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在《南華經》中曾經說過:「一尺之錘,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中國古人說時間都是大約數,所以這裡的萬世表達的意思是無窮無盡,就算經過無窮多的時間,這個木棍也可以繼續分下去。
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那麼你有沒有好奇過一個物體最終可以被分成多小?相信大多數人都想過這個問題。
那就拿木棍來舉個例子,一個木棍分解下去,最先分解成的是原子,然後原子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原子核由質子、中子組成。
然後質子和中子由夸克和膠子組成。
一般人的認知到這裡就結束了,那麼一個夸克還能再分開嗎?
目前物理學界還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但是大部分物理學界都認同夸克可以再分,不過以我們現在的技術無法做到。
但是夸克總得有個內部結構,因為它有體積,會佔有空間。而且夸克也分好多種類,肯定是由於不同的物質組成,才造成夸克之間的個體差異,所以夸克應該還是可以再分的,我們無法想像它沒有內部結構會是一種怎樣的情形。
物質分解
目前有一種比較主流的觀點,那就是超弦理論,主張弦為基本物質單元,所有基本粒子都是由弦,按照不同的震動模式形成的。
就算超弦理論是正確的,超弦理論本身,也沒有解釋這些弦是由什麼構成的,只是說弦是宇宙物質的基本構成單位。
弦
那麼到這裡,我們又回到了問題的原點:物質的最小組成究竟是什麼。
而且超弦理論目前或者之後只能在數學領域展現,而不能被直接驗證,因為我們探測物體的尺度最小為普朗克尺度,這是物理定律所決定的,就算有小於普朗克尺度的物質,我們也永遠不可能直接觀測到。
可以舉個類比,目前的電腦程式不可能突破0和1的限制,這是計算機的物理結構所限制的,如果讓目前的計算機直接理解3,那它是不可能做到的。
再舉個更貼切的例子,你能夠想像出四維空間結構嗎?當然你可以想像很多科幻電影中四維世界的畫面,但是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些畫面全都是用我們人類腦海中出現過的形象來展現的,就算你再努力,你的想像都不可能突破三維空間的限制,這是由我們腦細胞的物質組成直接限制的。
除非以後人類大腦內部進化出四維及以上的物質結構,否則,我們最終只能在三維的世界裡構想。
甚至,我們不能想像出二維及一維的物體,現在閉上眼睛,想像一個一維的點,你確定自己能做到嗎?只要你想像出了這個點,那麼在你意識當中,自然會認為它佔有一定的空間,因為你想像的是三維空間中的一個點,你無法想像出體積為0的一個點。
計算機不能突破0和1的限制
而超弦理論要求我們的宇宙是11緯的,這只能出現在數學公式當中,永遠不可能走進我們的物理實驗室中。
所以真的很神奇,我們地球上的萬事萬物,包括每一種動物、植物、微生物、有機物、無機物,全都是由同一種基本物質構成的。
宇宙基本粒子是一樣的
宇大爆炸的開端,就是一鍋基本粒子粥,然後隨著溫度的降低,慢慢形成了星雲,星雲比較集中的地方,物質互相結合在一起,然後形成引力效應吸引周邊的物質,逐漸形成了星系、恆星、行星。
然後經過幾十億年的演化,才有了地球上的各種生物,進而有了我們人類,有了人類才會有人思考這些問題。
如果我們的宇宙,沒有地球的存在,沒有恰好孕育出我們,那麼它的存在,還有什麼意義呢?
生命對於宇宙的意義
是否還存在其它的宇宙,它們就默默的演化,從大爆炸到黑洞,無限循環,默默地等待智慧生物的到來。
最後再講一個繞鬧的思想實驗,如果宇宙最小的粒子體積為0,那麼我們的宇宙就不可能存在,因為再多的0加起來,最後還是0。
但是,如果宇宙最小的粒子體積不為0,那麼它肯定有自己的物質結構,它的物質結構也需要有自己的物質結構,這樣無限循環下去,只要有體積就必然有物質組成,慢慢的就會突破人類思想的極限。
所以,你相信宇宙是真實存在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