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前天下午,餘杭臨平一個四歲小女孩坐在奶奶腿上吃飯時,一個雷打下來,小女孩被震死。
昨天上午,浙江省防雷中心的雷電專家趕到小女孩的家和醫院,調查這起雷電致人死亡的原因。
「基本上跟之前判斷差不多,是雷擊時造成的次聲波引起人體共振,導致了小女孩的不幸。」浙江省防雷中心副主任張衛斌說。
整件事情還有一些細節需要調查研究、仔細分析,省防雷中心說,最終結論暫無法公布。
次聲波——死亡之聲
本次雷擊事件中,引發悲劇的是聲音裡的一種——次聲波。
自然界裡,聲波的頻率範圍十分寬廣,人的耳朵只能聽到頻率在20-20000Hz(赫茲)之間的聲波,頻率低於20Hz的聲波稱為次聲波。
1948年,一艘名叫「烏蘭格梅達奇」的荷蘭貨船在通過馬六甲海峽時,突遇海上風暴,船上的無線電報務員一面拍發SOS信號,一面斷斷續續地報告:「船長及全體船員已經死去……我也快死了。」
救生人員趕到時發現:所有船員都僵死在自己的崗位上,在他們的屍體上找不到一點兒傷痕,但是,每個死者的臉上都殘留著恐懼的表情。
船員們是怎麼死的?船上沒有任何打鬥、燃燒等的痕跡,法醫的解剖報告也表明,死者生前個個都很健壯,身上找不到任何傷痕。
後來,經多年研究和試驗,大多數科學家認為,這起海難事件的罪魁禍首,就是海上風暴產生的次聲波。
新華網重慶頻道報導,2007年4月1日晚,重慶墊江至忠縣高速公路13標段邊坡施工隊伍的工人,在工棚內遭遇雷擊,5人死亡,5人受傷。
事後,氣象專家調查得出結論——事故屬於天空直擊雷激波效應導致,雷擊次聲波,正是主要元兇。
次聲波為什麼會致人死亡?
次聲波是一種每秒鐘振動數很少,人耳聽不到的聲波。它頻率很低,一般都在20Hz以下。
但這樣的振動頻率,剛好和人體器官的固有頻率很相近(人體各器官的固有頻率為3~17Hz,頭部的固有頻率為8~12Hz,腹部內臟的固有頻率為4~6Hz)。
次聲波作用於人體時,次聲頻率剛好與人體內臟的振動頻率相似或相同,就會引起人體內臟的「共振」,使人產生頭暈、煩躁、耳鳴、噁心等症狀。
特別是當人的腹腔、胸腔等固有的振動頻率與外來次聲頻率一致時,更易引起人體內臟的共振,使人體內臟受損甚至喪命。
雷電次聲波,一般由直擊雷引發
杭州市氣象臺統計,6月20日,也就是小女孩發生不幸的這一天,杭州共監測到3400多次雷電。
雷電在氣象學上有很多種分法,但一般會對人造成傷害的主要是直擊雷,也叫落地雷。
這種雷很危險,一旦被擊中,其熱效應可在雷擊點局部範圍內產生6000-10000℃的高溫。包括前面所說的雷電次聲波,一般也是由直擊雷引發的。
怎樣辨別直擊雷?
杭州市氣象臺預報員說了一個小方法:打雷時注意看,閃電在天空中橫著閃,雷聲是「轟隆隆」的,叫做高空雷,危險係數不大;
如果閃電是從高空往地下走的,雷聲聽上去是「咔啦啦」的,那就是直擊雷。
高空雷,一般發生在雲層中間,雷聲在雲裡面多次反射,在爆炸波分解時,又產生許多頻率不同的聲波,它們互相干擾,所以聽起來聲音沉悶,轟隆隆響。
而直擊雷的雷聲「咔啦啦」,說得通俗點,就是因為這種雷是從天上往地下打,閃電離我們的距離比較近,它所產生的爆炸波,還來不及演變成普通聲波就下來了,所以聽起來就像爆炸聲一般。
直擊雷的主要危害
直接雷擊:雷電現象發生時,閃電直接襲擊到人體,高達幾萬到十幾萬安培的雷電電流,會由人的頭頂經過身體,流入到大地。人因此受到雷電的擊傷,嚴重的會死亡。
接觸電壓:強大的雷電電流通過高大的物體時,會在高大導體上產生高達幾萬到幾十萬伏的電壓。
人不小心觸摸到這些物體,受到這種觸摸電壓的襲擊,會發生觸電事故。
旁側閃擊:雷電擊中一個物體時,如果人就在這物體附近,雷電電流會在人頭頂高度附近,將空氣擊穿,再經過人體洩放下來,使人遭受傷害。
跨步電壓: 當雷電從雲中洩放到大地時,會產生一個電位場。電位的分布,是越靠近雷擊點的地方電位越高,越遠離雷擊點的地方電位越低。
如果雷擊時,人的兩腳站的地點電位不同,這種電位差就在人的兩腳間產生電壓,這時電流就可能從人的一隻腳進入身體,流向另一隻腳。
所以,遭遇雷電時,如果一下找不到地方躲避,可以找一塊地勢低、儘可能乾燥的地方,蹲下且兩腳併攏或單腳著地,使兩腿之間不會產生電位差。
每年6月23日是杭州防雷宣傳日
每年6—8月,杭州強對流天氣高發,颳風、打雷、下雨,甚至冰雹,稍不注意,很容易造成災害事件發生。
去年6月23日,淳安千島湖上,一艘去楊梅島採收楊梅的掛機船被雷電擊中,造成3人死亡,4人受傷,這是杭州歷史上最嚴重的雷擊事件之一。
為加強防雷減災工作,增強全社會防雷減災意識,減少因雷擊造成的損失,今年起,杭州決定把每年「6·23」定為防雷宣傳日,集中開展防雷安全宣傳。 記者 顧怡
更多精彩新聞 點擊此處進入鳳凰網社會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