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伴隨著氣溫驟降,空氣中的水分上升,連呼吸都感覺溼潤了,這種時候很多人就又想起了,空調的這個除溼功能,然而對於除溼功能到底有沒有用?除溼功能和製冷有什麼區別?很多人都不明白,今天就給大家詳細的科普一下空調除溼和製冷的區別。
空調的工作原理
在解答空調的工作原理之前,先來了解一下空調的工作原理,空調在工作時主要是依靠壓縮機運行,製冷劑經過相關裝置調節,從而達到製冷或制熱的目的。
除溼與製冷相同點
製冷:
空調在製冷時遇到空氣中的水分會因為遇到較冷的蒸發器而凝結成小水珠,因此,空調在製冷的同時,室內的溼度會下降,空氣變乾燥,冷凝水管會流出冷凝水。
除溼:
在除溼模式下空調的工作原理和製冷是一樣的,空調除溼時壓縮機運行,蒸發器溫度降低,空氣流過較冷的蒸發器時,水分被冷凝,室內的溼度因此降低,冷凝水同樣會向外流出,而且空氣經過蒸發器的同時,溫度也會降低。
因此,無論是除溼和製冷,空氣中的溼度和溫度都會降低。所以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空調製冷必定伴隨除溼,空調除溼必定伴隨溫度降低。
除溼與製冷不同點
不過,除溼與製冷雖然工作原理相同,效果相似,但有著本質的區別,不然也不會專門設置這兩種模式。
製冷:
室內機會把室內的空氣吸進蒸發器,然後把降溫後的空氣吹向室內,所以它是主動降溫,降溫效果更快,更好,除溼只是附帶的。也因為如此,製冷時,空調的運行情況,主要是按照房間的溫度進行調節的,房間溫度高了就製冷(意味著室內空氣溫度太高),房間溫度低了就不製冷。
除溼:
室內機只會把室內的空氣吸進蒸發器,然後達到降溫和除溼的效果,但不會把空氣吹出來,所以它是被動降溫,降溫效果更慢,但除溼效果更好。也因為如此,除溼時,空調的運行情況,主要是按照蒸發器的溫度進行調節的,蒸發器溫度高了就會開啟除溼(意味著吸進的空氣溼度太大),蒸發器溫度低了,就不除溼。
通過上述不難發現,空調除溼和製冷都會對室內的溫度和溼度造成影響,但除溼更加柔和且省電,用戶在使用時可依據季節或時間適時調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