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並不負責美國大學的招生,但他們卻對美國大學有著深入的了解。曾經,他們是中國學校的學生,也是美國學校的學生。而今,他們是美國大學的教授。上周日,歐柏林大學李愷教授、布蘭戴斯大學馮禹教授、達特茅斯學院李愛民教授、哈佛大學劉力嘉教授、芝加哥大學蔡芳沛教授等11位來自11所美國大學的華人教授聯袂為中國學生及家長指點美國大學教育及美國留學。
美國大學擴招依舊
明年,美國西北大學將擴大對中國的招生,招生人數將從目前的45名增加到65名。但是,美國西北大學明年的總招生人數仍將保持在2000名。這是美國西北大學顧利程教授透露的信息。此前,他剛剛陪同美國西北大學校長Morton Schapiro走訪了中國多所大學。美國西北大學擴招中國學生或許是Morton Schapiro校長訪問中國之後的一個「成果」。
事實上,美國大學一直在增加中國學生的「配額」,由此促進了美國留學熱。2008年,布蘭戴斯大學馮禹教授向校方建議,希望能夠增加中國優秀學生人數。這一建議得到了學校的認可。2012年,布蘭戴斯大學本科階段招收了80名中國學生,來自中國的本科學生已經佔錄取總人數的10%。當年,中國學生申請布蘭戴斯大學本科的人數達到840多人,錄取率也降到了10%。
去年,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招收中國學生948名。明年,新招中國學生人數計劃達到1100人,首次突破1000人。不過,招收中國學生最多的美國大學非南加州大學莫屬。目前,南加州大學在讀中國學生人數達到3000人左右。其中,四分之三的學生攻讀的是碩士以上文憑。
美國歐柏林大學李愷教授表示,美國擁有數量眾多、質量優良的高等教育,並採取了開放的國際教育政策。中國學生在接受了國內人文、社會、自然等基礎教育之後,更容易在美國大學被造就成專業人才。
本科教育學院佔優
王汝傑教授在美國伍斯特學院任教。那是一所一共只有2000多名學生的文理學院。其中,中國學生有30多名。去年新學期開學,王汝傑教授照例邀請來自中國的學生一起吃飯,相互認識。新生當中,有一名來自四川的女生。臨近期末,王汝傑教授接到這名女生生物課教授的電話,詢問女生家裡是否有事情。原來,這名女生的生物成績不太好,教授擔心是否因為家裡的事情影響了學業。於是,便主動向女生的「老鄉」王汝傑教授打聽。其實,這就是美國文理學院的教學特色。像伍斯特學院,每個班級只有一二十名學生。學校的教授對學生的教學管理都是親力親為。
儘管美國文理學院被冠以「學院」之名,但卻是美國大學本科教育的精髓,並不是國內學生及家長想像的屬於「二級學院」。達特茅斯學院是美國「常春藤盟校」中惟一的學院,成立於1769年。1817年的時候,達特茅斯學院更名為達特茅斯大學,結果遭到學校師生的強烈反對。官司一路打到聯邦法院,最終判決改回原校名。如今,達特茅斯學院依然保持著每個班級10名學生的傳統,教授與學生互動非常密切。
歐柏林大學也是一所文理學院,沒有研究生教育。但是,歐柏林大學學生進入研究生階段學習的學生比例名列全美第一。歐柏林大學李愷教授坦言,文理學院優質的本科教育為學生攻讀研究生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專業選擇以我為主
美國大學本科一、二年級通常都是通識課程,學生們逐步明確自己的專業方向後,大三則進入專業課學習。不過,如果對所在大學的專業都不感興趣怎麼辦?俄亥俄州立大學哥倫布分校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情:一名來自北京的中國留學生沒有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專業,因為他對教育、亞洲研究和中文教學三個方面都感興趣,學校卻沒有相應的專業。結果,俄亥俄州立大學根據這名中國留學生的設想開設了一個個性化的專業,從教育、亞洲研究和中文教學三個專業請教授專門負責該生的教學、評估。今年,這名中國留學生從俄亥俄州立大學畢業,順利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教育碩士學位。
俄亥俄州立大學哥倫布分校王建琦教授認為,好的教育永遠不是賺錢的教育,賺錢的教育不是好教育。這是很多美國優秀大學秉承的理念。美國的綜合性大學開設有多種專業,並且允許學生選擇轉換專業。因此,如果出國留學時還不能明確自己的專業發展方向,中國學生不妨選擇申請美國綜合性大學,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轉換專業選擇。
美國西北大學顧利程教授則認為,美國大學排名固然重要。但是,中國學生在選擇大學時不能忽略專業的重要性。在美國找工作的時候,用人企業更看重求職者所學的專業。同樣,選擇一門自己感興趣的專業,也有利於在美國順利完成學業。(鄭勇)
(責編:實習生鄭涵予、林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