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我們6光年的蛇夫座「超級地球」是人類理想的移居之地嗎?

2020-12-04 時空通訊

近年來,網絡上常常出現「超級地球」的說法,接二連三的發現「超級地球」,似乎宇宙中已經充滿了人類可以安居樂業的去處。事實又是怎樣的呢?下面我們來討論一下。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這種所謂的「超級地球」有多少。

我輕輕的告訴你,在廣袤的宇宙中,這種超級地球有無數顆!

為什麼這麼說呢?這是因為宇宙中恆星的形成機制都差不多,都起源於星子云,都是星雲的凝聚和收縮形成的恆星吸積盤,中心壓力和高溫引發了氫核聚變,恆星就生成了。恆星會吸取這個吸積盤中絕大部分質量,也會剩下一點點渣滓,就會形成行星,一個恆星系統就這樣生成了。

可以說所有的恆星幾乎都會有行星相伴,而且絕大絕大部分不會只有一顆。銀河系有2000億~4000億顆恆星,有多少行星?宇宙中有上萬億乃至10萬億個星系,每個星系都有千億乃至萬億顆恆星,你能算出有多少恆星嗎?恆星都算不出來,還能夠知道有多少行星嗎?

所謂的超級地球,就是類地行星,就是像地球這樣有著堅硬外殼,可能在所謂宜居帶的行星。這在每個恆星中都可能存在,距離我們最近的比鄰星存在,距離我們第二近的巴納德星也存在,現在宇宙中已經發現了幾千顆太陽系外行星,其中上千顆所謂的類地行星,宜居帶行星也有幾百顆。

所謂蛇夫座距離6光年得超級地球,就是巴納德b星。所以我們神秘兮兮的把這顆巴納德b星拿出來說事,實在有些小題大做。

巴納德星是距離我們地球第二近的太陽系外恆星,第一近的是比鄰星,發現了一顆宜居帶行星,現在第二近的巴納德星又發現了一顆宜居帶行星,因此可以說,行星的這種狀態是很普遍的,只不過是人類現在的觀測和探查手段還很弱,難以探測清楚罷了。

每個天體都在運行,我們地球以每秒460米的速度自轉,以每秒30公裡的線速度圍繞著太陽公轉,太陽則以每秒250公裡的速度圍繞著銀河系中心公轉,轉一圈需要2.5億年。

這顆巴納德星也在運行,每秒運行速度100多公裡,實際上還沒有太陽線速度快。但這個速度是向太陽相對運行的速度,因此就會越來越靠近太陽,就有人驚呼了。7700年後,會從現在距離太陽約6光年,到距離太陽3.75光年的位置,隨後又會漸漸遠離太陽。

恆星在星系裡運行一般都有規律性,也有個別不太講規律的,其實這也沒有什麼好奇怪的。

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比鄰星也在向我們移動,只不過移動得沒有巴納德星快而已,所以即使在7700年後巴納德星最靠近我們時,還是沒有超過比鄰星,那時候距離我們最近的還是比鄰星。

不管是巴納德星b還是比鄰星b,都號稱是「超級地球」,其實比鄰星b比巴納德b更接近地球,它只有地球質量的1.27倍,直徑是地球的1.1倍,表面溫度為-39度。

而巴納德星b則有地球質量的3倍多,表面溫度在-150度以下。因此無論從哪個方面看,巴納德星b都不如比鄰星b更宜居。

比鄰星和巴納德星都是紅矮星,這種恆星在銀河系乃至宇宙佔有絕大多數(約80%以上)。紅矮星由於很小,比鄰星只有太陽質量的八分之一,巴納德星只有太陽質量的七分之一,因此它們的表面溫度和亮度都較低,比如巴納德星的亮度只有太陽的0.0035倍,因此所謂宜居帶就很近。

在太陽系,宜居帶約1.4億~2.1億公裡之間,我們地球距離太陽1.5億公裡,正好在溫度適宜的宜居帶。比鄰星b距離比鄰星才700萬公裡,巴納德b也遠不了多少。這種距離對於生命和文明的孕育並不樂觀。

紅矮星不像黃矮星有一個輻射層,而是從內核到外表直接的對流燃燒,因此表面活動就比太陽還要劇烈的多,爆發的耀斑比太陽強大10000倍,加上恆星巨大引力潮汐力影響,靠得很近的所謂宜居帶行星生命和文明就很難孕育。有學者認為,當紅矮星生命的中後期,內部活動平緩些,這些地方才可能會成為生命的搖籃。

不過這顆巴納德星年齡比太陽老很多,已經100億歲左右了。但紅矮星,尤其這麼小的紅矮星壽命是很長的,至少幾百億年上千億年,所以現在是不是到了生命的搖籃期我們並不知道。

除此之外,巴納德星很早就發現還有至少2顆距離在4個天文單位以外的行星,是類似木星土星的氣態行星。那裡當然更不適合人類生存。

但不管怎樣,在目前狀態下,太陽系隨便一個有水的星球,包括一些衛星都要比那裡的環境好,何況憑著人類現在的航天技術,要移居到那裡去只能是痴人說夢,完全沒有一點譜。

時空通訊專注於老百姓通俗的科學話題,歡迎大家共同探討。

原創版權,抄襲可恥,侵權必究,謝謝合作。

相關焦點

  • 距離地球6光年的蛇夫座「超級地球」是人類理想的移居之地嗎?
    似乎有換了個名字,6光年左右的恆星只有巴納德星,那個傳說中的超級地球,就在距離恆星約0.4天文單位處,大約6000萬千米的位置,我們來看看,這顆恆星以及它的行星能夠成生命所需的條件嗎?巴納德星b是一顆巖石質行星,在6000萬千米的距離上圍繞巴納德星公轉,但在只有14.3%太陽質量的紅矮星如此遠的距離上,假如沒有大氣層的話這顆星星的表面溫度會低於-150 °C,即使有一個氣壓合適成分合適的大氣層,其也將低於-100 °C,至少我們已知的生命種類上是無法在這樣的條件下生存的!
  • 超級地球正以50萬公裡時速從6光年外靠近地球,人類有望移民嗎?
    它璀璨炫目,神秘莫測,相信很多小夥伴們也曾經幻想過,星空那頭會不會有著這樣一顆跟地球一樣的星球,風景那麼迷人,環境非常適宜,能夠讓我們去那裡居住,欣賞最原始的景色。就在最近,科學家用強有力的證據表明,在距離地球六光年以外的蛇夫座,有一顆「超級地球」Barnard's Star,正在以50萬公裡每小時的速度,向地球靠近。什麼是「超級地球」呢?
  • 超級地球現身!距離我們只有11光年,未來人類將實現移居星球
    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地球誕生至今孕育出了各種各樣的生命,同時也為人類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但是在人類的不斷破壞下,地球的生態環境已經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地球的資源也變得越來越匱乏,當前的地球環境已經威脅到了人類的生存。
  • ​超級地球現身!距離我們只有11光年,未來人類將實現移居星球
    據悉這兩顆超級地球位於恆星Gliese 887中,並且距離我們也很近,只有11光年,這一發現都讓科學家們感到十分興奮,另外這兩顆超級地球上都很有可能存在液態水,地質結構與地球也有很多相似之處。 不過這兩顆條件優越的星球,很有可能是存在外星生命的,因此人類要想移居超級地球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但是這也只是科學家的初步推測
  • 人類目前最快的飛行器,飛到距離地球6光年的超級地球需要多久?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對自然世界和宇宙空間的認知水平逐步提升,為了更有針對性、更加系統和直接地了解地外空間的環境狀態及其演化規律,科學家從上世紀50年代起就開啟了向太空發射探測器的序幕,其中以探測地外生命的存在基礎和生命形態為主要內容的宇宙生命科學工程,成為眾多太空探測器的重點任務之一。
  • 科學家發現兩顆「超級地球」,距地球11光年,人類終於要移居了?
    如今地球的環境面臨著嚴峻形勢,霍金曾經預測過地球的未來,到了2600年地球就會因為人類的破壞變成一顆火球,人類想要延續下去,必須尋找另一個棲息地。這麼多年來科學家也一直在尋找第二地球的道路上,至今沒有特別理想的結果,而就在前段時間科學家卻發現了兩個「超級地球」,難道人類移民真的要實現了嗎?
  • 人類目前最快的飛行器,飛到距離地球6光年的超級地球需要多長時間?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對自然世界和宇宙空間的認知水平逐步提升,為了更有針對性、更加系統和直接地了解地外空間的環境狀態及其演化規律,科學家從上世紀50年代起就開啟了向太空發射探測器的序幕,其中以探測地外生命的存在基礎和生命形態為主要內容的宇宙生命科學工程,成為眾多太空探測器的重點任務之一。
  • 科學家證明6光年之外的蛇夫座那裡存在著一顆「超級地球」
    由於人類發展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因此地球上的資源一直在不斷的被耗盡,倘若人類沒有辦法快速的尋找到其他能源能夠代替石油煤炭等礦產資源的話,那麼在接下來的100年時間又或者是幾百年的時間裡,地球將會慢慢的變成一顆資源耗盡的星球。
  • 比克卜勒-452b還適居的星球,距地僅100光年,是未來的移居目標
    (文/勵生)所謂「超級地球」,是指一些體積巨大的類地行星,這些星球不僅直徑接近地球,就連板塊結構也相差不遠,根據目前發現的超級地球來看,其表面一般都會出現隕石坑、峽谷以及火山等等地勢環境,擁有衍生生命的基本條件,所以
  • 距離我們1400光年的克卜勒452b真的適合人類居住嗎?
    克卜勒452b是距離我們1400光年的一顆太陽系外行星,網絡上抄的沸沸揚揚,說它與地球相似度達到98%,號稱地球大表哥,甚至有人宣稱科學家判定這顆行星適宜人類居住。那麼這些傳言是真的嗎?其實這是一個誤區,科學家從來也沒有判定什麼星球適宜人類移居。
  • 距離我們1400光年的克卜勒452b真的適合人類居住嗎?
    克卜勒452b是距離我們1400光年的一顆太陽系外行星,網絡上抄的沸沸揚揚,說它與地球相似度達到98%,號稱地球大表哥,甚至有人宣稱科學家判定這顆行星適宜人類居住。那麼這些傳言是真的嗎?克卜勒452b(Kepler 452b)是於2015年7月24日發現的,這顆行星位於天鵝座,距離我們約1400光年,圍繞著一顆類似太陽的恆星運行。NASA宣稱,這顆行星圍繞的軌道和地球與太陽的位置上差不多,質量約地球的1.6倍,可能處於宜居帶,與地球相似指數為0.83。僅此而已。
  • 科學家發現比地球更宜居地外行星, 克卜勒22B, 距離地球僅587光年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早已開始了太空的探索之旅,很多影視劇作品中都有這樣的畫面,那就是在外星球,找到了一些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甚至類似地球一樣,有適宜的氣候,有植物有海洋……。,目前的太空飛行器速度太慢,而我們生活的宇宙卻無窮大,使得我們的太空旅行一直難以實現。
  • 距離最近的系外類地行星,堪稱另一個地球,讓移居計劃成為可能
    人類對宇宙的好奇是與生俱來的,千百年來人類都在想著探索宇宙,特別是工業文明以來,科技水平突飛猛進,對宇宙的探索也越來越深入。由於人類發展對地球的破壞,地球環境日益惡化,人類開始考慮尋找地外的宜居行星,以期未來能移居,以應對日趨變壞的地球環境。
  • 發現了距離地球6光年的新超級行星,是否有適合人類生存的條件?
    宇宙中是否只有地球適合生命體的生存與繁殖?這個問題困擾著很多的科學家。為了滿足我們的生存需要,我們一直在不停歇地向地球開採資源。在工業革命後,人類的科學技術越來越發達,也變得越來越成熟,所以我們對地球的開採似乎有點過度,導致地球環境受到各種各樣的破壞。
  • 距離地球600光年,有大氣和水資源,但人類只能望塵莫及
    人口數量的增加使得人類對地球的開採更加深入,而能源有限的地球也會在不斷地被開採過程中慢慢枯竭,這就使人類慢慢地把目光轉向了星際空間。著名的科學家霍金在生前也曾說過,人類應該把眼光放得更長遠一些,努力的在星際空間中尋找第二個可以移居的星球,只有那樣,在地球不再適合人類居住的時候,至少可以有另一個星球可以接納人類。
  • 距離地球600光年,有大氣和水資源,但人類只能望塵莫及
    克卜勒22b,被一個稱為「超級地球」的行星克卜勒22b位於類太陽恆星適居帶,體積是地球的14倍;直徑是地球的2.4倍;距離地球約600光年;它的自轉周期大約為290天,和地球非常接近。」適合人類星際移民嗎?
  • 距離最近的系外類地行星,堪稱另一個地球,讓移居計劃成為可能
    由於人類發展對地球的破壞,地球環境日益惡化,人類開始考慮尋找地外的宜居行星,以期未來能移居,以應對日趨變壞的地球環境。類地行星就是那些外形和環境與地球類似,又處於「宜居帶」範圍內,有可能允許水體以液態形式存在的行星,比如目前探索較多的火星。
  • 除了我們生活的地球以外,人類還有可能移居到哪一顆星球?
    地球是人類目前唯一的家園,人類目前全部居住在地球上,除了幾個空間站的太空人除外,我們人類目前能夠利用的自然資源,除了太陽輻射外,也幾乎全部都來自地球。但是,人類的目光是遠大的,我們不會滿足於僅僅生活在地球上,終有一天,我們將會走出地球,進而探索太陽系,甚至會去探索銀河系。
  • 僅6光年!距離太陽最近的單星身就有「超級地球」
    我們已經在宇宙中發現了將近4000顆系外行星,包括不少和地球類似的「超級地球」或者「第二地球」,但都在幾百幾千光年之外,很長的時間內都遙不可及。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是比鄰星,4.2光年,是個三星系統,而再往外6光年處的「巴納德星」,則是距離太陽最近的單星,以天文學家巴納德的名字命名。
  • 31光年外的「超級地球」 會是人類第二個家嗎?
    NASA又發現「超級地球」 或可孕育生命據CNN報導,當地時間7月31日,NASA宣布,他們的系外行星探測衛星(TESS)在距離地球約31光年的地方,發現了一顆可能有生命存在的「超級地球」。該行星位於星系宜居帶,表面可能有液態水。科學家們把這顆「超級地球」命名為GJ357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