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你想像一下自己理想中的愛情,它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呢?
是一見鍾情,還是只在乎曾經擁有,不在乎天長地久的熾烈感覺,又或者說是那種不是冤家不聚首般的相愛相殺呢?
如果一定要你把愛情和某個季節,你又覺得它應該是哪個季節呢?
或許愛情並沒一個標準的答案,也許最初愛得轟轟烈烈,卻在平淡中消磨殆盡;也可能最初經歷一些挫折,卻終會遇到欣賞自己的人;又或者,最初彼此看不順眼的兩個人,在吵吵鬧鬧中不知道怎麼就升華了情感,成為了彼此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雖然緣分會有深淺,也會有長短,但是愛情來了,任誰也是沒有辦法壓制的。
就像《縱情夏日》的開篇一樣,沒有半點拖泥帶水,直接把我們帶回到了森林現場。
而故事,就從這片飽滿又充滿生機和未知的森林開始,散發著濃濃的、最原始也最自然的味道,吸引著無數的人,不斷地和他們一起探索,也一起前行。
01.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會無緣無故喜歡一個人嗎?
野生生物學家迪安娜,已經在森林之中過了兩年的獨居生活,她已經懶得在自己的外表上花心思打理,在這方面,她更願意自己做個瞎子。
她酷愛大雨之後的空氣,酷愛整片密林中層層疊疊的葉子滴墜、承接、滑落雨水時窸窣的聲響。
她的身體無拘無束,只需要遵循自己的原則和喜好即可。
她有一雙修長的雙腿,步速奇快,很難有人能跟上,也因此幾乎沒有任何同行者。但那又有什麼關係呢?
而在此之前迪安娜曾經歷過一段失敗的婚姻。
丈夫嫌棄她不像個淑女,迪安娜的一切,的確都和淑女無關。
被單身父親帶大的她,根本不懂得什麼是女人味,也完全不知道該如何「扮演」女人。
所以在離婚之後,她就申請來到山裡做護林員,這份工作與她的專業相匹配,也給了她夢寐以求的自由。
在這裡的兩年中,迪安娜一下在追蹤一隻神秘的動物——郊狼。
郊狼在附近的山林消失了很多年,如今又有了重新活動的跡象,這令迪安娜激動不已。循著一串雨後的爪印,她本以為可以找到狼窩,可卻沒想到自己的一系列動作,都落入了一個年輕獵人的眼中。
這個世間的緣分,真的是一種很玄很奇妙的東西。
年輕獵人的目光中有明顯的欣賞與愛戀,並對迪安娜展開了猛烈的追求。
他並不介意與迪安娜之間的年齡差距,也不介意迪安娜不修邊幅的外表,甚至還非常欣賞她的特別,並喜愛她的粗糙率直。
或許,也正是這一點深深地打動了從未被人好好愛過和欣賞過的迪安娜。
但更為慶幸的一點,是迪安娜在與年輕獵人的愛情當中,也沒有迷失自我,她依然清醒自持,並堅定地守護自己珍愛的山林。
雖然也有過患得患失,但終究在廣闊的自然中找回了內心的平靜:
「無論她作何選擇,都已無關緊要。這世界還是本來的樣子,飢則食,倦則眠,有著自己的規則。各種生靈出生、交媾、死亡,來了又去,與這夏日一般無異。他們都走在自己選定的路上。」
02. 不匹配的愛情註定不長久,又會以哪種形式告別呢?
昆蟲學家盧薩,是在大學時期時遇到自己的丈夫科爾的。
科爾當時是縣裡派來學習害蟲管理的農場主,在很多人看來,科學家和農夫的組合荒誕至極,用現代的語言來表述,就是兩個人根本不匹配。
但對於兩個年輕人來說,不管是悸動心跳,還是彼此惺惺相惜,有時候可能就像昆蟲本能地依著氣味尋覓伴侶那樣簡單純粹。
盧薩對科爾說: 「我研究的是蛾子的愛情。」
科爾對於盧薩來說,就像她最愛的月形天蠶蛾,懂得用觸鬚搜尋她的氣息,又散發出誘惑的氣味將她召喚至身旁。
於是,盧薩跟隨科爾從城市來到陌生的鄉間,成了農場主夫人。
「要是你無緣無故地愛上了一個人,就是這麼回事嗎?」科爾曾這樣調皮地問盧薩。
愛情的最初,的確可以依靠某種吸引而結合。
但生活中的瑣碎,卻一定還是要能有契合的三觀,和對生活最基本的相近似的態度。如若懸殊太大,就會因為無法感知和理解對方,而矛盾重生,從而衝淡了最初的愛戀。
盧薩和科爾,大概就是這樣。
他們每天幾乎都在爭吵中度過。雖然每一次,盧薩也都會在心裡暗暗下定決心,不再吵了。可是戰火總是不知道怎麼就又燒起來了。
童年只能待在草坪上,也熱衷於捉蝴蝶和捕蛾子,農場生活,曾經是盧薩心裡最大的嚮往。
可科爾卻對盧薩說:親愛的,你能把那個女孩帶出城市,但你沒法將城市從那個女孩的心裡移走。
盧薩的火氣一下子就上來了,同大多數女人發火的原因一樣,她覺得科爾完全不了解自己,盧薩覺得為了這一天的自由,在學校裡待了整整二十年。
可真的如願來到農場的盧薩,卻一直感覺到很孤單。
若是科爾沒有出事,十天之後,他們的婚姻就會結束。畢竟沒有丈夫的理解,盧薩在這裡生活得並不快樂。
但一場意外,丈夫科爾永遠地離開了盧薩。選擇變得更為艱難,經營農場,還各種貸款,還有家庭關係和生活習慣,這些對於城市中長大的盧薩來說,都異常艱難。
但盧薩並不想當一個逃兵,回到城市中生活。
因為這裡有科爾熱愛的土地,也有自己喜愛的田園生活,盧薩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才智,經營好了農場,也終於融入到這片土地中。
03. 彼此看不順眼的人,最好的結局是老死不相往來嗎?
在距離盧薩的農場不遠的地方,另一片果園。
年過七旬的南妮是園子的主人,多年來她一直堅持用無農藥的方法,來種植有機蘋果。
但對此,南妮的老鄰居沃克先生卻很不以為然。
沃克先生對南妮的做法,沒有一樣是滿意的,常常覺得南妮是多此一舉,沒事找事。
直到南妮拒絕使用殺蟲劑,沃克認為她果園裡泛濫的害蟲,會影響到自己的樹苗。
沃克越想越氣,乾脆寫了一封長信,與南妮理論。
於是,兩個老人就像賭氣的小學生一樣,隔著籬笆,用信來吵架辯論。
但沃克並不知道,南妮如此堅持的背後,有一個悲傷的故事。
南妮曾有一個孩子,因為患上了唐氏綜合症而早亡,這讓南妮非常痛苦,在發現孩子的病與農藥有關後,便此後一生都致力於踐行生態農業。
在沃克咄咄逼人的態度之下,南妮並沒有氣餒,而是耐心地解釋著這一切:
「每一種鮮活的生物都和其他生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許多東西你雖然看不見,卻接受著它們對你的饋贈,許多東西你想去支配和掌控,它們卻會繞到你背後,咬你一口。世界太大,遠比你我想像得要複雜。」
而對一個母親來說,不讓類似的情況再次出現,這就是南妮不遺餘力的信念。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用科學說服沃克的過程中,南妮卻與沃克從冤家變成了戀人,收穫了一段意外的愛情。
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到底該如何化解矛盾,和平相處?或許並沒有一個標準解答。就像書中所說:「一旦停歇,世界並非靜謐。」
而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問題的艱難,而我們究竟要如何面對和選擇?是妥協還是放棄,又或是努力改變,相信愛也相信自己呢?
愛自己也與整個世界和解,或許就是生活給我們種種考驗後,最好的結果和答案。
本文作者:洛子畫,烹字為餚,暖心暖胃,成長治癒。好的文,暖的伴。參考書籍:《夏日縱情》。