賽作品背景、研究過程及成果,突出展現了作品的物理學內涵與創新之處。競賽評委專家則針對作品物理思想、設計理念、實驗研究過程以及創新之處等方面進行交流與提問,提出了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經評委專家的評審決議,大賽擬推薦一等獎36項、二等獎47項、三等獎59項以及優秀組織獎13項。
  • 認識光子本質還是物理學前沿的難題
    無論是天文學,宇宙學,還是物理學關於恆星演化的認識都還沒有到位。用物理學手冊的經典電子參數和元子極化電荷密度:ρq=1.291C/m³,就能夠得到光源電子,有質量的粒子以不變光速運動;不是現代物理學所說的:「唯有無質量的粒子,才能夠以光速運動」,現代物理學此說,此觀念應該被推翻了?愛因斯坦的:「光子本能以光速運動」的錯誤光物理也應該被推翻了?怪不得愛因斯坦成為現代物理學的質疑光子本質的第一人!
  • 科學網—《科學》:美國天文物理學前途未卜
    文章認為美天文物理學將在未來10年中被邊緣化
  • 新數碼寶貝第6集,不可思議少女美美登場,守護巴魯獸的村子
    數碼寶貝新作的劇情正在逐步展開,第5話更是向我們介紹了古代戰爭的背景和被選召的孩子們的使命,如今太一等人正在尋找光明和希望,和黑暗數碼寶貝軍團的戰爭已經拉開序幕,惡魔獸也已經開始行動,接下來太一他們將面臨越來越強大的敵人,當然,被選召的數碼寶貝也會表強,積累戰鬥經驗,用進化之光戰勝一切困難
  • 瘟疫之年的牛頓:「蘋果神話」是真的嗎—新聞—科學網
    那麼,這個故事最初是出自誰人之口呢? 「蘋果神話」的來源,目前來看有四個: 第一個來源是老年牛頓在18世紀20年代自己說的。他在去世之前的七八年間寫了一份東西,跟人說1665年、1666年這兩年是他一輩子發明最旺盛的時期,其中有一項發明就是他思考了重力延伸到月球軌道這個問題。但這份手稿裡並沒有提到蘋果。
  • 回顧阿湯哥坎坷情路——第一任妻子美美·羅傑斯
    回顧阿湯哥坎坷情路——第一任妻子美美·羅傑斯 (2/11) 「← →」 可以實現快速翻頁
  • 烏市美美MM2 5月強勢來襲 友好商圈將如虎添翼
    美美MM2是繼美美友好之後友好商圈的又一大時尚購物中心,項目聚集眾多國際一線潮牌,涵蓋豐富業態,引進綠色生態概念,帶給消費者全新購物體驗。   美美MM2強勢來襲 引領烏市新風尚   MM2是美美一期項目的延續,由新疆昊泰集團、華鐙集團、BaM PARAGON盤古諮詢共同傾力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