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師報2015「年度讀者」:只因為一份報紙

2020-12-08 中國青年網

  因為一份報紙,一名鄉村教師圓了學生的名牌大學夢,還成就了自己的美滿姻緣;因為一份報紙,一名校長率領師生拉開了一場課改攻堅戰,開創出學校的一片新天地;因為一份報紙,一位教育局長從讀者變成了作者,引領當地教師開啟了教育寫作之風……因為一份報紙,衍生出人生的許多可能。正因為此,他們三位被評選為中國教師報2015「年度讀者」。當然,在我們的讀者群裡,像這樣的局長、校長、教師並不是唯一,只是因為,他們代表了2015年無數與我們一起攜手同行的人們。

  劉習聰:中國教師報是我的「紅娘」

  在那邊遠的小山村,沒有網絡、不通班車,沒有任何可以閱讀的東西,每次收到《中國教師報》是最幸福的事情。毫不誇張地說,《中國教師報》就是大家的寶。

  一份報紙能改變一個人的生活?

  如果以前問湖南省安化縣平口鎮完全小學教師劉習聰這個問題,他的答案顯然是「不會」。但在2012年結識了中國教師報,成為報紙的作者和讀者,他沒有想到:這份報紙出乎意料地改變了他的一生。

  「新年到了,我也有大喜事要辦,這次一定要給中國教師報一個大禮包。」元旦那天,當我們把「年度讀者」的新年禮物送給這位年輕的鄉村教師時,他語出驚人,也要送我們一個大驚喜:1月12日,他和女朋友即將踏入婚姻的殿堂,而這個媒人不是別人,正是中國教師報。

  一個媒體,如何把鄉村教師作為自己的年度讀者。一份報紙,怎麼就成了牽線搭橋的月老?

  事情的緣由是來自一次特殊的徵文比賽。2012年7月,教育部舉辦「我的特崗故事」徵文比賽,在眾多的徵文故事中,來自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新發布依族鄉寶塔村新發民族小學的特崗教師劉習聰,憑藉自己特殊的特崗經歷獲得了徵文比賽特等獎,還作為特崗教師代表發言。

  在京短短的幾天,劉習聰來到中國教育報刊社,來到中國教師報編輯部,成為我們的特約通訊員。

  「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接觸中國教師報,也是第一次成為中央新聞媒體的通訊員,心裡真是美滋滋的。」劉習聰笑言。

  而更讓他驚喜的是,從京載譽而歸的他,收到了當地鄉政府送給他的一份禮物——一份《中國教師報》。

  在當地,讀到報紙並不容易,學校距鄉政府有34華裡,交通非常不方便,只能是每次鄉幹部下村的時候把報紙帶給劉習聰,有時甚至是鄉黨委書記親自送報紙過來。

  「在那邊遠的小山村,沒有網絡、不通班車,沒有任何可以閱讀的東西,每次收到《中國教師報》是最幸福的事情。毫不誇張地說,《中國教師報》就是大家的寶。」劉習聰至今記得同事們「搶讀」報紙的場景。

  不僅教師們愛讀《中國教師報》,學生們也爭著看。劉習聰告訴記者,正是因為看到報紙上免費師範生的新聞,2014年6月,他第一批參加高考的學生裡,劉濤考上了北京師範大學的免費師範生,好幾位學生考上了地方免費師範生或師範專業和教育類專業。

  2014年9月,因為父母年齡大的原因,劉習聰從貴州調回湖南老家,繼續做一位鄉村教師。回來沒多久,這個有心人就發現,與貴州山區不同,老家的學校處在大水庫邊,班上的學生靠乘船上下學,存在著極大的安全隱患。

  怎麼辦?那段時間急得不行的劉習聰想到了中國教師報,他把困惑和想法寫成讀者來信,而《中國教師報》很快在頭版予以刊登。讓中國教師報和劉習聰都沒想到的是,來信剛剛刊出,當地有關部門就專門安排了幹部負責學生用船工作,有關專家學者也開始了學生用船的制度研究,學生用船問題開始像校車一樣,引起社會公眾的極大關注,並在一些地方進入了政府決策層。

  命運的神奇還不止於此。這篇讀者來信刊出後不久,鄰近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的一位特崗教師對學生乘船問題也特別關注,在《中國教師報》上看到了這篇報導,通過多方輾轉找到了劉習聰的電話,專門跟他進行討論。

  這電話一打不要緊,劉習聰才知道,這位女教師是全婁底市唯一一位在村級學校任教的碩士研究生特崗教師。

  同為特崗教師,又都致力於鄉村教育,兩個人開始了見面,說來也巧,兩個人雖然是在不同的市區工作,但距離其實很近,只有20分鐘的車程。

  一切似乎冥冥註定,曾經一度擔憂自己婚姻的劉習聰沒想到,幸福來得如此奇妙,來得如此之快!

  「你不知道,我有多感謝《中國教師報》,你真是我們的娘家報,真是我和妻子的紅娘。」在新年收到的祝福簡訊中,來自鄉村教師劉習聰的這份感謝和祝福尤其讓人感到激動和幸福。

  「《中國教師報》,有你真好!」平素不怎麼誇人的劉習聰把這9個字送給中國教師報,而中國教師報,願意做鄉村教師成長路上的同行者。(中國教師報記者 康麗)

  戴金強:可以照亮未來的邂逅

  「高大上」的思想傳遞中,「接地氣」的教學實踐裡,一路上追尋著她的足跡,學的不僅僅是課改思想,更多的是課改的方法和策略。

  河北省青縣樹人學校校長戴金強沒有想到,一路行走在教育途中,他會與一份媒體結下深厚的不解之緣。

  2006年,教育田野裡一場來自民間的改革浪潮漫捲而來。那一年,戴金強剛剛接任青縣二中業務校長。改革的號角已經吹響,青縣二中如何跟上潮流?他心中有許多困惑——課改究竟怎麼改,改向何處?教師到底需要什麼樣的素質,又該如何培養?新課堂是何模樣,怎樣打造?這是主抓教學業務的他必須思考的問題。就在千頭萬緒的時候,他遇見了《中國教師報》。

  「『高大上』的思想傳遞中,『接地氣』的教學實踐裡,一路上追尋著她的足跡,學的不僅僅是課改思想,更多的是課改的方法和策略。」戴金強用這樣一段話描述了與《中國教師報》的相遇。他說,這一次邂逅,讓他找到了前進的方向。隨後,緊跟這份媒體的教育主張,一系列教師基本功系列比賽活動在學校展開——賽即興表達,賽學科素養,賽說題水平,賽微格說課,賽組織教學能力……「動起來」的學校,一下子變得生機盎然。

  這一次被戴金強稱作「可以照亮未來的邂逅」,讓他從此與中國教師報「難捨難分」。在離開青縣二中任職青縣樹人學校校長後,2014年的冬天,戴金強看到中國教師報將在山東臨淄舉辦一次課改活動的預告。從前在報紙上見多了編輯、記者的名頭,這一次,他想親自去看一看。帶著教學、管理中積累已久的疑問,拉上三名副校長,他們就此踏上了前往山東臨淄的火車。

  「樹人學校被喚醒了!」出乎意料的是,這次山東之行,讓戴金強的心情從「興奮」,到「震撼」,再到「豁然開朗」,也更堅定了他大力推行改革的決心。

  「共赴課改盛宴,達成課改共識,我將這次出行稱之為『臨淄行認同之旅』。」戴金強說。緊隨其後,被點燃了的學校領導班子派遣多名骨幹教師三下山東,前往杜郎口中學、杜郎口小學等課改典型學校取經。正是在腳踏實地的磨礪中,這批教師有了新的思考,有了改革的力量,找到了「目中有人」的樹人課堂的「入口」。學習歸來的樹人課改志士們,像被點燃的星星之火投身課堂教學改革之中,引燃了樹人學校課堂教學改革實驗的燎原大火……

  在一路追隨、探索中,戴金強從未停止思考與研究。他說,每一次閱讀《中國教師報》,他都視之為與中國教師報的主編、編輯們在進行一場場深度對話。

  「在對話中我漸漸領悟到,教育就是喚醒學生的自覺,課改就是翻轉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翻轉師生的角色、翻轉學習方式和評價方法,課改就是要解決改革怎麼教和教什麼的問題……」說起自己的研究心得,戴金強有說不完的話。而伴隨著中國教師報對課改新動向的研究,戴金強領導樹人學校「以學為中心」進行課堂教學實踐,其「生命在場」的生命化教育方向已然明晰。樹人學校的教師們在常態化學堂裡努力實踐,最終建立起青縣樹人學校自己的教育觀、教育價值觀、教育質量觀和教育倫理觀。

  「這一切的思考和變革,都來自於中國教師報的啟發。」戴金強說。從相遇、相識到相知、相伴,戴金強始終不盲從、敢作為,創出了一片新天地。他說,未來的日子,他將繼續牽手中國教師報——因為那裡有他可以倚靠、也可以倚之而登高望遠的堅實臂膀。(中國教師報記者 黃浩)

  方華:這份報紙,能讓讀者變成作者

  以往大多讀者只能做一個靜悄悄的讀者,覺得報紙離自己很遠,但通過閱讀《中國教師報》,許多教育工作者獲得了成長,視野更加開闊,知識更加完備。

  「《中國教師報》有一種影響力,她可以讓讀者逐漸轉變成為作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江西省弋陽縣教體局局長方華如此評價《中國教師報》的作用。「以往大多讀者只能做一個靜悄悄的讀者,覺得報紙離自己很遠,但通過閱讀《中國教師報》,許多教育工作者獲得了成長,視野更加開闊,知識更加完備,也逐漸嘗試通過寫文章來闡述自己對教育的理解。」

  方華本人就是「從讀者轉變成作者」的典型代表。

  早已成為中國教師報「老作者」的方華正在本報《區域教育周刊》開設專欄,向讀者詳細介紹自己眼中的教育,以及如何解決教育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而就在前不久,看到本報頭版《多想想怎麼幫「下鄉」的新教師》一文後,方華的內心頗多感慨,還專門寫了一篇文章講述自己怎樣幫助鄉村教師,如何推動鄉村教育發展。這篇文章發表在《中國教師報》新聞版後,產生了良好的反響。

  俗話說,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方華能夠「從讀者轉變成作者」也不是一時半刻就實現的。其實在很早以前,他就開始關注《中國教師報》。2003年,《中國教師報》創刊沒多久便進入了方華的視線;而在2006年擔任弋陽二中校長時,方華覺得自己需要更多的專業知識,於是《中國教師報》的文章每每都成為他學習的對象;升任局長後,《中國教師報》更是成為他每周必看的教育類報刊。「我可以從報紙中得到許多啟發。」方華說。

  《中國教師報》為何能吸引這麼多教育工作者來閱讀?在方華看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這份報紙有不同定位的周刊,全方位覆蓋整個基礎教育中的不同層次:有局長的管理層次,有校長的辦學層次,有普通教師甚至家長的層次,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閱讀哪些版面。

  「不僅是讀報、用報,通過參加中國教師報組織的各種活動,我也獲得了成長。」方華解釋說,每次參加中國教師報主辦的活動,能聽到其他地方優秀局長、校長、教師對教育的理解,他們會借鑑優秀的經驗與做法。當然,包括方華在內的弋陽教育工作者,也會在活動中將本縣的一些做法與廣大的局長、校長、教師進行分享,這對弋陽教育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弋陽縣每年會在教師中開展讀《中國教師報》徵文活動,弋陽縣的「教育夢·龜峰讀書聯盟」要求協會裡的教師將《中國教師報》作為必讀報刊,鼓勵教師勤寫作、多投稿。僅在2015年,弋陽縣教師就有近200篇文章發表在《中國教師報》及其他國家級或省級刊物上。正是通過運用《中國教師報》等刊物,該縣教師的專業素養不斷提升。

  談及對《中國教師報》的期望,方華若有所思:「是不是以後可以針對某個話題進行連續不斷的討論呢?」他說,許多教育的基本問題沒有解決,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人們對這個問題的關注度和思考太少。他舉例說,「比如教育評價單一性問題,到底單一性在何處?這些話題原來都提到,但是還缺乏深入的探討、縝密的思考。」他同時建議,可以考慮發動集體的智慧,讓一些熱衷於這種類型話題的讀者幫助我們搜集相關問題,讓一些關於教育話題的爭論持續呈現,從而使相應的探討體現出應有的價值。(中國教師報記者 崔斌斌)

  《中國教師報》2016年1月6日第2版

分享到

相關焦點

  • 日本讀者評選的2015年度「日本十大新聞」
    人民網東京12月22日電(趙松)日本讀賣新聞社日前根據讀者投票評選出2015年度「日本十大新聞」,大村智、梶田隆章2名日本學者獲得諾貝爾獎榮登榜首。 讀賣新聞社自1947年開始根據讀者投票評選每年的「日本十大新聞」和「海外十大新聞」,今年募集到日本國內外共10928份讀者投票。
  • 一份15年前的報紙引發吐槽:中國因不會吹牛,顯得與國際格格不入
    有意思的是,在這段時間一份15年前的報紙也被網友們挖掘出來,成為新的議論點。在2005年7月份發布的《科學發現報》就發表了一篇關於中國探月「三步走」的文章,文章表示要在三年內發射「嫦娥一號」實現繞月,在6年內實現月面軟著陸,並且在2020年前實現月球採樣
  • 中國十大報紙排行榜:南方周末上榜,人民日報第一
    中國十大報紙排行榜 1.人民日報 2.參考消息 3.中國青年報 4.南方周末 5.南方都市報 6.電腦報 7.楚天都市報
  • 朝日新聞轉型及對中國報紙的啟示
    本文作者通過深度訪談與參與觀察,對日本第二大報《朝日新聞》面臨的危機及數位化轉型的措施進行了分析,著重闡述了其深耕內容、發展深度報導和建設媒體實驗室的做法,並據此總結出其對中國報業轉型的借鑑。包括遵循報業發展規律主動轉型、堅持內容為王、跟蹤前沿技術、媒介融合注重實效等。
  • 中國古代報紙登啥 有假新聞嗎?
    侯印國告訴記者,早在兩千多年前,中國西漢時期就有邸報制度,堪稱報紙的起源。唐朝中期,藩鎮紛紛在京設邸,後簡稱進奏院。進奏官類似今天的「編輯記者」,重要任務就是傳遞朝廷政治信息,按日期連續地整理朝廷新聞,抄寫後傳送到各地,這種報紙就叫進奏院狀報、進奏院狀、邸吏狀或報狀。
  • 中國日報社社長、總編輯朱靈:我們為什麼要做一份給全世界讀的報紙
    中國日報也不例外,我們創刊號的頭版頭條就選了一條關於大熊貓琦琦(Chia-Chia)的新聞。講的是它因為沒有同另一隻大熊貓興興(Hsing-Hsing)擦出愛的火花,不得不離開華盛頓回到自己的家——倫敦動物園,無功而返的故事。
  • 中國教育報2020年度推動讀書十大人物名單揭曉
    原創 中國教育報 中國教育新聞網「海上生明月,山中有白雲」。「流水下灘非有意,白雲出岫本無心」。古往今來,多少人詠唱白雲的輕盈縹緲,驚詫於白雲的無窮變幻。今天與大家「見面」的中國教育報2020年度推動讀書十大人物,立足於一間教室、一所學校、一個區域,傳播「樂讀」的理念,培育「好讀」的種子,用行動詮釋推動讀書的意義。疫情並未阻擋他們推動讀書的腳步,因為有「雲」,他們的腳步「走」得更遠。為鼓勵更多的人加入閱讀推廣的行列,我們今年還設置了「推動讀書年度關注人物」,未來,他們將成為「雲讀書俱樂部」的首批成員。
  • 2015年度教師喜愛的100本書之90佳
    原標題:2015年度教師喜愛的100本書之90佳  《阿米:星星的孩子》 【智】恩裡克·巴裡奧斯 著 曾卓琪 譯 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愛滿教育》 何夏壽 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80後,怎麼辦》楊慶祥 著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4%的宇宙——暗物質、暗能量與發現隱蔽世界的比賽
  • 中國教育報2020年度教師喜愛的100本書 | 你好,2021
    原創 中國教育報 中國教育新聞網閱讀,帶領我們飛向星辰大海閆學「你是天空,你也是窩巢。(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市未來科技城海曙小學校長、特級教師)中國教育報2020年度教師喜愛的100本書TOP101《北平學人訪問記(上下)》賀逸文 等/撰 張雷/編 商務印書館2《教育未來簡史:顛覆性時代的學習之道》
  • 最早在天津創辦的兩份英文報紙 第一份僅存在5年
    天津市檔案館從英國徵集到了兩份具有代表性的英文報紙,《中國時報》和《京津泰晤士報》的部分縮微膠片檔案,從中可以反映出素有「華北地區新聞中心」之稱的天津近代報業發展歷程。  第一份英文報紙「短命」僅存在5年    1886年11月6日,天津海關稅務司英籍德國人德璀琳創辦了天津第一份英文報紙《中國時報》(The Chinese Times),當時又名英文版《時報》,中國人稱之為《益聞西報》,由英國人亞歷山大·宓吉(Alexander Michie)任編輯兼主筆。
  • 今天起,天眼新聞每天清晨送你一份《貴州日報》「微報紙」
    此次上新契合用戶手機瀏覽訪問習慣,是貴州日報報刊社、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集團天眼媒體雲探索和創新黨報傳播方式,推出的移動新聞產品——「貴州日報-微報紙」。   傳統的數字報,更適合在PC端傳播,而新上線的「貴州日報-微報紙」是在原有PC端的多媒體數字報基礎上提升技術、為廣大用戶提供的全新閱讀體驗。用戶可以通過「微報紙」即時獲取當天《貴州日報》熱點新聞,讓報紙躍然網上、留於心中。
  • 《英語周報》華麗轉身學案報
    1983年,山西師範大學誕生了一份英語教輔類報紙,兩年後,經相關部門批准,這份報紙正式更名為《英語周報》。     當年的《英語周報》率先提出了以報紙養科研、以科研促發展的思路,把教師在工作和教學中的難點變成報社為讀者服務的重點,報紙與教學研發相輔相成。一時間紅遍大江南北,成為許多學生最為看重的教輔材料。
  • 《讀者》:一本國民雜誌的傳奇之旅
    要說胡亞權的辦報經驗,第一份是當知青時,在安西農場辦的小報,因為那裡偏僻,等報紙運到,新聞都成了舊聞。第二份是在甘肅人民出版社負責出的內刊《出版簡訊》。接到任務,胡亞權去找了教育編輯室的鄭元緒。後者是清華大學物理系的畢業生,出於對物理的共同愛好,讓他們惺惺相惜,成為了好友。
  • [公告]讀者傳媒:讀者新語文中小學閱讀與寫作教育平臺可行性研究報告
    (二)行業發展依據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 2016-2017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2016年我國數字出版整體銷售收入持續增長,達到 5720億元,較上一年度增長 29.9%,以總產出衡量,數字出版已發展成為出版物出版中第一大出版類別,超過了傳統的圖書、期刊、報紙、音像製品
  • 滬上首份英文老報《字林西報》完成數位化向公眾開放
    上海圖書館20日宣稱,已對近代在上海出版的首份英文報紙《北華捷報/字林西報》完成了系統的「搶救性發掘」,據此推出完整收錄逾50萬版的《北華捷報/字林西報全文資料庫》,可開放供讀者閱覽,令更多讀者一睹該報「真容」。  《北華捷報》於1850年8月3日由英國人在滬創辦,是上海出現的第一份英文周報。
  • 中國教育報2020年度教師喜愛的100本書|你好,2021
    (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市未來科技城海曙小學校長、特級教師)中國教育報2020年度教師喜愛的100本書TOP101《北平學人訪問記(上下)》賀逸文 等/撰 張雷/編 商務印書館2《教育未來簡史:顛覆性時代的學習之道》[美]伊恩·朱克斯(Ian Jukes) [美]瑞恩·L.沙夫(Ryan L.
  • 中國首份中英文雙語手機報正式開通!
    (攝影:中國日報網站 鄭華衛)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2008年2月26日,中國日報社總編輯朱靈和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董事長王建宙在北京共同宣布,中國第一份中英文雙語手機報「手機報-China Daily」正式開通!「手機報-China Daily」由中國日報報業集團和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共同打造,通過無線傳輸方式將中英文雙語資訊,以彩信的方式直接送達用戶手機。
  • 北京創辦第一份英文報紙
    北京市第一份英文報紙《今日北京》(《Beijing Today》)將在本月十一日正式創刊。    《今日北京》是一份《北京青年報》主辦的對開十六版、雙面彩色印刷的英文報紙,每周五出版。    該報將以北京的新成就、新面貌、新發展和新變化為主要報導內容,如實展示今日北京人的生活狀態和精神風貌,介紹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京味民俗文化。
  • 內蒙古化工職業學院圖書館為廣大讀者提供無邊界的讀者服務
    >圖書館為廣大讀者提供無邊界的讀者服務 在疫情防控期間,內蒙古化工職業學院圖書館聯合超星公司,為廣大讀者提供無邊界、無限制、高質量的讀者服務。讀者足不出戶,只需要用手機下載學習通,即可獲取超星公司提供的海量免費資源。我們推薦的資源有圖書、期刊、報紙、視頻公開課、有聲讀物,其中報紙和期刊都是按照出版周期更新。下面我們簡單介紹一下他的功能: 一、資源首頁
  • 《阿米:星星的孩子》入選年度教師喜愛的100本書
    我想把這首詩的漢語譯文(楊武能譯)完整地分享在這裡,你也許能夠體會出,這首詩中揭示的閱讀的真諦,顯現了一個深邃而遼闊的世界存在,存在於書裡,存在於書外,存在於書裡書外融成一片的宇宙中,也存在於融會了這一切的心靈中——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