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讀者:雲朵
——
野牛的角?角龍的角!
到了白堊紀晚期,恐龍王國已經步入了黃昏。可就在臨近尾聲的時候,又演化出了許許多多奇特的族群,這些新出場的演員們把恐龍世界的最後一幕演繹得分外輝煌。
角龍也是其中之一,他們雖然是最晚來到地球上的恐龍,但卻迅速繁衍開來,產生了眾多各具特色的分支,可謂兒孫滿堂。
▲白堊紀晚期熱鬧的恐龍世界
角龍是如何被發現的呢?五十多年前,在美國丹佛的一個農場,工人們勞動的時候發現了一對像牛角一樣的化石。
這對化石很快被送到當時著名的古生物學家馬什面前,他經過反覆的觀察和思索,認為這是一對野牛的角,並根據這對巨大的角把這種野牛命名為「長角北美野牛」。
由於馬什教授是古生物學界的權威,人們對他得出的結論深信不疑。但是,一個名叫科羅斯的年輕人卻大膽地提出了質疑。
科羅斯是一位從事野外工作的地質隊員,他非常熟悉化石發現地的地層情況,推斷化石所在的地層應該屬於白堊紀,因此那對化石不可能是野牛的角。可惜,小人物的話往往得不到人們的重視。
▲三角龍骨骼
第二年,在白堊紀地層中發現的部分化石證明,地球上竟然存在過有角恐龍,古生物學家由此建立了角龍這一嶄新的恐龍類別。不久,又發現了完整的角龍頭骨。
面對這些新發現,再對比丹佛農場出土的像牛角一樣的化石,馬什教授終於承認,那不是某種野牛的角,而是角龍的角。角龍的發現給人們帶來了莫大的驚喜!
——
防禦的「盾」和進攻的「矛」
角龍的頭又大又長,佔據了身體長度的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他們的腿雖然不長,卻十分粗壯,前腳有四根指頭,後腳有五根指頭,腳掌活像馬蹄,非常擅長奔跑。
角龍雖然是食草恐龍,卻擁有齊全的戰鬥武器,它碩大的頭部把防禦的「盾」和進攻的「矛」和諧地統一在了一起。
在肉食恐龍橫行霸道的白堊紀晚期,角龍能在很短的時間裡演化出這麼多類型,成為恐龍家族的末代驕子,頸盾和角的完美結合當然功不可沒。
▲原角龍
最早出現的角龍是哪一種呢?是沒有角的原角龍。原角龍的頭上雖然還沒有長出真正的角,但它的鼻骨和額骨上已經有了粗糙的突起,也就是角的雛形。
乍一看,他們好像戴了一頂大帽子,這實際上是頭骨向後延伸形成的皺摺,被稱作「頸盾」。原角龍的頸盾懸垂在脖子和肩部,起到了保護頭頸的作用。
關鍵部位的安全雖然得到了保障,但頂著這麼大的腦袋實在是太累了,這可怎麼辦呢?
你仔細觀察一下會驚奇地發現,原角龍的頸盾兩側竟然演化出了不影響防禦的缺口,這樣就減輕了不必要的重量,我們不得不再次嘆服大自然的智慧!
——
形形色色的角龍
後來出現的角龍,不僅繼承了原角龍結實的盾,還發展出了形形色色的大角,個頭也長大了不少。原角龍跟一輛自行車差不多長,而三角龍、獨角龍、戟龍呢,已經和卡車差不多大小了。
▲三角龍
三角龍的眼睛上方長著一對長長的、堅硬的角,鼻子上還有一隻粗短的小角。當年被馬什教授誤認作野牛角的化石,正是三角龍的長角。
▲獨角龍
獨角龍的頭上其實也有三隻角,但眼睛上方的角太小了,遠遠望去,鼻子上的角最為明顯,所以被稱為「獨角龍」。
戟龍的鼻子上也有一隻非常鋒利的角,它們的頸盾頂部還有6支像角一樣長長的突起物,伸向身體後方,頸盾兩側還有一些短刺,很像中國古代兵器中的戟,所以被叫作「戟龍」。
▲抵禦霸王龍的戟龍
當和霸王龍之類的肉食恐龍相遇時,角龍就放低頭部,伏下身子,把角朝向對方,擺出戰鬥的架勢。撞擊試驗顯示,如果主動進攻,角龍的頸盾很容易撞裂,所以大多數時候,它們的角和頸盾一樣,是防禦的工具,而不是進攻的武器。
主編: 書蟲| 本期編輯: 雲朵
視覺設計:空心菜
本公眾號聯繫郵箱:
ertongwenxuan@163.com
本公眾號聯繫號碼:
17821852161(微信同號)
歡迎各位讀者通過郵箱惠贈優質內容,
如稿件被採用,將贈送一份神秘禮物,或支付相關版權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