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項目的影響力規模化到底是指什麼?

2020-12-08 新華網客戶端

特別聲明:本文為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臺「新華號」帳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華號的立場及觀點。新華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

「影響力規模化」的含義

「影響力規模化」是一個從國外引入的概念。近十幾年來,在國際公益慈善領域愈發受到關注和討論。它的英文原文為「Scaling Impact」,由兩個概念組合而成,即「影響力」(impact)和「規模化」(scaling)。在討論「影響力規模化」之前,我們首先要釐清幾個概念。

「影響力」(Impact)是指公益項目或服務給目標受益人帶來的重大和持久的改變,即公益項目能持久改善或解決社會問題的成效。而「影響力規模化」(Scaling Impact)就是通過開源、複製、政策撬動等不同方式,將實踐證明有效的公益項目(尤其是其中的方案理念、操作方式)遞送到更多的地區,服務更多的人,實現影響力的成倍擴大,更大範圍地解決社會問題。

△ 影響力規模化的基本含義如果著眼於更大規模人口層面的社會問題,我們應該「以終為始」,分析解決這種社會問題的要素,協調背後的政策、資本、價值、人、渠道等多重關係,進而持續推動這些因素的改善,甚至帶來系統性的變革。這裡需要釐清兩個誤區。誤區一:認為影響力規模化等同於組織規模的擴大。影響力規模化並非專指某個機構自身組織規模的擴大,機構規模擴大只是實現影響力規模化的路徑之一。與商業機構不同,對社會組織來說,人力資源、資源模式等都不那麼清晰穩定,每開設一個新的機構,往往都是一個新的成本中心,而非盈利中心。所以組織規模越擴大,組織自身有可能越受困,對機構的管理運營能力挑戰也越大。我們說影響力規模化並不是專指一個機構自身組織規模的擴大——機構人員、場地單純的擴大,相反我們需要去考慮如何運用有限的資金、資源、人力,去回應複雜的社會問題。好公益平臺倡導的影響力規模化,是要求我們理性地分析當下最現實的路徑。這是個很大的挑戰——你有沒有可能實現一種創新的合作模式和工作體系,通過協作的方式推動更大範圍內社會問題的解決。打個比方:我們有沒有可能在組織規模僅僅擴大一倍的情況下,去實現100倍的社會收益? 誤區二:認為影響力規模化僅僅是指服務規模的擴大商業的規模化擴張主要體現在營業額、人員規模、產品線、覆蓋地區等指標,而社會服務規模的擴大是推動影響力規模化的手段。我們還要思考:即便一個公益項目擴張到成千上萬個實施點,它離真正解決社會問題還有多遠?在覆蓋面擴大的情況下,這個項目是否拉動了更多社會成員的關注,是否影響了相關的政策變革?在服務覆蓋面擴大的情況下,解決社會問題的關鍵點在哪裡?另外,所有這些事都是項目團隊自己做嗎?還是通過合作的方式去做?如果是合作,應該找誰去合作,誰擅長做這些事情?合作模式又是什麼樣的呢?項目團隊在這個系統中的角色是什麼?另外,「公益產品」這個概念也時常被問及。大家可以設想,如果一個公益項目沒有成效,甚至還有很多負面作用,那麼它被推廣到更多地方後,不確定性甚至危害也會放大。在規模化開始之前應確保你的公益項目的服務成效,同時,這個公益項目或解決方案應具備一定的可複製性和較高的標準化,要易於操作,併兼顧其落地實施的針對性,那麼它就達到了較高的產品化的程度。

△ 公益產品的含義所以,「公益產品」是針對特定的社會問題或人群需求所設計並提供的具有較高標準化程度、可複製的公共服務解決方案。公益產品的可複製性是推進影響力規模化的前提之一。實現影響力規模化的常見路徑好公益平臺在過去三年的實踐中,一方面支持夥伴們探索影響力規模化,一方面也在做陪伴式的專題研究,同時,通過借鑑國外影響力規模化的相關經驗,我們初步總結出實現影響力規模化至少有以下幾種路徑。第一種是開源,也就是開放資源,將創新且易操作的理念和操作方式,藉由網絡或社交平臺等渠道廣泛地分享出去。在開源的路徑中,發起機構的角色更趨向於知識研發和共享中心,通過開發產品推動規模化,用行動去做倡導。常見的案例比如「地球一小時」、「冰桶挑戰」,包括好公益平臺上的優質產品「你我夥伴性教育支持平臺」也採取了開源的規模化路徑。第二種是複製,是指通過和其他組織或個人合作,將成熟、有效的解決方案遞送到更多的地區和受益人群。在複製的路徑中,發起機構的工作集中在技術輸出、支持賦能和品牌認證等方面,賦能異地合作夥伴,明確與他們的合作方式,把有效的解決方案推廣出去。在現階段社會及行業背景下,複製是最常見的、被廣泛採取的一種規模化路徑。第三種是政策倡導,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影響特定的公共政策或法律法規,使其向有利於公共利益的方向發展。如果公益組織希望政府採納我們的解決方案,一般要求經過專業、嚴謹和一定規模的試點試驗,能夠清晰地證明項目成效,並且具備大範圍推廣和應用的可行性。一旦政府採納了,公益組織仍然可以作為輔助者、補充者、建議者等角色,持續地關注和行動。比較典型的例子是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的「營養改善計劃」。自2007年起對貧困地區農村學生營養狀況進行政策研究,並通過試點實驗推動貧困農村學生營養改善,最終被納入中央政府的扶貧戰略部署。當然,政策本身是多層次的,有國家層面,也有地方層面,有法規規章,也有工作文件等,公益組織可以根據自身定位,從切實可行的地方著手,積極推動政策的優化。第四種是商業採納,如果一個公益項目能有效解決社會問題,同時又能找到自我造血的商業模式,就可以考慮用商業的手法來解決社會問題。比較典型的案例是格萊珉銀行(Grameen Bank),它的模式證明了向貧困人群提供小額信貸服務以改善他們的經濟生活,是可行且具備盈利能力的,因而吸引了很多商業銀行和投資人進入這一領域,大大擴展了服務規模和效益。另一個常見的模式是公益組織在開展項目過程中逐漸找到了自己的盈利點,以社會企業的模式來運營。好公益平臺上的「童萌親子園」就是這樣一個例子。它通過收費服務的模式,為社區0-3歲家庭提供家門口普惠式的早教服務,實現自負盈虧。第五種是機構擴張,通過機構自身組織規模的擴大,不斷增大服務規模。在機構擴張的路徑下,中心機構通過「直營」的方式持續開展服務,優勢是便於質量監督與品質保證。但也面臨諸多挑戰,比如需要強大的管理運營能力,並且擴張的天花板效應也比較明顯。 如上幾種路徑是目前比較常見的,當然可能還有其他的可行方式。同時,推進影響力規模化的路徑也不是唯一的,我們觀察到不少夥伴會綜合不同的路徑進行多元的嘗試和探索。畢竟沒有所謂最好的路徑,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路才是最重要的。好公益平臺的產品遴選標準很多填寫過好公益平臺申請表的朋友都會「吐槽」申請表比較複雜。其實申請表中的一系列問題都是在通過提問的方式來幫助大家理清思路,想清楚推進影響力規模化所做的若干準備工作或前提條件。那麼這些問題都來自於以下五個產品遴選的考察維度。

△ 好公益平臺的產品遴選維度第一個維度是領導人。在每一個推進影響力規模化的公益組織背後,都是一群落地實施的「小而美」,那麼這個協作網絡的集合就會放大我們的社會影響力。所以我們會充分地考察一個機構的領導人推動所定位社會問題解決的使命感,是否有雄心做這樣的戰略選擇,是否有開放的胸懷擁抱挑戰和開展更廣泛的合作。領導人的智慧以及團隊上下做這樣選擇的使命感,是決定你的腳尖朝向的問題,剩下才是「跑得快慢」的問題。除此之外,還需要領導人能夠為公益產品的規模化帶來一定的資源支撐。第二個維度是產品質量和複製經驗,我們希望您向平臺申請的公益產品是機構的核心業務,且具有清晰的邏輯框架。我們還希望該產品已被證明可以為受益人帶來改善,或者能夠解決所聚焦的社會問題。如果已有該產品/項目的評估報告可以分享給我們(第三方評估或自評均可)。

△ 2020年度好公益平臺產品遴選流程第三個維度是規模化戰略的清晰度,即對公益產品規模化有決心和明確的願景,對服務目標群體規模有清晰的匡算,且目前規模化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果和經驗,有明確的複製路徑和對落地合作夥伴的要求等。當然,這些回應在當前不一定是完美的,隨著實踐的開展還會不斷地更新迭代。第四個維度是實現規模化戰略的潛質,從團隊能力、內外管理及資源、政策環境多個角度去衡量申請團隊是否擁有對實現規模化的戰略思考以及是否具備相關能力。這首先要考評該機構的執行團隊是否與決策層達成共識,因為規模化是整個機構的戰略,涉及到內部的任務分配、管理模式、財務結構等方面的變化。所以機構應具備可持續的籌資模式,確保產品的規模化能順利進行。產品質量監控體系同樣不可或缺,比如規模化路徑是複製的,要注重通過與落地夥伴的合作及時獲取項目實施的數據信息,以不斷地進行反饋評估,持續優化項目的落地成效。第五個維度是與好公益平臺服務的匹配度,也就是說,好公益平臺會充分採集並尊重申請機構的發展需求,然後會考量是否能發揮平臺支持服務的效能。當然,好公益平臺的定位是一個開放共享的平臺型項目,而非資助主導的項目。好公益平臺會幫助入選的機構協調、連結一些資源,但實際對接需要各機構獨立部署和準備。此外,入選的機構也要同時承擔相應的合作義務,包括與好公益平臺聯合傳播、及時進行數據反饋等。雙方平等合作,明確各方責任與義務,期待好公益平臺和推動影響力規模化的品牌產品機構能夠實現共贏,共同推動行業發展和美好社會的構建。此外,好公益平臺秘書處正在積極籌備《影響力規模化通識課程》,計劃於今年8月正式上線,敬請期待!

來源:新華號 好公益平臺

相關焦點

  • 業界聚焦「公益金融」:科技創新與影響力投資應形成合力
    隨著近年來「公益金融」理念在國內生根發芽,兼顧社會效益和財務回報的投資理念正為越來越多的投資人所接受,「社會企業」的概念也越來越被熟知。科技創新與影響力投資高峰論壇現場。 張煜歡 攝  「大家會發現,以前的慈善一般是由分配和傳承而來,即當一個人擁有巨大財富的時候,才考慮做一點慈善。
  • 清華五道口「慈善金融獎學金培訓項目」走進北京愛爾公益基金會
    清華五道口「慈善金融獎學金培訓項目」走進北京愛爾公益基金會 2019-11-28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隋福毅 11月15日,清華大學五道口慈善金融獎學金培訓項目首期班(以下簡稱「慈善金融班」)走進北京愛爾公益基金會(以下簡稱「愛爾基金會」)。
  • 地球站:一個與回收閒置物品有關的公益項目
    請問當時協會是怎麼想到啟動這樣一個與回收二手物品有關的公益項目?為什麼命名為「地球站公益創業工程」,定位是什麼?劉國正:環境記協成立近30 年來,一直以提高公眾環境意識為己任,曾設計和開展了一系列有廣泛影響的公眾參與的社會活動。
  • 騰訊月捐網友考察聯合國公益項目
    這是騰訊公益愛心網友的首次海外探訪行動,從超過100萬名月捐網友中脫穎而出的七名愛心網友代表及志願者,和來自世界糧食計劃署,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和中國扶貧基金會代表一起,探訪考察了世界糧食計劃署的柬埔寨學校供餐項目。他們親眼見證了騰訊月捐網友的愛心善款,如何幫助著柬埔寨兒童抵抗飢餓和改善生活。中國駐柬埔寨王國特命全權大使潘廣學也隨團訪問,親臨暹粒了解中國捐贈的項目執行情況。
  • 虹膜識別技術規模化應用已經箭在弦上
    人臉、指紋是應用最為廣泛的生物識別技術,特別是在手機領域,早已經形成規模化應用,而在金融、公安等領域也初具一定規模。而技術成熟度毫不遜色的虹膜技術,由於各種因素限制,其落地速度較為緩慢,但任何技術最終都要落地到商業化應用上。當前虹膜技術水平發展到什麼程度?未來技術應用趨勢是怎樣?如何推動虹膜技術落地應用的規模化?
  • 「看見不完美」,佰特公益帶你探索公益產品化
    ,並創建了許多能夠有效解決社會問題並且滿足社會需求的公益項目。然而,很多項目從啟動到落地,要經歷很多環節,也會浮現許多問題。在實踐過程中,很多公益機構發現,後續推進難、成果呈現不明顯、資源有限等等因素都會成為公益項目落地的阻礙。公益服務想要追求專業、高效和規模化,勢必要解決這些「難落地」的問題,將公益服務從「瓶裝水」真正變成「自來水管」,才能從源頭上徹底解決「長期乾旱」的問題。
  • 「科學公益」科學籌款:四個需要避免的常見錯誤
    事實上,具有較大的社會影響潛力的公益項目所得到的資金支持往往明顯少於那些社會影響力較小卻擅長講故事的競爭對手。例如,在大多數慈善機構還在為可以拯救更多生命或使成千上萬人脫離貧困的事業而努力募款時,「為了將一個女孩從井中救出來」這樣的項目卻能直接募集到超過70萬美元的資金。
  • 螞蟻森林:用「好玩」做環保公益
    「螞蟻森林」公益項目究竟有什麼秘訣,可以迅速擴張用戶規模、在很短的時間內改變數億人群的生活方式?在經歷了初期的成功後,「螞蟻森林」是怎樣繼續探索可持續公益發展模式的?作為螞蟻金服旗下的代表性公益項目,「螞蟻森林」未來的發展方向又是什麼?1設想環保公益如何實現「網際網路+」?傳統的環保公益面臨著許多問題與痛點。
  • 公益有你,更加有益 | 公益廣告制播聯盟今日成立
    廣播電視公益廣告是傳播先進文化、引領社會風尚的重要載體。2013-2017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持續開展廣播電視公益廣告專項資金扶持項目評選,各項扶持政策實施取得了積極的成效。活動現場發布的《2013年-2017年廣播電視公益廣告扶持政策效果評估報告》對廣播電視公益廣告扶持政策的實施效果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評價。
  • 中國移動咪咕音樂公益影響力獎項揭曉 第十四屆咪咕匯為愛發聲
    弘揚公益精神,凝聚向上的力量。在2020年進入倒計時之際,回顧這不平凡的一年裡,從共抗疫情到扶貧攻堅,企業媒體與社會大眾無一不在為踐行公益、助推社會正能量而行動。咪咕音樂也用特別的方式為愛發聲,用音樂傳遞愛。
  • 專訪公益28強Sife團隊:那洲村布藝小鎮的故事
    侯敏慧:這個計劃其實機緣巧合,我們SIFE團隊在很多高校都有這種分隊,計大的SIFE團隊參加過這個計劃,今年我們一直留意社會上很多的比賽,聯想是我們留意的第一個比賽,我們看這個項目已經成熟了就組隊來參加。主持人:剛才談到你們很關注若干個不同的社會上的公益項目,你覺得聯想青年公益創業這個計劃和其它的有什麼不同?
  • 公益的釋義及公益的起源
    公益是指有關社會公眾的福祉和利益。「公益」為後起詞,五四運動後方才出現,其意是「公共利益」,「公益」是它的縮寫。社會公益組織,一般是指那些非政府的、不把利潤最大化當作首要目標,且以社會公益事業為主要追求目標的社會組織。
  • 聯合國婦女署婦女發展計劃項目啟動 輕鬆籌助力女性公益再上新高度
    12月3日,以「123YI起來 一起做公益」為主題的第四屆輕鬆籌公益盛典在北京舉行。在此次公益盛典中,輕鬆籌攜手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與聯合國婦女署一起發布了「聯合國婦女署婦女發展計劃項目」。
  • 慄坤二度參加「輕鬆籌」公益盛典 助力精準扶貧公益事業
    2020年12月3日,第四屆輕鬆籌公益盛典在北京舉行,一年一度的「輕鬆籌公益盛典」有著「公益界奧斯卡」的美譽,是年末公益界極富影響力的盛典,更是公益領域的裡程碑事件。當晚,李若彤、慄坤、安琦、姜潮、肖驍、李溪芮、徐百慧、高嘉朗、施展、周韋彤、蘇妙玲、杭天琪、任靜付笛生夫婦等眾多藝人朋友前來為公益助力。
  • 99公益日|騰訊公益活動策劃方案大全
    所捐善款可獲得騰訊公益1:1配捐,放大善款金額,我們動員的捐款全部返還,我集團用於貧困大學生的夥食資助,向貧困學子雪中送炭。愛起航|圓孩子一個夢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開展了「愛起航」公益項目,為留守流動兒童送去文具包、文體包、繪畫包、洗漱包等愛心包裹,並就此項目在騰訊公益平臺發起了「圓孩子一個夢」眾籌項目,希望愛心企業和社會人士能夠積極參加。
  • 比爾·蓋茨等賀深圳國際公益學院成立五周年 中國公益教育再出發
    2015年11月,深圳國際公益學院作為國內首家獨立註冊的公益學院創立,開啟了公益教育新的探索與實踐,見證了公益教育逐步成為中國社會發展的加速器。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民政部原副部長宮蒲光。深圳國際公益學院供圖  「深圳國際公益學院五年來,聯合國內外慈善家和公益機構,努力打造新型公益教育培訓體系和專家智庫,構建了開放共享的公益慈善界交流平臺。」
  • 亞馬遜全球公益項目首次落地中國 向貧困地區捐贈80萬元「溫暖愛心...
    作為亞馬遜年末節日季全球性公益項目「Delivering Smiles」的重要部分,「溫暖愛心包」活動的落地標誌著該項目在中國的正式啟動,通過捐贈幫助貧困地區孩子過冬的愛心物資,為他們帶去關懷與微笑。這是亞馬遜中國首次參加這一全球性公益項目。該活動獲得新浪新聞的全程支持, 也得到上海第一財經公益基金會以及眾多愛心人士的共同助力。
  • 器官移植救助公益項目在漢啟動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黃濤 通訊員李晗 龔勇)10月30日,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生命接力」公益救助行動啟動儀式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舉行。該項目將為因家庭經濟狀況無法獨立承擔器官移植手術費用的患者提供醫療費用補貼,幫助他們重獲新生。
  • 長安區社會工作指導服務中心公益創投項目---「小蝸牛愛表達」兒童...
    為了更好地推動社區社會組織的發展,增強社區組織的公益服務能力,長安區社會工作指導服務中心開展公益創投項目工作。在經過了提交項目申請書和評審後,「小蝸牛愛表達」兒童閱讀興趣及能力培養項目成為公益創投項目之一,並於9月底正式啟動。
  • 莊園,要「去規模化」
    但什麼是「大」、什麼才是真正的「規模化」,我們的理解經常出現偏差,造成很多病態的「虛胖」。 2 經濟學上有個概念叫「邊際成本」。放到農業上解釋就是:你每增加100畝地,需要對應增加的人力、物力等成本,就是邊際成本。邊際成本越低,規模大了才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