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教授在一次訪談中說到,美國有34個州,在研究型大學生命科學院裡擔任生命科學學科助理教授、副教授以及教授的華人大約有2600人,其中教授超過800人。
小編曾經看過一篇報導,留在美國的博士生當中,中國的博士是最多的,位居全球第一位,其次才是印度。
其中,我國的清華北大這2所頂級學府每年都有超過20%的學生選擇出國留學,加上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生應該會更高。
中國在世界上的人才資源是很豐富的,黃種人並落後於西方和歐美人。只要有機會,照樣能夠屹立於世界。
另一方面也能夠說明,我國的人才流失是非常嚴重的,尤其是高層次的人才流失,那麼到底應該如何解決人才流失的問題呢?小編覺得從以下4個方面進行著手。
第一,國人「崇洋媚外」的思想太嚴重需要改變,很多人認為只要從國外回來就是人上人了,這種觀念如果不改變的話,那麼出國留學的人數也不會減少,回來的人數也不會增多。
第二,很多博士畢業後從事的都不是和自己專業相關的工作,這個局面也需要改變。我們的就業環境和用人機制都限制了博士的發展,很多博士畢業後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只好從事與專業無關的工作,這樣的人越來越多,就說明我國國內的博士浪費越來越嚴重。
第三,各種條條框框束縛太多,科研環境需要改善。高端人才不回來,除了待遇方面和國外的差別,實際原因也很明顯,就是每個人不可以一門心思搞科研,受到其他事情的影響太多。
第四,有的部分學校太過功利。愛國主義教育做的再好,作用也是有限的,很多學校都瀰漫著一股金錢的味道,不管是學校還是老師,好像都在盡力掙錢,老師忙著爭榮譽評職稱,學校忙著搞政績。
小編想說,我國高端人才流失,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華為晶片被卡脖子,未來國家之間的競爭就是靠人才,誰擁有更多高科技人才,誰自然就能夠取勝。
所以怎麼吸引人才回國,怎麼杜絕人才的繼續流失才是最重要的。真正重視科研人才,不是靠幾句話,而是靠實實在在的行動,第一要緊的,就是要改善我們的科研環境和用才機制,讓博士等高端人才有用武之地,最大可能讓人才發揮自己最大的實力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