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網絡上常常出現「超級地球」的說法,接二連三的發現「超級地球」,似乎宇宙中已經充滿了人類可以安居樂業的去處。事實又是怎樣的呢?下面我們來討論一下。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這種所謂的「超級地球」有多少。
我輕輕的告訴你,在廣袤的宇宙中,這種超級地球有無數顆!
為什麼這麼說呢?這是因為宇宙中恆星的形成機制都差不多,都起源於星子云,都是星雲的凝聚和收縮形成的恆星吸積盤,中心壓力和高溫引發了氫核聚變,恆星就生成了。恆星會吸取這個吸積盤中絕大部分質量,也會剩下一點點渣滓,就會形成行星,一個恆星系統就這樣生成了。
可以說所有的恆星幾乎都會有行星相伴,而且絕大絕大部分不會只有一顆。銀河系有2000億~4000億顆恆星,有多少行星?宇宙中有上萬億乃至10萬億個星系,每個星系都有千億乃至萬億顆恆星,你能算出有多少恆星嗎?恆星都算不出來,還能夠知道有多少行星嗎?
所謂的超級地球,就是類地行星,就是像地球這樣有著堅硬外殼,可能在所謂宜居帶的行星。這在每個恆星中都可能存在,距離我們最近的比鄰星存在,距離我們第二近的巴納德星也存在,現在宇宙中已經發現了幾千顆太陽系外行星,其中上千顆所謂的類地行星,宜居帶行星也有幾百顆。
所謂蛇夫座距離6光年得超級地球,就是巴納德b星。所以我們神秘兮兮的把這顆巴納德b星拿出來說事,實在有些小題大做。
巴納德星是距離我們地球第二近的太陽系外恆星,第一近的是比鄰星,發現了一顆宜居帶行星,現在第二近的巴納德星又發現了一顆宜居帶行星,因此可以說,行星的這種狀態是很普遍的,只不過是人類現在的觀測和探查手段還很弱,難以探測清楚罷了。
每個天體都在運行,我們地球以每秒460米的速度自轉,以每秒30公裡的線速度圍繞著太陽公轉,太陽則以每秒250公裡的速度圍繞著銀河系中心公轉,轉一圈需要2.5億年。
這顆巴納德星也在運行,每秒運行速度100多公裡,實際上還沒有太陽線速度快。但這個速度是向太陽相對運行的速度,因此就會越來越靠近太陽,就有人驚呼了。7700年後,會從現在距離太陽約6光年,到距離太陽3.75光年的位置,隨後又會漸漸遠離太陽。
恆星在星系裡運行一般都有規律性,也有個別不太講規律的,其實這也沒有什麼好奇怪的。
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比鄰星也在向我們移動,只不過移動得沒有巴納德星快而已,所以即使在7700年後巴納德星最靠近我們時,還是沒有超過比鄰星,那時候距離我們最近的還是比鄰星。
不管是巴納德星b還是比鄰星b,都號稱是「超級地球」,其實比鄰星b比巴納德b更接近地球,它只有地球質量的1.27倍,直徑是地球的1.1倍,表面溫度為-39度。
而巴納德星b則有地球質量的3倍多,表面溫度在-150度以下。因此無論從哪個方面看,巴納德星b都不如比鄰星b更宜居。
比鄰星和巴納德星都是紅矮星,這種恆星在銀河系乃至宇宙佔有絕大多數(約80%以上)。紅矮星由於很小,比鄰星只有太陽質量的八分之一,巴納德星只有太陽質量的七分之一,因此它們的表面溫度和亮度都較低,比如巴納德星的亮度只有太陽的0.0035倍,因此所謂宜居帶就很近。
在太陽系,宜居帶約1.4億~2.1億公裡之間,我們地球距離太陽1.5億公裡,正好在溫度適宜的宜居帶。比鄰星b距離比鄰星才700萬公裡,巴納德b也遠不了多少。這種距離對於生命和文明的孕育並不樂觀。
紅矮星不像黃矮星有一個輻射層,而是從內核到外表直接的對流燃燒,因此表面活動就比太陽還要劇烈的多,爆發的耀斑比太陽強大10000倍,加上恆星巨大引力潮汐力影響,靠得很近的所謂宜居帶行星生命和文明就很難孕育。有學者認為,當紅矮星生命的中後期,內部活動平緩些,這些地方才可能會成為生命的搖籃。
不過這顆巴納德星年齡比太陽老很多,已經100億歲左右了。但紅矮星,尤其這麼小的紅矮星壽命是很長的,至少幾百億年上千億年,所以現在是不是到了生命的搖籃期我們並不知道。
除此之外,巴納德星很早就發現還有至少2顆距離在4個天文單位以外的行星,是類似木星土星的氣態行星。那裡當然更不適合人類生存。
但不管怎樣,在目前狀態下,太陽系隨便一個有水的星球,包括一些衛星都要比那裡的環境好,何況憑著人類現在的航天技術,要移居到那裡去只能是痴人說夢,完全沒有一點譜。
時空通訊專注於老百姓通俗的科學話題,歡迎大家共同探討。
原創版權,抄襲可恥,侵權必究,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