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創作的八條錦囊妙計

2020-12-05 鐵眼學吧

很多書法學習者在學習的路途中,會不斷遇到各種瓶頸。而其中之一就是,當臨帖臨到一定水平後,卻發現很難擺脫帖對自己的影響,特別是在書法創作中,要麼困於古人,成為古帖集字的工具,要麼不知如何下筆,隨意揮灑,將多年臨帖成果毀於一旦。

遇到如此問題,該如何突破,成為書法大家,信手毀毫而不被內行人所恥笑呢?

書法創作錦囊之第一輯:陰陽方圓

(一)陰陽調和得當。

陰與陽是道的範疇,自然萬事萬物無不體現這陰與陽的調和。而在書法上。「陰陽」是在用筆、用墨、結構、章法、風格、氣韻等諸多方面均有體現。所以,應當確立書法創作的總前提,就是陰陽平衡。

陰陽雖然抽象,體現在書法上,即是黑色落墨處為陰,空白無字處為陽;濃墨重筆為陰,淺淡輕筆為陽;大為陰,小為陽。一篇書法作品應當包含各種陰陽的平衡。

事實上每位書法家都在自覺、不自覺地按照「陰陽互補」的原理在筆墨線條粗細、濃淡、輕重、枯溼等多方面加以調節。書法家用自己的筆墨「調和陰陽」。

(二)方圓靈活運用

方與圓是自然界最常見的幾何圖形,這是自然之美、和諧之美,在書法創作中,將方與圓有機結合,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字體、字形和筆法上都有方圓之分。方筆在起筆和折彎處呈稜直狀態,顯俊俏挺拔形態。如歐體字多數成方筆。圓筆即筆畫起筆處和運筆中呈圓形。如篆書、漢隸的《石門頌》等可謂典範。圓筆給人以鋒芒含蓄、圓滿多姿之感。

方筆和圓筆各有神採,書寫時可根據表情達意的目的靈活運用。

(三)大小參差變化

書法一直有兩個書寫系統,一是大字系統,如榜書,又稱署書、題署、擘窠書;一是小字系統,如書札、尺牘、詩箋等。現代書法受展覽影響,過分強調視覺效果,大字書寫得到長足發展,而小字書寫則因手札文化的弱化而關注較少。

大與小,一方面指大字與小字的關係,另一方面也指一幅作品中字與字、行與行的關係問題。篆書、隸書、楷書創作會要求一篇中字體勻稱,但行草書創作則強調變化,通過大小、肥瘦、濃淡等因素來調整,又要有意拉開大小的反差,造成錯落有致的效果。

(四)古今融匯出新

中國的書畫藝術,都是以古為根基,由此散發,開枝散葉。在此有兩種方向供深究。一種以某一位古人為師,繼承發揚,推陳出新。一種以眾古人為師,博採眾長,融匯貫通。

如吳昌碩以一專之,他的成功之處是對《石鼓文》的勤加研究,然後獨闢蹊徑。《石鼓文》是他創新的源泉,他之所以能夠成為開宗立派的一代大師,就在於能夠借古開今。

現代草聖林散之學書之路由唐入魏,由魏入漢,轉而入唐、宋、元,降而明、清,皆所摹習。於漢師《禮器》《張遷》《孔宙》《衡方》《乙瑛》《曹全》;於魏師《張猛龍》《賈使君》《爨龍顏》《爨寶子》《嵩高靈廟》《張黑女》《崔敬邕》;於晉學《閣帖》;於唐學顏平原、柳誠懸、楊少師、李北海,而於北海,學之最久。於宋之米氏、元之趙氏、明之王覺斯、董思白諸公,皆力學之。看出他在取法古人上面是兼容並包的,無論碑帖,無論何家,都各取其所長。

當然,這裡存在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向古人學習的是什麼?筆法,結構,章法是基本技術方面的學習,陰陽、方圓、大小是神韻創作方面的學習,人品、氣度、魅力是精神實質的學習。這可以是學書的三個層次,我們在後面可以繼續探討。這裡只是創作方法上的探討。

學習古人,需要長時間積累消化,並出於古人。學習今人,多會短期奏效,但很難自成一體。所以,在創作活動中,儘可能向古人看齊,在古帖古碑中汲取營養。只有如此,才能走向書法神壇,作品才能經久不衰。

(五)黑白分間,計白當黑

書法就是黑白的藝術。字畫創作疏白處可以走馬,密緊處不使透風,常計白以當黑,才能出現妙趣。

計白,就是要計算考慮白的存在。在安排點畫和布置字距、行距的時候,分行布白要使字的上下左右間架結構相互影響,相互關聯,互相照應,以達到整幅作品分布均衡穩稱。用黑色線條框圈白色塊,形成勻稱奇厥的形態。

(六)圓闕相襯託

圓中有闕是書法的一種美。太過圓滿的東西會讓人產生太過的膩感。在書法表現中,闕是一種殘缺美。正如米開朗基羅的維納斯,故意去其雙臂,顯出一種殘缺的遺憾美。篆刻家刻章有意將「邊」破一下,為的就是表現一種殘缺美。有的書家寫篆隸時,並不將筆畫寫得很圓潤,起收筆順其自然露點鋒、留點用筆的痕跡,竟會產生特別靈動的效果。太過圓整,有時會讓人懷疑刻意為之,如同美術字。一些書法家在創作時有意「出血」,破一破,將筆畫衝出宣紙之外。這些都是在追求圓中的闕。

(七)縱橫四方取勢

縱與橫是字體書寫的兩個方向。不同書體,對縱與橫有不同的要求與取捨。如隸書取橫勢,篆書取縱勢。楷書結體方正,根據書法家愛好不同而表現出或長或扁的形態,草書普遍偏長形,但也有扁狀的。不管縱橫如何,有骨力,有氣韻,則自然美觀。

在書法創作上,通過字體縱與橫的變化,可以呈現出不同的風貌。是值得深度挖掘的方法。

(八)曲中見直直中見曲。

大自然中太多事物暗含曲中有直,直中有曲的現象。書法更是曲中有直直中有曲的藝術。曲與直不僅指字中筆畫,也指漢字結體,更指書法章法。

篆、隸、楷不必說,行距、字距排列布局嚴整有致,曲直有度。草書布局,看似「曲」,甚至「亂」,其實整體還是「直」的,形曲而骨直,形曲而勢直。一句話,曲折錯落,有序有度。否則,雜亂無章,形勢全無,便沒有美感了。

結語

萬事都有各自內部的規律,只有透徹的了解規律,才能成功。這裡給大家推薦一本書:斯舜威的《書法矛盾之美》。本文便是根據這本書的基本框架和理論來闡述的。

這本書是作家、書法家斯舜威通過個人書法實踐,總結提煉出的五十多種書法創作或者書法欣賞的方法技巧,歸類為六輯。這六輯利用辯證法思想由底到高的對書法內涵進行了透徹的解析,從古至今所有書法經典無不遵循書中技巧。而當你在書法創作時,挑出幾種作為創作思路,必將使你的書法作品璀璨發光。

相關焦點

  • 聊一聊:張裕釗書法對日本上條信山的影響
    上條信山(1907—1997)是宮島詠士的入室弟子,前東京教育大學教授,謙慎書道會副理事長、日展理事,日本國書道教育會議代表,日本教育課程審議會委員,曾獲「內閣總理大臣獎」「天皇文化功勞者獎」。他在日本成立了書法社團「書象會」,即研究書法真實表象的書法社團,出版著作《張廉卿千字文》《現代書道全書》《現代書法創作大系》《現代臨書大系》等。
  • 孫儷創作的書法作品,獨具藝術魅力,是一位難得的書法才女
    在她創作的書法作品當中,尤其擅長以隸書為書寫方式,最終呈現出來了非常耐人尋味的作品。,均給人一種扁平的感覺,不過孫儷卻反其道而行之,由她創作的書法作品,字體修長而又個性十足,讓人看上去神形兼備,非常具有文人氣質。
  • 欣賞:中國硬筆書法協會馮彬先生的12幅行草書書法創作
    聲明:本篇的圖文由馮彬藏墨獨家原創,書法作品版權歸馮彬藏墨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謝!中國硬筆書法協會馮彬先生擅長行草書寫法,從學生時代就酷愛書法,早期臨習王羲之、米芾、文徵明等諸家行草書風格,對書法理論也頗有研究,寫了100多篇學習心得在各類書刊發表各種書法理論性文章300隨著不斷的磨練和寫法的創新,久而久之形成了自己的創作特點,既保留了一定的古法元素,又突顯現代書家的創新風格。
  • 「錦囊妙計」用英語怎麼說?
    大家好,今天我們分享一個非常有用且地道的表達——錦囊妙計, 這個短語的英文表達是:an ace up your sleeve 秘密王牌;錦囊妙計Never fear!我有錦囊妙計。My stamina is the ace up my sleeve for this race—the other runners don't stand a chance! 在這個賽跑中,我的毅力是我的秘密王牌,其他選手沒有機會。
  • 痴迷書法創作的白巖松,書功不俗,給大家帶來了全新的感受
    相信大家都知道,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而在漫漫的歷史長河當中,中華書法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滋養著一代又一代的國人,也是一件非常值得稱道的事情。在書法創作的過程當中,無論是出名的書法家,或者是演藝圈當中的名人,他們都通過自己的書法作品,向人們展示了自己的性格特徵和文化修養,給大家帶來了全新的感受。
  • 書法創作如何在形式、內容、字體和章法上做到更好
    書法創作關乎形式、內容、字體、章法,一般來說,形式是首要的,比如立軸、橫幅、鬥方、對聯、手卷等等,它是最先吸引眼球的東西,這關乎作品的吸引力;而內容又是書法創作的一大難點,寫什麼好?是摘錄個人的東西還是自己創作的內容,這關乎作品的層次;字體是書法創作不可忽視的要素,其關乎作品的性靈,楷書、隸書、行書、草書、篆書,一般來說,比較大眾化的是楷書和行書,但從性靈上說,行草或大草無論是古代還是當今,一直作為書法創作的最高領域,為大多數書法愛好者和工作者採用;章法是書法創作很重要的綜合元素,說芸芸眾生心為形役,意逐物移,榮辱悲歡便使一些人受諸般的撥弄,另一些人得超然的覺醒。
  • 書法創作中的「平腕豎掌」,是什麼意思?
    書法創作時一般講究「平腕豎掌」。唐代書法家韓方明說:「平腕雙苞,虛掌實指,妙無所加也。」康有為說:「欲用一身之力,必平其腕,豎其鋒。」(《廣藝舟雙楫》)那麼,書法創作中的「平腕豎掌」是什麼意思?黃簡認為這樣做會拘攣不適,且使筆桿貼近掌心會使掌心變實,所以「豎掌的時候,手背這一條線」與手腕之間「有一些傾斜」即可。最後,怎樣執筆還是以自然舒適、方便書寫為宜。康有為的女弟子書法家蕭嫻認為康氏所傳執筆法不便,就改掉了,她說:「先師康南海教我五指爭力法,後在實踐中覺得,四指層累而下,掌虛指實,更適我用。久之便操縱自如,尤便於捻管,篆隸行楷皆宜。惟不作草書,未知此法適用否?
  • 怎樣看待書法創作中的「突出主筆」原則?
    所以對書法創作來說,將主筆突出很有助於字的好看。那麼到底該怎麼突出主筆?哪些主筆需要突出呢?大體來說,要遵從以下幾個規律。第一,「字勢」原則。「字勢」是書寫漢字的基礎和首要法則。《晉書·王羲之傳》中評論王羲之的書法就是以「字勢」為主的。(「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雲,矯若驚龍。」)一個字有一個字的「字勢」,比如說漢字的長短、高低、胖瘦都是有它的個體特點的。
  • 寫書法看不懂文言,不認識繁體字,能否創作出的好作品
    因為文言文的弱化,漢字的字形也逐漸由繁變簡,而簡化字阻礙了書法的研究和繼承以及發展。漢字是書法形成的土壤,字形的變化是書法成為藝術的基礎。書法家沒有參與簡化字的改革,漢字在簡化後失去了形意,和原本的繁體字在字形上相差太大,有許多字被簡化後,書法筆畫再也搭建不出合理的結構,寫不出優美的字形來。
  • 學習硬筆書法和硬筆書法比賽創作選什麼樣的紙比較好
    上一次和大家分享了學習硬筆書法關於筆的一些選擇的問題,有些問題可能沒有考慮周全,如果大家在實際的過程中有什麼問題的可以留言。80g A4複印紙試筆創作作品或參加比賽用什麼紙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之後,有童靴就想搞一些創作或參加一些比賽來檢驗自己的學書成績,因為練習可以比較隨意,創作需要具備一定的格式,也就是平時我們提到的章法,所以關於作品紙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兩種選擇
  • 一起學書法,怎樣創作出書法作品的空間感
    你好,歡迎來到「維知書法」,維知今天要帶大家聊聊書法作品的空間感。但書法在空間感的形成上要比國畫難些,繪畫有「近實遠虛」之說,一般的處理方式是畫家用彩色濃淡來實現其「三度空間」的構想,然而書法的濃淡對比不容許象繪畫一樣強烈而細微,如果書法上也力求「墨分五色」,那麼書家的書寫速度及情感的表達往往要受到若干限制,不能隨心所欲了。
  • 如何讓書法創作更上一層?墨法的運用十分關鍵!
    墨色是指刮在刮樣紙上的厚層油墨的顏色,也是書法的一種造型元素。唐代的張彥遠曾在《歷代名畫記》中寫到:「運墨而五色具。」意思是說墨色分為五種,分別為焦、濃、重、淡、清。而對於相同的墨色幹和溼又有著明顯的變化,這就是中國書法以及繪畫用墨的奇妙之處。
  • 書法欣賞 | 《老人星賦》
    柯九思博學多彩,能詩善文;善書,四體八法俱能起雅去俗。素有詩、書、畫三絕之稱。他的書法於歐陽詢筆法之外融入魏晉人之韻,結體嚴整,字體恬和雅逸,雄厚重中見挺拔之秀氣,深受趙孟頫推崇尚晉人書法觀的影響。正如清人王文治所說:「丹邱書體仿效率更父子,力求勁拔,乃—望而知為元人書,時代為也。」行楷是柯九思所長,他的存世書跡不多,現有《老人星賦》、《讀誅蚊賦詩》、《重題蘭亭獨孤本》等。
  • 當代著名書法創新大師範笑歌,行楷創作《嶽陽樓記》,學書好字帖
    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申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謝!
  • 如何寫好書法初學者如何學習書法?
    書法作品由於創作而相對靜止。欣賞時,應遵循作者的創作過程,採用「動視」的方法,根據作品(語言、時間)的先後順序,想像創作過程中作者情感的節奏、力度和不同變化,將靜態形象還原為運動過程。即模仿作者的創作過程,正確把握作者的創作意圖、情感變化等。從書法意象到具體意象,我們可以相互聯繫,正確理解作品的意境。
  • 機器人書法表現強勢,會最終替代人類書法嗎?
    近年來,繼圍棋這個可以計算勝負的競技領域之後,人工智慧機器人又挺進到新聞主播、詩歌、小說創作和中國書法等文化藝術領域。2018年,中國香港大學教授徐揚生領導他的團隊就開發出了一個能夠書寫各種字體的書法機器人,這臺機器人的書法水平基本上可以和大師相提並論,而且可以根據要求書寫出不同風格的字體,比如行楷、隸書等,甚至大師的字跡風格也可以臨摹。
  • 書法用墨九法,掌握墨法也很重要
    如果說筆法是書法藝術創作中的筋骨,那麼,墨法則應該是書法血肉之靈魂的體現。中國是墨的故鄉,自古就有制墨、使墨的規則,從墨丸到墨錠再到墨汁,從松煙到油煙墨,無不體現著墨法的精奧。1、濃 墨書法創作,一般以濃墨為主,因為濃墨與紙的對比度大,且在書家眼裡,濃墨最見精神,特別是正體書的創作。
  • 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書法淺析,莫言書法作品欣賞
    莫言,作家,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第一個中國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和書法能關聯起來嗎?還真能,莫言不但舉辦過個人書法展覽,莫言的書法《沁園春·雪》還曾拍賣到一幅近百萬的價格。那麼莫言書法水平如何,莫言書法價格到底怎麼樣呢?我給大家冷靜分析分析。
  • 怎麼寫好書法?胡抗美書法觀摩活動在珠海北山舉行
    南都訊 11月30日,珠海北山兩百年宋晉古宅不礙雲山翰墨飄香,《墨舞|胡抗美書法作品觀摩活動》在這裡拉開帷幕。著名書法家胡抗美與粵港澳大灣區書協會員、港澳等地書法愛好者共聚一堂,感受書法的藝境之美。胡抗美系我國書法大家。公開資料顯示,其1952年生於湖北襄陽,號鹿門山人、一席堂、得天廬、三覺翁。第四屆、第五屆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第四屆中國書法家協會創作委員會委員,第五屆中國書法家協會草書委員會副主任,第六屆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草書委員會主任、青少年委員會主任。全國書法篆刻展、全國蘭亭獎展、全國青年展、全國草書展評委。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
  • 逢甲大學舉辦「思逸神超爍古今書法展」 林榮森盼書法雅俗共賞
    華夏經緯網9月24日訊: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書法創作不再書寫刻板的古典詩詞,反倒融入玉山、日月潭等隨時可觀賞的景點,讓書法藝術貼近民眾生活。南投縣文化局長林榮森投入創作40年,不師法書法大家、逐步找出自己的風格,他的字體被稱為「森派書法」,強調融入庶民生活,即日起受邀在逢甲大學漢字文化中心展出。林榮森近幾年來喜愛書寫現代詩詞,藉以表達其思想,更貼近生活。(林欣儀攝)「沒有明顯風格就是一種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