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的社會秩序是值得稱道的,但是比起咱們的香港仍然稍遜一籌。
我第一次去香港是國慶期間。有朋友在微信裡問:「怎麼樣?是不是人特多?」我回復道:「香港人山人海,但是秩序井然。」
香港的秩序井然促使它成為快節奏、高效率的動感都市。來自世界各地的人都自律地遵守同樣的規則,使這個城市的方方面面井井有條,富有活力。香港寸土寸金,街道比較窄,人們嚴格地靠左而行,樂於主動給別人讓路。行人雖熙熙攘攘,但不會有擠作一團的情景。
香港地鐵的發達程度舉世聞名,人們樂於稱道「香港地鐵是全球唯一贏利的地鐵」。它的設計高度人性化,充滿智慧,它的乘客也是高素質的一流行者。地鐵站的自動扶梯上,右側是站立者,左側是疾行者,保持了一側靜止穩定、另一側快速高效的動感節奏。進入車廂,人們自覺向廂內靠近,門口給上下車的人留出足夠的空間,保證了人流如織的地鐵線路上繁忙的運輸工作一點不出差錯。
如果你曾經在中環站換乘,你可以看到壯觀的人流大軍,整齊地行進如同有組織的隊伍。如果你遇到上下班尖峰時間,看到的場面幾乎令人感動。因為香港人是習慣穿西裝上下班的,很多男士穿著筆挺的西裝、打著領帶,女士穿著得體的職業裝,從容地趕路,形成上下班人流特殊的風景,加上香港市民很注重儀態,所以你在中環看到的是這個城市的市民超有素質修養、超級風度翩翩、神採飛揚的富有感召力的美麗圖卷。
香港市民等候公交同樣很有秩序。香港的多數公交站空間比較狹小,所以香港人在有限的空間裡保持秩序井然就難能可貴了。如此講究速度和效率的動感都市,人們卻願意花時間排隊,貌似個人耽誤了一點點時間,實際上大家總體上實現了高效。
有一天早晨,我在銅鑼灣目睹了商場門口排起的長長隊伍。當時很早,從時間來看,他們不可能是等待開門購物的顧客,應該是等待到大廈裡面去上班的員工。大家一個緊挨著一個,貼著樓宇的牆壁向遠處延伸。我們知道香港街道狹窄,人們只有一字排開向遠處延伸才能給街道讓出足夠的空間供行人通過,供車輛駛過。這個場面是很容易感染到大陸遊客的,因為大陸地域廣大,對於有效利用空間和讓別人得到時空便利幾乎沒有概念,所以見到香港人互相謙卑的樣子,難免動容。至少,當時的我心有戚戚。
我曾經在中環遇到過菲律賓女傭靜坐。我出地鐵站沒走多遠,就看到很多外國女子聚成一大片,有的人很年輕,有的則已中年,她們說說笑笑,吃著零食,三五成群地圍坐著,地上留下些狼藉的報紙、塑膠袋。我不明白這些人在幹什麼,圍觀了一會兒,從路邊的一條標語上讀到英文PRIDE,才知道原來是菲律賓女傭靜坐示威。那個場面和我曾經想像的靜坐示威場面迥乎不同。我原以為那是氣氛緊張、埋藏著衝突危險的對立場面,實際上看上去有點像是「街頭聚餐」或者「成年人的夏令營」。
譽滿全球的國際大都市,接納了千千萬萬世界各地不同種族的人。好多歐洲人也來到了香港。據說2017年歐洲國家中,浪漫的法國人移民香港的特別多,這被我們政府引以為傲,認為是香港回歸祖國後保持長期繁榮的有力證明。
無論是歐洲人,還是我們自己人,飛抵香港,從機場大廳向外走,迎面看到的是所有玻璃門赫然敞開著的機場線的車廂。一種香港歡迎你的熱烈情感油然而生。啊!這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