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華金融評論》高級編輯謝松燕、秦婷、王曄君
導語
北京時間10月12日下午17時48分,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保羅·米爾格羅姆(Paul R. Milgrom)和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B. Wilson)。保羅·米爾格羅姆和羅伯特·威爾遜本次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主要是表彰他們對通過創新的拍賣理論,為難以用傳統方式出售的商品或服務設計了合理的新拍賣形式。
北京時間10月12日下午,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公布。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保羅·米爾格羅姆(Paul R. Milgrom)和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B. Wilson),以表彰他們追求完美拍賣的理論。
諾貝爾官方授獎詞寫道:今年的獲獎者保羅·米爾格羅姆、羅伯特·威爾遜研究了拍賣的運作方式。他們還利用自己的見識為難以以傳統方式出售的商品和服務(例如射頻)設計了新的拍賣形式。他們的發現使世界各地的賣方,買方和納稅人受益。
拍賣理論及實際應用的貢獻
保羅·米爾格羅姆1948年生於美國密西根州底特律市,早年求學於史丹福大學,獲得統計學碩士和經濟學博士學位,現任史丹福大學經濟系教授,併兼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文理院院士等職務。
羅伯特·威爾遜1937年生於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休斯敦,1963年獲得哈佛大學商業管理博士學位,此後一直在史丹福大學商學院任教,是美國經濟學聯合會的傑出會員和美國國家科學院的經濟學院士。
在斯坦福求學時,保羅·米爾格羅姆師從羅伯特·威爾遜,並在其指導下完成了關於拍賣的博士論文。從此,他便和拍賣結下了不解之緣,其提出的「相關評價」「聯繫原理」,以及對於「同時向上叫價拍賣」(SimultaneousAscending Auction)的設計都極大豐富了拍賣理論的內容。其著作《競爭拍賣的信息結構》《拍賣理論與實務》已經成為了拍賣領域的經典。除拍賣理論外,他還在激勵與組織、數理經濟與博弈論、網絡經濟、價格戰略、精算科學等領域多有著述。
羅伯特·威爾遜研究與教學涉及市場設計、定價、談判、及有關產業組織與信息經濟學的相關主題。他是一個博弈論專家。作為產業組織理論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價格理論、市場設計等領域作出了突出貢獻。從1970年代起,羅伯特·威爾遜從事博弈論研究,並作出了重要貢獻,尤其是他和克萊珀斯(Kreps)一起提出的序貫均衡概念(Kreps&Wilson1982),是對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的解的概念的重要突破。
除了對拍賣理論有深入研究外,保羅·米爾格羅姆和羅伯特·威爾遜還致力於把理論應用於實踐之中。從1980年代起,羅伯特·威爾遜對於拍賣機制設計的理論與應用的研究取得重要成果,成為電信、交通和能源等領域的拍賣與競標機制設計的權威學者。1993年,羅伯特·威爾遜的價格機制研究的集大成之作《非線性定價》出版,對費率設計和電信、交通和能源等公用事業相關主題進行了百科全書式的分析,為其贏得了很高榮譽。其中,他們的得意之作就是成功設計了美國電訊市場的拍賣機制,並且已經被複製且應用於數十次涉及全球數千億美元的無線電頻譜、電力和天然氣拍賣。
保羅·米爾格羅姆和羅伯特·威爾遜本次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主要是表彰他們對通過創新的拍賣理論,為難以用傳統方式出售的商品或服務設計了合理的新拍賣形式,例如對無線電頻道的拍賣,使世界各地的賣方、買方和納稅人受益。
人們總是把東西賣給出價最高的人,或者從出價最低的人那裡買下來。如今,每天價值不菲的物品在拍賣中不僅易手,還包括家用物品,藝術品和古物,還有證券,礦物和能源。公共採購也可以拍賣方式進行。
使用拍賣理論,研究人員試圖了解競價和最終價格(拍賣形式)的不同規則的結果。分析很困難,因為投標者會根據可用信息進行策略性行為。他們既考慮自己的知識,又考慮其他投標者的知識。
諾貝爾經濟學獎與中國
諾貝爾經濟學獎(NobelMemorial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正式名稱為「瑞典中央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經濟學獎」,該獎旨在獎勵在經濟學領域作出傑出貢獻的人,儘管此獎項並不屬於1895年諾貝爾遺囑中所提到的5個獎項,但一般認為此獎項與5個獎項地位相同 。
196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首次頒獎。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甄選委員會通常在每年10月公布得主,頒獎典禮於每年12月10日,即諾貝爾逝世周年紀念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並由瑞典國王親自頒獎。截止至2020年10月,諾貝爾經濟學獎一共頒發了51次,加上今年的兩位,共有86人獲獎。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成功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目前中國距離諾貝爾經濟學獎還十分遙遠。在諾獎競猜的熱門候選人中,找不到中國人的身影,中國的現代經濟學發展時間非常短暫,還沒有突出的理論貢獻,在經濟學領域話語權很弱。恆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曾指出,諾貝爾經濟學獎缺乏對中國問題的應有關注,中國經濟發展及學術規範進步或催生出屬於中國的諾獎。
展望未來,任澤平認為,中國作為快速變革的最大發展中國家,能夠提供諸多重要的研究選題,例如2018年獲獎的內生增長理論對應「高質量發展」、環境經濟學對應「汙染防治」,2019年獲獎的發展經濟學對應「精準脫貧」,未來極有可能獲獎的宏觀-金融聯繫對應「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用科學規範的研究方法,講述中國故事,闡釋普遍的經濟學規律。中國的經濟學家們應當秉承國際視野,立足中國實際,為現代經濟學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隨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二三十年後,中國或將迎來屬於中國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表1:歷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名單
本文編:謝松燕、秦婷、王曄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