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書法學習者在學習的路途中,會不斷遇到各種瓶頸。而其中之一就是,當臨帖臨到一定水平後,卻發現很難擺脫帖對自己的影響,特別是在書法創作中,要麼困於古人,成為古帖集字的工具,要麼不知如何下筆,隨意揮灑,將多年臨帖成果毀於一旦。
遇到如此問題,該如何突破,成為書法大家,信手毀毫而不被內行人所恥笑呢?
書法創作錦囊之第一輯:陰陽方圓
(一)陰陽調和得當。
陰與陽是道的範疇,自然萬事萬物無不體現這陰與陽的調和。而在書法上。「陰陽」是在用筆、用墨、結構、章法、風格、氣韻等諸多方面均有體現。所以,應當確立書法創作的總前提,就是陰陽平衡。
陰陽雖然抽象,體現在書法上,即是黑色落墨處為陰,空白無字處為陽;濃墨重筆為陰,淺淡輕筆為陽;大為陰,小為陽。一篇書法作品應當包含各種陰陽的平衡。
事實上每位書法家都在自覺、不自覺地按照「陰陽互補」的原理在筆墨線條粗細、濃淡、輕重、枯溼等多方面加以調節。書法家用自己的筆墨「調和陰陽」。
(二)方圓靈活運用
方與圓是自然界最常見的幾何圖形,這是自然之美、和諧之美,在書法創作中,將方與圓有機結合,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字體、字形和筆法上都有方圓之分。方筆在起筆和折彎處呈稜直狀態,顯俊俏挺拔形態。如歐體字多數成方筆。圓筆即筆畫起筆處和運筆中呈圓形。如篆書、漢隸的《石門頌》等可謂典範。圓筆給人以鋒芒含蓄、圓滿多姿之感。
方筆和圓筆各有神採,書寫時可根據表情達意的目的靈活運用。
(三)大小參差變化
書法一直有兩個書寫系統,一是大字系統,如榜書,又稱署書、題署、擘窠書;一是小字系統,如書札、尺牘、詩箋等。現代書法受展覽影響,過分強調視覺效果,大字書寫得到長足發展,而小字書寫則因手札文化的弱化而關注較少。
大與小,一方面指大字與小字的關係,另一方面也指一幅作品中字與字、行與行的關係問題。篆書、隸書、楷書創作會要求一篇中字體勻稱,但行草書創作則強調變化,通過大小、肥瘦、濃淡等因素來調整,又要有意拉開大小的反差,造成錯落有致的效果。
(四)古今融匯出新
中國的書畫藝術,都是以古為根基,由此散發,開枝散葉。在此有兩種方向供深究。一種以某一位古人為師,繼承發揚,推陳出新。一種以眾古人為師,博採眾長,融匯貫通。
如吳昌碩以一專之,他的成功之處是對《石鼓文》的勤加研究,然後獨闢蹊徑。《石鼓文》是他創新的源泉,他之所以能夠成為開宗立派的一代大師,就在於能夠借古開今。
現代草聖林散之學書之路由唐入魏,由魏入漢,轉而入唐、宋、元,降而明、清,皆所摹習。於漢師《禮器》《張遷》《孔宙》《衡方》《乙瑛》《曹全》;於魏師《張猛龍》《賈使君》《爨龍顏》《爨寶子》《嵩高靈廟》《張黑女》《崔敬邕》;於晉學《閣帖》;於唐學顏平原、柳誠懸、楊少師、李北海,而於北海,學之最久。於宋之米氏、元之趙氏、明之王覺斯、董思白諸公,皆力學之。看出他在取法古人上面是兼容並包的,無論碑帖,無論何家,都各取其所長。
當然,這裡存在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向古人學習的是什麼?筆法,結構,章法是基本技術方面的學習,陰陽、方圓、大小是神韻創作方面的學習,人品、氣度、魅力是精神實質的學習。這可以是學書的三個層次,我們在後面可以繼續探討。這裡只是創作方法上的探討。
學習古人,需要長時間積累消化,並出於古人。學習今人,多會短期奏效,但很難自成一體。所以,在創作活動中,儘可能向古人看齊,在古帖古碑中汲取營養。只有如此,才能走向書法神壇,作品才能經久不衰。
(五)黑白分間,計白當黑
書法就是黑白的藝術。字畫創作疏白處可以走馬,密緊處不使透風,常計白以當黑,才能出現妙趣。
計白,就是要計算考慮白的存在。在安排點畫和布置字距、行距的時候,分行布白要使字的上下左右間架結構相互影響,相互關聯,互相照應,以達到整幅作品分布均衡穩稱。用黑色線條框圈白色塊,形成勻稱奇厥的形態。
(六)圓闕相襯託
圓中有闕是書法的一種美。太過圓滿的東西會讓人產生太過的膩感。在書法表現中,闕是一種殘缺美。正如米開朗基羅的維納斯,故意去其雙臂,顯出一種殘缺的遺憾美。篆刻家刻章有意將「邊」破一下,為的就是表現一種殘缺美。有的書家寫篆隸時,並不將筆畫寫得很圓潤,起收筆順其自然露點鋒、留點用筆的痕跡,竟會產生特別靈動的效果。太過圓整,有時會讓人懷疑刻意為之,如同美術字。一些書法家在創作時有意「出血」,破一破,將筆畫衝出宣紙之外。這些都是在追求圓中的闕。
(七)縱橫四方取勢
縱與橫是字體書寫的兩個方向。不同書體,對縱與橫有不同的要求與取捨。如隸書取橫勢,篆書取縱勢。楷書結體方正,根據書法家愛好不同而表現出或長或扁的形態,草書普遍偏長形,但也有扁狀的。不管縱橫如何,有骨力,有氣韻,則自然美觀。
在書法創作上,通過字體縱與橫的變化,可以呈現出不同的風貌。是值得深度挖掘的方法。
(八)曲中見直直中見曲。
大自然中太多事物暗含曲中有直,直中有曲的現象。書法更是曲中有直直中有曲的藝術。曲與直不僅指字中筆畫,也指漢字結體,更指書法章法。
篆、隸、楷不必說,行距、字距排列布局嚴整有致,曲直有度。草書布局,看似「曲」,甚至「亂」,其實整體還是「直」的,形曲而骨直,形曲而勢直。一句話,曲折錯落,有序有度。否則,雜亂無章,形勢全無,便沒有美感了。
結語
萬事都有各自內部的規律,只有透徹的了解規律,才能成功。這裡給大家推薦一本書:斯舜威的《書法矛盾之美》。本文便是根據這本書的基本框架和理論來闡述的。
這本書是作家、書法家斯舜威通過個人書法實踐,總結提煉出的五十多種書法創作或者書法欣賞的方法技巧,歸類為六輯。這六輯利用辯證法思想由底到高的對書法內涵進行了透徹的解析,從古至今所有書法經典無不遵循書中技巧。而當你在書法創作時,挑出幾種作為創作思路,必將使你的書法作品璀璨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