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位院士逝世!老一輩離世,新生代不願回國,我國人才青黃不接

2020-09-29 世魚說教育

兩天之內,我國兩位院士相繼辭世!至此,今年以來,我國已經有28位院士與世長辭。

北京師範大學張新時院士

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部發布訃告,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著名生態學家、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新時院士因病醫治無效國逝世。

張新時院士是我國數量植被生態學和國際信息生態學研究的創始人,建立了我國第一個植被數量生態學實驗室,為我國荒漠化防治做出了突出貢獻,讓我國成為世界第一個沙退草進的國家。

中國科學院戴元本院士

中國科學院官方微博發布訃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戴元本,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

戴元本院士主要從事量子場論和粒子物理理論方面的研究,創造了「奇異位勢散射振幅的雷其行為"、"強相互作用粒子的結構模型"、"非Abel規範理論中形狀因子高能行為的六階計算"、《相互作用的規範理論》等一系列成果。

今年以來,包括張新時、戴元本在內,我國已有28位院士辭世,他們是各自領域的領路人,為我國在相關領域發展做出了貢獻。

我們在感激他們為國家做出的貢獻的同時,也在感嘆:如今,有多少青年才俊能夠肩負起國家科發展的重擔呢?

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院士曾說「美國有34個州,在研究型大學生命科學院裡,擔任生命科學學科的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的華人大約有2600人,其中教授超800人。」

數據統計也顯示,我國在美國留學的博士居世界之最,而這些留美博士,選擇回國的只佔到8%,超過92%的選擇了留在美國工作學習,居全球第一。其中不乏各領域的佼佼者,如生物科學領域的顏寧,數學領域的許晨陽,材料科學領域的楊培東等都是本科畢業於國內,到美國留學深造,最終選擇在美國定居工作。



人才流失,已經成為我國科研發展最大的絆腳石。

如今,心懷祖國的老一輩科學家已經日薄西山,相繼離世,而新生代卻不願回國,我國人才正面臨青黃不接的局面。

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效力祖國的院士是國家脊梁、華夏英雄,值得我們追思,希望國內年輕才俊快速成長,迅速接班,像這些老院士一樣成為「頂梁柱」,更希望那些在國外的學者能夠心懷祖國,回國效力。



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全社會的支持。

老師認為,在基礎學科方面要拔優選能,培養出一批解決國家卡脖子的人才,但同時也要加強基礎教育,保證每一個人都有科學素養,這就需要全社會的參與。

思瑪德教育作為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社會教育機構,一直堅持教育扶貧,不僅給貧困地區的留守兒童帶去亟需的物品,還帶去了優秀的教育資金、先進的教育理念,幫助他們從思想上脫貧,讓他們也有機會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未來之星。

相關焦點

  • 院士蔣亦元逝世,中國今年已痛失9位院士,近2天3位大師離世
    他創造性地進行穀物割前脫粒收穫機的研究,並率先取得成功,推動了我國穀物收穫機的創新和發展;在機械設計相似理論與模型實驗方法方面,對傳統理論作了重大修改,使相似準則的應用更易推廣;推動農業工程教育體系改革,培養了大批專門人才。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對逝世院士的緬懷,是一種精神接力|長江評論
    長江日報評論員魯珊長江水利奠基人、著名水利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文伏波10月28日在武漢逝世,微博上緬懷的留言達數千條。一位自稱00後的網友寫道:這些大師們,挺起了中國科技振興的脊梁。文伏波院士是今年我們痛別的第32位院士。這些老一輩科學家在戰亂中度過童年,在新中國建立之初艱難創業,在經濟快速發展時拼搏奮鬥,他們的人生,是一代科學人的奮鬥史,是共和國的科技振興史,也是一部家國情懷的精神史。
  • 5天3位院士離世……
    又有3位院士離世……稀有金屬冶金及材料專家李東英逝世稀有金屬冶金及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東英,2020年9月22日在京逝世,享年100歲。生態學家張新時院士逝世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新時,因病醫治無效,於當地時間2020年9月24日14時在美國逝世,享年86歲。
  • 中國工程院院士鬱銘芳不幸離世!痛心,近期多位大師離我們遠去
    中國工程院院士,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鬱銘芳,因病於2020年4月12日在上海逝世。,已有多位國寶級的專家院士離我們而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主任醫師、教授盧世璧,因病於2020年3月28日在北京去世。
  • 工程熱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王補宣離世!今年已痛失22位院士
    9月1日,南都記者從清華大學獲悉,我國著名工程熱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系教授王補宣因病醫治無效,於2019年8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王補宣是我國著名的熱工教育家、工程熱物理學科的卓越開拓者,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等創始人之一。王補宣創立了高速流動膜沸騰傳熱理論,深化了多孔介質熱溼遷移理論與應用技術,為我國工程熱物理學科的發展做出了基礎性和開創性的貢獻。
  • 著名固體地球物理學家曾融生院士逝世,10月已送別4位院士
    又有一位大師離世。據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官方微博消息:我國著名固體地球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三屆學科評議組成員,第二、三屆國家自然科學獎勵委員會委員,原國科聯巖石圈委員會中國全國委員會深部構造工作組組長、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地震學會理事,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曾融生先生,於2019年10月22日14時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 大國明星│2019年離世的院士
    2019,痛別32位院士 2019年逝世的科學家似乎格外多 截至目前,我們已送別32位院士!
  • 今年已有33位院士離世,請記住這些「大國明星」!
    今年已有33位院士離開了我們, 請記住這些「大國明星」!21日9時30分,西安交通大學西遷教授、我國著名能源動力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動力工程多相流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要學術帶頭人、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熱能工程系林宗虎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西安不幸逝世,享年87歲。
  • 流體力學家童秉綱逝世 今年我國已痛失20位院士
    童秉綱,1927年9月28日出生於江蘇省張家港市,1946年至1950年就讀於國立中央大學(現南京大學),1953年於哈爾濱工業大學師資研究生班畢業,1979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在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大學工作。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童秉綱是著名的流體力學家與力學教育家。
  • 流體力學家童秉綱逝世,今年我國已送別20位院士
    童秉綱,1927年9月28日出生於江蘇省張家港市,1946年至1950年就讀於國立中央大學(現南京大學),1953年於哈爾濱工業大學師資研究生班畢業,1979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在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大學工作。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巨星墜落】我國又一位院士逝世,今年已經逝世了30位院士
    中國科學院院士張俐娜 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俐娜,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17日20時在武漢逝世,享年80歲。
  • 四川「布鞋院士」:公費留學回國奉獻,教書育人培養遙感技術人才
    誰也不曾想過,小說中虛構的人物竟然在現實中還有翻版,在我國中科院研究所裡,有些人表面上是一絲不苟為科研的中科院士,暗地裡卻還是一個「金庸迷」,他就是被譽為「布鞋院士」的李小文先生。中科院「掃地僧」,和不事邊幅的農村老大爺別無二致。
  • 中國計算化學奠基人劉若莊逝世,今年已有29位院士離世
    北京師範大學官網10月9日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著名物理化學家、中國計算化學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劉若莊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8日零時三十五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訃告稱,劉若莊先生喪事從簡,遺體告別儀式定於2020年10月12日上午9點在八寶山殯儀館竹廳舉行。
  • 中國計算化學奠基人劉若莊逝世,今年已有29位院士離世
    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9日訊 北京師範大學官網10月9日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著名物理化學家、中國計算化學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劉若莊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8日零時三十五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 巨星墜落:我國又一位院士逝世,今年已經逝世了30位院士
    10月17日20時,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俐娜因病醫治無效在武漢中南醫院逝世,享年80歲。張俐娜院士已經是我國在2020年送別的第30位兩院院士。2011年獲得美國化學會安塞姆·佩恩獎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14年成為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憑藉著全球首創的水溶劑低溫溶解高分子技術,張俐娜榮獲美國化學會2011年安塞姆·佩恩獎,這是國際再生資源領域的最高獎,而張俐娜則成為了半個世紀以來獲得該獎項的首位中國人。
  • 噩耗傳出,又一位「共和國巨星」隕落,已是今年離世的第15位院士
    就在5月3日20時33分,突然傳出一個噩耗,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物理化學家張乾二離世,這意味著又一個共和國「巨星」隕落,成為今年來離世的第15位國寶院士。,先後在廈門大學擔任講師、副教授、教授、化學化工學院院長,憑藉個人在化學領域的突出成就,1991年張乾二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2020年以來我國14位院士離世,他們才是最該追的星
    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20日訊 據「東華大學」微信公眾號4月12日消息:鬱銘芳,中國工程院院士,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4月12日12時30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3歲。 隨著鬱銘芳院士的離去,2020年以來,我們已相繼痛失14位兩院院士。
  • 中科院院士曹楚南逝世,今年我國已痛失24位院士
    腐蝕科學與電化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曹楚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8月27日在杭州逝世,享年91歲。2020年我國已痛失24位院士。曹楚南在中國領導和開拓了腐蝕電化學領域,出版《腐蝕電化學原理》等專著。
  • 這位百歲院士在北京逝世!兩彈一星元勳在世僅餘4位
    2018年11月17日,中國核武器研究的開創者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程開甲院士在北京逝世,享年101歲。至此,中國23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僅有4位在世。玻恩共帶過彭桓武、楊立銘、程開甲和黃昆4位中國學生,他們都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彭桓武、程開甲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黃昆曾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在玻恩身邊的4年,程開甲結識了狄拉克、海特勒、薛丁格、繆勒、鮑威爾等科學巨匠。
  • 雷達技術領域著名科學家保錚院士逝世,我國今年已痛別31位...
    10月22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雷達技術領域著名科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原校長保錚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21日18時45分在西安逝世,享年9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