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院人講情話,命都給撩掉
上周百老匯和西區全部關停之後,一些劇院點亮了幽靈燈(Ghost Light)。這是流傳於劇院中的一個隱秘傳統:在演出結束之後,會在舞臺中央留一盞燈,避免漆黑一片帶來的安全隱患,同時安撫棲居於此的鬼魂,同樣代表著:WE WILL RETURN.
《漢密爾頓》舞臺
這個浪漫/鬼魅想像流傳在劇院間。諸如此類還有你可能早就知道的,用「Break a Leg」來代替「Good luck」祝願他人演出成功。考慮到演出中可能遇到各種意想不到的突發事件,劇院人難免有一些迷信和黑話,流傳在這個小圈子裡,是謂「講究人講究多」。
藍色衣服會帶來厄運
不要在舞臺上穿藍色衣服,除非你再穿個什麼銀色的來鎮住它。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早期藍色染料極其稀有珍貴,劇組可能會故意穿著這樣的戲服向觀眾顯示自己的土豪標配,最後卻因為成本高昂而一敗塗地。所以說炫富的話還是要展示貨真價實的銀幣,告訴觀眾組裡不差錢——最後也就演化成了銀色的服飾。
真·藍寶石色·不差錢
不要點三根蠟
雖然舞臺上盛行「三」原則:三女兒(《李爾王》)三女巫(《麥克白》)甚至三磅肉(《威尼斯商人》),但在舞臺上點三支蠟燭卻被認為是不吉利的,據說離燒得最短的蠟燭最近的那個人,將成為下一個結婚或下一個死去的人。當然不管詛咒如何,可以想像在點燈普及之前,採用蠟燭照明的劇場裡,這必然是巨大的安全隱患。忙碌的人群和昏暗的環境下,碰倒蠟燭的代價可能就是燒毀劇院。
蠟燭萬萬不能多!
孔雀羽毛不應該出現在舞臺上
無論是作為服裝元素、道具還是布景的一部分,舞臺都拒絕孔雀羽毛。老演員會跟你講述臺上出現羽毛後布景倒塌、窗簾著火以及其他離奇災難事件。這個典故來自希臘神話中,巨人阿爾戈斯的100隻眼睛在他死後被轉移到了孔雀尾巴上,這隻長滿了「邪惡之眼」的孔雀羽毛會給劇組帶來詛咒。
不要在舞臺上放鏡子!
從前人們認為鏡子是靈魂的反映,一旦打碎,意味著靈魂受損,意味著七年的壞運氣,劇院人當然避之不及。除此之外,在舞臺上放鏡子確實會導致一些技術問題,比如光線會反射到觀眾身上或者其他不應該被照射到的地方,一切都會導致演員分心。不過這個迷信後來顯然受到了大熱音樂劇《歌舞線上》中一個著名的鏡前場景的挑戰。
《歌舞線上》
《彗星美人》
《葉甫蓋尼·奧涅金》
不要在舞臺上吹口哨!
每當劇院裡響起口哨聲的時候,就有人會被解僱?而形成這種日常迷信的原因是在對講機等劇院內通訊設備發明之前,花式的編碼口哨是舞臺監督發給技術人員的暗號。因此這個時候亂吹口哨,技術人員就會得到錯誤提示,這可是舞臺事故,一定要有人為此負責的!
感覺《魔笛》裡捕鳥人帕帕基諾的口哨一不小心就要吹起來
誰都別提麥克白!
劇院裡的人一度避免使用這個詞,而把《麥克白》稱為「蘇格蘭劇」或「遊吟詩人劇」;如果不小心嘴瓢,還要做一套法(不是)來去晦氣,方法包括但不限於背誦另一部莎士比亞中的臺詞,在劇場外逆時針跑一圈,等等。迷信的起源說法很多。一種是說莎士比亞是從一個真正的女巫集會上得到了靈感,然而劇作上演之後,女巫們對自己的形象並不滿意;還有說法是說它裡邊的「打戲」太多,因此更容易有人受傷;更樸實的說法是由於《麥克白》太流行了,因此它常被瀕臨破產的劇院當成救命稻草(舞美也可以很便宜?),然後又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這個關門劇的梗甚至在《辛普森一家》裡被惡搞過(伊恩爺爺友情客串!):
從墓地裡偷花來送??
真有習俗認為演出結束後給導演和女主角送一束從墓地偷來的花會帶來好運??還說是因為墓地的鮮花和演出結束之時的塵埃落定絕配??不過合理的說法是,你劇場從來就不是一個利潤豐厚的職業,因此墓地曾是免費鮮花的一大來源(實慘。
鬼魂喜歡出沒於劇院
這簡直是一定的!在《歌劇魅影》之前或之後,這樣的故事都能講出一噸,或者說,每個劇院都流傳著一個駐院幽靈的傳說。為了安撫這些天生戲多的靈魂,每周至少應該有一個晚上把劇院空出來給它們表演,而時間就定在了周末演出完畢後的周一。
請祝我「摔斷腿」
為什麼用「Break a Leg」表示「Good luck」?在眾多說法裡聽起來最make sense的是在伊莉莎白時代的英國,當觀眾們往臺上扔錢致意時,演員們要在臺上屈膝還禮;即便觀眾什麼都沒有扔,在謝幕時演員也會鞠躬或行屈膝禮,如果觀眾掌聲不斷,演員則需要從側臺上進進出出,頻繁「折斷腿」。如此看來,這句「Break a Leg」也是相當講排面了!
看完是不是覺得
奇奇怪怪的知識又增加了?
文章大部分譯自Top 10 Theater Superstitions
https://listverse.com/2010/08/20/top-10-theater-superstitions/
「新現場」三月排期
「新現場」高清放映系列,由北京奧哲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打造,致力於通過放映的形式向觀眾呈現當今世界舞臺上最優秀的作品。通過與包括英國國家劇院現場、特拉法加發行公司、環球映畫、影院現場、環球影業、百老匯高清、法國百代現場、西班牙數字影像在內的多個品牌合作,「新現場」高清放映系列目前發行推廣來自英國國家劇院、皇家莎士比亞劇團、皇家歌劇院、莎士比亞環球劇院、莫斯科大劇院、法蘭西喜劇院等多個機構的世界頂級戲劇、歌劇、舞蹈、展覽影像。截至2019年11月,「新現場」放映劇目已達120部,覆蓋北京、上海、廣州、臺北等37地,放映超過4500場,觀影人次超過50萬人。放映獲得英國文化教育協會鼎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