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人名教授巡禮

2020-12-06 生物谷

《中國旅美生化和分子生物學家的貢獻》附表

吳瑞

表1. 中國生化和分子生物學家發表的論文

雜誌名稱 1919 1949 1979 1999

生物化學Biochemistryb 69c; 44d; 890e 590c; 279d; 1,880e

細胞 Cellb 8; 4; 308 89; 36; 256

生物化學雜誌J.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c; 2d; 98e 6c; 6d; 662e 92; 68;

1,965 1,943; 842; 5,195

分子生物學雜誌J. of Molecular Biologyb 8; 3; 393 212; 58; 1026

科學 Science 0; 0; 367 5; 4; 156 19; 8; 177 85; 19; 324

a.這五個雜誌都有較高的影響因子。前四個雜誌只發表生化、分子生物學、細胞

生物學等有關領域的論文。《科學》發表任何學科的論文,但本表僅列與生物科

學有關的論文。本表的數字也許不最精確。

b. 這三個雜誌在1949年以前不存在。

c. 其中至少有一位是中國生化或分子生物學家的論文數字。

d. 中國生化或分子生物學家是主要作者(第一或最後)的論文數字。

e.該年度論文發表總數。給出該數字以便讀者可以自行計算中國科學家論文的百

分比。比如,《生物化學》在1979年發了890篇論文。其中,69篇有一個中國作

者(69/890 x 100 = 7.7%), 而44篇(4.9%)中國科學家是主要作者。

表2. 中國生化和分子生物學家在《細胞》和《分子生物學雜誌》發表的論文*

細胞Cell論文數量 1979 1989 1995 1999

通共 308 408 369 256

有中國主要作者的論文§ 4 1.3% 18 4.4% 55 14.9% 36 14.0%

分子生物學雜誌論文數量 1979 1989 1995 1999

通共 393 354 559 1026

有中國主要作者的論文§ 3 0.8% 5 1.4% 46 8.2% 58 5.7%

* 1979年, 多數發表論文的中國科學家從臺灣或香港或學士學位後到美國。1989

年,大約百分之三十有中國作者的論文是由中國大陸獲學士的科學家發表的。

1995到1999年,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是由中國大陸獲學士學位的科學家發表的。本

表的數字也許不最精確。

§ 有一個中國作者的論文數量至少兩倍於有中國主要作者的論文數量。

表3. 84 為科學家的名字

名字 所屬 主要科學貢獻/研究

Chan, Lawrence Chin-Bong 貝勒醫學院 1987年發現哺乳類去水脂蛋白BmRNA編輯

Chen, Lan-Bo陳良博 哈佛醫學院 腫瘤生物學和治療

Cheng, Yung-Chi鄭永齊 耶魯醫學院 發明病毒和腫瘤藥物

Chien, Shu錢煦 聖迭哥加州大學 心血管系統信號的分子研究

Chow, Louise Tsi周芷 阿拉巴馬大學 內含子和RNA剪接的最早發現者之一

Deng, Chuxia鄧初夏 國立健康研究院 在老鼠進行的遺傳分析推動我們對乳腺癌機理的理解

Dong, Xinnian董新年 杜克大學 植物防禦微生物病原體的機理,系統性獲得性抵抗力

Feng, Gen-Sheng馮根生 Burnham 研究所 對我們理解依據磷酸酶的信號有貢獻

Fu, Xiang-Dong傅向東 聖迭哥加州大學 發現SR家族的剪接因子和一個新的激酶家族

Fu, Xin-Yuan傅新元 耶魯大學 發現STAT信號通路

Guan, Junlin管俊林 康乃爾大學 發現新的激酶FAK,和整合素有關的信號轉導和細胞粘結

Guan, Kun-Liang管坤良 密執安大學 闡明細胞內Ras-MAP激酶通路的生化機理

Han, Min韓珉 科羅拉多大學 闡明線蟲內Ras-MAP激酶通路

名字 所屬 主要科學貢獻/研究

He, Xi賀熹 哈佛醫學院 發育生物學的信號轉導機理,特別是Wnt通路

Ho, Chien何潛 Carnegie Mellon卡內基-梅隆 推進對成人血紅蛋白協調氧化分子機理的理解

Ho, David D. 何大一 洛克菲勒大學 發明檢測血液或組織愛滋病毒的靈敏定量方法,有助於早期診斷

Huang, Alice黃詩厚 加州理工學院 對我們理解vesicular stomatitis病毒的分子生物學有主要貢獻

Huang, P.C. 黃秉乾 霍普金斯大學 發明克隆和分析基因表達的方法;分子遺傳學

Huang, Ru-Chih黃周汝吉 霍普金斯大學 第一個發明體外轉錄的人之一,推進了對轉錄調節的理解

Huang, Wai-Min 猶他大學 擴展了我們對拓撲異構酶的知識

Jan, Lily Yeh葉公杼 舊金山加州大學 鉀通道的分子生物學

Jan, Yuh-Nung詹裕農 舊金山加州大學 理解果蠅神經發育

Kan, Yuet-Wai簡悅威 舊金山加州大學 發現DNA多態性;更好地理解地中海貧血; 發明產前診斷方法

Kung, Hsing-Jien龔行健 凱斯西儲大學 癌基因和信號轉導的分子研究;腫瘤生物學

Lai, Michael賴明昭 南加州大學 幾種RNA病毒的先驅研究,包括丙型和丁型肝炎

Lau, Lester 依利諾大學 血管生成和腫瘤生長中可以為生長因子誘導的基因

名字 所屬 主要科學貢獻/研究

Lee, Kuo-Hsiung李國雄 北卡大學 新藥發現和開發;生物活性的天然產物

Lee, Wen-Hwa李文華 得州大學,聖安東尼 發現和克隆第一個人類腫瘤抑制基因,發現突變與不同癌症的關聯

Lee, Yuan-Chuan李遠川 霍普金斯大學 理解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的相互作用

Li, Choh-Hao李卓浩 University of 伯克萊加州大學 發現和研究幾種多肽激素,包括lipotropin, ACTH和內啡肽。

Li, Joseph 猶他州立大學 病毒基因組和多肽的生化和分子分析

Li, Wen-Hsiung李文雄 芝加哥大學 蛋白質和DNA為基礎的分子進化

Liao, Shu-Tsung廖述宗 芝加哥大學 發現雄激素主要激活機理並克隆雄激素受體基因

Liew, Choong-Chin 多倫多大學 心肌球蛋白;分析許多心臟組織的基因

Lin, Haifan林海凡 杜克大學 發現對果蠅幹細胞發育重要的亞細胞結構和分子

Ling, Victor林重慶 溫哥華大學 對多種藥物抗藥性和P-糖蛋白的理解有貢獻

Liu, F. Leroy劉舫 新澤西醫科和牙科學院 分離和研究哺乳細胞一型和二型拓撲異構酶

Liu, Jun劉鈞 麻省理工學院 發現環胞黴素A和FK506的生化機理

Loh, Horace羅浩 明尼蘇達大學 分子藥理學

名字 所屬 主要科學貢獻/研究

Lu, Bai魯白 國立健康研究院 海馬突觸反應的調節;神經營養因子

Luo, Liqun駱利群 史丹福大學 神經發育的信號轉導

Luo, Ming羅明 阿拉把馬大學 對抗傳染病藥物的結構分析有貢獻

Ma, Hong馬紅 賓州州立大學 發現植物第一個編碼G蛋白亞基; 花同源異型框基因的共同發現者

Ma, Jun馬俊 辛辛那提大學 真核細胞內轉錄激活區分子本質的更好理解

Ma, Qiufu馬求富 哈佛登那法波癌症研究所 發現神經決定和調節的基因

Ow, David 美國農業部,加州 植物分子生物學和基因工程

Poo, Mu-Ming蒲慕明 伯克萊加州大學 分子和細胞神經生物學,突觸可塑性

Rao, Yi饒毅 華盛頓大學, 聖路易斯 發現神經細胞遷移的新分子

Sheng, Morgan沈華智 麻省理工學院 發現神經細胞信號轉導通路中的關鍵相互作用

Shi, Yang施揚 哈佛醫學院 發現和分離陰陽一號基因,顯示陰陽一號與E1A的功能性相互作用

Shi, Yigong施一公 普林斯頓大學 參與細胞凋亡蛋白質的結構生物學

Shih, Jason 北卡大學 發現降解羽毛的酶並克隆其基因

Shih, Jean Chen 南加州大學 分析單胺氧化酶與其底物和小鼠行為的關係;克隆單胺氧化酶基因

名字 所屬 主要科學貢獻/研究

Sun, Xiao-Hong孫曉紅 俄克拉荷馬醫學研究基金會 闡明鹼性旋-圈-旋轉錄因子在淋巴細胞的基本作用

Tjian, Robert錢澤南 伯克萊加州大學 發現調節基因表達的關鍵轉錄因子

Ts\'o, Paul曹安邦 霍普金斯大學 顯示核糖體的亞基結構;發明一個有用的細胞為基礎的診斷工具

Tsai, Li-Huei蔡莉慧 哈佛醫學院 發現神經細胞遷移的細胞內信號轉導通路

Tsien, Joe Z.錢卓 普林斯頓大學 用突變小鼠增加我們對神經生物學的理解

Tsien, Richard錢永佑 史丹福大學 電壓門控的鈣通道,它們在信號和神經基因表達的作用

Tsui, Lap-Chee徐立之 多倫多大學 克隆囊性纖維化的基因

Tye, Bik 康乃爾大學 酵母端粒結構和MCM蛋白質的作用

Wang, Andrew H.-J.王惠鈞 依利諾大學 確定DNA,DNA-RAN雙體的三維結構

Wang, Ching-Chung王正中 舊金山加州大學 發現幾種重要藥物並研究其機理

Wang, James王卓 哈佛大學 第一個發現拓撲異構酶並研究其機理

Wang, Jean 聖迭哥加州大學 與癌基因和腫瘤抑制基因有關的腫瘤生物學

Wang, Xiao-Dong王曉東 得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 闡明caspase激活的循環,包括細胞凋亡中caspases 3和9的激活

Wang, Xiao-Fan王曉凡 杜克大學 克隆和研究轉化生長因子受體I, II和III型

名字 所屬 主要科學貢獻/研究

Wong-Staal, Flossie黃以靜 聖迭哥加州大學 首先克隆和測序愛滋病毒並闡明其遺傳多樣性

Woo, Savio L.C. 西奈山醫學院 理解苯酮鳥尿病的分子和群體遺傳學;癌症的基因治療

Wu, Carl 國立健康研究院 分離調節基因表達的關鍵基因

Wu, Hong吳虹 洛杉璣加州大學 紅細胞形成分子過程的更好理解

Wu, Jane Ying吳瑛 華盛頓大學 mRNA剪接和細胞遷移的機理研究

Wu, Kenneth Kun-Yu伍琨玉 得州大學,休士頓 血管的分子藥理學和生物學

Wu, Hsien吳憲 哈佛醫學院 發明新的多用處的血液分析系統

Wu, Ray吳瑞 康乃爾大學 建立第一個測定DNA序列的方法。發明增強子貢獻於轉基因水稻

Xiong, Yue熊躍 北卡大學 發現細胞周期調節的CDK抑制分子

Xu, Tian許田 耶魯大學 腫瘤抑制基因和發育;與人類疾病有關的基因

Yu, Guo-Liang餘國良 孟德爾生物技術公司,加州 建立高批量基因發現程序並找到許多基因

Yu, Robert 喬治亞醫學院 神經元糖脂和唾液酸酶的更好理解

Yuan, Jun-Ying袁鈞瑛 哈佛醫學院 Caspase家族酶對細胞凋亡的控制

Zheng, Yixian鄭詣先 華盛頓的卡內基研究所 發現丙型微管蛋白並研究微管

Zhong, Yi鍾毅 冷泉港實驗室 擴展對果蠅學習記憶的分子和細胞理解

Zhu, Jian-Kang朱建康 亞立桑那大學 克隆與植物缺水反應信號轉導有關的幾個主要基因

Zhuo, Min 卓敏 華盛頓大學 對痛覺和可塑性的分子機理有貢獻

作者:Bioon 2002-7-5 13:58:00)



美國生命科學界中最好的華裔科學家排行榜
xinshou

    
  1〕美國出生,或香港、臺灣留美:
  Roger Tsien(UC San Diego),
  Lily Jan (UC San Francisco),
  Yuh-Nung Jan (UC San Francisco),
  Richard Tsien (Stanford),
  Ray Wu (Cornell),
  James C. Wang (Harvard),
  Mu-Ming Poo (UC San Diego),
  Wen-Hua Lee (UT San Antonio),
  Lap-Chee Trie (U. Toronto),
  Savio Woo (U. Pittsburg),
  Y. W. Kan (UC San Francisco),
  Jean Wang (UC San Diego)
  其中Roger Tsien 和 Y. W.
  Kan已經做出得諾貝爾獎的工作。Roger Tsien, Lily
  Jan,Yuh-Nung Jan, Richard Tsien,James C. Wang,和 Y. W.
  Kan已經是美國科學院院士。
    
  2)大陸留美的:
  王曉東(UT Southwestern),
  袁鈞瑛 (Harvard),
  鄧興旺 (Yale),
  饒毅 (U. Washington),
  韓珉 (U. Colorado),
  管昆良 (U. Michigan),
  付新元 (Yale),
  許田 (Yale),
  賀熹 (Harvard),
  石一弓(Princeton),
  錢卓 (Princeton),
  卓敏 (U. Washington),
  魯白 (NIH),
  鍾毅 (Cold Spring Harbor),
  林海凡 (Duke),
  馬紅 (U. Penn),
  駱力群 (Stanford),
  董新年 (U. North Carolina),
  王雨田 (U. Toronto),
  鄧初夏 (NIH),
  盛祖行 (NIH),
  付向東 (UC San Diego),
  陳曉東 (Emory U),
  王曉凡 (U. North Carolina),
  施揚 (Harvard),
  管俊林 (Cornell),
  金亦石 (UC Santa Sruz),
  劉鈞 (MIT),
  利民 (Johns Hopkins),
  李恩 (Harvard),
  黃新雲 (Cornell),
  吳虹 (UCLA),
  蘆昆平 (Harvard),
  羅明 (U. Alabama),
    
  根據他們有通訊作者在大雜誌上的文章。其他還有些人遺漏。隨時間可能變。
  排名先後不一定,領域不同。

三華人獲選美國科學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4月30日公布72名獲選為院士優秀科學家名單,這是美國科學界最高榮譽。今年獲選的72人其中至少有3名華人。包括來自香港的數學家蕭蔭棠和免疫學科學家麥德華(譯音),以及來自臺灣的化學家翁啟惠。

蕭蔭棠是哈佛大學數學系系主任,多元復變涵數的專家,一度盛傳為港大校長選門人選之一。蕭蔭棠在香港求學期間就讀的培正中學,造就了不少世界一流的人材,尤其在數理方面。除了前諾貝爾獎得主崔琦和大家所熟知的丘成桐外,還有物理學家沈呂九,卓以和等。沈呂九是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物理系系主任,美國科學院院士。卓以和任職貝爾實驗室,也是美國科學院院士。他是"分子束外廷"(Molecular bean epitaxy)工作的創始人。

現年56歲的免疫學專家Maktakwah(譯音:麥德華),主力進行人體T細胞研究,在安大略癌症研究所工作。

此外,來自臺灣的翁啟惠亦獲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這是翁啟惠繼數年前被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之後的另一項殊榮。翁啟惠近年經常返臺協助臺灣科技發展,是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翁啟惠是以有機合成化學及 化學生物方面的創新研究被學術界肯定,尤其是在醣科學、酶有機合成、 核醣核酸及酶抑制劑的開發上有特殊貢獻。他的工作不只在化學及化學生物的基礎研究開創新的領域,同時也為生技和新藥研發提供新的技術及方向。

翁啟惠54歲,臺南人,畢業於臺大農化系,臺大生化所碩士,美國麻省理

工學院博士,1982年至1983年間在哈佛大學作博士後研究。他曾任德州農

工大學教授,1989年起受聘為美國史克利浦斯研究中心(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化學講座教授迄今。這位在國際學術界受到推崇的臺

灣學者,於1994年當選中央研究院數理組院士,1996年被選為美國藝術與

科學院院士。

相關焦點

  • 楊培東等四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楊培東等四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林小春/新華網 2016-05-04 13:26 來源:澎湃新聞
  • 【新華網】三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新華網】三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2016-05-05 新華 林小春 【字體:5月3日公布了今年新增選的院士和外籍院士名單,華人科學家楊培東、戴宏傑與孟祥金三人當選院士,中國科學院環境地質學家安芷生當選外籍院士。
  • 在美華人之光,7個諾獎、300名院士,320名常春藤名校終身教授
    其中美國科學院華人院士80餘人,大家比較熟悉的有李政道、朱棣文、丘成桐等; 美國工程院華人院士約140人,譬如崔琦、胡正明、戴宏傑等。剩餘的分布在醫學院和文理院,總計也有80餘人,過去幾年來,每年新增選的華人院士大約6~15名。
  • 恭喜,這七位華人教授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近日,美國藝術與科學院新當選院士名單公布,七位華人教授科學家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1780年5月4日成立, 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院士機構之一,同樣也是美國地位最為崇高的榮譽團體之一。美國藝術與科學院現有院士4000於名,外籍榮譽院士600於名,包括250名諾貝爾獎得主以及60多位普立茲獎得住。每年審議1300左右院士候選人,每年約250人正式當選院士。
  • 美國麥克阿瑟「天才獎」揭曉24名獲獎者,沒有華人
    美國麥克阿瑟「天才獎」揭曉24名獲獎者,沒有華人 澎湃新聞記者 虞涵棋 2017-10-12 09:55 來源:澎湃新聞
  • 三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新華社華盛頓5月3日電(記者林小春)美國國家科學院3日公布了今年新增選的院士和外籍院士名單,華人科學家楊培東、戴宏傑與孟祥金三人當選院士,中國科學院環境地質學家安芷生當選外籍院士。  楊培東是納米材料學家,現為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
  • 美國華人教授張首晟獲尤裡基礎物理學獎前沿獎
    美國華人教授張首晟獲尤裡基礎物理學獎前沿獎     當地時間3月20日晚,瑞士日內瓦,美國史丹福大學華人物理學教授張首晟(右)獲尤裡基礎物理學前沿獎。
  • 7名華人科學家入選2020年美國工程院院士,中科大2名本科校友入選
    李飛飛教授7名華人科學家>美國時間2月6日,美國國家工程院公布了2020年新一屆的院士名單,此次共增選了87名新院士、和18名外籍院士。這7名華人科學家中,李飛飛作為女性科學家,但是工科實力超強,目前不僅是史丹福大學「以人為本人工智慧研究院」的聯席院長,還曾擔任美國史丹福大學AI實驗室主任,並曾擔任谷歌副總裁,任Google Cloud AI / ML首席科學家。
  • 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布新增院士名單,包括多名華人學者
    本文圖片均來自科學網科學網5月1日消息,4月30日,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公布了2019年新增院士名單,有100名院士和25名外籍院士入選,其中包括多名華人學者。
  • 多名在美華人科學家接連被捕,美國或試圖肅清科學界華人
    近日,又一名著名華人科學家——前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王擎在美被逮捕。在上繳護照,繳納10萬美元高額保釋金後,王擎目前得到保釋。近一周,已經有三名著名華人科學家在美被逮捕、判刑。在美國克利夫蘭州立大學從助理教授做到正教授。2001年,王擎出任克利夫蘭診所心血管遺傳中心主任。克利夫蘭診所是美國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市的一家非營利性多專業學術醫療中心,被譽為世界最著名的醫療機構之一。
  • 華人教授在美被判刑,美國聯邦調查局聲稱需要以「創造性」方法打壓...
    圖源https://www.gs.emory.edu/about/index.html導 讀近年美國大肆打壓與中國有關的美籍華人。美國聯邦調查局聲稱需要以「創造性」方法打壓華人。去年,埃默裡大學以隱瞞兼職中國為由開除其教授李曉江。
  • 美國大學擴招促留學熱 華人教授解析大學教育
    上周日,歐柏林大學李愷教授、布蘭戴斯大學馮禹教授、達特茅斯學院李愛民教授、哈佛大學劉力嘉教授、芝加哥大學蔡芳沛教授等11位來自11所美國大學的華人教授聯袂為中國學生及家長指點美國大學教育及美國留學。 美國大學擴招依舊 明年,美國西北大學將擴大對中國的招生,招生人數將從目前的45名增加到65名。
  • 美國限制我國留學生籤證,排外調查華人教授,昏招之路還要走多久
    昏招二、鷹醬NIH「排外調查行動」波及華人教授什麼是NIH: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是美國主要的醫學與行為學(medical and behavioral
  • 美國兩華人教授獲「科學第一巨獎」 系北京大學同學
    ­  關注人民網微信­  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華人教授張偉(右二)與明年即將到任MIT的現耶魯大學華人數學教授惲之瑋(左二)共同獲得被譽為「科學第一巨獎」的科學突破獎的分項數學新視野獎。圖為頒獎現場。
  • 六名華人當選2018美國科學院院士
    1988年獲哈佛大學工程科學博士學位,2000年任史丹福大學教授,2001年起擔負聯邦德國Max-Planck金屬材料研究所所長,2006年1月至今任美國布朗大學終身教授。2011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他的研究領域包含了斷裂力學、薄膜力學、工程及生物系統的納米力學、位錯及塑性理論等材料科學及固體力學等。
  • 高福、顏寧、鎖志剛等華人科學家入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北京時間4月30日,美國科學院(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NAS) 公布新入選的院士名單,共有100名美國本土科學家以及25名外籍科學家入選。四名華人學者為新晉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高福。高福,中國科學院院士院士,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家,英文名:George Fu Gao,「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
  • 四名華人當選2016年美國科學院院士 含一蘇州人
    美國科學院在其新聞中認為這些當選人的卓越的原創性研究得到廣泛認可。至此,美國科學院院士總人數達到2291人,外籍院士人數達到465人。  史丹福大學終身教授、國際著名納米技術專家戴宏傑、維吉尼亞理工學院分子病毒學教授孟祥金、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系教授楊培東等三名華人教授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安芷生當選2016年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 ACM Fellow 2018 名單出爐,6名華人學者入選
    其中,史丹福大學的李飛飛教授等 6 名華人學者入選。本次 ACM Fellow 入選的 6 名華人學者分別是: 李飛飛(Fei-Fei Li)美國史丹福大學李飛飛,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物理學學士,加州理工學院博士,現為美國史丹福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教授,IEEEE Fellow.當選理由:為機器學習和視覺理解做出貢獻。
  • 三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多人涉納米技術
    中國證券網訊 美國國家科學院3日公布了今年新增選的院士和外籍院士名單,華人科學家楊培東、戴宏傑與孟祥金三人當選院士,中國科學院環境地質學家安芷生當選外籍院士。  據新華社5月4日報導,楊培東是納米材料學家,現為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
  • 3位華人教授當選美國物理學會會士!
    其中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的兩位教授同時當選,即物理與天文學院賈金鋒、嚮導教授,來自香港大學(港大)物理學系以及物理及天文學研究部講座教授姚望博士當選。美國物理學會成立於1899年,是世界上最具聲望的物理學專業學會之一,每年增選新會士,人數不超過其會員人數的千分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